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雄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雄图-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亲爱的看官读者,此书是吾之处女作。由于缺乏经验,不妥之处,敬请谅解,请多鼓励,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各种求)

第6章 指点江山激扬雄心(二)() 
北方烟尘既靖,曹操开始收拾西凉的马腾。≦≤≦。≦Z。赤壁之战前,曹操为了解决南征的后顾之忧,以皇帝的名义封马腾为前将军,改屯槐里,假节,封槐里侯。派张既劝说马腾放弃部队,入朝为官,马腾度犹豫,但迫于压力,最终答应,来到邺城。曹操上表封马腾为卫尉,封其子马为偏将军,代替马腾统领部队,屯于原地,又封其子马休为奉车都尉,马铁为骑都尉,同其余家属徙往邺城。

    曹操对内消灭张绣、袁绍、袁术、吕布、刘表、马腾等割据势力,收服盘踞辽东的公孙康,对外降服西北羌胡、南匈奴、漠北乌桓、三部鲜卑等,统了帝国的北方。

    扫清外在和背后的威胁后,得意忘形的曹操又带领大军征讨刘备、孙权,结果惨遭失败。

    由于帝国原和北部地大物博,人多势众,兵强马壮,国力强大,加上他在曹统区实行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大举屯田,兴修水利,恢复生产;唯才是举,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展。曹操很快恢复了元气,仍然是雄踞北方的霸主,虎视天下。

    第二大势力为南方雄主孙权,盘踞江东,占尽地利。

    孙权7岁从其兄孙策手继承江东六郡基业,此后近二十年,他利用其父、兄所收罗的以淮泗人士为核心的士和武装,不仅巩固了在江东的统治,而且据有荆州及交州,全据江南,与北方的曹魏和西边的蜀汉鼎足对峙。

    初期,孙权曾严厉惩罚不合作的江东大族人士,后来为了实现保据江东的政治目的,又竭力加以拉拢、利用,随着淮、泗人士的自然减少,江东大族人士逐渐在孙氏政权取得主导地位,孙氏政权也最终稳定下来。

    孙吴虽据有长江以南广阔地区,但当时只有浙东平原及长江游平原经济相对繁荣,广大江南腹地还有待开。为了增强与魏、蜀对抗的势力,孙权集兵力镇压山越人的反抗,以补充兵员及劳力,在长江沿线大兴屯田,鼓励农耕。

    孙权又收复盘踞交趾岭南的士燮,统治逐渐稳固,虎踞江东六郡十州,时时觊觎荆州。

    刘璋虽然暗弱,但占据着偌大的益州,为了抵抗汉五斗米道张鲁的入侵,热情地邀请宗亲刘备入川御敌。不过迟早为父亲刘备取而代之。

    最可怜的是父亲刘备,既无天时,也无地利。虽然他“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但是辈子奔波流浪,艰难困苦。涿郡起兵,大破黄巾;鞭打邮督,投奔公孙;数有战功,治事平原竭;解难陶谦,三让徐州;抗拒袁术,青梅煮酒;受诏衣带,斩杀车胄;往依袁绍,鏖战官渡;投奔刘表,屯军新野;大施恩德,广布仁义;联合孙权,赤壁败曹。

    他生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屡败屡战,终于打赢了强大的曹操,获得了喘息之机。几经曲折,才得到荆州栖身,还要时时提防小舅子。年近半百,还要亲自出马西川,寻找机会。仁义满天下,地盘却最小。

    蜀汉在历史上理想最好道德最高,却衰落最早灭亡最快,最为悲壮。

    每每想到这,阿斗的心就充满了悲愤和不甘。现在自己就是个改变历史走向的蝴蝶,如何帮助父亲刘备,去实现拯救万民、兴汉室,也是自己的美好理想呢?

    阿斗想,父亲刘备要成为与曹操、孙权三足鼎立的方雄主,继而统天下,今后的方略,天时方面要待机而动,也就是诸葛亮在《隆对》所说的“待天下有变”,采取果断措施举夺回天时。在此之前,必须忍辱负重,切不可急功近利,行逆天之举。

    地利方面,则是伺机占领益州,夺取汉,平定南,经略西凉,攻占西域,进行重点经营。固守各地与曹魏交界的关隘,逐步把荆州的人力财力资源集到益州。

    人和方面,就是广树恩德,大招英才,招降纳叛,休养生息,展人口,富国强兵,积蓄力量,建设支以战养战的十万铁骑和数十万铁血步兵,建起强大的抗曹统战线。

    对雄才大略的曹操,阿斗准备利用其在内政、外交方面都存在弊端和漏洞,以及曹操与匈奴、乌桓、鲜卑、羌氐、公孙渊、孙权等的矛盾,采取多种手段进行分化、瓦解、打击,威逼、利诱、拉拢、联合、团结切反曹势力,建立反曹统战线。结好羌氐,征服匈奴、鲜卑、乌桓、南蛮,把帝国边陲的鱼耕、游牧民族统统纳入刘汉的势力范围。从北方、西方、南方三面共击曹魏,施加强大持续的军事压力,而后与孙吴逐鹿天下。

    对虚伪诡异的孙权,阿斗准备利用孙权的蓬勃野心,抛出诱饵,与东吴约定平分天下,激起其与曹魏的利益之争。采取威逼、利诱、分化、瓦解等手段,挑起孙权与江东世家大族、山越、武陵蛮等的矛盾,以及交州的矛盾。把孙权绑在反曹的战车上,逐步消耗削弱东吴的力量。

    现在当务之急就是做好几件事。

    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忍常人之不能忍,做常人之不能做,拜尽名师,修偃武,通过虫子储能、蛰伏、蛹转、蝶变各个环节,完成质变飞升,化幼小身躯为强大体魄,担当起天下重任。

    第二,利用自己后世穿越先知先觉的优势,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出手,力挽狂澜,保住蜀汉政权支柱的生命,富民强军,扫平魏吴。

    第三,未雨绸缪,组建未来军队骨干、政权基础,积聚力量,为自己登上历史舞台做好充分准备。

    看着年纪相当的小伙伴们,阿斗笑了。这些就是未来依仗的班底和本钱了,宜早不宜迟,马上行动,从小开始。

    这时,阿斗看到母亲在江边呆,就跑过来摇着面江流泪孙尚香的手道:“娘,娘,你在想什么呢?”

    “是不是想外婆和舅舅啊?”他用手帮娘拭去泪水。

    “斗儿好聪明,是的,我想外婆了。”孙尚香抱着阿斗伤心道。

    能不想吗?长江江面不大,却如天堑般,无情地隔开了亲情。当初哥哥把自己当成政权的筹码嫁给了夫君,就是为了羁绊分离夫君的政治军事集团,进而吞并荆州。自己不顾切力助刘备逃出生天,破坏了哥哥的好事,孙权深以为恨。

    回去之日,只能是遥遥无期。地盘权势面前,亲情是多么的廉价!

    无情的哥哥,心里想的都是利益和天下。在他的碧眼里,妹妹就是实现庞大野心的工具。

    自己虽然身豪气、敢于追求自己爱情,被世人称为巾帼英雄,却最终沦为哥哥与夫君斗争的政治牺牲品。想到这,孙尚香不由幽幽叹息。

    “不要伤心了,斗儿以后陪娘去江东,好吗?”阿斗安慰道。

    “斗儿真的懂事了。”孙尚香破涕为笑。

    “娘,我想拜二叔、三叔、四叔、孔明叔,还有士元叔、长叔、汉升伯伯他们为师,还有您和父亲,切能者皆为吾师。”阿斗貌似憨厚的脸上,对大眼睛乌溜溜地转来转去,天真无邪的朗声笑道。

    “昨晚姜太公又在梦里告诉我,要我多多拜师,把他们的本事都学过来,帮我父亲打天下,让老百姓还有您,亲爱的娘过上好日子,报答爹和娘的养育之恩!”阿斗无比坚定大声道。

    孙夫人抿嘴笑了:“人家都是拜个师傅,你为何要拜这么多师傅?”她心里嘀咕着,以前傻乎乎的的儿子是不是变得更傻了。

    “斗哥哥,斗哥哥,我们也要跟你起拜师。”关凤闻讯,带着小朋友叽叽喳喳围了过来,其他夫人们也都围了过来,议论纷纷,对阿斗的怪异举动都感到纳闷。

    看到孩子们的兴奋劲,深明大义的孙尚香充满了无比的喜悦和疑惑,看来不是大汉复兴有望,就是孩子得了什么毛病。

    她爽朗地笑道:“好吧,好吧,等下我就找军师商量。”

    见到娘答应了,阿斗十分高兴。

    如果能把“得可得天下”的智绝卧龙、谋绝凤雏的神机妙算、运筹帷幄、安邦治国的本事,以及天下名将们韬武略、武功兵法、行军布阵的本领,都统统拿过来,岂不天下无敌了,三国还有更大的天下不都落在我阿斗手心!想到这,阿斗不禁嘿嘿地奸笑起来。

    阿斗的计划步骤如下:拜师学艺、组建军校、结拜兄弟、成立组织、大做生意、千里救人、考察形胜、布点魏吴、兴修水利、屯兵积粮、革新体制、寓富于民、改革兵制、广招英杰、铁血强军、布武天下、统三国、开疆拓土。

    阿斗盯着翱翔在蓝天上鹰击长空的雄鸢,想到未来可以统帅千军万马,驰骋沙场,杀将夺旗,攻城掠地,平寇灭国,统天下,展雄才,心瞬间涌起了无限豪情!

    (各位看官:码字不容易,请多鼓励,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各种求!)

第7章 千古贤相诸葛孔明() 
踏青归来,换上戎装,显得英姿飒爽的孙尚香与关羽夫人胡金定、赵云夫人樊娟、诸葛亮夫人黄月英等女眷,带着大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嘻嘻哈哈的来到了荆州府衙门口。 ≤≤<。≤≦﹤Z<。

    即将见到心目的偶像——千古贤相、智绝诸葛亮先生,刘禅这个后世粉丝激动莫名。

    熟知历史的他知道,历史上的诸葛亮是古今外、闻名遐迩的理政盖世良才。诸葛亮奉行法制,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德威并举,儒法并用,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不朽贡献。

    作为位安邦治国的政治家和代名相,历史上号称卧龙的诸葛亮才华洋溢,能力突出。在后三国时代,在开国元勋丧失殆尽的情况下,凭己之力独自撑起弱小的蜀汉政权,联吴抗魏,居功至伟。

    是战略能力突出。诸葛亮宏观视野开阔,博弈分析能力强,在《隆对》比较准确地定位了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战略格局。

    二是政治能力突出。诸葛亮从担任署左将军府事职务开始,对蜀汉政权的创建展巩固、上层建筑的构建、民族问题的处理、治理系统的运转等等,都功不可没,对西南少数民族,实行了“和抚”的方针。

    三是内政能力突出。儒家与法家治国兼而有之,做到“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诚信公道,赏罚分明”。制定《蜀科》,依法治蜀,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

    四是经济能力突出。兴修水利,展农业,务农殖谷,主张“唯劝农业,无夺其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同时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展,盐铁专营,展织锦。

    五是军事才能突出。擅长阵法,排兵布阵有独到之处。撰写有著名的军事著作《将苑》,善于整顿军队纪律和训练部队,增强军队的战斗力。明木牛流马等,并改造连弩,可弩十矢俱。

    六是外交才能突出。在魏、蜀、吴三国之间纵横捭阖,长袖善舞,巩固了蜀吴联盟,维持了三国并存六十余年的局面。

    七是后勤能力突出。无论定荆州,还是夺汉、伐东吴,都能出色完成刘备交办的后勤保障工作。

    是道德能力突出。生活俭朴、清廉,他不嗜享乐,取妻重才不重貌,虽身居相位,却“蓄财无余”。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作为古代最为杰出大才之的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的尊崇,成为忠臣楷模、智慧化身。

    《三国演义》这部国最脍炙人口的古代,更是将诸葛亮大大的神化了,其运筹惟帷幄决胜千里,作为神样的存在,美名流芳千古。

    然而诸葛亮的缺点却是致命的。

    其是战略设想的缺陷。荆州易攻难守,益州易守难攻,两州之间横亘着三峡天堑,交通阻隔,难以连成体。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曹魏得荆州,则攻东吴易如反掌;刘蜀得荆州,则严重威胁曹魏、东吴;东吴得荆州,则东吴江防体系完备。故魏、蜀、吴三方都对荆州虎视眈眈,导致刘蜀在战略和兵力布置上顾此失彼。更致命的是,诸葛亮对政治商人孙权唯利是图的本质没有清醒的认识,对江东只是味无原则的退让,没有做适当的反击,使江东得寸进尺,导致出现关羽被擒、荆州被占、联盟崩塌、夷陵大败、白帝托孤等系列失败事件的生,从此蜀汉政权蹶不振。

    其二是识人不察,任人唯亲,胸怀狭隘。诸葛亮执政,曾被刘备重用的人物,如赵云、李严、魏延等优秀人才都相继被打压,最终失魂落魄,甚至身死名裂;诸多被刘备贬抑的人物,如“众事不治,时又沉醉”的蒋琬、“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马谡、穷兵黩武的姜维,甚至狷狭牧竖的杨仪等,这些诸葛亮荆州系、丞相府的亲信却相继得到重用。容不下优点缺点同样突出的关羽、魏延、法正等偏才奇才,对关羽、张飞的缺点不加以劝导,反去恭维形同棒杀。关羽北攻曹魏时,不提醒刘备去救;法正违法时,不去协调规劝;不节制引导教育魏延,不调和处理与杨仪的矛盾,反而让杨仪杀害魏延。不注意挖掘、培养、接纳人才,造成人才匮乏,青黄不接,出现了“蜀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被动局面。

    其三是谨慎有余,奇谋不足。生行军打仗不敢弄险,陈寿评价他“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不敢采纳魏延五子谷良策,以致五伐原,耗尽国力,收效甚微。他生最强劲的老对手司马懿,言“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破之必矣。”虽然有自夸自矜嫌疑,但也道出了诸葛亮尺有所短,谋略和决断,力不能逮的短板。

    其四是事必亲躬,大包大揽。自比管仲乐毅,事无巨细都要过问,导致部下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人才难以成长,不能脱颖而出。同时脱垮身体,累死自己。

    其五是贪恋权柄,独断专横。诸葛亮做了丞相以后,独揽大权,遇事先斩后奏,“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而且排挤同行,废黜托孤大臣李严,流放“楚良才”廖立。刘婵长大后,理应把大权移交给刘禅,但是他不仅没有这样做,而且彻底抬空刘禅,把刘禅禁锢在深宫,成为摆设甚至废物,形同造反。刘禅“诏赐亮金钺具,曲盖,前后羽葆鼓吹各部,虎贲六十人”,诸葛亮在北伐前接受了部分九锡,比之于春秋时的霸主齐桓公还多了锡。而且诸葛亮曾言:“若灭魏斩(曹)睿,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锡)邪”,反心毕露。所以,当时执政的诸葛亮并没有被时人视为事君以礼、谋国以忠的圭臬。反之,蜀汉政权,李严、廖立、来敏、魏延等人对诸葛亮独揽大权颇多微词,诸葛亮在世时,迫于其权威,人皆不敢直言指斥。

    但无论缺点有多大,诸葛亮都是三国时代综合能力强、单项能力非常突出的流的大才!

    他的生做到了“鞠躬尽瘁”,最终实现了“死而后已”的悲壮结局。不久蜀国也迅灭亡,令无数人惋惜不已。

    就要见到穿越三国以后第个大伽,阿斗心无比兴奋。但是,对诸葛亮这个未来的“亚父”,刘禅却是既喜欢又害怕,即佩服又反感,心情十分矛盾复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