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行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鬼行风云-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此次无极门被盗一案实属蹊跷,无极门门规甚严,又是武林中实力不容小觑的大派,能悄无声息毫无察觉地盗走无极门藏于无极阁中的一卷武功秘籍,此人身法诡异,必是武林高手。

    这件事一经传出,即刻轰动了武林中各大门派,纷纷派出弟子赶赴钧州查探虚实。

    而此刻,沈修文他们一行人已经在钧州禹县东街的“福友客栈”住下了,可殷老爷和管事却迟迟没有前来会合。

    三天过去了,越来越多的武林中人会聚禹县,当中也有不少凑热闹的纨绔子弟,也有趁机来捞油水的市井之徒,可谓是鱼龙混杂。

    严东明眼看事态发展愈发激烈,担心将他们一行人搅合进去,只好领着随行的丫鬟、小厮四处打听,却仍然没有殷老爷和管事的消息。

    殷柔眸中泪光闪烁,声音哽咽道:“表哥,爹应该比我们早到才是,这都好些天了,为何还没有消息?”

    严东明也是眉头紧锁,满脸的愁容,听着她的问话,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沈修文看在眼里,起身拍了拍胖子和苗老三,道:“我们也出去找找吧。”

    刘大安“啊”了一声,然后很配合的站起身,拖着一脸文雅从容的苗老三出了房门。

    杵在清风客栈旁边的巷子口,刘大安嗤道:“你该不会是真要去找殷老爷吧?”

    沈修文点点头,“那是自然。”

    刘大安阴测测一笑,“你为了讨好殷姑娘还真是不遗余力,那殷老爷可是丝毫没给你留情面。”

    沈修文淡淡地扫他一眼,“这和殷姑娘没关系,跟你说了你也不明白。”

    接着,他们三人就各为一路分别由城东、城西、城南打听殷老爷的下落。

    沈修文一路向东,沿着店铺打听,但来往商贾旅人众多,铺主也没什么印象。

    这时,十几个身穿同样浅蓝袍子的人手持长剑,匆匆往东郊而去。他们与沈修文擦身而过,步履轻浮,来去似风。

    沈修文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就听身后有人叫道:“岳灵派的大师兄发现了那贼人的踪迹!”

    然后就听见街上一阵喧哗,纷纷有武林中人持剑往东郊追去。沈修文怔愣了一会儿,决定不去凑热闹,步调一转,往城北走去。

    一路下来,该打听的都打听了,还是没有殷老爷和管事的下落。

    沈修文不由皱了一下眉,心想:这没道理啊,要是殷老爷提前到了禹县城,就算没住在福友客栈,也会住在别处,这巴掌大的县城不可能半点儿消息也打探不到。

    除非殷老爷和管事刻意隐瞒下榻之处!或是他们根本就没在禹县城中!

    这样的想法让沈修文浑身一颤,隐瞒下榻之处,是为何故?不由觉得第二种猜测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沈修文一边打听,一边不知不觉出了北城门。

    城门外有一家面摊,沈修文觉得肚子有些饿了,就在仅剩的一个空位坐了下来,要了一碗面。

    不一会儿,一碗热腾腾的面就端上了桌。沈修文取来筷子正要下口,抬眼间瞥见隔壁桌一个戴着斗笠的男人甚是奇怪。

    他要了一碗面,却过了好一阵子也没动筷子,穿着一件粗布麻衫,衣袖上还有几处明显修补过的痕迹,可在沈修文看来,他浑身上下却透着一股内敛之气,决计不是普通人。

    过了一会儿,见那人付过钱往东边的树林中匆匆走去,沈修文也不吃面了,赶紧撂下两文铜钱,尾随在其身后。

    那人步伐极快,身法敏捷,要不是沈修文练就了一身捉鬼收魂的道法,也是万不能跟得上的。但那人警觉性甚高,显然是个武林高手,沈修文不得不尾随在十丈开外,饶是这般远的距离,也未能逃过他的察觉。

    只见那人身躯微微一顿,突然犹如金刚磐石般一动不动,沈修文慌乱之下屏住气息,躲在一棵新芽葱葱的大树后面。

    半晌过后,他不动声色地伸出脖子往前探去,却惊觉这一大片青翠的山林中早就没了那人的踪影。

    沈修文却不死心,来来回回在那林中细细查找踪迹,直到晚霞垂暮,傍晚将至,也未能查出个什么名堂。

    正在愁苦之际,沈修文突然“啊”了一声,一拍脑门儿道:“我是来寻殷老爷的,管那戴斗笠的人作甚?”

    沈修文摇摇头,抬头一看天都快要黑了,于是匆匆赶回福友客栈。而胖子和苗老三早就回去了,这会儿正杵在客栈门口四处张望。

    “你们在干什么?”

    身后突然冒出一句轻飘飘的声音,胖子和苗老三都吓了一大跳。

    回头一看,沈秀才不知何时消无声息的杵在了他们的后面。

    刘大安拍拍胸口,似乎还没缓过劲儿来,苗浩然倒是沉稳多了,看着沈修文道:“殷老爷和管事已经前来会合了。”

    “他们来了?”沈修文忍不住拔高了嗓门,还以为自己听错了。消失了好些天的殷老爷和管事突然就出现了,沈修文一时半会儿还没反应过来。

    刘大安连连点头,“我和老三回来的时候,殷老爷和管事就在客栈了。”

    沈修文问:“那这些天他们都去哪儿了?”

    苗老三一本斯文地说:“他们路经大奉县时被盗匪盯上,折了道,从汝宁府绕道而行,所以迟了几天。”

    沈修文听后惊讶道:“他们怎么会被盗匪盯上?况且眼下盛世昌明,打家劫舍的盗匪大都在朝廷的感召之下转行做买卖了,怎么还会有这般猖獗的贼匪胆敢在光天化日之下目无王法,干这种强抢豪夺的事?”

    苗老三忽然文雅稳重地笑道:“即便是繁华盛世,朝廷中那些自诩孤高的大臣们也不见得有多干净,何况是山中盗匪?总有那么一些个漏网之鱼罢!”

    刘大安附和着一叠声道:“那是,那是,况且殷老爷随身携有一块价值连城的于阗瑰玉,是他那友人托付给清风阁阁主之物,却不小心走漏了风声,那些贼匪就本性毕露,串合在一块儿盯上了他呗。”

第四十二章 梅镇() 
沈修文听着这两人你一言我一句,沉吟片刻,犹疑地问:“清风阁?那神秘莫测的清风阁?”

    传言,清风阁位于禹县东南的崇山之巅,颇为神秘。而清风阁阁主不仅武艺超凡,还能通天文、算运数,对天下之事无一不晓,且十分喜爱奇珍异宝。

    但凡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家世显赫的王公贵族都想方设法想要拜会这位奇人,只是这清风阁阁主的脾性十分古怪,要是真有他看中的瑰宝,他都会颇有耐心的为来人解答各种疑问。难就难在,这些奇珍异宝没几个是他看得上的。

    沈修文不禁心想:也不知道殷老爷这友人有何事需要寻上清风阁阁主求解?看样子,这人应是遇上什么难题了。

    刘大安听到他语气中的不确定,翻了翻眼皮子道:“莫说是你,我和老三听到殷老爷这么说,也是大吃一惊,那清风阁可不是什么一般人就能打上交道的。”

    沈修文微微思索了一下,问道:“那殷老爷的事办妥了吗?”

    刘大安点点头,又左右看了一看,才道:“殷老爷说,此地最近不大太平,还是早点启程去京城,明个儿一早就出发”

    话正说着,客栈门前传来一个粗声粗气的怒骂声:“哼,要是那贼人被我逮住,我狼山飞狐的名号就能扬名在外,还会受岳灵派那些小兔崽子的窝囊气!”

    沈修文忍不住好奇看去,那自称“狼山飞狐”的粗犷汉子皮肤黝黑,不胖不瘦,体魄矫健有力,精神饱满,却是不修边幅,满脸的大胡渣。而他身边的一人却是反差极大,肤色白皙如雪,一身干净的云纹白褂,玉冠束发,手中持有一把折扇,时而晃一晃摇一摇,颇有浊世佳公子的风雅。

    听完狼山飞狐的抱怨后,那佳公子扑哧一声笑道:“还狼山飞狐呢?那贼人就连岳灵派的大弟子楚池也差点儿着了他的道,就凭你?我看还是别做春秋大梦了。”

    狼山飞狐鼻子里哼了哼,“那楚池算个什么东西!还不是倚仗着岳灵派武林第二大派的威名,要是论单打独斗,指不定还不如我呢!”

    那佳公子挥了挥手中的折扇,一叠声道:“是是,我知道你厉害着呢,听你这样一说,我觉得你还是有些盼头。”说罢,就摇摇摆摆地往前走去,抬眸时正好对上沈修文的眸子,浑身一怔,然后啪地一声挥开手里的折扇,扬起下巴从他们三人身边缓缓走过。

    那狼山飞狐自然随在他的身侧。他们两人走远过后,刘大安忽然大笑道:“这两人还真是古怪,尤其是挥扇子的那人,明明才刚过三月,那扇子挥来挥去也不怕惹上风寒。”

    沈修文也觉得有些好笑,“一个邋遢鲁莽,自称‘狼山飞狐’;一个附庸风雅,目空一切我倒是觉得这两人有趣得很,不过就是有点儿看不清形势。”

    苗老三却慢吞吞地道:“人不可貌相,或许他们两人还真是高手中的高手呢。”

    此言一出,胖子和沈秀才连连附和着点头,觉得有些道理。

    随后,他们三人回到客房,不过片刻,天就彻底黑了下来。严东明轻叩门框,叫他们下去吃饭。

    沈修文应了一声,与胖子、苗老三慢悠悠地下了楼。

    厢房里,人都齐了,十几天不见,殷老爷看着有些憔悴,而管事也是心不在焉,倚在窗棂边心事重重的样子。

    沈修文想着定是受了那清风阁阁主的刁难,殷老爷那友人的托付估计是办不成了。

    这样想着,心里甚是欢喜,一不小心就多吃了些,一晚上跑了好几趟茅房。

    第二天清晨,沈修文挎上包袱,一脸幽怨地下了楼。刘大安见他神情恹恹,凑过来神秘兮兮地问:“昨晚干嘛去了?”

    沈修文瞪他一眼,“偷牛去了。”

    刘大安意味深长地一笑,“我知道的。”

    这会儿,马车已经准备妥当,沈修文懒得理他,径直上了马车,缩在角落里睡个回笼觉。迷迷糊糊中,感到车轮动了动,然后就彻底睡过去了。

    等他一觉醒来,他们一行人已经到了汝宁府。

    汝宁府是崇简王朱见泽的封地,是英宗皇帝的第六子,与宪宗皇帝是一母同胞的亲弟弟,乃是当今皇上的亲皇叔。

    汝宁府是个热闹却又清淡的地方,水榭楼台,青石铺路,清雅之中透着华贵,华贵之中别有一番风韵,多是文人雅士流连之地。

    汝宁府的街道清亮宽敞,楼阁对称,视野开阔,而府城之郊种了成片的梨树,每逢三月初时,大片梨花盛开,皑如白雪。与青峰叠翠的山峦相映交错,宛若缥缈如烟的云雾缱绻山涧,颇有世外桃源之意境。

    此地钟灵毓秀,清隽秀美,也是归隐田居的好去处,受到不少文人雅士或是辞官退隐的朝中老臣的青睐。

    据说崇简王也是极其风雅之士,琴棋书画,无一不精通,吟诗作对,也是颇有大家之范。

    此时正逢三月初时,温暖适宜,梨花盛开,汝宁府来往旅人甚多,热闹非凡。

    不过,这一路过来,殷老爷也没多大的兴致,而沈修文更是想着能尽早赶赴京城,毕竟这是他第一次去京城,很多事宜需要他打点和熟悉。

    所以,他们一行人在汝宁府的客栈下榻后,只停留了一晚,第二天便继续赶路了。

    然而就在快要到京城的时候,天公不作美,连下了两日的大暴雨,山体滑坡,阻断了入京的官道。他们一行人不得不辗转到了京城方圆百里的梅镇。

    听殷老爷说,很多年前他来过这个镇子,镇子不大,也就数十户人家,四面环山,山涧湖泊流光潋滟,有溪水灌溉良田,自给自足。

    当他们一行人来到镇上,挨家挨户却是房门紧闭,空寂的街道冷冷清清,与殷老爷所说大相径庭。

    他们敲了几户人家的大门,也没有回应。无奈之下,他们寻了一处草屋暂且歇脚。

    这草屋位于镇子北面一片大的空地上,看着有些突兀,殷老爷说,这片空地是供平日晾晒稻谷或是咸菜的地方,要是碰上雷雨天,就将稻谷、咸菜挪到这间草屋里避风遮雨。

    这间草屋里还存有一些干枯的草杆,管事吩咐随行的丫鬟、小厮将草屋收拾整理了一下,把那些柔软的草杆垫在地上,从马车里取来褥子铺在上面。

    申末(下午5点)已过,镇子上却静无人声,冷清非常,除了他们一行人,再无别人。

    沈修文站在草屋前,抬头看了看天色,今日碧空万里,朗朗清明,并未见有何不妥之处。

    但这个镇子也委实有些怪异,就连一向大大咧咧的胖子也感觉到这里的气氛不大寻常。

    而后,管事领着两、三个小厮挨家挨户地去敲门,竟没有一户人家有回应。一贯沉着冷静的殷老爷也有些坐立不安了。

    只是这方圆数十里就这么一个镇子,也没有别处可去。眼看夕阳垂暮,有山风欲来之势,万一在途中又遇上山雨石流,还会有性命之忧。就算要去附近的小镇村子,也只能等到明个儿一早出发了。

第四十三章 君生我未生() 
幸而他们路经汝宁府时干粮准备得充足,不至于饿着肚子。吃过饭,沈修文杵在草屋门前吹了吹凉风,山里青蛙咕咕地叫,山风拂过田野,田间的油麦如波澜般此起彼伏,哗哗的“浪声”悦耳舒心。

    山峦之上,夜幕苍穹,星月光辉,照拂山川河流,灼灼生辉。沈修文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转身走进草屋,见胖子和苗老三已经睡了,也就歇下了。

    不知过了多久,沈修文迷迷糊糊地听见有歌声飘来。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我生君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这歌声凄婉悲凉,闻者心碎。沈修文心中一痛,忽然清醒过来。他伸手揉了揉眼角,竟发觉自己眼角湿润,似哭过一般。

    草屋外的歌声再次飘了进来:“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我生君未生,我生君已老”

    沈修文猛地坐了起来,但见空荡荡的草屋里只有他一人,心下大惊,起身叫道:“胖子,老三,胖子殷姑娘”

    这时,草屋外一阵嘈杂的声音传来,沈修文赶紧循声而出,草屋外的空地上不知何时搭起了一处一人高的戏台。

    戏台上,一个清秀的书生手执玉扇,如弱风扶柳,用京腔哼唱着曲子;而戏台下,人声鼎沸,一边听着曲子,一边议论纷纷。

    沈修文一眼瞧见胖子和苗老三也在其中,大步走过去,一掌拍在胖子的肩头,脸上露出狐疑来,“这是怎么回事?”

    刘大安回头一看,见是沈秀才,喃喃道:“什么怎么回事?不就是镇上有名的名角摆台献艺,大家都来凑热闹来了。”

    沈修文点点头,却一想,不对啊,这镇上的人大白天的都不出门,怎么大半夜的却凑热闹来了!

    沈修文瞥见一个白发老头一边喝着茶,一边磕着瓜子儿,就凑上去问:“大爷,这大半夜的您不睡觉啊?”

    那白发老头也未看他,只道:“还早着呢。”

    沈修文想了想,又问:“大爷,怎么白天的时候,街上一个人也没有,晚上倒是高朋满座啊?”

    那白发老头转过脸来,很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你不是镇上的人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