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六部尚书作为内阁成员,对于他们起草的政令恐怕更加熟悉不过,等于同时又监督着尚书省,彼此互相制约,不至于任何一家独大。
而六部各有职司,最后再有直接对皇帝和内阁直接负责的监察府,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官员贪墨,同时由于只拥有监察而没有刑审的权利,也避免监察府弄权的可能。
????“诸位觉得如何?”
曹耀笑着看向了众人,他本人很满意这样的框架。其余几人,各自沉思了一会而,基本上都表示没有异议,毕竟曹耀默认这荀彧和荀攸削弱独裁的体制在他们看来已经称得上圣人之举了。
最后,只是戏志才提出了他对军部的看法。
他认为限制军部的权力,将军事完全交给皇帝和阁臣来指挥,虽然够稳定,但是未必是最佳的指挥。
????“志才,以后我会建立军事参谋本部,将从各地军队中选拔出最优秀的人才,他们必须在边境服役三年以上才有资格进入,而太学中亦可以挑选出一批人去边境服役,同样三年以上才有资格,他们的职责便是辅助我们制定具体的军事。”
曹耀回答了戏志才的提问,也就是说六部中的军部将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后勤军部,只负责军队人员升迁、军籍、补给、调令、武备之类,而内阁也不具备完全的战争指挥权力,只有曹耀和参谋本部才有资格去指挥战争。
曹耀可以在政治权力上完全让步,因为他明白政治民生是需要协调,不断的协调才能做出完备的决定,他个人只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还不如让文官代劳。
但是,军事上绝不可以让步,一旦发生战争,必须要有强力机构来进行统筹指挥,而不是让半吊子的文官来指挥。
荀彧和荀攸搭出的只是官僚部分,他们是不会对曹耀的本家,也就是未来出现新兴贵族做出规划的。新兴贵族,代表的是他们自己的利益,这件事上面只有曹耀开口,他们才能去筹谋。
“诸公,我决定在我们控制的势力范围起,废除宦官制,以女官代之。”
不过曹耀很快就说了起来,对于废除宦官,荀彧和荀攸他们举双手赞成,在他们看来宦官中极少有好人。
????“至于新兴贵族……”
突然曹耀说到了新兴贵族,荀彧和荀攸神色变得凝重起来,经常与曹耀一起,他们也很明白曹耀常说的关于下一代的问题,的确任何一朝,通常来讲,都是一代不如一代的。
“我们的后代将没有贵族特权,我们后代的权力大体要与百姓们一样,不能世袭。”曹耀将他的意思说了出来。
????贵族,公民,平民将构成大汉的整个社会架构,其中贵族将按照古制分为公侯伯子南五等,并且根据自己的过往记忆,曹耀提出了贵族守则。
作为统治精英层,他们必须遵守两个原则,第一他们身为统治阶层,必须体现身为贵族的骄傲,遵守帝国法律以作为民众的榜样!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作为新兴贵族,他们绝对有义务去开疆拓土和戍守边疆。
这两条一说之后,几乎没人反对,汉朝之所以走向如此,除了皇帝失德,任用奸臣外,当时整个统治阶层的腐化才是罪魁祸首。
如今,曹耀提出的建议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曹耀一手否定了所谓贵族特权,爵位的高低亦得由他们自己去争取!
而且贵族的头衔代表的只是一种尊荣,他们将不具备太多特权,贵族更多只是体现家族的荣耀和光辉的传统。
而且贵族的爵位将不具备世袭性质。贵族之下,则是公民,他们将享有曹耀势力范围内的各种优待,但是相对的他们所要付出的代价便是要为整个大家庭而战斗。
最后平民将构成整个势力的基石,他们只要奉公守法,按时交税即可!
在曹耀的所想中,如今的社会要想过渡到曹耀前世身处的那个年代,就是自己用武力征服全国,然后强制性的慢慢引导。
引导也不是一下就搞定,这样会引起高度的反弹,所以,他决定先把这个社会变成高度繁荣的封建社会,如同宋朝那样,然后,在把它过渡到资本主义,最后演变成曾经他所处的社会。
?听完曹耀对个阶层的重新划分,荀彧和荀攸他们都傻眼了,这完全是要对整个长安洛阳的贵族重新洗牌,而人才来源,大多来自贵族,这措施必将举步维艰。
????听完荀彧和荀攸他们的担忧,曹耀笑了起来,他很高兴他的麾下有着如此理智的人才,他们并没有因为他煽动性的演讲而失去冷静,而是就此向他提出了克制的疑问。
“文若,公达,有时候,严厉的改变虽然会失去一部分人,但是今也会得到一部分人,而我们选择了得到大多数人,不是吗?”
曹耀的反问让荀彧和荀攸他们露出了思索的神色。是啊,即使失去如今的贵族,那么,也会得到大多数平民百姓的支持,而这才是国家的基石。
曹耀又将将竞技大会的概念提了出来,在未来,他们可以每隔几年举行一次全国性的竞技大会,各地都可以参加,但是必须通过预先的选拔,比如州府县村都可以展开。
这样,充分调动了全国的积极性,为曹耀送入大批的优秀人才。
曹耀的话无疑为荀彧和荀攸他们打开了另一条思索的道路,虽然曹耀说的和体制统治看上去没有一点关系,但是他们却能清晰地感觉到曹耀所讲的这个竞技大会对未来对后世子孙所能带来的影响将是积极而有意义的。
第一百六十四章 毁灭军团()
一看着沉思的众人,曹耀微笑了起来,制度只是规范权力阶层,真正想要改变这个国家,还是要从基础做起,他要把他的理念植入到每个汉人的血脉中去。
青楼赌场他禁了,又可以用竞技用习武的风尚去削弱那些负面的东西。
这个世界不是他说想打谁就打谁的,现在离一统天下才刚刚起步,至于之后的征服,他早就有着完整的计划,他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要让汉人独霸丝绸之路,中原永久成为世界的中心。
光想做到这一点就不是他这一代所能彻底解决的,而想要能够将军力完全投入西面,保持汉人在丝绸之路上的统治地位,他首先要彻底征服并开发南方那适合耕种的土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铁一样的规律,离开这一规律,他的任何设想都是空谈。
农耕国家的侵略性是最差的,这是一种强大的惯性,他固然能够让汉人意识到外面的天地,又或是为他们建立一种尚武的传统,但是都不及创造一个能够改变汉人农耕文明的大环境,他从来都不觉得现有的土地会养不活汉人。
在罗马的全盛时期,罗马治理下的人口将近有一亿,几乎比现在的汉人多了三分之二,但是他们的土地只有汉人的一半多,而且他们的农业系统也不比汉人强多少。
可是他们做到了,靠的就是发达的商业,曹耀想要的就是将部分汉人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去从事工商业,所以他要彻底开发征服南方的土地,所以他要保持汉人的元气,他这一世要做的就是为未来的子孙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罢了!
这就是曹耀从落雁村起始,经历了那么多,遇到了几个人,改变了他想要平凡的思维,这就是他唯一的改变
长安大地,将近十万没有家室的男丁被抽调了出来,单独编制,驻扎于靠近边境的广阔平原之上!
如今编制了官制,曹耀也想学那曹操,做一只奇兵,一只能够在战场上出奇制胜的奇兵。
他们就是曹耀设想中未来的主力军队“毁灭”的基础,在这十万人中,有三万老弱被筛选出来成了专门负责铠甲斗具以后后勤的一部人马,而剩下的八万人,则在那个寒冷的冬天开始了最为严格的军事训练!
????徐晃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大将之才,刚投降就委以重任,绝对是最好的教官,尽职而又负责!
在他的操练下,那八万人的身体素质一直在不断增强着,当然这也与他们的饮食也有关系,对于这只未来的主力军曹耀从未苛待过。
长安积蓄的牛羊基本上都调拨给了他们,在接近是全肉食的饮食下,过了许久,这些原本身体精瘦的农人流民一个个都成了膀大腰圆的大汉,每天跟着徐晃两人打熬力气!
????和他们一起训练的还有当初从洛阳带来的竟十万军队。
这半年下来,双方都没少打过架,不过彼此并没有打出仇怨,反倒是这半年打下来,打出了感情。
而这恰恰也是曹耀所希望看到的。
对于少数民族,曹耀也一直反复敲打着这些族群,将他们的悍勇强者形象刻入他们的心里,而在他的授意下,鲁肃也大力整治那些奸诈狡猾的商人,在边地的贸易中,那些蛮人只要按着规矩交易,基本上都不会吃亏。
那些部落为此大都对曹耀尊敬有加,打一大棒给一甜枣便是曹耀对付这些蛮人的法子,从长安之乱,那些人想乘火打劫下来,那些规矩的部落就算在北庭的土地放牧,也从未受到过任何骚扰,反之那些不开眼的,都被灭杀。
????长时间下来,那些蛮族部落大都有归顺曹耀的意思,他们派出使者,立即归降。
而归顺以后,他们原本担心的曹耀会将他们分拆编入汉民的状况并没有出现,曹操反而是为他们划定了广阔的游牧区域,同时将汉人编入他们的部族,来增加他们的人口,这一切都让他们觉得曹耀就是公正无私的王。
所以在知道他们的王要组建一支强大的军队时,他们毫不犹豫地派出了自己部落最勇猛的战士前去!
????其实曹耀之所以为他们划定游牧区,禁止汉人耕种,一方面是因为他后世的所学让他知道,开垦并不利于当地的生产,而另一方面他其实心里有着打算将北庭的部分汉人也变作牧民的想法,汉人的饮食习惯让汉人的体质每况愈下,对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民族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他才想让汉人跟这些蛮族学习放牧!
至于派遣汉民进入那些蛮族部落,而不是将那些蛮族打散分入汉民之中,其实是曹操的另一着算计,表面上看是他吃亏,其实他分派到那些部落中的基本上全是没有老婆的光棍汉。
而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那些蛮族部落的构成情况了,由于塞外苦寒,而且蛮人素来喜好争斗,是以部落中往往女子要比男子多,而对一个部落而言,男子又是其实力的象征。
所以当曹耀将大批男性编入他们的部落之中时,他们不但没有反对反倒是欣喜不已,其实却不知他们已经落在了曹耀的算计之中,像他们这些中小部落的蛮族,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文化,就算信仰也只是最简单的祖先和图腾崇拜。
当大量的汉民涌入后自然会改变他们的语言和风俗习惯,而且这种变化还是主动的,并非他强加于他们,而这条才是曹耀将汉民编入蛮族部落的真正意义所在,只要他们在这,这个大环境始终没变,他又何需将那些蛮族拆分。
徒然惹那些蛮族的猜疑而引起无谓的麻烦,其实汉民编入蛮族和将他们拆分打乱编入汉民不过是说法不同,概念并没有变化!
既然如此,还不如让他们自己高兴地接受这些将他们同化的汉民,反正只要在这里,汉人的文化就是唯一的文明!
????
第一百六十五章 儒学()
就这样,浑然不知自己其实已经等于是将自己化入汉人中的各部,怀着感恩戴德的心情将自己部落里最善战的战士派了出去,而在接受这些战士的问题上,曹耀也是没有丝毫的犹豫,毫不考虑就答应了。
对于二荀的反对也被他强行压下,军人出身的他,自然明白军营是什么样的地方,在那里,那些蛮人战士很容易真正融入到他的队伍来,男人,本来就是不打不相识,所以在留守的教官人选上,他将扎里与典韦这两个思想简单的壮汉猛人留了下来!
????而扎里与典韦也没有让曹耀失算,他们两个并没有什么太深的族群之见,反正只要是光明磊落的汉子就对他们胃口,堂堂正正的决斗他们就不会去阻拦。
在初期的时候,那些新入的汉民往往打不过那些蛮人,想靠人多去找回面子的时候,绝对会被他们两个先暴打一通!
“主公的脸都被你们丢光了!”
“妈的,向来都是咱们的汉子一个打两,你们根本就是我们军耻辱!”
这两句话成为了扎里与典韦开始时说的最多的话!而被骂的汉民也往往被激起了骨子里的血勇,常常都是一次打不过,就再打,一直打到能赢为止,中间决不肯让其他人插手。
这样一来二往三去的,打到最后,即使他们输了,那些蛮人也是死命地抱住他们用那口生硬怪异的腔调大叫:
“兄弟,兄弟!哦哦哦哦!”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他们的身体因为饮食的关系而变得越来越强壮时,他们与他们的那些蛮人兄弟之间的打斗也已是变做了体现感情的玩耍,常常是上一刻还在和那些蛮人互相揍得鼻青脸肿,下一刻就跟着他们的两个将军站在旷野里一起扯着喉咙乱唱个不停……
随着时间的流逝,从进攻长安到如今,已经过去很久了。曹仁带着天子回去,与曹操算是搞好了关系。
按照曹耀的想法,目前,还需要尽量拉拢曹操,让他平定了徐州等地,然后与北方的袁绍对峙,而已自借机平定西凉,然后打通川蜀。
今日,郭嘉有事询问曹耀,便匆匆过来,正巧碰到曹耀在沉思,不解,便去询问。
“奉孝啊,你可知我心中想的究竟是什么吗?”
曹耀忽然间语气变得寂寞了起来,这一刻,郭嘉突然觉得他曾经自以为猜到的那些东西变得模糊了起来,
“嘉不知!”
他摇了摇头!
“我一直在想,天下纷乱究竟是为什么,奉孝你说是国家体制出了问题,文若和公达则认为是皇帝不修德政,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曹耀的神情变得深邃起来,
“但是有一点共通的就是,会思考这个问题的通常都是读书的士人!”
“奉孝,你应该知道我是相当厌恶士人的吧!”
曹耀看着郭嘉又道:
“但是你知道为什么吗?”
“士人大多华而不实,只知空谈!”
郭嘉神色间也是有着一丝厌憎。
“你说的只是部分,还不是全部!”
曹耀摇了摇头,然后看着颇有些疑惑之色的郭嘉又道:
“奉孝,你觉得真正掌握这个天下的究竟是谁?”
“汉室,天子!”郭嘉答道!
“天子,只是站在权力顶峰的一个人而已,你能告诉我天子的权力是谁赋予的吗!”
曹耀又是问道。
“嘉不知!”
郭嘉茫然地摇了摇头,他虽然讨厌礼法,憎恶腐朽的汉室,但是皇权的由来,这个问题他从来没有想过!
“天子授命于天,君权神授,这就是当年董仲舒所提出的说法!”
曹耀轻声道:
“皇帝的权力是老天给的,任何人都不能侵犯,否则便是藐视苍天,这就是董仲舒用来迎合那个武皇帝的说法,从此以后,儒家声势越来越强,而诸子百家除了隐藏在儒家阴影下的法家,自成一格的兵家和根植于天下人心中的道家之外,其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