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宫皱眉道:“袁公路虽矜名尚奇,而天性骄肆,勇而无断,为何突然出兵相助?当真令人匪夷所思!”
其他人也是一阵沉思,按照袁术的性格,袁术逃出洛阳之后,占据南阳,也有几万兵力,可谓一方诸侯,一心想着壮大实力,怎么会平白无故出兵,而且时机也十分怪异,他并未在朱儁发出号召之时发兵!
高顺却笑道:“算了,且不管那么多,至少袁术此次出兵对我等来说,时机恰好,兵出武关,却不知董卓会派何人抵挡?”
如今董卓部下牛辅、李傕、郭汜、张济都被派出,甚至其弟董旻也在潼关防守,但吕布却始终在长安城内,看来董卓自从被行刺之后十分小心,吕布始终不离左右!
朱儁也是忧心忡忡,虽然袁术也派出了兵马,但函谷关不破,长安也是望尘莫及,难得他也在众人面前叹了一口气:“如今兵阻于此处,踌躇不能进,粮草日耗,恐难持久也!”
虽然成功号召了几万人,但却不能长期作战,粮草一直都是朱儁的心病,他前期动员预备的粮草也不过半年之用,如今已经过了一半时间,在这里徒耗,朱儁怎能不忧心?想要再次让诸侯提供粮草,连朱儁心里都在打鼓!
徐庶道:“西凉军坚守不出,恐怕打的便是这个主意,昔年秦对六国,亦是如此,若取函谷关,不可力拼,还需智取!”
朱儁摇头道:“张济、李傕等人皆为西凉名将,李傕虽败,然士气尚在,若想诱敌,恐难以成功!”朱儁当年也与董卓有过较量,对这些人毫无轻视之意!
正在议论,一直皱眉不语的郭嘉突然展颜一笑:“既然函谷关难破,不如不破,西凉军之意在耗尽吾军粮草,自无战心,何不人气出关?”
朱儁一怔,问道:“既知西凉军执意防守,又焉能出关?”
郭嘉笑道:“洛阳虽败,却可屯兵,朱老将军不妨撤回洛阳,弃函谷关而去,大哥率军前往弘农而进,南下与庐氏袁术军会合,共同往潼关而下,到那时,看西凉军作何反应?”
“妙啊,条条大路通长安!”高顺听郭嘉这么一说,不由一拍大腿:“吾等在此等候多日,被西凉军拖住,若非袁术出兵,竟忘了尚有它途可至潼关之下,虽然路程多了几倍,却不用将士们浴血奋战,值得一试!”
郭嘉这一招也算是曲线救国,大家都在想着如何通过函谷关,又有西凉军把守,注意力都被吸引在这里,没有袁术的无心之举,还一时真想不到这个方法,南面虽然也有山道,却也比让赵云渡河容易的多,临阵指挥,能够跳出眼前的困惑,纵观大局,看来还是需要多加历练才行,郭嘉此计虽然有些冒险,但也很符合他一向兵行险招的风格!
“眼下之局,或许未有奉孝此计方能破之!”陈宫思索一阵,也点头同意,无论如何,也比在这里被挡在关外要强!
朱儁还是有些不放心,好不容易将西凉军逼在关中,却又要退兵,有些犹豫:“诸位,非是老朽小心谨慎,西凉军势如虎狼,万一杀出关来,天下生灵又将涂炭了!”
想起董卓当年横行洛阳,烧杀淫虐,朱儁就心里发恨,只可惜手中无权,不能为国除贼,要是再让董卓上演一次洛阳暴行,朱儁残生再也无法原谅自己!
“老将军放心便是,西凉军并无意东进,摄于诸侯之威,董卓已然无心天下也!”徐庶也为朱儁分析着形势,宽慰老将军的心怀:“何况洛阳虽然被大火烧毁,然城池尚在,只要加以布置,纵使西凉军骤至,急切间难以攻破,洛阳以西早已人烟散尽,任他西凉军肆虐又有何妨?”
张超皱眉问道:“纵使吾等在洛阳驻守,若是西凉军乘虚攻击河内,岂非断了诸位将军后路?”
第180章 袁家活宝()
法正笑道:“李傕已然在子义等人手下吃了败仗,惨败而回,西凉军焉敢再次渡河?加之吾等与袁术军会合,往潼关进发,张济等人唯恐其后路被断,纵使函谷关外无一兵一卒,亦不敢出击!”
几人一番分析,就是吃定了西凉军不敢贸然出兵,只是想龟缩防守,等待联军粮草耗尽或者自动消散,和当年袁绍召集的十八路诸侯一样,最终不了了之,就算让开函谷关,西凉军也无意东进,而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马腾和韩遂的响应,一旦西凉出兵,董卓哪里还有余力东顾?不过这却是和朱儁不能说明的。
朱儁见大家都自信满满,不由自嘲一笑:“看来本将真是老了,少了年轻人冒险之风,行军布阵,老朽或敢自居一二,然谋划大局,还是由元溯你来决定吧!”
其实联军的主心骨还是高顺,这一点朱儁也十分清楚,虽然高顺对他表示出了充分的尊重,但朱儁活了这么一大把年纪,怎么会没有自知之明?虽然说是联军,其实也不过是高顺一人而已!
朱儁原本凡事都和高顺商议而定,此事更是要高顺孤军深入,朱儁自然不好直接下令!
高顺一连几日苦无良策,现在郭嘉指出了一条明路,早就蠢蠢欲动了,函谷关不但是天险,而且道路十分狭长,就算攻下关隘,行军也是问题,还不如直接舍弃,绕道而行。
只要他们这一路兵马旗开得胜,赵云那里再有所进展,张济等人便不得不撤回潼关,函谷关便能不战而得,到了潼关之下,粮草便能从河东调运,直接从黄河运送过来,解决了粮草之忧!
“留下元直、公台二人相助老将军,赵浮、史涣二将带领本部人马一同防守洛阳,其余之人随军往南而进!”高顺略作沉吟,便做出了分配!
众人商议已定,高顺又命人向河内的满宠送信,命其押送粮草前来,留一部分行军之用,其余的运往洛阳,满宠带兵屯守河内,以防万一!
第二日各军稍作调动,高顺继续率军在关外,太史慈带领人马接应粮草,朱儁率联军先行返回洛阳,准备驻守,赵浮、史涣二人等候粮草到来一同再往洛阳!
张绣也不知为何,再未派兵出营,或许是看出高顺手下几员大将各个本事非凡,都与他有一战之力,贸然迎敌,不过是再次打击士气而已!
集结准备之际,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消息传来,不过这一次不是和高顺一直恩怨不断地袁绍,却是于他同父异母的兄弟袁术,听到这个消息,高顺等人一阵无言失笑,才明白了袁术为何突然出兵相助!
就在袁术军刚出武关之后,袁术突然公告天下,大骂袁绍,言其国难当头之际,****未除,居然同盟之间刀兵相向,既无大义之心,又无尽孝之节,因为袁家一家三十余口当年就是被董卓在洛阳杀害,国恨家仇未报,朱儁兴大义而除贼,袁绍不但不响应,还做出这等举措,实在令人不齿!
袁绍与袁术的恩怨高顺早就清楚,两人的身份也十分特殊,袁绍虽为长子,却非庶出,一年前袁绍想用力刘虞,袁术便以大义凛然拒绝,两人从此更加不和,如今袁术有看到袁绍打着袁家四世三公的幌子,不费一兵一卒拿下了偌大的冀州,一下子变得兵强马壮,实力骤增,怎能不让袁术羡慕嫉妒恨?
高顺无奈地摇摇头:“这兄弟二人倒也像是一个老子生的,行事风格总是令人意外,纵使袁术想要声讨其兄,也不至于如此性急,弄巧成拙,被天下人耻笑!”
郭嘉不以为意的一笑:“袁术心性狭隘,见袁绍平白得了好处,自然妒火中烧,忍到兵出武关,恐怕已然急切难耐了!”
“哈哈!”张辽听得一阵大笑:“听奉孝如此一说,我倒有些想看看袁术当时的表情如何了!”
张辽一句戏言惹得大家轰然而笑,只是袁术居然如此沉不住气,让大家对他又看轻了不少,长此以往,这兄弟两人还真能将袁家四世三公的光环给消磨光了,要是袁隗勉强能活到现在,也能被这两个活宝给气死!
而远在河北的袁绍在得到袁术的讨伐之后,反应却也很大,派使者向公孙瓒求和,将平原以北之地让给公孙瓒,两人以磐河为界分疆而治,并赔偿了公孙瓒部分钱粮,公孙瓒得到好处,才算作罢,收回兵马,把注意力转移到青州的黄巾军身上!
袁绍好谋无断、惜声慕名的性格彻底显露无疑,这个年代,名声虽然重要,但实力才是真正的话语权,袁绍居然为了袁术的几句话就不敢再与公孙瓒继续敌对,他怕袁术继续声讨他,得了冀州还在攻伐同盟!
与此同时,袁绍居然也发书告知天下,言明进入冀州乃是受韩馥邀请,冀州有麴义反叛,黄巾、黑山军之威,袁绍不忍生灵涂炭,一州陷于水火之中才勉强答应了韩馥的请求,封韩馥为奋武将军,并表奏韩馥为卫亭侯,表示了一番自己的宽容和爱民之心!
唯恐众口悠悠,袁绍又让韩馥亲自出面为自己澄清,韩馥此时虽然已经后悔,但寄人篱下,不得不按照袁绍的意思,言说自己深受袁家厚恩,作为袁家门生,让袁绍入主冀州乃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是自己力邀再三,袁绍看在袁家故吏的情面上,才进入冀州!
兄弟二人一番唇枪舌战,天下人都一笑置之,不过却也得到了意外的好处,提醒高顺等人还不算,因为袁术声讨袁绍之际,自然不免要太高一下自己的身份,并以大义含沙射影的痛骂其他诸侯,国难当头之际,除了他和高顺等少数心存汉室之人,其他都是心怀叵测!
这一说受害最大的当然是袁绍,澄清自己的污点之后,主动送来粮草和一万兵马,还有一个好面子的人也坐不住了,正是在荆州拉拢势力,巩固地位的刘表!
刘表乃是汉室宗亲,又以文士自居,在士林中很有地位,大义当前,自然也不甘落后,也向洛阳送来了粮草,高顺听得一阵目瞪口呆,趋名逐利,俗人难免!
第181章 贸然而进()
两日之后,粮草到齐,高顺带领精兵一万乘着天色未明往南而行,其余兵马回撤洛阳,大营之中虚插旌旗,一路上哨马来回穿梭,防止西凉军发现消息突然袭击!
大军行至弘农境内,忽然天降大雨,兵马难行,无奈之下,高顺只好将兵马屯在弘农校场,虽然县衙已经破败,荒草丛生,但稍微处理之后,挡风避雨还是没有问题!
弘农自从董卓西撤之时被西凉军劫掠之后,便人烟稀少,大多数人都逃到荆州避难,百里之内,甚至难见人烟,沿城分派人马把守,粮草在城内安置好,等候天晴!
都说春雨贵如油,但瓢泼大雨连日降下,让人心中却烦闷不已,尤其是高顺等人,本想着搞个突然袭击,震慑西凉军,却没想到被大雨阻隔在此,董卓得到消息,自然知道他们打的什么主意,有了充分的时间做部署!
阴雨连绵,断断续续十分绵长,放晴已经是十日之后,道路泥泞,山洪涛涛,武关通往潼关皆为山道,想必此时路已不通,就算纪灵等人还想进军,至少也是一月以后的事情了,高顺一声长叹,又要僵持在函谷关之下了,此时的函谷关,就算没有西凉军,他也无法行军,难道这是天意,董卓此时命不该绝?
感慨无奈之间又等候几日,朱儁派人前来安抚众人,行军最忌心浮气躁,朱儁行伍一身,这种天气对人带来的负面影响实在不小,送走来人,高顺也让太史慈等人开始训练,培养士气,这快一个月的时间,不仅粮草有的发霉,就连人都变得懒洋洋的,毫无生气!
不过函谷关的西凉军却一直毫无动静,明知关外兵马早就撤尽,果然如同预料的一样,无意东进,想必他们对这场大雨很是感激,帮他们拖住了联军近一月时间!
“报!”就在高顺等人讨论该继续南下会合袁术军,还是返回关下等候时机之时,哨马带来消息!
“函谷关敌军忽然全部撤离!”哨马报告!
“什么?”高顺吃了一惊,这西凉军唱得又是哪一处,难道是学自己一样,也算准过了他们不敢轻易入关,故意诱敌深入,沿途偷袭?
挥退哨马,高顺看看身旁的郭嘉等人:“西凉军这是何意?”
“恐怕长安有变!”徐庶皱眉言道,除此之外,还真想不出好好守在函谷关的张济为何突然撤走,除非董卓有急事召回!
长安虽然在董卓控制之下,但暗流涌动,有一大股人可是老忠臣,始终跟在皇帝左右不离不弃,在董卓的阴影之下各怀心思,一心想着救皇帝与水火之中,这一点不仅高顺知晓,郭嘉等人又怎会看不透?
郭嘉眼神闪动,突然说了一句:“不会是二哥突然出兵了吧?”
陈宫也有些不信,摇头道:“连日天降大雨,山洪尚且如此迅猛,黄河定然上涨,水势汹涌,难以横渡,恐难成功!”
高顺却是心中一动,或许郭嘉说得有理:“若连公台都如此以为,我看奉孝所言倒有可能,若非子龙取了新丰,张济等人又怎会忽然撤军?纵使长安有变,也要留些人马把守关口,全军撤退,乃是怕被截断归路!”
徐庶摸着下巴,也有些怀疑:“如此说来,此时或许十之**!”
“既有此事,吾等该如何行动?”张辽虽然知道赵云沉稳,但荀攸却是个出奇谋的人,想出这种出其不意的计策倒也很有可能,但他们光是在这里讨论也不是办法!
“不如兵分两路!”法正言道:“一路南下与纪灵会合,共同往潼关而进,纵使西凉军沿途阻截,也好照应,一路进入函谷关,沿途小心行进,后军随时接应,若子龙真占领新丰,三路并进,想必西凉军不敢在函谷关久留!”
“甚好!”高顺一点头,马上一个月又快过去了,这等煎熬让他已经有些不耐烦了,当下便听从法正之计,让太史慈和孟达二人带五千人马南下,法正为参军,其余人马又返回曹阳,并传信洛阳,让赵浮、史涣率兵前来会合!
兵分两路,高顺率军来到曹阳,赵浮二将已经带兵先到,高顺以张辽、黄忠为先锋进入函谷关,打探西凉军虚实,张颌带陷阵营和徐晃随后接应,前后一共两万人马,进入函谷关!
函谷关自古便为天险,两山之间一条古道一直往西,蜿蜒处不见前后之路,幸好这里在西汉之时便被开发成为官道,道路倒也算得上平坦,否则这么多人马还真是难以行进!
春雨过后,两山草木青翠欲滴,高耸入云的山峰之上古木插天,一阵微风吹过,松涛之声如同浪潮一般,摄人心弦,高顺立于马上,仰头一路观看,心中感慨,就算没有函谷关的东关口,沿途埋伏人马,谁也不敢轻易冒进!
“新丰至今未有消息传来,文远已然深入关内,这一路无事,倒让我有些不安!”一直沉默的徐庶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让高顺心中突了一下,的确赵云是否过河的消息没有送到,贸然进军,当真有些草率了,想起刚才自己的感慨,高顺不由自主的勒住了坐骑!
郭嘉言道:“既已进军,岂能半途而退?若西凉军真有埋伏,如今之计,亦只能一往直前了,若是撤兵,有伏兵真现,便一溃千里,悔之不及!”
长时间的苦等让他们暂时失去了理智,除了高顺等少数几人,其他人从未进过函谷关,自然不会想到这个地势比想象中的还害怕,入关之前众人都以为高顺属下大将都有万夫不当之勇,纵然有些意外,也能应付,但看到这样的险要之地。
最为稳重的徐庶第一个有些动摇了,他虽然是一流谋士,但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