《中华民族的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民族的皇帝- 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古人再一次干涉缅甸事务。

    蒙古人的影响一直到达柬埔寨。1296年,忽必烈的继承者铁穆耳帝派使团到柬埔寨,

    使团成员中有周达观,他留下了关于这次旅行的一部游记。从1294年起,清迈和速古泰两

    个泰族王国都成了元朝的属国。

    最后,忽必烈于1293年1月派出3万人的远征军从泉州出发到爪哇。爪哇的主要统治者

    是爪哇岛东部的谏义里王。由中国将领史弼、高兴率领的蒙古军由于另一位爪哇首领土罕

    必阇耶〔拉登…韦查耶〕的援助,在满者伯夷附近打败了谏义里王。蒙古军攻占了敌人的

    都城谏义里,或者称达哈,但是,土罕必阇耶在此之后转而反对蒙古人,迫使蒙古军返回

    船上。于是,土罕必阇耶在解放了爪哇岛之后,建满者伯夷国。

    4。忽必烈与海都的斗争

    对忽必烈来说,对这些“殖民地”的远征远不如他要进行的平定成吉思汗其余各支的

    战争重要,特别是对窝阔台的孙子海都的斗争,海都统治着叶密立流域和塔尔巴哈台山地

    的父系领地。这个蒙古人仍忠实于老传统,过着他们民族的生活方式,与已经半中国化的

    忽必烈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毋容置疑,许多蒙古人和蒙古化的突厥人都惊诧地注视着在中

    国已征服地区内的统治所发生的变化和蒙古大汗向中国天子的转变。阿里不哥是这一反对

    派中的第一个代表。海都将扮演着同样的角sè,但是,他使这一角sè更具有个xing和大无畏

    的魄力。

    以忽必烈为代表的拖雷家族似乎抛弃了纯成吉思汗蒙古人的传统,海都无视拖雷家族

    ,决定亲自恢复窝阔台家族的命运,自1251年以来,窝阔台家族就已经失去了权力。换言

    之,海都的目标是要宣布他本人是合法继承人,或者,无论如何,要牺牲忽必烈在蒙古的

    利益和察合台家族在突厥斯坦的利益,使自己在中亚创建一个大汗国。

    海都首先起来反对的是察合台家族。1267年至1269年间,他打败八刺,占领伊犁河流

    域和喀什噶尔,留给八刺的只是河中地区。八刺的继承者们不过是海都任意废立的属臣。

    现在,海都作为中亚的君主采用“汗号”,并攻击忽必烈。

    忽必烈把与海都战争的任务交给他的第四子那木罕(nomokhan或nomoqan),于1275年

    派他率军前往阿力麻里(今固尔扎附近,在伊犁河畔)。那木罕由一些宗王组成的一个杰

    出的参谋组陪同出征,他们中有脱脱木儿和那木罕的堂兄弟、蒙哥之子昔里吉。但是,12

    76年,脱脱木儿因不满忽必烈,劝昔里吉与他合伙进行反叛。他们两人背信弃义地拘捕了

    那木罕,并宣布拥护海都,把那木罕交给海部的盟友、钦察汗忙哥帖木儿。他们还劝说察

    合台次于撒里蛮和另一些成吉思汗宗王们参加反叛。海都于1277年从阿力麻里向哈拉和林

    进军,形势对忽必烈来说十分严峻,他把他最杰出的将领伯颜从中国召回。伯颜在鄂尔浑

    河畔打败了昔里吉,把他赶回到也儿的石河畔;而脱脱木儿逃到达唐努乌村的黠戛斯人境

    内,后来又在帝国先头部队的攻击下被赶出此地。受到这次挫败之后,昔里吉、脱脱水儿

    和撒里蛮之间发生争吵,昔里吉处死了脱脱木儿,昔里吉与撒里蛮之间也互相采取敌对行

    动。在采取了一些无目的的行动之后,撒里蛮捉住了昔里吉,向忽必烈投降,并把他的俘

    虏交给了忽必烈。忽必烈原谅了撒里蛮,但把昔里吉流放到一个岛上。此后不久,1278年

    ,那木罕王子被释放。这个反忽必烈同盟由于成员们素质差而失败。

    但是,海都与忽必烈仍处于交战状态,他起码具有领导者的气魄。海都作为叶密克、

    伊犁河流域、喀什噶尔的主人和察合台诸王的宗主(他已使察合台的领地缩小到河中地区),正如忽必烈是远东的可汗一样,他是中亚的真正可汗。1287年,海都组成了新的反忽

    必烈同盟,参加同盟的有蒙古帝国系各支的首领:成吉思汗弟弟们的后代。宗王中有乃颜

    、势都儿和哈丹。乃颜,或者是成吉思汗幼弟铁木哥斡赤斤的后裔,或者是成吉思汗异母

    弟、别里古台的后裔,其领地在满洲地区;他是一位聂思托里安教徒,马可…波罗坚持认

    为在他的旗帜(或称纛)上画有十字。势都儿是成吉思汗大弟哈撒儿的孙子。哈丹是成吉

    思汗二弟哈赤温的后裔。他们在东蒙古和满洲地区都占有封地。如果海都从中亚和西蒙古

    带来的部队与乃颜、势都儿和哈丹在满洲集合的部队会合的话,那么,对忽必烈来说,形

    势将变得十分危险。

    忽必烈迅速行动起来。他命伯颜代替他驻守哈拉和林,阻止海都。他本人亲自率领另

    一支蒙军前往满洲,随之而行的有成吉思汗最信任的伙伴博儿术的孙子,玉昔帖木儿将军。帝国舰队从长江下游的中国港口出发,带着这次战争所需的大批物资在辽河口登陆,这

    一仗将决定蒙古帝国的命运。乃颜的军队在辽河附近扎营,以蒙古的方式,用一排马车保

    护着。忽必烈当时是72岁,坐在由四只象驼着,或拉着前进的一座木塔上指挥作战。拉施

    特记道,这次行动十分艰巨,在一段时期内,胜负难分。结果,无疑是忽必烈获胜了,正

    如中国史所记,是由于忽必烈军队在人数上占优势,也是由于他把中**队与蒙古军队有

    效地联合起来。乃颜被俘,作为成吉思汗的侄孙子,忽必烈赐他不流血的死,即将他在毡

    毯下闷死(1288年)。那些站在乃颜一边的聂思托里安教教徒们有理由担心会遭到报复,

    但是,忽必烈认为基督教对这次反叛不负有责任。忽必烈之孙、未来的皇帝铁穆耳完泽笃

    (temtiroljaitu)由于粉碎了哈丹和镇压了满洲及其毗邻的蒙古地区而完全制止了进一

    步的叛乱。

    海都干涉远东事务的希望成了泡影,但是,他仍是杭爱山以西的西蒙古和突厥斯坦的

    君主。忽必烈的一个孙子甘麻刺(ka-mala)王子担负着守卫杭爱山边境地防止海都入侵

    的任务,结果他被海都军打败,并被围困在sè楞格河附近,在费尽了努力后才逃脱。忽必

    烈不顾自己年事已高,感到有必要亲自前去扭转形势(1289年7月)。但是,海都按游牧方

    式已经远遁。1293年,留在蒙古统率帝**队的伯颜,以哈拉和林为基地,成功地发动了

    一次对叛军的远征。同年,忽必烈之孙、铁穆耳王子取代伯颜统率军队。伯颜成了忽必烈

    的宰相,他在忽必烈去世后不久,于1295年去世。

    忽必烈生前未能看到反海都之战的结束。当这位大皇帝于1294年2月18ri去世时,窝

    阔台家族的首领仍然是杭爱山以西的蒙古和中亚的君主。忽必烈的孙子、继承者铁穆耳完

    泽笃(1295-1307年在位)继续了这场战争。当时海都的主要盟友和属臣是统治着突厥斯

    坦的察合台兀鲁思首领都哇。在1297年至1298年期间,都哇发动突然攻击,捉住了汪古部

    勇敢的阔里吉思王子(即乔治,在此可以回顾一下,汪古部人是聂思托里安教教徒),他

    是铁穆耳皇帝的女婿,正统帅着在蒙古的帝**队。当时都哇企图袭击另一支帝**队,

    即由保卫着唐兀惕边境(甘肃西部)的阿难答王子统率的军队。但是,他本人却意外地遭

    到袭击,只得逃跑。为报此仇,他处死了他的俘虏阔里吉思(1298年)。

    1301年,海都作了进攻帝国的最后一次努力。这次有窝阔台系和察合台系的许多宗王

    参加。他向哈拉和林进军,和林当时由铁穆耳皇帝的侄子海山王子镇守。1301年8月,在和

    林与鄂尔浑河左岸支流塔米尔河之间展开一场大战。结果海都战败,并在撤退中死去。

    海都之子察八儿在塔尔巴哈台的叶密立地区继之为窝阔台兀鲁思的首领,扮演着同样

    的反皇帝的角sè,反对忽必烈家族的帝国权利。察合台兀鲁思首领都哇最初承认察八儿是

    他的宗主,但是,不久厌倦了这些无休止的反帝国战争,他劝说察八儿承认铁穆耳皇帝为

    宗主。1303年8月,两位宗王的使者到běi jing宫廷表示效忠,这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它再次把

    窝阔台和察合台的兀鲁思置于拖雷家族的藩属地位而恢复了蒙古的统一。接着,正像我们

    将要看到那样,都哇和察八儿之间发生争吵;都哇囚禁了察八儿,逼他交出东、西突厥斯

    坦(约1306年)。都哇死(约1306-1307年)后,察八儿约于1309年进攻都哇之子、继承

    者怯伯(kebek)汗,企图以此恢复窝阔台兀鲁思对察合台兀鲁思的霸权,但是,他被怯伯

    开打败,除了逃到中国大汗处避难外,别无选择。

    窝阔台兀鲁思就这样结束了。40年(1269-1309年)来,窝阔台家族在它的基地塔尔

    巴哈台的叶密立河畔统治着中亚,并与拖雷家族的命运抗衡。

    忽必烈的王朝,即中国的元朝,作为其他蒙古汗国的唯一的宗主而存在。běi jing成为远

    至多瑙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世界之都。

    为了更清楚地展现忽必烈和海都两个家族之间的斗争,我们不得不叙述到这一斗争的

    结束,即忽必烈死后的15年时。现在,我们可以回过头来考虑可以称之为“忽必烈内政”

    的事情。

    5。忽必烈的统治:蒙汉政策

    忽必烈推行一种二元政策,该政策的方位是取决于人们把忽必烈看成(或者他自认为)是成吉思汗的继承者大汗呢,还是把他看成中国19个王朝的继承者、天子呢。从蒙古人

    的观点来看,他在原则上(如果不是在现实中)始终如一地维护了成吉思汗帝国jing神上的

    统一。作为至高无上的汗,即成吉思汗和蒙哥统治的继承人,他坚持不断地要求成吉思汗

    各大封地的服从,每一块大封地都成为一个自治汗国。为强制使窝阔台家族和察合台家族

    作出这种服从,他的一生是在蒙古的战争中度过的。波斯对他来说只是他的帝国的一个省

    ,那儿由他的弟弟旭烈兀统治。在他的眼中,波斯汗——旭烈兀(1256-1265年在位)、

    阿八哈(1265-1281年在位)和阿鲁浑(1284-1291年在位)——只是一些从属的汗,即

    高级总督伊儿汗,他们要得到他的任命,并与他保持密切联系。忽必烈这个拥有全中国的

    人,原则上是突厥斯坦和蒙属俄罗斯的宗主,以及伊朗事实上的宗主,确实如马可…波罗

    所说,是真正的“大君主”,“从亚当时代至今,世界上曾有过的、统治着人民、土地和

    财富的最强大的君主”。

    当忽必烈在亚洲的其他地区成为成吉思汗的继承人时,在中国,他企图成为19个王朝

    的忠实延续者。其他的任何一位天子都没有像他那样严肃地扮演着自己的角sè。他恢复的

    行政机构治愈了一个世纪之久的战争创伤。宋朝灭亡后,他不仅保留了宋朝的机构和全部

    行政官员,而且还尽一切努力得到了当时任职官员们的个人的效忠。在征服土地之后,他

    也完成了对人们头脑的征服,他想获得的最伟大的名声也许不是“他是世界上第一位征服

    全中国的人”,而是“第一位治理中国的人”。

    交通问题,对这个庞大帝国的行政和物资供应是如此重要,受到了他的密切关注。他

    修复帝国道路,并在可能栽种的道路两旁种上树遮阳,在每隔一定的距离上建商旅客栈。

    20多万匹马分发给各驿站,用于帝国邮政。为保证běi jing的粮食供应,他修复和开通了大运

    河,使大米经运河从中国中部运往都城。为了备荒,他恢复了国家控粮的政策,这一政策

    在中国很早就制订起来,在北宋统治时期,著名的王安石使之完善。在丰年,国家收购余

    粮,贮藏于国仓。当荒年谷价上涨时,开仓免费分发谷物。还组织了公众救济。1260年法

    令要求地方长官对老学者、孤儿、病弱者提供救济。1271年的又一道法令号召建医院。这

    些措施除了受到中国行政传统的影响外,很可能在忽必烈的头脑中还受到佛教影响的结果

    ,这种影响显然很强烈。稻米和玉米是定期分发给急需的家庭。马可…波罗说,忽必烈本

    人每天就要接济3万穷人。

    忽必烈行政管理中唯一不足的是财政方面。在宋朝的各种制度中,忽必烈发现了“钞”,或者说纸币的用途。他把钞票引入流通领域,并使它成为财政的基础。1264年,他颁

    布了一条法令,公布了用纸币来计算主要商品的价值。他的第一任“理财”大臣是不花刺

    的穆斯林赛夷阿札儿(sayyidajall,死于1279年),他似乎把钞票的发行维持在合理的

    限度内。随后继任的几位大臣们开始轻率行事,先是河中费纳客忒〔前苏联塔什干西南〕

    人阿合马(死于1282年),后是畏兀儿人桑哥,他们两人实行无限制的通货膨胀政策,使

    钞票贬值。在聚敛钱财时,他们采取多次兑换钱币的方式和建立了重利专卖的办法。阿合

    马于1282年被暗杀,他死后受到忽必烈的贬责。桑哥因贪污被处死(129年)。在忽必烈的

    统治之后,为了阻止原钞票的下跌,有必要发行新的钞票(1303年),这次是轮到新币贬

    值了。

    6。元朝的佛教

    正如马可…波罗明确指出的,忽必烈对一切宗教都很宽容,尽管他在1279年一度恢

    复了成吉思汗关于屠杀牲畜的规定—一这一规定是与穆斯林习俗相违背的——和一度表现

    出极端反感《古兰经》所强加给穆斯林的那些对“异教徒”发动“圣战”的义务。此外,

    他对佛教徒的同情,使他在短时期内对佛教徒的老对手——道士们表现了几分个人敌视。

    的确,佛教因他的偏袒而明显受益。他正是以这种面貌而被载入蒙古传说的。虔诚的佛教

    徒、蒙古史家萨囊彻辰甚至给忽必烈冠以呼图克图(qutuqtu,崇敬的、神圣的)和查克拉

    瓦蒂(chakravartin,在佛教词汇中是“宇宙之君主”)这些称号。甚至在他继位前,即

    蒙哥统治时期,他就在上都府召集了一次佛教徒与道士的辩论会(1258年),结果,佛教

    徒获胜。在这次著名的论战中,那摩(曾出席过蒙哥举行的宗教辩论会)和年轻的吐蕃喇

    嘛八思巴阐述了佛教教义。像在1255年的辩论会上一样,他们指控道士们散布流言,歪曲

    了佛教起源史,把佛教贬成仅仅是道教的附庸。这次论战之后,忽必烈颁布法令,焚毁道

    藏伪经,迫使道士们归还从佛教徒手中夺得的佛寺(1258年、1261年、1280年和1281年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