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走后,李说道:“二弟,乌云说后天就是高娃的生日,她想亲自为她操办,不行你们就一起过来吧。”
    李旦说道:“哥,这点小事还让你和嫂子挂念,还真是的,你要是不说,我还真的忘记了这回事了。”
    李说道:“过去咱们三害,整天在一起玩耍,日子过得轻松惬意。
    现在长大了,每天忙忙碌碌的,见面的机会都少了。今后,你和杜荷有空了,就带着老婆孩子,到我这里走动走动,兄弟们常聚一聚。”
    李旦也感慨的说道:“是啊,现在每天都那么忙碌,真的怀念咱们以前的日子。”
    李说道:“那就说定了,后天你就带着高娃过来,再叫上杜荷一家子,咱们热闹热闹。”
    正说着,杜荷求见。
    李笑道:“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这刚一念叨他,他就来了。”
    杜荷一进门,向李行礼说道:“臣杜荷参见皇上。”
    李笑道:“三弟,你来得正好,我和二弟正在念叨你呢。”
    杜荷笑道:“大哥、二哥,你们念叨我什么呢?”
    李旦说道:“大哥的意思是,让咱们几家人经常走动,免得生分了。
    后天我家高娃过生日,乌云嫂子要亲自为她操办,也让你带着阳城和田甄一起过来。”
    杜荷笑道:“说的是,咱们哥几个有一阵的日子没聚了,我看赶早不如赶巧,今天晚上咱们就去长安大世界乐呵乐呵。”
    李笑道:“好啊,就这么定了,六点钟大世界门口见。”
    杜荷说道:“哥,我有件事情向你汇报。”
    李旦说道:“你们有正事要谈,那我就先告辞了,晚上见。”
    李旦走后,杜荷说道:“诺曷钵现在已经被押解到了拉萨,营救小分队半个月前已经进入吐蕃,营救行动应该就在这几天展开了。”
    李说道:“诺曷钵必须要救,他刚刚加入咱们大唐,就遇到了这种事情,一定要把他救出来,给原来的吐谷浑百姓和他的家人一个交代。”
    拉萨。
    在拉萨城北的一个小院里,青海郡王诺曷钵被关押在这里。
    诺曷钵自从被俘以后,一路被押解到拉萨,松赞干布和他见了一面,劝其投降。诺曷钵死活不答应。
    松赞干布考虑到他对于吐谷浑的影响力,暂时不对他进行处置,将他软禁了起来。
    海外情报局吐蕃处处长梁洪民担任队长,黄海明担任副队长的营救小组,从飞虎军中挑选了会说藏语的15名战士,又从吐谷浑人中挑选了20名会说藏语的士兵,组成了营救小分队。
    他们从陇右道的渭州出发,扮作吐蕃士兵潜入吐蕃,辗转来到了拉萨城外的一户农庄。
    这里是海外情报局的一个窝点。特工人员向营救小分队,介绍了他们掌握的情况。
    诺曷钵被关押的地方,是吐蕃尕桑营(勇士营,相当于御林军)一个千人队的营区里,强攻是不可能的。
    梁洪民和黄海明经过商量,决定智取。
    吐蕃的中级以上军官都是由奴隶主阶层的人担任,这个营区的千户的家住在营区外面的城区里。
    这天,一个吐蕃商人来到了千户的家里。这个商人和千户很熟悉,他对千户说他要离开拉萨到昌都去,他的厨子家是拉萨的,不愿意离开拉萨,想请千户给他在军营里安排一个差事。
    千户想起正好有一个厨子,前两天不来上班了,于是就答应了他。
    新来的厨子很会来事儿,时间不长就和周围的人混得很熟悉了,原来给诺曷钵送饭的厨子,看到新来的厨子好使唤,有时候送饭也叫上他去。
    不久以后,新来的厨子就开始单独给诺曷钵送饭了。
    这个厨子当然是海外情报局安插进去的人。先前那个厨子当然是被营救小组除掉了。
    一个月后,各方面的时机成熟了,梁洪民和黄海明决定采取行动了。
    这天,新来的厨子的一个亲戚前去看望他,到了送饭的时间,这个厨子就让他的亲戚帮助他提着食盒,一起去给诺曷钵送饭。
    诺曷钵是软禁,吐蕃士兵看守得并不严,只要他不走出这个院子,想怎么折腾,士兵们也懒得理他。
    厨子和他的亲戚进去后,大约一顿饭的功夫,提着食盒子走了出来。
    这时,诺曷钵出现在屋子的门口,大声咳嗽起来,他的咳嗽声吸引了吐蕃士兵们的注意,厨子和他的亲戚就离开了。
    直到三天以后,负责看守的吐蕃士兵才发现,这些天诺曷钵就不出屋子,觉得有些奇怪,进去查看了以后,发现诺曷钵已经被掉了包!
第四百五十七章 长安三雄
    这是一个巧妙的计划,扮作厨子的特工,在获取了看守的信任以后,经过长期观察,发现看守很少跟诺曷钵交流,他们只是不让他离开这个院子,并不限制他在里面的活动。
    而且,每次厨子都是等诺曷钵吃完饭以后,收走食盒,正好有一段可以利用的时间。
    黄海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调包计。
    利用看守的疏忽,派一个身材和诺曷钵相似,脸型大致相似的人跟着扮作厨子的特工进入诺曷钵的房间。
    趁着外面的看守不注意,派去的人迅速和他更换了衣服,然后进行了简单的化妆,使他们的模样大致相似。
    在厨子和诺曷钵向外走的时候,假的诺曷钵故意侧着脸出现在门口,大声咳嗽,吸引了看守们的注意力,使得诺曷钵从容地走出了这个院子。
    计划是完美的,只是可惜了那位扮作诺曷钵的替身,在松赞干布的盛怒之下,送了一条性命。
    当诺曷钵得知扮作自己的那名飞虎军士兵,是自愿替他去死的时候,大为感动。他当即表示,要赡养这位飞虎军士兵的全家。
    离开了拉萨以后,营救小分队护送诺曷钵经过尼泊尔,进入大唐的岭南道,最终回到了长安。
    当诺曷钵获救的消息传到大唐的时候,唐军官兵尤其是原吐谷浑改编部队的官兵,士气大振。
    7月12日,按照约定的日子,唐朝的三路大军分别从陇右道、吐谷浑和安西都护府,攻入吐蕃。
    工业学校现在已经发展为工业学院,下属有一所高级中学。阿拉伯小王子哈罗德就在这所学校里上学。
    和他同一个班级里的,还有胡国公秦叔宝的二儿子秦怀玉、副宰相皇甫睿的小儿子皇甫信。
    秦怀玉和皇甫信都是14岁,两人脾气相投,关系十分密切。
    哈罗德是插班进来的,他主动与秦怀玉和皇甫信接近,要和他们交朋友。
    哈罗德是阿拉伯人,秦怀玉和皇甫信对他很好奇,想了解关于阿拉伯世界的事情。
    哈罗德是国舅的身份,有皇帝姐夫做后盾,出手大方,经常请秦怀玉和皇甫信去消费。
    秦怀玉和皇甫信家里给的份子钱很少,看到哈罗德如此大方,也乐得和他交往。
    一来二去的,三个人关系越走越近。
    这天放学后,哈罗德请他们两个人喝酒,在席间说道:“我听说皇上和李旦、杜荷当年号称三杰(李当了皇帝以后,人们把他们的三害称呼,改成了三杰)。
    我还听说过你们汉人在汉朝的时候,有个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咱们三人情投意合,不如也效仿他们,结义为兄弟如何?”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刻,直到民国以前,男人们对这件事情都十分热衷。
    李、李旦和杜荷的传说,也是唐朝年轻人效仿的榜样。
    秦怀玉和皇甫信都只有14岁,对于兄弟结义之类的事情,都很感兴趣。于是他们都同意哈罗德的意见。
    三人效仿刘关张,跑到哈罗德的府上的一棵桃树下,摆上香案,举行了结拜仪式。
    哈罗德15岁,排老大。秦怀玉比皇甫信大了三个月,排在老二。皇甫信最小,排行老三。三人号称长安三雄。
    三人自从结拜以后,整天形影不离,后来,除了放假时必须回家以外,他们干脆不在学校住宿,直接就住到了哈罗德的府上。
    秦怀玉和皇甫信的家人,对于孩子的事儿也不反对,好歹哈罗德海还有个国舅的身份,他们的家人也乐意让孩子跟他亲近。
    东宫。
    夜色温柔。
    李正在翻阅资料,希娜给他披上一件外衣,说道:“陛下,时候不早了,该休息了。”
    李放下手中的资料,握住希娜的手,让她坐下,问道:“最近怎么没有看到哈罗德,他在学校还适应吗?”
    希娜笑道:“他呀,不仅适应了学校的环境,还过得很惬意呢。
    我问过了学校的老师,都说他聪明,进步很快,学习也很刻苦,成绩在班里能排在前面呢,
    对了,听说他和班里的两个同学,效仿您与李旦和杜荷他们,结拜了兄弟,号称什么,长安三雄。”
    “哦?”李感兴趣的说道:“长安三雄,这个名儿不错,我们当年可是被称为长安三害的。”
    “嘻嘻”,希娜笑道:“现在可没人敢这么称呼了,大家都管你们叫长安三杰呢。”
    李笑道:“说的也是。其实我们当年被称为三害,确实有点冤枉。我们也不干坏事,就是爱打个架,凑个热闹,欺男霸女之类的恶行,我们可是没有的!”
    希娜说道:“那是自然,你们当年的事迹,可是被人们广泛的称赞的。
    哈罗德他们三个,就是效仿你们的样子,所以叫三雄,也不叫三害。”
    李问道:“他们这个三雄,除了哈罗德,还有谁呀?”
    希娜说道:“一个是胡国公秦叔宝的儿子秦怀玉,另外一个就是皇甫大人的公子皇甫信。”
    李说道:“嗯,不错,都是好孩子。要是跟别人来往,我还担心他会不会被带坏了呢。”
    哈罗德看上去憨厚单纯,懂礼貌,嘴也甜,李和皇妃们都很喜欢他。
    听到他来往的是秦叔宝和皇甫睿的孩子,李也很放心。
    大马士革,王宫。
    哈里发刚刚看完了一份奏章,这份奏章,是哈罗德送来的。
    哈罗德每个月撰写一份奏章,送往大马士革。
    哈里发说道:“哈罗德在奏章里说道,唐朝的科技很发达,他们现在学习的物理化学,就是那些科技的基础,十分有用。
    哈罗德已经派人购买了大量的书籍,正在运往大马士革。”
    大将军哈立德问道:“王子殿下有没有提到火炮的事情?”
    哈里发说道:“关于大炮的资料,只掌握在很少数人的手里,他暂时还拿不到。
    不过,他说他已经和唐朝掌握这个秘密的,那个将军的弟弟成为了好朋友,他会设法套取相关的材料。”
    副宰相韦立伯说道:“伟大的哈里发,he哈罗德王子殿下还真是能干,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做出了这样的成绩,真是令人感到高兴。”
    哈里发点点头说道:“以前我没有注意到这个孩子,看来他还真是个人才。”
第四百五十八章 战场黑科技一
    长安,哈罗德住处。
    哈罗德拿着哈利发亲笔给他的回信,上面褒奖的语言,令他激动得夜不能寐。
    哈里发在来信中,充分的肯定了他的成就,鼓励他再接再厉,争取能够掌握更多的唐朝的工商业和军事方面的科技。
    哈里发的来信中,最后一句:“你是我的好儿子,在那遥远的东方,要好好照顾自己,注意身体,尤其要注意安全。
    你的母亲很好,我会很好的照顾她的。”
    在哈罗德的心目中,哈里发就是神一样的存在。从小他就能期望能够得到哈里发的关注,哪怕是一个眼神儿。
    自从他来到了长安,他真的就得到了哈里发的关注,这亲切的话语,令哈罗德热泪盈眶,又热血沸腾。
    长安三雄组建以后,秦怀玉和皇甫信同样是满怀激情,他们总想效仿着李等人的长安三害,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情来。
    课间休息的时候,皇甫信说道:“大哥、二哥,咱们长安三雄总得干点什么,好打出咱们的名号来。”
    秦怀玉也说道:“是啊,当年皇上他们的年纪跟咱们一样,就已经为国家干出了大事了,咱们也该轰轰烈烈地干一场。”
    哈罗德摇摇头说道:“你们汉人有一句话,就做时势造英雄。
    现在的环境用不着咱们为国家大事操心,咱们是学生,学好科技知识,有了本事,将来才能干大事。
    我发现科学知识对于国家的贡献,比起到军队去上阵打仗,有时候还大。比如说,发明一种好的产品,就能建立很多工厂,养活很多人,创造很多财富。
    我提议,咱们成立一个三人科研小组,不仅要学好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加强社会实践。”
    哈罗德是三人的主心骨,秦怀玉和皇甫信赞成他的意见。
    果然,他们成立了三人科研小组以后,受到了学校和老师的表扬。
    哈罗德就读的学校,就在长安工业城的隔壁,哈罗德提议,三人科研小组,要增加实践活动,课余时间,要到工业城参观学习。
    皇甫信说道:“这件事好办,家父主管科技部和工业部,我来安排这件事儿。”
    侯君集指挥唐军东北兵团,从巴塘至德荣之间220余公里的战线上,多路渡过了金沙江,进展速度并不快。
    东北兵团的进军路线,地形复杂,一百多公里的距离上,就有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三大河流。
    唐军遭遇的抵抗是轻微的,时间大部分都浪费在了行军的过程中。
    7月29日上午,澜沧江畔。
    为了征讨吐蕃,侯君集特地从高句丽把自己的义子侯英杰调来,担任了先锋官。
    这天,侯英杰指挥着唐军先头部队,从仁果地区抢渡澜沧江。
    娄宪芝是吐蕃四大名将之一,现任东部将军府统领。
    他站在山坡上,观察着唐军的动静。
    他手下的副将,看着唐军已经有一部分人渡过了澜沧江,登上了河岸,就对他说道:
    “大统领,现在唐军正在渡河,咱们现在出击,正好是半渡而击,可以狠狠的打击唐军!”
    娄宪芝摇摇头说道:“不急,现在出击固然可以打退唐军,但是他们现在过江的人数太少,现在出击的话,难以取得大的战果,构不成对唐军的重大打击。
    等他们先头部队全部过河,咱们再出击,全歼他的先头部队,就可以重挫唐军的锐气。”
    此时,在他们的身后,集结了5万多吐蕃军队,其中有三个万人骑兵队,和两个步兵团万人队。
    娄宪芝的目标,是一次要歼灭唐军两万人左右。
    娄宪芝等人看到,唐军边渡江边列阵,掩护后续部队继续过江。
    侯英杰的先头部队一共两万人,由两个骑兵团,四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工兵团组成。
    侯英杰过江以后,先头部队的侦察科长就向他报告,说前面的山坡上,发现了吐蕃人的军队,大约有数万人。
    侯英杰指挥已经渡江的部队,在距离江畔一公里的地方,排列了军阵,准备迎击吐蕃人的进攻。
    当娄宪芝看到,已经上岸的唐军,大约有两万人,在前面列阵的大约只有一万人,其余的人正在行军,或者是在搬运物资。
    这是一个良好的战机,娄宪芝果断下令全军出击,他要一举击溃立足未稳的唐军,彻底歼灭他们。
    吐蕃的骑兵铺天盖地冲向唐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