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烦透了,只是大口大口地抽烟。突然,他把烟头一扔:
“叫运输司令。”
运输司令周鳌山是唐生智的老部下,唐生智在湖南主事时,周鳌山任过:教育厅长,长期在唐生智身边做幕僚。听到唐生智这时叫他,心里早明白了几分,唐司令长官恐怕要准备向江北撤退了。
“南京的局面已经如此,你的运输准备如何?”唐生智的心思果然让他给猜中了。
“我当尽一切力量满足需要。”周鳌山赶紧回答。
“我问的是你手上控制了多少运输力量?”唐生智不满周鳌山的回答。
周鳌山说: “江上可用的船只,帆船有2000多只,机轮有13条。合起来,一次运6000人不成问题。不过。。。。。”周鳌山说到这,停住话头。
“说下去!”
“不过这些运输工具并不都归我指挥,而是由个部分散控制,调动困难。”
“我让36师宋希濂协助你把运输工具统管起来,速去办理!”
其实,唐生智对这道命令是否行得通,自己心里也没把握。手下的部队大多不是他的,命令下去常打折扣。唐生智恨恨地想:要是手下的兵换成自己的湘军老部队,也不会败得这么惨。
正想着,参谋处长廖肯和参谋处第一科科长谭道平应召来到,罗卓英、刘兴和周斓也都齐聚唐生智的办公室。
唐生智面色严峻地对廖、谭二人说:
“现在南京城已被日军攻破,无法守卫了。委员长已有命令,叫我们撤退,你们赶快去拟定一份撤退命令!”
12日下午4时,南京城内已多处响起激烈的枪炮声,守城一部队已与突入的日军展开激烈巷战。南京城内充满硝烟。唐生智紧急召集罗卓英、刘兴、周斓、余念慈及师长以上将领,召开了南京卫戍战中的最后一次会议。唐生智首先发言:“南京现在已十分危急,少数敌人已冲入城内,在各位看来,以为尚有把握再行守卫否?”
大家彼此面面相觑,空气冷寂得使人不寒而栗。这时候,只见唐生智掏出一封电报:“蒋委员长来电:如情势不能久守时,可相机撤退,以策后图。”
念完电报,参谋默默发给每个人一份撤退命令和突围计划。大家急切地展开命令,只见上面写道:
首都卫戍司令长官作战命令特字第一号
12月12日下午3时
命令
于首都铁道部卫戍司令部
一、敌情如贵官所知
二、首都卫戍部队决于本日晚,冲破当面之敌,向浙皖边区转进,我第七战区各部队,刻据守安吉、柏垫(宁国东北)、孙家埠(宣城东南)、杨柳铺(宣城西南)之线,牵制当面之敌,兵准备接应我首都各部队之转进。又芜湖有我第76师,其南石镇有我第6师占领阵地,正与敌抗战中。
三、本日晚各部队行动开始时间,经过区域,及集结地区如。3 纸附表规定。
四、要塞炮及运动困难之各种火炮并弹药应即彻底自行炸毁不使为敌利用。
五、通信兵团处配属各部队应随所配部队行动外,其余固定而笨重之通讯器材及城内外既设一切通讯网应协同地方通讯机关彻底破坏之。
六、各部队突围后运动。务避开公路,并须卓酌派部队破坏重要公路桥梁。组织敌人之运动为要。
七、各部队官兵应携带带4日炒米及食盐。
八、予刻在卫戍司令部,而后到浦镇。
右令
司令长官 唐生智
到会的将领们默默地读完命令和突围计划,无以言说的静寂刺激着每个人的神经。
唐生智沙哑的声音打破了沉寂,仿佛是从很远的地方飘过来的一样游荡在空中:
”战争不是在今日结束,而是在明日继续;战争不是在南京卫戍战中结止,而是在南京以外的地区无限地延展,请大家记住今天的耻辱,为今日的仇恨报复!各部队应指出统率的长官,如其因为部队脱离掌握,无法指挥时,可以同我一起过江。”
天黑了,紫金山满山都燃起大火,雨花台、中华门、通济门一带火光冲天’亮如白昼,南京城里一片混乱。
唐生智最后看了一眼仅仅22天的为戍长官司令部自己的办公室,默默地取出500元钱和20瓶汽油交给卫士,转身头也不回地上了车。在他的身后,是卫士焚烧文件的办公室腾起的熊熊烈焰。这一把火,把唐生智誓与南京共存亡的铿锵誓言和坚强决心烧得一干二净。
唐生智站在卫戍司令部,听着远处的枪炮声,闻着空中弥漫着的硝烟味,情不自主地流泪了。伤心地带着他的部下离开当了二十二天卫戍司令部。。。。。。
第一百二十四章麦城()
唐生智走出卫戍司令部,站在司令门外,望着从办公室飘出来燃烧文件烟雾,唐生智明白,他雄心勃勃想守住南京的梦想变成一堆黑灰。此刻,唐生智死心都有了。想不到十五万国军守南京不到一个月,就要遑而逃,此刻,唐生智感觉到仿佛有千万把刀在戮自己的心。他清楚,他这一走,这座近百万的六朝古都就要成为日寇的杀戮场。无数的市民因失去了军队的保护将被变成孤魂冤鬼。
他的心在滴血,泪水不由自主地溢满了饱经战火煎熬的苍白的脸。
他虽然是奉命撤退,可是他的心情却无比沉重。他宁愿战死沙场。他不想撤退,国军手里有枪有炮,鬼子不是铁打的。为什么要撤退?不知蒋委员长为什么要做出这样一个不顾几十万市民生命涂炭的决定。
唐生智站在国军的总统府,久久不愿离去。。。。。。
“唐司令,快走!再不走就来不及了!”卫兵不断地催着。
停顿了好一会,唐生智激愤地说:“战争不是在今日结束,而是在明日继续;战争不是在南京卫戍中结束,而是在南京以外的地区无限地延展,请大家记住今日的耻辱,为今日的仇恨报复!南京,只是暂时失去,我们还会回来的。”
唐生智带着他的幕僚们默默地离开了卫戍司令部。
唐生智违背了当初自己立下的誓言,撒离了南京。唐生智带领军队一走,留下上百万手无寸铁的市民等待着日军的杀戮。惨剧即将发生,屠夫就要进城。
天空阴沉沉的,太阳被染成了血红色。被黑云不断遮着,又顽强地露出点白色。
此时,滔滔长江,成了南京军民的生死线,成千上万毫无秩序的人们蜂拥直向下关码头涌去。他们把自己仅存的一线生机放在这下关码头。仅有的几只渡船只要一靠岸,立刻就有无数人争先恐后夺命而上,但是,毫不理会试图夺路而上的士兵们的鸣枪示警。他们已经卸去了保卫南京的职责,变成了一群帮助当官的逃离南京屠宰场。一时间,江边喊声、哭声、叫骂声和落水者的呼救声响成一片。没有人为他们仗义相助。
这时, 有一艘停在煤炭港海军码头的一艘小火轮,没人敢上,船上头戴钢盔的士兵驾着机关枪,有敢大胆靠前的,立即毫不客气地射击。这艘船是专门为司令长官部准备的。
当初,唐生智为了表示与南京共存亡的决心,下令把所有大小船只一律交给第36师严加看管,不准留有一只船,违令者以军法论处。结果,连长官部也没留下一条船。后来,南京形势日危,还是参谋长张斓极力主张把这条船留下来以防不测。这一下,长官部官佐们真是谢天谢地,多亏有了这条船,大家才能够死里逃生。
长官部的人马大部分都上船了,眼看着枪炮声越来越近了,他们也顾不上自己的长官们了。大家一齐叫道:“快开船,不然谁也走不了。”唐生智的几名老部下坚决不干:“司令长官还没到,不能开船!”双方僵持了半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言好语才说服了众人。
足足等了一个小时,才看见一个副官陪着唐生智吃力地挤出人群,跌跌撞撞地向船上走来。一会儿,罗卓英、刘兴、周斓也在卫队护卫下上了船。可是,左等右等不见副参谋长余念慈的人影。又等了一个小时,连唐生智也等不及了。急急下令开船。9时左右,船驶离了火光冲天的南京城,向漆黑的江北岸驶去。
一个小时后,一行人在浦口上岸,还打算沿铁路线奔向安徽省滁县,可是从当涂渡江的日军国崎支队已经占领了北岸的江浦线,直奔浦口杀来,吓得这些败军之将慌忙择路而逃,沿着公路向扬州的顾祝同部靠拢。
唐生智身患痢疾尚未复原,再加上惊吓,实在走不动了。副官找来一辆沾满牛粪的板车,唐生智一看:“这辆车如何可以坐呢?”没办法,只好有卫士扶着蹒跚而行,又走了一段路,唐生智一屁股坐在地上,再也走不动了,狼狈之极,沮丧之极,伤心之极。许久,唐生智才缓缓地抬起头,对他的副官说:“副官,有没有车?”
副官小心翼翼地把那辆板车推到前面,“长官,还是这辆车,实在找不到别的车了。”
唐生智长叹一声:“我带兵20年,大小百余战,从未有今日之狼狈啊。”没办法,他只好放下架子,爬上板车,在卫士们的推送下,惊慌地落荒而逃。。。。。。
第一百二十五章遗恨()
蒋介石虽然下了撤退令,但接着叉致函形式致电南京卫戍司令长官生智、副司令罗卓英及刘兴,希望唐生智在南京多守些时日。
电文中有这样一段的话:我军仍以在京持久坚守为要。当不惜任何牺性,以提高我家与军队之地位与声誉,亦为我革命转败为胜唯一之枢机。如南京能多守一日,即民众多加一层光荣;如能再守半月以上,则内外形势必一大变,而我野战军亦可如期策应,不患敌军之合围矣。愿念南京上百万市民之生死,坚守图之。中正手启。十二申。
可是,唐生智在接到蒋介石第一道撤退电文,唐生智就下了撤退令,大军只恨少了两只腿。
林峰见唐生智带领近十万国军如丧家之犬,急忙撤退,仿佛是一次大逃亡。毫无章法。数个南京已经只剩下了没有接到撤是命令的国军还在与鬼子苦战。其余的全都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了。
林峰和他的队员已经脱下军装,改穿便装。在南京城注视着日军的一举一动。
唐生智回首对岸的南京城,但见火光冲天,远远地可以听见飞机炸弹爆炸和枪炮声,紫金山像一个受伤的巨人在通天烈焰中痛苦地颤抖。六朝古都在战火中哭泣。七十万南京市民在鬼子的屠刀下丧命,都是因为泱泱中华,竟然抵不住一个小小的岛国的进攻,这是中国军队的奇耻大辱。
突然,唐生智觉得自己也掉进了无边的烈焰之中。自己身为南京卫戍司令,肩负着守卫国家首者之重任,肩负着守卫南京上百万老百姓生命的重任。如今,自己如丧家之犬,把上百万市民留给一伙没有人性的小日本去残杀,唐生智身为军人感到像一把刀插在自己的心口上。
一抬眼,一片大火挡住了去路。
前面的木桥燃起了熊熊大火,桥面还没有烧断,一旁的卫士们不由分说,护着唐生智的板车冲了过去。等唐生智清醒过来,大火已经被甩在了身后。13日早晨7时,疲惫不堪的一行人到了扬州,可是扑了空,顾祝同已带着部队转移到临淮关。还不错,他心里还想着身陷敌围的唐司令长官,临行前专门留下了六辆汽车。唐生智心里暗自庆幸,一行数百人这才坐上汽车直奔滁州。。。。。。
12月12日下午5时下达撤退命令以后,各部队长官一个个像泄了气的皮球,只想着怎样赶紧脱身。有的人回到指挥部,就传达撤退命令,也顾不上组织部队撤退,丢下成千上万的官兵,自己先跑了;第88师师长孙元良开完会,根本就没回指挥部传达撤退命令,拔腿就溜了。
撤退命令上明文规定,各部队分头突围,并且规定了每个部队的突围方向和集结地域。但是,只有第66军和第83军两支部队遵照命令执行。
第66军2个师从紫金山北麓趁天黑以后向南突围。将士们机智地寻找日军兵力的薄弱地带,从日军包围圈的间隙冲了出去。他们把机枪集中在前,一路冲杀,且战且走,部队经马厂机场东侧、淳化镇、句容、溧阳,终于杀出了一条血路,安全到达皖南宁国。
第83军当夜由栖霞山附近突围,也取得成功。
执行命令突围的这两支部队,都死里逃生。而拒不听命的大批部队却钻进了死胡同。其他各部都认为逃往江北还是生路。就都不顾命令,纷纷拥向东边,夺路而逃。从中山北路到江门,沿路挤满了争相逃命的各路兵马和老百姓,车辆、装备和人马相互拥挤践踏。一纸撤退命令,就使10万大军像一阵风似地被吹得七零八落,魂飞魄散。
人群蜂拥着冲到通往下关的江门,这是从城里通向江边码头的唯一通道。突然,人群一阵惊慌。原来,面前是数十挺机枪黑洞洞的枪口和荷枪实弹的士兵端着明晃晃的刺刀。第36师的官兵在执行唐生智的命令,组织部队向江边撤退。
人群愣了片刻,又发疯似地向前冲去。
“哒哒哒。。。。。。”机枪响了,子弹从人群的头顶飞了过去。
“叭叭叭。。。。。。”步枪、手枪响了起来。但是,这次是向城门方向射。人群中有的官兵和城上第36师的官兵对射起来。
枪一响,人群像决了堤的洪水,冲向城门,城门只开了一扇,人多门窄,人流从被挤倒在地的人们身上踏了过去,没命地向江边冲去。一名被挤到在门边的伤兵急红了眼,拉响了随身携带的手榴弹,“轰隆”一声,城门洞内血肉横飞。浓烟散过,无数双脚又无情地踏过残值断臂,蜂拥而过。被遗弃道旁的伤兵们对着头也不回地逃命的同伴的背影破口大骂:“你们都逃了,把我们甩到这里,叫日军杀害,真令人伤心!他妈的,早知如此,谁肯打仗!”
在近十万溃逃的国军中,过江的还不到五成,都像没头苍蝇,在下关江岸被蜂涌而来的鬼子追着打。下关沿岸尸横遍地,浮尸满江,惨不忍睹。因为蒋介石的这道撤退令,成了历史的遗恨!!!蒋介石作为三军统帅,为何要下这道撤退令?南京是六朝古都,近百万市民,十几万国军,有两个德械师,有训练有素的近十万国军精锐,为何不跟日军决一死战?你抵抗意志那去了?剿共时,你为何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走一个!打内战,你残酷无比,打外仗,变成了缩头乌龟。这就是国军的最大悲哀!长歌当哭,南京三十万亡灵,蒋介石有不可推诿的责任!
第一百二十六章国伤()
一九三七年12月13日,对南京对中国都是一个灾难的日子。日军5个师团杀进了中国的首都南京。面对手无寸铁的南京市民,一批又一批人狼端着压满子弹上着锋利的刺刀的三一八式步枪,肆无忌弹地在南京市内进行惨无人道的嗜杀。日军不分男女老幼见到中国人就杀。他们是一群吃人的野兽,血洗南京城。南京市内到处横卧着市民的尸体:有老人,有小孩,有走不动的国军伤病员,有青年妇女先奸后杀,她们光着下身,鲜血染红她们的身体,一个个头发篷松,脸色惨白,瞪着一双闭不上的双眼,直视苍穹。
南京在哭泣,中华民族在流泪。人类历史上一次令人发指的惨绝人性的大屠杀在中华大地上上演!
夜深了,响了一天的激烈的枪炮声渐渐稀落了,漆黑的夜空不时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