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好相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好相公- 第7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事情就是变成了这个样子。

    杜正伦痛苦了一天。

    第二天的时候,他接到了长孙无忌派人送来的信。

    接到信的时候,他其实是不想看的,甚至想要一气之下将信给撕了,只不过犹豫了片刻之后,他还是决定将信给打开。

    不管怎么说,这是长孙无忌的信,万一他有什么重要的消息说呢?

    把信打开之后,杜正伦看到了长孙无忌在信上给他说的事情,只是这样看过之后,杜正伦并没有因此而欣喜,他只是有点震惊,震惊的目瞪口呆。

    长孙无忌在信中说了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这个办法跟他之前想的是差不多的,只是又有一点区别罢了。

    按照长孙无忌的办法,的确有可能在一个月内解决了这件事情,只是长孙无忌的办法,未免过于……恶毒了一些,只怕就算他解决了问题,回到长安城后,也要遭到弹劾啊。

    杜正伦有点犹豫,不知道该不该按照长孙无忌说的办法去做。

    “杜大人,长孙大人已经说过了,这是您最后的机会,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您的脑袋就别要了,圣上既然开了口,到时候谁都帮不了你。”

    说到这里,长孙无忌的人又开口道:“杜大人在这里消极赈灾,圣上已经很生气了,对杜大人你很生气,若是你再犯了错事,没能完成圣上说的任务,那什么后果,杜大人自己去想吧。”

    这个人的话自然并非是危言耸听,当然,他的话也都是长孙无忌教的,长孙无忌就怕杜正伦不按照他说的去办,这样的话,杜正伦想要活着可就真的难了。

    所以,他才教了下人这么一番话。

    而他这么说完之后,杜正伦的脸色显得就越发的痛苦起来,不过脸色虽然痛苦,他还是很快就做出了决定。

    “告诉长孙大人,就说他的办法我会用的。”

    现如今这种情况,想要活命的话,自然是要在一个月内完成赈灾的,长孙无忌的办法可以完成赈灾,那他自然是要用的。

    为了活着,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又有什么关系呢?

    本章完

第1858章 继续弹劾() 
一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

    李泰他们都在等着河南道那边的消息,他们觉得,河南道那边,杜正伦肯定是不可能如时完成赈灾的。

    只是,就在他们这样认为的时候,河南道那边的消息传了过来,杜正伦完成了赈灾。

    这个消息传来之后,李泰很是震惊,他简直不敢相信着是真的。

    “怎么会这样,一个月的时间,杜正伦怎么可能完成赈灾,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泰有点愤怒的询问,这个时候,探子连忙吧情况给说了一下。

    “王爷,本来那杜正伦是不可能如时完成赈灾的,只不过后来他把好的粮食全部换成了其他不好的粮食,用面粉大米换成了糟糠之类的,好粮食换赖粮食,肯定能换好多出来啊,这些东西虽然赖,但还是能吃的,而且很顶饿,那些饥民一下子就拥有很多的粮食,他们有了粮食,这饥荒也就给解决了。”

    听到这个,李泰有点愕然,他没有想到杜正伦会这样做。

    不过,杜正伦用好粮食换成不好的粮食给饥民吃,这简直是一件十分恶毒的事情啊,朝廷弄去的是好粮食,他怎么能让饥民吃赖粮食呢?

    虽然杜正伦完成了赈灾,但此时的李泰并没有特别的失望,至少他觉得这件事情,还有可以操作的余地。

    想过之后,他立马就吩咐了一下。

    次日,早朝。

    李世民也已经得知了河南道饥荒得到解决的事情了,而且现如今,长安城的那些饥民已经陆陆续续的开始返程了。

    想要离开家乡的人,少之又少,如果家乡可以很好的活下去,他们自然是要回去的。

    毕竟,那里有他们的家,也有他们的土地啊,在长安城这里,他们什么都没有,如果没有朝廷的救济,他们想要生存下来是很难的。

    饥荒的事情得到了解决,李世民是有点大快人心的。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一名官员站了出来:“圣上,河南道的灾情虽然得到了解决,但臣还是要继续弹劾杜正伦,因为他之所以能够这么快赈灾,是因为他将朝廷弄的赈灾粮换成了糟糠之类的粮食,这些基本上都是喂猪的,可是他却拿来给百姓吃,这简直就是对百姓的侮辱,简直就是不顾百姓的死活,那么多好粮食啊,去了那里,臣怀疑杜正伦贪污。”

    这名官员把情况说出来后,满朝震惊。

    “什么,杜正伦竟然给饥民吃的是糟糠?”

    “可恶实在是可恶啊,这个杜正伦简直就不是人,他怎么做得出这种事情来?”

    “这个杜正伦,人人得而诛之,人人得而诛之啊。”

    “不是人,简直不少人,我们长安城这边,还给百姓吃的好面好米呢,杜正伦竟然这样做,简直罪不容诛,罪不容诛。”

    “…………”

    朝中的官员很愤怒,杜正伦的行为触碰道了他们对于良知认识的底线,他们就没有见过这般不要脸的人。

    愤怒,愤怒,官员对杜正伦口诛笔伐,而此时的李世民坐在大殿之上,也是眼眸凝着,有着一股说不出的愤然来。

    这一次,杜正伦是真的辜负了他的期望啊。

    此时,哪怕杜正伦完成了赈灾,李世民也有一种杀了他而后快的冲动。

    不过,就在众人这般议论纷纷的时候,长孙无忌站了出来:“圣上,有关河南道的情况,臣也知道了一些,臣觉得,杜正伦这样做,虽然不好,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却也是唯一能够解决灾情的办法啊。”

    长孙无忌是宰相,而且一直深的李世民的信任,他在朝中也有很庞大的势力,他这么开口之后,整个大殿顿时就安静了许多。

    李世民望着长孙无忌,道:“长孙爱卿的意思是?”

    长孙无忌道:“圣上,杜正伦带着粮草刚入河南道,就遇到了一伙山贼,那伙山贼仗着地势,掠夺了一部分粮草去,以至于杜正伦在接下来的赈灾变的有点困难,并非他不积极赈灾,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后来,杜正伦被弹劾,他不得不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赈灾,可要完成赈灾,就必须得又足够的粮食啊,可杜正伦那里来那么多粮食,如此,他才只能出此下策,圣上,能够及时的完成赈灾,不知道解救了多少饥民,所以,就算杜正伦有错,也请圣上考虑一下他当时的情况。”

    杜正伦会被弹劾这事,长孙无忌在给杜正伦出这个主意的时候,就已经有所料到,而杜正伦受一些惩罚也肯定避免不了,但相比较被砍头,那肯定是要轻很多很多的,而且只要再给他一个机会,他杜正伦说起来就起来了。

    长孙无忌这般说完之后,朝中的其他官员也就都陆陆续续的说了起来。

    “圣上,臣觉得长孙大人言之有理啊,能够如时完成赈灾,这不知道拯救了多少人的性命啊,杜大人此举怕也是万不得已。”

    “不错,不错,当时的情况可不好解决,杜大人能够解决,足见他是一个有真本事的人,请圣上宽恕杜大人。”

    “请圣上宽恕杜大人。”

    “请圣上宽恕杜大人。”

    “…………”

    长孙无忌在朝中的势力不弱,如此的话,想要让一些人替杜正伦开口也并非什么难事,现如今,替杜正伦辩解的人就有很多。

    当然,这些人辩解的时候,李泰的那些人,却也是仍旧在不停的弹劾着杜正伦的。

    整个朝堂之上,有些嘈杂,有点混乱。

    李世民看到这种情况之后,眼眸微凝,紧接着挥了挥手,道:“好了。”

    声音落下,整个大殿顿时安静了下来。

    李世民扫了一眼,道:“杜正伦此举,的确不妥,但他到底也算是解决了河南道的饥荒,如此,也算是功过相抵了一些,就罚他官降一级,罚俸禄两年吧。”

    杜正伦这种情况,不受罚肯定是不可能的,但罚的太重,也不行,毕竟他是替朝廷做事,而且做成了,要是对他惩罚的太重,以后谁还帮他们朝廷做事啊?

    这个惩罚,其实是刚刚好的。

    本章完

第1859章 开海() 
河南道的灾情得到解决,长安城的饥民陆陆续续的离开。

    太子李承乾这个时候,才算是终于松了一口气。

    他所负责的事情,总算是完成了。

    而此时的长安城,正是盛夏时节,天气热的不行。

    李世民在御书房批阅奏折,虽说河南道的事情解决了,但他在看完各地送来的奏折之后,并没有什么喜悦,相反还有一些情绪上的烦躁。

    边关又催粮草了,其他地方也都多多少少出现了粮食不足的情况。

    河南道一场饥荒,足以影响到整个大唐啊。

    这种情况若是不尽快得到解决,对他们来说绝对不算是什么好事。

    只是,朝廷也没有那么多的粮草啊,这让他怎么办?

    看了几个奏折之后,李世民就有点气的看不下去了。

    他起身在御书房来来回回的走着,这样走了几步之后,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如此几番后,心情越发的有点糟糕起来。

    按理说,作为天子,承受能力应该很强才对,只是有些问题不解决,又总让人心里不舒坦。

    这样沉思许久之后,李世民突然想起一个人来,于是连忙叫来宫人,吩咐道:“快,去将秦天叫来。”

    自从秦天回到长安城后,便一直不曾上朝,毕竟他撤掉了秦天所有的职务嘛。

    不过,这么长时间没有见秦天,李世民心里突然还有点想念他,如果秦天在朝的话,这种事情,他应该很快就能够解决吧?

    宫人领命之后,急匆匆退去。

    夏日炎热,长安城的街道上热的仿若蒸笼。

    秦天骑快马而来,风吹着也是热的。

    他很奇怪,李世民这个时候宣他进宫做什么?

    按理说,河南道的饥荒已经解决了,李世民实在没有叫他来的必要。

    入得皇宫,秦天已经热的满头大汗,好在御书房这边是自雨屋,还算凉快一些,进去之后,他整个人才多少舒服了许多。

    “不知圣上宣微臣前来,所为何事?”

    李世民道:“秦爱卿啊,最近各地送来的奏折,都是缺粮,缺粮,朕这发愁啊,爱卿可有什么好的办法?”

    听到这个,秦天苦笑,河南道是大唐的粮仓啊,河南道都闹饥荒了,其他地方能好才怪,只是粮食这种事情,李世民问他,能问出什么来吗?

    但李世民既然问了,他若是不做出点什么来,也有点说不过去吧。

    想了想,秦天道:“圣上,我大唐之所以出现缺粮的情况,一来嘛,今年河南道闹饥荒,粮食减产严重,再有就是,我大唐并无储备粮食的习惯,若是我大唐有储备粮食,那么就算其他地方闹饥荒,也并无什么关系,我们可以直接将储备的粮食运出去就行了。”

    大唐不过开国二十来年,而这二十来年间,大唐可以说是战事不断的,如此的话,所需要的粮草也多啊,他们的粮食少之又少,如此,又那里有多余的粮食进行储备?

    秦天说的这个原因,李世民也知道,可储备粮食,那也得又多余的粮食才行啊。

    “秦爱卿言之有理,只是如今这种情况,该如何解决?”

    “圣上问的是现如今各地缺粮的事情,还是我大唐以后不出现缺粮的事情?”

    “两者皆有。”

    秦天道:“现如今的事情嘛,没有好的办法,毕竟很多地方都缺粮,而今年也弄不出更多的粮食,所以只能让大家都尽量节俭一些了,再有就是,把粮食稍微富足的地方,运一些到其他缺粮的地方,尽量渡过今年的困境。”

    这恐怕是现如今大唐唯一能做的事情了,当然,很多富商啊、权贵什么的还是有粮食的,想办法从他们手里买一些粮食救急,兴许也是可以的。

    李世民点点头:“这个朕会安排下去的,那你说一下如何解决以后粮食短缺的问题。”

    秦天颔首,道:“这个办法有两个,第一个就是储备粮食了,在我大唐十道各设下一个巨大的粮仓,当那年的粮食丰收的时候,就多收购一些粮食,在粮仓里面进行储备着,这样,等那一年缺粮了,就可以将这些粮仓里的粮食拿出来救济,当然,粮食每年都是要换的,这样避免粮食出现发霉的情况。”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秦天的这个办法就是要人先想办法,这种情况,其实历朝历代都有做,不算稀奇,大唐只是开国时间短,同时又战事不断,没有太多的粮食储备罢了。

    不过,听完秦天的话后,李世民还是点了点头,道:“第二个办法呢?”

    相对来说,李世民更好奇的是秦天说的第二个办法。

    秦天道:“第二个办法,则是寻找更多可以作为粮食的农作物,这样能吃的东西多了,我们大唐自然也就不缺粮食了。”

    在秦天所在的那个前世,可以吃的农作物是很多的,比如说红薯啊,比如说玉米等等,这些东西的产量比大米啊,小麦什么的要高的多了,如果这些东西可以在大唐普遍种植的话,那完全可以解决大唐粮食短缺的问题。

    不过现如今的唐朝,红薯、玉米什么的都还没有传到这里来,想要也没有。

    不过,秦天有个主意,兴许可以试一下,所以他才说了着第二个办法。

    而李世民听完之后,却是无语苦笑,本来他对秦天的第二个办法很好奇,也很期待,可是听完秦天的话后,他却是摇了摇头。

    古往今来,能够作为粮食的农作物并不算很多,现如今能够被人接受的大米、小麦,那也是经过了人类无数次的筛选留下来的。

    也就是说,除了现如今能够作为粮食的大米和小麦外,其他很多农作物都是不能吃的,想要再找出一些来,谈何容易?

    在李世民看来,这基本上是不可能再找到的。

    人所能吃到的农作物,就这几种嘛。

    李世民把这些情况跟秦天说了一下,说的时候,还露出了一丝轻笑,觉得秦天未免太过想当然。

    秦天却是说道:“圣上此言差矣,在我们大唐找不到可以吃的粮食,不代表海外没有啊,我们可以开海。”

    本章完

第1860章 开放() 
“圣上此言差矣,在我们大唐找不到可以吃的粮食,不代表海外没有啊,我们可以开海。”

    听到秦天这话之后,李世民神色微微一动,他们大唐对于海外的情况,了解的不是很多,他们大唐这里的百姓吃大米,吃小麦,那么海外的人吃的,也是大米,也是小麦吗?

    不同地方,应该有所不同吧?

    他们大唐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气候很是不同,如果其他地方的农作物到了他们大唐,也是应该能够找到一些合适的土壤吧?

    秦天的一句话,让李世民顿时解开了心结。

    “爱卿言之有理,我怎么吧这个给忘了,那在爱卿看来,开海,我们应该怎么开?”

    李世民并非迂腐之人,秦天在想办法解决大唐的难题啊,他自然不会又任何的顾虑。

    秦天道:“圣上,开海也简单,我们大唐现如今的船只不少,我们可以分出几拨来,然后派人乘船出海,去往不同的地方,把不同地方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