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以为,开挖运河牵涉极广,调配诸般人力物力,尽量使用厢军,而不轻易动用地方民夫,非是大臣不能主持。如此,便以参知政事宋绶和枢密副使李咨两人把握大局。等到准备妥当,再用一能吏提举,必能一举竟全功。”
赵祯听了微微有些失望,他心里是想把事情全部交给徐平的,一是徐平付出这么多,这功劳不好落到别人身上,再一个用徐平自己也放心。但现在徐平把一切都算得明明白白,大家都看得出来这功劳唾手可得,中怎么可能再把这便宜随便送到徐平手上?吕夷简一直想压一压徐平,正愁找不到机会,更加不会给他了。
宋绶是吕夷简的人,李咨比较独立,因为要用到厢军,中门下和枢密院各出一人是合理的。不过吕夷简留了一个口子,那就是真开挖的时候不可能让两位宰执大臣去干,到时还要找人提举,也是为了堵反对者的口。
王曾的脸色不好看,吕夷简在政事堂拉帮结派,只有一个蔡齐与自己走得近,如果再让吕夷简最铁杆的手下宋绶得了这大功劳,自己在政事堂的日子更不好过了。
赵祯也看见了王曾的表情,问道:“王相公以为如何?”
王曾想了想,捧笏回奏:“陛下,刚才徐平已经讲得明白,这运河真正开挖动用的人力也并不多,没必要用到两位宰执。政事堂里事务纷杂,蔡绶一下子也不好抽身出来,还是只让李咨一人主持,徐平从旁协助,便就足够了。用到厢军,李咨那里尽可以做主,需要的物力,调配起来还有什么人比三司副使合适?”
让徐平参与,正合赵祯心意,当即diǎn头道:“王相公所言即是。那便这样定下来吧,李咨主持,徐平协助,秋汛结束前把一切都准备好,进入深秋便就动工”
吕夷简虽然不满,也没有理由反对,只好带着一众臣僚领旨。
只有王沿,看着徐平的眼色越来越不好。如果说他之前对徐平还只是讨厌,这时候就真地嫉恨了。踏着自己的肩膀上去,没人喜欢做那块被踩的垫脚石。
这一行的两位执行者徐平和王沿到底该如何处置,就要等到明天由御史台出面提出来了。今天的场合不对,更重要的是要避开当事的两人。(。)
:
第90章 病来如山倒()
“官人,你觉得如何?若是身体还不舒服,便就请假回去吧。 ”
刘小乙牵着马,对马上皱着眉头的徐平道。
徐平摇了摇头:“不过是一只牙长得不正,口里有点脓肿罢了,不碍事的。”
昨天一从崇政殿出来,徐平觉得牙痛得厉害,便没有去三司,直接回家了。不想到了夜里越发肿得厉害,折腾了一夜迷迷糊糊都没有睡好。今天清早起来,用清水洗过了脸还是觉得头嗡嗡地响,思绪一片混乱。
这个样子徐平也知道这次病得有些重了,便让自己的两个随从直接到三司衙门去,有事情回来禀报,没事告诉一声自己这几天就不到衙门去了。
牙龈肿痛这毛病徐平前世偶尔也有,一般吃几片消炎药,硬抗几天就过去了,并不认为是多严重的疾病。按照前世的习惯,这次他也是这么认为,心里想自己前些日子还是有些大意,今天回去要吩咐找些苦瓜、苦菊之类清热去火的菜吃一吃。左右不过是口腔发炎,把炎症消下去就没事了。
过了州桥,到了御街上,去上朝的官员多了起来。天黑漆漆的也看不清楚,只凭着马前一盏写有标明身份字样的灯笼,大家都尽量避免打招呼,以免引起混乱。
过了开封府的位置,迎面一阵风吹来,徐平抬起头来,让风扑到脸上,让自己一片混乱的脑子清醒些。风吹过去,徐平一低头,只觉得眼前发黑,两耳一片轰鸣,突然之间人事不知,一头栽下马来。
前面牵马的刘小乙听见动静,转身一看徐平从马上栽了下来,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直吓得魂飞魄散。把手中的缰绳一扔,刘小乙扑上前扶住徐平,大声叫道:“郡侯,这是怎么了?莫要吓小的”
那马受了惊,希律律撩了一下前蹄,向旁边跑去,正冲到另一拨上朝的人。
刘小乙蹲在地上扶着徐平,举目四望,黑漆漆的夜里只见到一盏盏灯笼,如同鬼火一般在御街上飘荡,又急又怕,眼泪就要流出来。
那被惊马冲撞了的人举了一盏灯笼,慢慢走过来,沉声问道:“是徐待制府上吗?”
刘小乙见来人的灯笼上一个“范”字,跟自家主人一个等级的范姓只有范仲淹一家,急忙答道:“回范待制,小的刘小乙,是徐待制的伴当。”
范仲淹带着随从走上前来,看见徐平的头枕在刘小乙的腿上,双目紧闭,面色在灯笼下一点血色也没有,着实有些吓人。
快步走上前,范仲淹问道:“我认得你,往常都是随在徐待制身边的。徐待制这是怎么了?如何半路晕在这里?”
刘小乙带着哭音道:“我家郡侯因为近来口里多长了颗牙,这些日子一直身子不舒服。昨夜愈发地厉害,一夜都没能入睡。今早强忍着起身来上朝,走到这里,小的本来在前面牵着马,听见动静回身,郡侯就从马上摔下来晕在地上了——”
见刘小乙急得快哭出来,范仲淹安慰道:“你莫要着急,既然徐待制只是晕了过去,那便想来没有大碍。你且守在这里,我去寻个有医术的郎中来瞧一瞧。”
范仲淹这话只是安慰刘小乙,让他先安心照顾徐平。平白无故地晕倒且从马上跌下来,病得肯定很严重了。站起身来,正要吩咐随从去找郎中,只是这个时间,哪里会有医馆开门?想着要不要直接到宫里去,找个太医出来看看。
正在这时,几个人从黑影响闪出身形来,向范仲淹行礼:“见过范待制。”
范仲淹见了大喜,忙道:“王洙,你一向精通医术,快过来看一看徐待制突然从马上摔了下来,现在晕倒在地,到底是怎么回事?”
来人正是王洙和欧阳修等几个年轻的馆阁人员,听了这话,王洙快步当先走上前来,随着范仲淹到了徐平摔倒的地方。
王洙蹲下身子,抓起徐平的手腕诊了一会脉,抬起头来对刘小乙和范仲淹道:“还好,徐待制的脉象虽有些杂乱,劲力倒足,不至于有大碍。”
范仲淹等人出了口气,虽然平时与徐平政见有时不合,关系也不多么亲近,但那都是公事,私下里并没有怨恨。徐平做事公私分明,不管是政声还是个人名声,在此时的官员里都是极好的,他们心里也敬服。
胡宿道:“听说徐待制出去巡查河道,这两天才回来。一路上副手王沿跟他呕气不断,徐待制做得事情又多,莫不是心力憔悴,一时支持不住了?”
王洙点点头:“从脉象来看,倒是真有此可能。来,永叔和武平,你们两人帮着这位小哥一起扶住徐待制,我掐一掐人中,看待制能不能醒来。”
欧阳修和胡宿两人走上前,帮着刘小乙扶住徐平,让王洙空出手来。
王洙深吸一口气,双手把住徐平的下巴,两个拇指压住他的人中,暗暗运气,手上用力。他是医学方家,其间力道拿捏得极好。
不大一会,徐平猛地睁开眼睛,重重呼出了一口气,茫然地看着四周。
范仲淹等人长出了一口气:“好了,好了,可算是醒来了”
此时正是夏日清晨,汴河上的凉风习习,吹在徐平脸上,像是一汪清泉。
徐平猛地摇了摇脑袋,意识有些回复过来,看见自己身边围了这么多人,急忙说道:“范待制,还有永叔你们几个,怎么都在这里?——咦,我怎么坐在地上?”
范仲淹道:“徐待制,你刚才从马上摔下来,可是把你的伴当吓了个半死。我刚好经过这里,恰好王洙几人也在,他是会医术的,才把你救醒过来。”
“多谢——”徐平的脑子还是有些迷糊,手都拱不起来。
众人急忙止住他。正在这时,宣德门前一声清脆的钟声响起。这钟声一响,便就标志着天亮了,开封城里四面八方的望楼会把声音迅速传遍全城。
徐平一下子惊起:“哎呀,这上朝要去得晚了”
范仲淹一把按住徐平的肩膀:“云行,你这个样子还怎么去上朝快快回转家去先休息,天亮了寻太医看一看,公事暂且放到一边”
徐平的脑子还没有彻底清醒,看着范仲淹有些茫然。
范仲淹摇了摇头,正看见旁边一顶“宋”字灯笼急匆匆前行,急忙起身叫住:“宋司谏,且停一停,范仲淹有话与你商量”
那灯笼停下,向这边照了照,慢慢走上前来。
宋庠从灯笼影里转出身来,见了范仲淹和徐平,忙上前行礼。拱手道:“不知范待制叫住在下,有何吩咐?”
范仲淹指着徐平说道:“宋司谏,刚才徐待制从马上跌下来,晕了过去,我恰好经过此处。还好王洙精擅医术,把徐待制救醒过来。”
宋庠忙向徐平行礼:“徐待制重病在身,怎么还去上朝?”
徐平茫然地看着他,一是脑子还是糊涂,再一个也不知道怎么回答。自己没觉得有病啊,就是发炎有点不舒服,这样的小病前世都没有请过假呢。
范仲淹看了徐平的样子,把宋庠拉到一边,小声道:“最近徐待制和户部副使王沿一起出去巡查河道,路上受气不少,身上的担子又重,做的事情又多,想来是心力交瘁,支撑不住了。强撑着上朝,不想摔下马来。”
宋庠点了点头,这是最近朝堂议论纷纷的事情,他主管谏院,这种流言知道得比谁都多。他耳朵里听到的,可比范仲淹听说的多。
想了想,宋庠问范仲淹:“不知范待制唤住在下有何吩咐?”
范仲淹道:“刚才听见钟响,徐待制还要去上朝呢。他这个样子,正应该回家好好歇息,公事暂时放下了。我是担心徐待制回去之后,还是放不下衙门里的事,休息一下又强撑着起来。不如这样,我们两个做保,让徐待制寻医,好好修养一番吧。”
宋庠转头看了看徐平,思量了一会,点了点头:“好,就听范待制吩咐”
这个年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长期病假,说起来还是事假,所以重病所请假的名目是“寻医”假。这假一请百天,到期如果病情还是没有明显好转,可以再续百天,如此请下去。这样的长假当然不好请,必须要有两个同等官职的人做保,一起上了奏章之后,朝廷批下来才可以。因为常有官员借这个假躲懒,甚至还有官员借这个假躲避朝廷审查,所以此假管得甚严,等闲请不下来。
认真说起来范仲淹作为天章阁待制,判国子监,是够份量的,知谏院的宋庠份量却不够。但请假的人是徐平,皇上眼里份量非比寻常,这种事情宰相都要卖面子,没人敢去计较这个。对宋庠来说,用这个机会跟徐平搭上关系正是他求之不得的。
商议定了,两人走到徐平面前,范仲淹把自己的意思跟徐平说明。
徐平茫然地道:“我病得有那么重吗?”
范仲淹不由苦笑:“徐待制,刚才你可是从马上摔了下来,这周围的人可是吓得不轻你先放松心情,尽管回家休养吧,请医的事情我和宋司谏自然会禀报朝廷。”(。)
:
第91章 轩然大波()
一轮月牙儿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冒了出来,羞答答地躲在柳梢后,仿佛怕人看见。
徐平坐在院子里的躺椅上,看着似露不露的月牙,嘟囔了一句:“这个时节真是什么都乱了,连个月相也不按规矩来。”
今年闰六月,中间的这几个月的月相便不如往常年精准,给人一种错觉。
刘小乙在一边,手里拿着热毛巾,旁边的小桶里又盛着冰块,也不知道是要给徐平热敷好呢还是冷敷好,手忙脚乱,急得快要哭出来。
清晨的风带着凉意,从黑夜里悄悄掩过来,不知不觉地扑到人的身上。
刘小乙看着手里的毛巾有些无奈,对徐平道:“郡侯,早晨的风凉,还是到屋里去吧。你现在身子不好,受不得这冷风吹。”
徐平没有答话,静了一会,才对刘小乙道:“就坐在外面,我觉得吹一吹早晨的凉风,脑子里便清醒些。——小乙,刚才我真地从马上摔下来了?”
“郡侯,千真万确,可把小的吓坏了——”
徐平摇了摇头:“我怎么一diǎn也不记得?难道,我真的病了?”
“病了啊,王学士医术京城里也是有名气的,说您病得厉害呢我们还是回屋里去吧,天亮了寻个太医来,好好开几副药。您正在壮年,身子骨又一向硬朗,吃几副药就该好了。但是,现在半diǎn马虎不得,还是回屋里吧——”
徐平道:“唉,你不要一惊一乍的我自己的身子,自己知道就是长这颗尽头牙,不知道dǐng到嘴里哪里了,发起炎来。这炎症啊,小乙我跟你说,说轻也轻,但一旦不及时把炎消了,任你多强壮的汉子,那也硬抗不住啊。”
“抗不住,我们就进屋里吧。”
“不是那回事,你不明白,屋里的空气不流通,反而对身子不好。我现在发炎厉害,身子虚弱了些,在屋里更容易得病,你知不知道?”
刘小乙也不知道炎症是个什么,更加不知道徐平说的到底有没有道理,只是觉得徐平现在身子虚弱,吹不了外面的凉风。见徐平执意不进屋,在那里为难。
徐平还是无法接受自己病倒,而且病得昏了过去,甚至从马上摔下来,自己怎么会得这么严重的病呢?来到这个世界十几年,身子骨一向都硬朗得很,就连到了邕州那个瘴疠遍地的地方,自己都一次病都没有生过。现在到了中原,回了家乡了,竟然会病得昏倒过去,这不是说笑话吗?
每天早起,还勤加锻炼,吃得又健康,生活还规律,自己应该百病不侵才是,怎么就会病了呢?而且还病得这么厉害,这不科学啊
刘小乙焦急地不时看东边的日头,这里虽然是城外,但按制度还是等同于开封城内管理的,徐平病了,刘小乙不敢自作主张派人去中牟报信。半夜马蹄声惊动了厢里的巡检又是一番口舌,而现在徐平真是半diǎn分心不得。
范仲淹和宋庠等人赶到待漏院的时候,殿内御史已经带着閤门和皇城司的卫士开始弹压秩序,准备整队入殿了。前面的大臣行礼如仪,后面的小官这里还是一片乱糟糟的。有熟识的见这几个人即时赶到,没被御史记上一笔,都为他们出了口气。
欧阳修、王洙和胡宿三人入列,身边的蔡襄低声问道:“你们几个怎么今天来得这么迟?再晚一会,殿内御史就少不得参你们一本”
欧阳修道:“快不要说,今天路上碰到了大事,只等退朝,必定要满城传遍”
蔡襄好奇,用胳膊拐了欧阳修一下:“什么大事?说来听听”
“我们在御街上,刚过开封府,看见前面范待制的灯笼停在路上,便想着过去问候一声。结果你猜怎么着?可就让我们遇上了”
“遇上什么,你倒是说啊”
一边的胡宿见队伍开始动了,不敢再让欧阳修耍嘴,插话道:“原来是龙图阁徐待制在路上晕倒,摔下马来,正遇到范待制,在那里望呢”
蔡襄一惊:“徐待制可是曾经带兵打过仗的人,身体一向硬朗,也曾来没听过有什么疾病,怎么就突然晕倒了?”
欧阳修被胡宿抢了话头,有些泄气,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