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顺看着这个曾经推荐郭嘉的人,今天被郭嘉先邀请,觉得这两人命运是不是真有交集,听郭嘉说话,便在一旁诚心说道:“既然先生心系天下苍生,何不助顺一臂之力,共保汉室,诛除奸佞,还天下一个清宁世界?”
荀彧闻言神色不变,似乎还在考虑什么,顿了一下才道:“大人不远千里亲来寒舍,令彧感激不已,然并州实非吾考虑之列,只是听闻大人招纳贤才才有一问,容吾思之!”
“先生直言不讳,可见对在下推心置腹,顺焉能强求?却不知需要多少时日?”高顺见荀彧说出自己的疑虑,并未推辞,知道还有余地,但也怕他拖得时间太长,要真被韩馥派来的人接走,那可真是亏大了!
“一日足矣!”荀彧似乎料到高顺所想,笑道:“天时已晚,大人不妨在寒舍过夜,明日一早再走不迟!”
“如此甚好!”高顺闻言大喜,一天的时间他还是能等的,当下说道:“不过我这人马有些多,只恐要先生破费了!”
“舍下虽不足以屯兵,但千余人耽搁两三日还足以应付!”荀彧坦然答道,大户人家的气度就是不一样!
高顺知道荀彧要打听并州的情况,便假借安排士兵先告辞出来,留下郭嘉和荀攸二人做说客,要是他们二人都说不通,高顺还真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方法了
高顺出发前就有思想准备,凡事尽人事听天命,要是荀彧真的与自己擦肩而过,他也不会有遗憾,就算没有荀彧相助,他凭借自己的优势也能打拼出一番天地,退一步来讲,他没有能力入主中原,驰骋塞外总可以吧?
高顺一面自我安慰,一面怀着忐忑不安的心理和典韦等人睡了一晚上,清晨天刚亮便被亲兵叫醒,穿衣出门,一股冷冽的寒气袭来,高顺打个寒颤,顿觉的精神清爽许多!
“大哥起得好早啊!”正在这时门口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正是郭嘉!
“搞定了?”高顺听到郭嘉的语气带着一股轻松,他心中一阵激动,虽然他也做好了两全的准备!
郭嘉打了个放心的手势,正是高顺教给他的,笑道:“文若乃有志之人,只是不知大哥志向而已,况人皆视并州乃苦寒之地,我与公达将大哥开发河套之地的想法说与文若听,文若深为赞同,以此为钱粮之地,再无后顾之忧!”
“那就好!”高顺松了一口气,有了荀彧的加入,他便多了一个屏障,便道:“既然文若已然答应,你我当同去拜访一番才是!”
“不用了!”郭嘉摆了摆手笑道:“文若与族人自争论以来,便不想再在此处受人白眼,已然决定同吾等前往并州了,大哥赶紧催促将士们准备了就是”
“真的?”这次连高顺都有些不敢相信,不禁大喜,拍着郭嘉的肩膀夸赞道:“还是四弟厉害,有奉孝在,省去了我许多周折啊!”
郭嘉龇牙咧嘴的承受着高顺的夸奖,赶紧转身走了,生怕再给他来两巴掌!
“先生此番随吾前往并州,乃顺之幸、并州之幸也,吾得先生,如高祖得子房矣!”在荀彧府门外,高顺和荀彧一家近百口人浩浩荡荡的起程,毫不顾忌那些门口探头探脑、指指点点的路人!
荀彧此时穿着一身白色儒衫,显得玉树临人、风度翩翩,闻言抱拳答道:“大人折煞在下了,彧愿尽平生所学,助大人共辅汉室江山!”
“大哥,你打算从原路返回吗?”郭嘉突然凑过来问道!
“嗯!”高顺点点头:“时间紧迫,我们匆匆离开并州,都未与子义等人详细交代,还是尽快回去的好!”
“欲速则不达!”郭嘉闻言却摇头说道:“我近千人从司隶越境而过,乃快马加鞭,守军不曾防备耳,此番原路返回,定然引起注意,若至司隶被阻,万一董卓邀大哥进京,又知大哥聚纳贤才,恐有诸多不便!”
高顺看了看身后跟着的荀彧家人,知道行程不能太快,想想郭嘉说的有理,便点头道:“既然如此,那便从河北绕道而行吧!”
荀彧闻言说道:“既然要从河北而行,由此可顺路经过许县,此地陈家庄有先贤陈寔所办学院,人才辈出,大人不妨顺路拜访一番!”
对于颍川人才培养基地,高顺早就十分羡慕了,此时又听到荀彧如此说,知道他是为自己招纳贤才提供机会,立即点头答应,往许县而来!
两地相距五百多里,半日间便已到达,高顺命士兵屯于城外,安顿好荀彧家人休息,自己和荀彧、郭嘉、荀攸、典韦四人进城来到陈家!
还未走到跟前,便许多文人雅士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饮酒作对等等,形状不一,却也能看出此地文风盛行,用高顺的眼光来看,和他那个时代的大学一样,除了没有女生能供他们谈恋爱,学习的景象基本都差不多!
走到一个紫色大门跟前,只见门口一个大大的匾额,上面字用篆体写就,高顺依稀认出大概就是“太丘书院”,字写的十分工整,很有力道,有一股儒家的沉稳和清雅之意!
四人推让一番,还是让最有名气的荀彧走在最前面,在这种场合,高顺还真没底气自己第一个走进去,面对高贤设立的人才聚集地,他心中还是有几分敬畏和向往的!
走进大院,四周却是已经落叶凋零,枝桠光秃的几颗大树,有几个人正在院中下棋,一位年轻白面书生正好面对门口,见门口有人进来,立即站起来叫道:“稀客啊稀客,怎会三位师兄一同来临?”那人双目发亮,两道修长的眉毛满是笑意,正不可置信的看着走进来的四个人!
“长文几年不见,如今已然长大成人矣!”荀彧笑着迎上去对大家行礼!
第34章 太丘书院()
其余三人也起身对荀彧等人行礼,神态恭敬,显然荀彧的招牌还是很响亮的,郭嘉和荀攸看来都是认识的,荀彧便向几人介绍了高顺,听说是并州刺史前来,都吃了一惊!
随即陈群也顺便向他们介绍了在座的几人,左手一人叫杜袭,留着八字须,面色白净,传蓝色长衫,右边的一个叫繁钦,戴着貂皮绒帽,两道眉毛又浓又黑,两片薄薄的嘴唇,背对着高顺等人的一个年纪稍长,名叫赵俨,颌下有些短短的髭须,一张国字脸,看上去面貌忠厚!
“长文你越来越白了,如此下去,离国士之风相距甚远矣!”郭嘉刚见面便开起了陈群的玩笑!
“奉孝,面貌乃父母生就,岂能自选耳?”陈群皱着眉头无奈的对郭嘉行了个礼,显然对郭嘉的语气十分不感冒,怪不得后来老向老曹告状呢,他这种中规中矩的人自然看放浪形骸的郭嘉是十分不爽的!
“听说高大人昔日有不拘一格降人才之叹,可谓道尽当今之势,今日造访书院,当真蓬荜生辉!”陈群边说着话边将众人带到书房!
“一时之叹,不足道耳!”高顺厚着脸皮谦虚答道,看来不管在哪个时代,广告效应还是不必可少的!
“大人胸怀天下,虽短短几行字,却一语道破朝廷**之象,可谓开文学之先河矣!”杜袭在陈群旁边深有同感的赞同道。
在他们这些自命清高的文人不被受重用的时候,高顺的这几句话无疑戳中了每个人的心事,这就是所谓的共鸣!所以高顺虽然是武将打扮,却和这几人聊得甚是投机!
“高大人、文若、奉孝、公达,今日可是贵客临门,为何不早日通知老夫,有失远迎,真是失敬了!”正在闲谈之际,突然院中响起一个清朗的声音,高顺等人起身一看,却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正在几个后生的陪同下走进来!
这人头戴紫色方巾,身穿紫色寿袍,两道寿眉垂到半边脸,留着长长的白须,红润的脸庞,真可谓鹤发童颜,正笑吟吟的走进来!
“季君!”荀彧等人都躬身行礼!
高顺也跟着一起行礼,他听陈群嘴里叫叔父,便知道这人乃是陈寔的二子陈谌,与陈群的父亲陈纪俱以至德称名于当今,和陈寔同时被人称为“三君”,可见品性之高!
“这位想必便是陷阵营统领、彦方的记名弟子高顺高元溯了!”夸赞了荀彧等人一番之后陈谌对高顺说道!
“先生谬赞了,弟子实不敢当!”王烈也是陈寔的学生,既然陈谌这么说,他干脆自称为弟子!
“好好好!”陈谌一阵大笑道:“彦方倒是捡了一个现成弟子,真是羡煞旁人!不知元溯到此有何贵干?”陈谌看来是个豪爽性情的人,见高顺以弟子礼见他,也不客套,便生受了,看得其他几位后生羡慕不已,他们在陈家门下学习多年,也不过是个挂名弟子,没想到高顺一来就被陈谌接纳!
“学生远在并州,因时局动荡,实却英才相助,听文若有意避乱河北,故厚颜先来相邀!”高顺垂首答道,见陈谌点头,又道:“慕名顺道前来拜访先生!”总不能说事先其实根本没想到这事吧,目无尊长这个名头安在他头上,只恐自己以后身败名裂了!
“元溯有治国安邦之心,更兼文武奇才,老朽若能年轻几十年,当效犬马之劳!”陈谌听完笑着说道!
“先生折煞弟子了,顺万万不敢当!”高顺急忙起身行礼,没想到这个以德著称的老爷子居然会和他开起玩笑,果然豁达之人比较长寿!
“良禽择木而栖,元溯不必如此!”陈谌不以为意的摆摆手,说道:“今天下方乱,前有黄巾未除,后有董卓朝政,大汉倾颓,正需元溯这等有志之士拔剑而起,为名请命,当丈夫立功名当在此时,老朽知汝乃英雄也,何必谦虚太甚!”
高顺不知道陈谌为什么会如此抬举他,给他这么高的评价,当真觉得有些赧颜,也不知如何回答,只好唯唯答应!
“尔等恐有安邦治国之心,若无明主相托,辜负一生所学矣,君子居于朝堂,当托国家以安自身,国不存,焉能安身乎?”陈谌环视书房里的一群人,神色变得有些严肃,道:“元溯能一语道破时机,非一时之叹,乃常行走于官府、行伍之间耳,故圣人言:读万卷书当行万里路!尔等当以社稷黎民为重,万不可自负其才,空谈人生,徒费光阴!”
高顺没想到陈谌会借着他给这些弟子上课,不禁背后一阵阵冷汗,虽然名声很重要,但这样作为标杆被人对比,让他这个曾经的三流学生顿时有种无地自容的感觉!
“好了,说得远了!”陈谌似乎知道自己脱题了,收回老师的神色继续说道:“老朽自知元溯军务紧急,不能在此久留,素知元溯之才,不妨再做一诗,以慰老朽之耳!”
“顺才疏学浅,焉敢在先生面前卖弄?”高顺闻言一头冷汗,这老头看来还是要考验他一下,突然问起,让他还没有心理准备!
“元溯不必推辞了,老朽稍后还要往翟阳一行,聆听之意,急不可待也!”陈谌突然瞪大眼睛,眉毛飞舞,大有你要是今天不做一首诗,就跟你没完一样!
“既然如此,弟子恭敬不如从命!”高顺只好苦笑着答应,又抱拳道:“只是顷刻难就,容弟子思索片刻!”这个敏感的时刻,高顺可不想随便拿一首诗来搪塞,眼见陈谌对他如此器重,言里言外都对他的弟子有推荐之意,高顺自然要好好想想用哪首诗了!
“好!”陈谌爽朗的一阵大笑:“便与你一盏茶时间!”倒也干脆,说完话索性开始闭目养神了!
自从上次在王烈那偷袭了龚自珍的诗一鸣惊人之后,高顺便开始有心整理自己能想起来的所有诗词,以备不时之需,此时陈谌问起,高顺便开始斟酌用哪个比较合适,想来想去便定了岳飞的满江红,这首词开头便气壮山河、慷慨激昂,又表达了爱国忠心,再合适不过了!
将思绪整理一番,高顺轻咳了一声说道:“弟子曾听一曲满江红,去掉慷慨激昂,便献丑填词,望先生垂教!”
“满江红?”陈谌微微睁开眼睛,点头道:“不妨道来!”
“献丑了!”高顺拱手对众人行了一礼,吟道:“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北邙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高顺只将靖康耻变为北邙耻,意指何进被杀后少帝逃出洛阳在北邙又董卓带回宫,至于匈奴之战,他处在并州,常年与匈奴作战,也无可厚非!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陈谌眉毛胡子颤抖着,不知不觉站起身来,不停喃喃自语,“好好好!”突然拍手赞道,连说了几个好字!
第35章 擎天之柱()
高顺满意的观察着每个人的表情,包括郭嘉和荀攸,连郭嘉都一脸沉思,敛去了平日的放浪姿态,荀彧等人的触动就更不用说了,岳飞的这首词流传千古,抗战的时候都被拿出来激励中华儿女,此时拿出来,自然有不同凡响的效果!
“字字珠玑,字字珠玑啊!”回味了半晌,陈谌才感叹道!
陈谌此言一出,其他人也深有同感的一起点头,似乎还沉浸在方才的意境中不能自拔,各自都有不同触动!
“元溯此作道尽天下英杰胸中惆怅之气,又不乏报国忠心,可谓气吞山河,荡气回肠,吾等甘拜下风!”荀彧此时也开口说道!
高顺急忙红着脸向大家行礼,虽然这些人肯定无法知道岳飞是谁,但读书半吊子的高顺还是有些心虚的,借助后代先贤的佳作为自己充当门面,这可是他的优势资源之一,自然不敢胡乱挥霍,万一哪天自己能响起的诗歌都用完了,难道还要用流行歌来充数?
“孝先!”陈谌沉静了一下,突然对身旁一个白面小生说道:“吾观元溯有治国安邦之才,如今汉室倾颓,朝廷昏暗,能力挽狂澜者,唯元溯而已,吾常与你言道贤臣择主而事,今明公在前,汝不必犹豫!”
孝先乃是陈谌子陈忠的字,高顺见陈谌一下子就将自己的公子推荐给自己,不由心中暗爽,且不论陈忠本事如何,但是这个标杆,就能招来不少可用之才,无论哪个时代,追星永远都不会过时!
高顺假意谦虚了一番,陈谌执意将其子交于自己,又让陈忠平日多向高顺和荀彧学习,心满意足的离开了,临出门言道:“汉室不幸,天下豪杰并起,元溯乃大汉擎天之柱,尔等择主而事,方能一展才华!”边走边道:“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劝诫之意溢于言表!
“文长,吾携高大人前来书院,乃选纳贤才耳!”荀彧此时站起来趁火打铁,对陈群说道:“吾知文长有治国之才,特来邀请,若诸位愿与吾等共扶汉室,建功立业,不妨前往并州,一展雄才!”
陈群知荀彧欲往并州,他对荀彧十分尊崇,早已动心,此时又见叔父认可,荀彧邀请,便一口答应,与高顺见过礼后便和荀彧、郭嘉、荀攸等人共同当起了说客,劝说现场其他几人共同前往并州!
加上高顺发布的招贤令,这些人对并州有了更深的了解,经过一番讨论,共有五人一同随高顺出发,着实令高顺欣喜不已,其中杜袭和赵俨两人与辛毗、陈群并称颍川四大名士,肯定有一些本事,繁钦与赵俨、杜袭相交甚厚,也一同前往,其余两人都是陈谌的弟子。'77nt。千千'最新章节全文阅读(;8;0;0;小;说;网; ;W;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