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阵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陷阵三国- 第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孟达是京兆人士,对长安周围的地形比较熟悉,此番由他做向导,和徐晃带领五千人马来到蒲州,在蒲州太守的协助之下来至黄河渡口,这里地势比较平缓,水流也不算湍急,经常有渔民从此地下水,也有一些人在风平浪静之时从此地渡河前往长安!

    准备好了船只木筏,徐晃将人马分队,由孟达现代两百人渡过到对岸,若无人把守,便举火为号,半个时辰之后,对岸有火把挥舞,徐晃让士兵陆续渡河!

    快到天明之时,人马全部过河,孟达早已派出哨马四下查探,此处往前有一处大山,山势险峻,树林茂密,可做屯军之所,五千人分散其中也很难被发现!

    徐晃让孟达带人马休息,同时打出信号让对岸的哨马向安邑报信,在亲卫陪同之下爬上一座高山,由此望去,远处还是崇山峻岭,怪不得没有发现西凉军的影子!

    徐晃望向长安方向,晨曦中一片雾茫茫,灰色的天空任何东西都看不到,只有起伏不断的山脉,山谷中不是传来一阵阵狼啸,空旷幽远!

    回至军中,徐晃命大军休息分队就地休息,等夜间继续往冯飒区域行进,秋季的山野十分凉爽,蚊虫都在夜间出现,白日在树荫之下休息,倒也惬意!

    一觉睡到傍晚,孟达找到徐晃商议进兵之事,虽然他熟悉京畿地理,但也从未到过这等深山之中,便分出三队人马作为探路之用,左右交错而进,就算不小心遇到猛兽,也能从容应付!

    商议已定,留下三百人沿途等候高顺后军,徐晃和孟达在月色之下走进了茫茫大山,虫声唧唧,除了盔甲碰撞声之外便是树枝不断拍打的声音,呼啦呼啦的,队伍如同长龙一般走过了三道山脉!

    山势虽然有些陡峭,但还是能分出一条路来,徐晃边走边让人尽量清楚一些障碍,让后方赶来的士兵能够迅速跟上!

    三更时分,穿行在山岭之中的士兵都累得浑身是汗,徐晃只好下令下休息,前面的孟达却兴冲冲的跑了过来:“将军,前面便到了大荔县,不如乘夜攻城,明日便能好好休整了!”

    “快带我去看看!”徐晃大喜,终于走出头了,随同孟达爬上山顶,便看到山底下一片开阔,一条河流如同匹练一般在月色下静静流淌!

    河流以西有一座不大的县城,城墙也算不上高大,甚至连巡逻的人影都看不到,一切显得十分安定,长安被董卓搅成了浑水,这些边远之地遭到的滋扰比较少,并未被战火波及!

    徐晃沉思一阵,对孟达言道:“此处乃平静之地,一个时辰后子度先带一千人马下山,探清地形,兵到城下,先以劝降为主,不得走漏消息!”

    孟达点点头答应,抱拳而去,徐晃又在山顶发了会呆,才回营休息,虽然武将都喜欢四处征杀,他也很享受纵横疆场的快意,但面对这样一个祥和的地方,他觉得还是不要太过血腥才是,毕竟他们不过是路过而已!

    有一个夜晚过去,天色微明,等候在山脚下的徐晃等来孟达的消息,四面城门都被打探清楚,徐晃分出三队人马,前往其他四门守候,自己带一千人马和孟达来至北门之外!

    城上只有不到十个稀稀落落的士兵,正靠在交楼上打着哈欠,再有半个时辰就可以轮值歇息了,一个个都无精打采看,见到城下忽然黑压压出现一队人马,还以为出现错觉,都不自觉得揉了揉眼睛!

    “吾等乃是并州高将军部下,速去请你们县令出来答话!”孟达纵马到城前,大声喊道!

    城上顿时一阵骚乱,十个巡逻兵呼啦一下子全部不见了,只留下了空荡荡的城墙,只看得孟达一愣神!

    “不如就此攻上城墙吧?”孟达扭过头来对徐晃说道,这么低矮的城墙,又无守兵,不费吹灰之力便能拿下了!

    徐晃摇摇头,若能让县令投降开门,是最好的选择,若是贸然冲上城墙,说不定会引起不必要的冲突,在这个地方,他不想看到流血!

    一刻钟之后,城楼上一阵骚乱,只见一位三是上下的消瘦文士被一帮士兵簇拥着上了城墙,几百弓箭手像模像样左右分开,张弓搭箭!

    “在下乃大荔县令王祥,敢问是何方部曲?”那人看了城下一眼,差点晕过去,近两千人马,一个个兵甲鲜亮,他从未见过这么精锐的部队!

    “并州高顺部下,吾等不愿多造杀孽,速开城门投降,保证不伤城中一人!”孟达再次大喊道!

    “高顺?”王祥早就听士兵报告了,不过还不敢相信,此时被证实,心中吃惊,但看到那么多兵马在城下,自己手中只有一千兵力,根本无法抵抗!

    “属下愿迎将军进城,还望将军不要食言才是!”王祥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他也是读书人,自然明白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道理,他还没蠢到要以卵击石,何况外界传言,高顺的名声并不差!

    随着天色亮起,朝霞染红天空,徐晃带领人马进入大荔县,命人接管了四处城门,凡来往者,许进不许出,严密防守!

    当听说这队人马是来对付董卓的时候,王祥虽然吃惊,却也十分高兴,董卓倒行逆施,天下人无有不痛恨者,他是读书人,忠君思想也是根深蒂固,听说要去除贼,态度立即变了许多,暗自侥幸自己没有冲动,否则兵败身死不说,还留下个董卓同党的恶名!

    不用徐晃多问,王祥便主动告诉了冯飒治所高陵的情况,高陵共有五千人马防守,不过高陵的太守却是个败类,已有五十多岁,官爵还是从灵帝时买来的,整日鱼肉乡里,饮酒作乐,早已怨声鼎沸,恨不得他早日发病而死!

    听到是这样的无用之徒,徐晃当机立断,休整了一上午,便出兵往高陵杀了过去,两地相隔三十里,不久便到了城下,百姓一阵哄乱,纷纷逃散,城上的官兵慌乱的关闭了城门!

    三千铁骑骤至城下,在烈日之下十分威武,城上的弓箭手战战兢兢的准备着,生怕这些不知从哪里来的人马冲过来!

    早有人报知城内,孟达和原先一样,高声传信,只要开城投降,并不误杀他人,但等了半个时辰还是没见动静,徐晃眉头微皱,正准备命令士兵强攻!

    正在此时,却见城门被缓缓打开,城上的弓箭手也放下兵器,一班衙役匆匆跑了出来,跪倒在城门口!

    孟达打马上前,问道:“为何不见太守出来迎接?”

    一人答道:“李太守听说有人马杀到城外,已经逃出城外去了!”

    “啊?”孟达再次一愣,一日之间连下两城,居然如此轻松,还遇到了一个不战而逃的,不由一阵苦笑!

    “好了,尔等献城有功,稍事自会封赏!”安抚了这几个衙役,让他们先安抚百姓,孟达接应徐晃率领人马进入城内,严令士兵不得扰民,半日之后,一切又恢复正常,有的百姓甚至还不知道城中发生了惊天大变!

    城内的五千人马也不过是地方守军,徐晃命孟达接管之后便负责城内治安,这些兵马要想上场杀敌,就显得有些勉强了,而装修的富丽堂皇的县衙,被徐晃征用为临时指挥所,县令来不及带走的家丁、侍妾等等都被徐晃遣散,并未为难他们,搜集出来的财物也分给了这些人!

    除了向高顺报信,徐晃也拿出高顺预先准备好的书信,命人向咸阳的马腾送去,占领了冯飒,又有扶风的马腾、韩遂大军牵制,攻取长安大计已经完成了第一步,徐晃松了口气,这一路上十分顺利,就等蓝田的好消息了!

    随后徐晃分出一部人马沿着泾河做好部署,让孟达带人赶造攻城器械,长安乃是古都,城池高大,要想攻破,恐怕要下大力气,徐晃未雨绸缪,先做着准备,等候高顺后军到来!

第224章 中秋之夜() 
中秋节,本是万家团圆的日子,每逢过节,几家欢喜几家愁,也是常情,但是在动乱的汉末,大多数百姓还是忧愁多于喜悦,想念被战火烧死的亲人,想念远征他乡的游子,让人珠泪涟涟,忧伤满腹,一轮明月不知道寄托着多少人的思念!

    长安城,被笼罩在银辉之下,街道上一队队铠甲整齐、刀剑出鞘的士兵每隔一阵就要巡城,本是赏月的夜晚却静悄悄地渺无人踪,只有单调的队伍行进时发出的脚步声和铠甲碰撞声!

    高顺假借撤兵,从河东迂回,派奇兵攻取冯飒,让天下诸侯吃了一惊,尤其是之前声音最大的袁绍,好像当着天下人的面抽了他一嘴巴一样,再也没有音讯,连征讨黑山军的势头也不如之前盛大!

    孙坚看到送来的书信,哈哈大笑:“我就说嘛,高元溯其实临阵脱逃之人?这以退为进之计当真妙计,可惜隔着荆州之地,若不然,还真想再到长安与他会合!”

    曹操却只是淡然一笑,高顺偷渡黄河偷袭冯飒,戏志才和程昱已经猜到,果然是一路奇兵,他让曹昂在函谷关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长安太守府内,董卓一张脸阴沉似水,在灯光之下泛着青黑,看上去十分恐怖,肥硕的身子如同一滩烂肉,动也不动!

    陪坐的,除了他的弟弟董之外,还有一人乃是尚书周忠,他正一脸紧张地看着董卓,自从李儒失踪,李肃被杀之后,他成了董卓帐下的谋士,但这个突然到来的幸福却丝毫为让他感到高兴,因为董卓近半来很不开心,动辄杀人,当真是伴君如伴虎!

    “冯飒的高顺兵马暂且不说,先要派人查清吕布之事是否当真!”一阵紧张的沉闷之后,董卓呼了口气,终于开口说话!

    董早就对吕布不满,闻言说道:“那吕布虽以大哥为义父,心中却无半分父子之情,仗着有点本事,丝毫不把俺们西凉的老将放在眼里,这次又在咸阳和牛辅争权,大哥你要好好压制一下!”

    董卓横了董一眼,冷声道:“未查明真相之前,谁也不可乱说话,若再有私自造谣者,定斩不饶!”

    虽是董卓的亲弟弟,但董自小便对董卓充满了敬畏,被董卓一眼瞪得直缩脖子,虽然鼻子里哼哼,但嘴上却再也不敢多说什么!

    周忠言道:“太师放心,此时属下已经派人前往咸阳查探,明日便有消息!”

    董卓点点头:“如今有三路大军威逼长安,形势危急,用人之际,一定要小心谨慎,不得打草精神!”

    虽然养尊处优日久,但董卓并未脑满肠肥之辈,吕布的能力和对他的重要性,董卓十分清楚,自己的部下有多少斤两他更是了如指掌,如果这个时候再让吕布有了异心,后果不堪设想!

    “属下明白!”周忠抱拳道!

    “韩遂兵马已到槐里,城的人马可抽调一部分防守渭河沿岸,阻止高顺人马!”没有了李儒为他出谋划策,董卓只好自行部署兵力:“叔颖带一万人马驻守渭南,防止并州军南渡!”

    “还有!”说完之后,董卓又想起一事,对周忠言道:“段煨驻守蓝田,命人传信,虽然联军已撤,但也要小心防守,尤其是青泥隘口,必须派心腹之人,不得大意!”

    被高顺偷袭了冯飒,董卓也变得小心起来,武关方向虽然没有了敌军,但有了前车之鉴,董卓对此地突然之间有了担心!

    董、周忠二人领命,见董卓闭目不语,不敢久留,悄悄退出了太师府!

    长安危急,董卓命士兵日夜巡逻,戒严长安,行人不得四处乱走,有生人进城者,更是倍加查问,生怕有奸细混进城内,帝都之内,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皇宫西面,有一处府院,门前两个巨大的大理石貔貅,威风凛凛,在月色之下更显得狰狞,高大的门楣,上写三个大字“司徒府”,门前有两排手握长枪的精兵把守,这便是当今司徒王允的府邸!

    城外一片肃静,司徒府内的一间密室,却吵成了一锅粥,王允跪坐主位,两侧都是朝中重臣,有太傅马日蝉、仆射士孙瑞、司空种拂、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等人,正聚在一处,议论不休!

    “诸位大人,如今诸侯齐聚长安,董贼死期已到,吾今乘赏月之机邀请诸位,乃商议除贼一事,为何又谈论董卓罪行?岂非本末倒置?”皱眉不语的王允终于忍不住众人的聒噪,沉声打断了大家的议论!

    短暂的停顿之后,士孙瑞叹了口气:“吾等皆乃文臣,手无缚鸡之力,又无兵权,响应城外诸侯,谈何容易?”

    王允眉头紧皱,问道:“难道吾等就在此坐以待毙不成?须知困兽犹斗,董贼乃豺狼之辈,若无良策,恐不及诸侯兵马进城,吾等早已葬身虎口矣!”

    众人又是一阵沉默,王允说得是实情,就算董卓不是联军的对手,但临死拉上他们垫背的实力还是绰绰有余,甚至杀了献帝也是轻而易举!

    “兵权皆在董卓心腹掌握,就算是皇甫将军,也无兵可调,还有何人能用?”种拂言道!

    马日蝉忽然言道:“城门校尉崔烈昨日曾言:吕布在咸阳与牛辅争功,似有独掌兵权之意,或可做些文章!”

    王允大喜,又问了马日蝉一些传言情形,突然笑道:“吕布乃见利忘义之人,董卓自李儒失踪之后,对身旁之人素怀猜忌之心,不如派人策反吕布,大事可成!”

    鲁馗皱眉道:“吕布乃董卓义子,恐难成功!”

    王允冷笑道:“公不闻丁建阳之死乎?如今董卓乃是****,天下人人得而诛之,只要吾等借此流言,差人报于吕布,言董卓有怀疑之心,再以厚礼封赠,许以爵禄,可保成功!”

    马日蝉闻言一阵点头:“吕布虽乃薄义之人,然常以英雄自居,若令其与董卓有隙,再以大义晓之,则能为吾等所用耳!”

    众人左右无策,又见王允和马日蝉说得有理,虽然有些冒险,但也觉得可以一试,为了不打草惊蛇,先以离间吕布和董卓为主,待时机成熟,再策反吕布!

第225章 天道不再() 
中秋刚过,便是连日阴雨,秋雨绵绵,天气转冷,万物萧条,山林中的草木数日之间便换了一个颜色,翠绿转为枯黄,随着一阵阵冷风,飘零大地!

    高顺站在屋檐之下,望着台阶前一串串珍珠似的水滴,眉头微蹙,他兴兵讨伐董卓,近半年的时间消耗在潼关以外,如今好不容易占据冯飒之地,威慑长安,却想不到天公不作美,大雨已经连下了十日!

    攻打函谷关之时,就遇到一次大雨,随后虽然也有下雨的时候,但也一两日就过去了,没想到入秋以来第一场雨就如此持久绵长,这一次他虽然在高陵,并不怕风雨,但他担心的却是咸阳以西的马腾和韩遂的兵马!

    渐入深秋,天气转冷,加上阴雨天气,长此下去,恐怕马腾二人也无法坚持,加上兵粮消耗,士兵容易疲乏,再精锐的士兵也会在这种天气之下将士气消耗殆尽!

    难道真是天意难违?高顺仰头看看灰沉沉的天空,雨珠如同花洒一样漫天而将,并不因为他的重重心事而有转晴的迹象,董卓历史上应该还要在半年之后才被吕布杀死,自己的出现加快了历史进程,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难道就不能早除****,消灭大患?

    “大哥可是在为出兵只是烦恼?”郭嘉不知何时也走了出来,和高顺并肩而立,面对大自然,任你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过是徒劳!

    高顺摇了摇有些发酸的脖子:“连日阴雨,恐韩遂、马腾二人之兵不能持久驻扎,若是其撤兵,我们就算得了冯飒,也是孤掌难鸣啊!”

    郭嘉伸出一只手接着屋檐上滴落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