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平到案后主位上坐下,看了看众人,带着笑容说道:“自大军入城,到今天是第三天了,我军中杂事缠身,也没时间过问城中事务。今天找大家到衙门里来,就是问一问。这些天城中可还平安?有没有兵士不守约束,骚扰商铺民户,祸害街坊。如果有,大家尽管跟我说。必严惩不贷!”
下面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沉默了一会,才有个米市行头站出来向徐平拱手:“回上官的话,自大宋军兵入城。军纪肃然,市井有序,实在是我们这些小民之福!这两天一切如常,并没有什么纷争。”
这行头也是乖巧,专挑徐平爱听的说。实际上一两万人进城来,怎么可能什么都不发生?强买强卖抢东西的,夜入民宅睡人家妻女的,甚至街上见了年轻女子美貌抢了不知去向的,这种事情也有几十起了。不过大家都是见过世面的人,这种都是小事。平时交趾军营附近这种事情也不少,若是向徐平说起来反而显得这些交趾大户小气。
徐平点头道:“听你们这样说,我就放心了!升龙府这里,也不是化外蛮地,千百年来都是朝廷地方。官兵入城,自然要守本分,不能扰乱民间。”
行头见徐平一边说着,一边眼巴巴地看着自己,想了一下,心头雪亮。急忙拱手道:“官兵远来辛苦,我们这些商户凑了些银钱,买些猪羊酒水犒赏三军,还请上官允许。”
“折现吧!”徐平摆了摆手。“现在内城未破,兵士都抽不出身来,又不好拂了你们的心意,不如全部算成银钱,等仗打完了回去分给兵士们!”
说到这里,徐平对身边的谭虎道:“去军里找几十个书手来。随着这位——”说到这里,徐平才想起来转身问那行头:“你是——”
行头拱手:“小的洪安平。”
“哦,”徐平点点头,“让书手随着这位洪安平,把商户们凑的银钱都收起来,记得让他们记账造册。等我们回去,再发给兵士们。”
听见徐平这话,下面站着的众人都面现苦色,心里头不由埋怨洪安平多嘴,没事提什么犒军啊。这下徐平顺杆向上爬,一句折现,那可就不是弄点猪羊酒水能够糊弄事了。
洪安平倒是面色如常,以徐平的身份,这必然是早就想好的了,怎么可能临时起意耍无赖。不过让大家自己掏钱,总好过放手让大兵进门去抢。
想想也是,一两万大军好不容易打进城来,怎么可能空着手回去?徐平同意,手下的将士也不同意啊。
徐平今天来的目的,就是从这些商铺富户手里收第一道钱,自己亲自出面,当然客客气气,说完正事,还请大家吃了一顿酒筵。
这第一道钱收过,数额必然不会让人满意,到时候还有第二道。那时候就要有人出来扮恶人,徐平就不出面了。他一大宋坐镇一方的大员,怎么会做没格调的事情?要钱也得别人捧着送过来求着自己收下。
徐平并不住在衙门里,那里还关着原交趾升龙府没来得及逃进内城去的中下级官员呢,这几天兵士们正在给他们颜色看,日后还有用的地方。
离衙门不远,靠着西湖胜景,有一处花木扶疏,清静优雅的院子。原是一个富户的家宅,宋军进城,这富户把这宅子献给徐平居住,自己搬了出去。
当然这献是真情还是假意,那就难说得很,反正自有谭虎带着亲兵去跟他们交谈,徐平也懒得操心。几百里路打到交趾来,他也没那个饿死不抢粮冻死不拆屋的觉悟,临走还想着给蔗糖务大捞一笔补今年的亏空呢,哪里有心思管这种小事。就连手下的亲兵,这几天也偷偷顺了不少屋里的小物件。
回到住处,在花厅里喝了会茶,徐平琢磨着现在的局势。
等到晚上火药运来,内城必然会被宋军攻破。这次火药带得多,哪里打不下来就炸哪里,一路炸到李佛玛的王宫去,看还有谁还能挡。
火药不是万能的,李佛玛倒霉在失去了反击能力,像乌龟一样凭着龟壳硬抗,就连城墙城门都无力防守,徐平拿着火药还不是想炸哪炸哪。
攻下内城,就要考虑撤走和善后的事情。
撤走的难处是怎么才能最大程度地从升龙府榨出油水来,怎么来怎么走那亏就吃大了,把李佛玛的王宫搬空徐平也觉得不满意,这座大城里的财富怎么也得捊一遍,回去了才能让大家觉得这仗不白打。
善后就让人头痛,既要除掉交趾对大宋的威胁,还得保留着对付占城和大理的能力,给大宋挡枪。尤其重要的,还得留下后手,等到大宋准备好了,能够轻松地把交趾一口吞掉,这里面的门道要好好拿捏。
喝了杯茶,徐平正闭目养神的时候,谭虎进来禀报:“官人,外面有人求见,说是有重要的事情要与官人商议。”
徐平慢吞吞地问:“什么人?闲杂人等就不要放进来了!”
谭虎笑道:“这人自称名叫李明信,是交趾王宫里的内侍,曾经到谅州那里做过监军,应该不是闲杂人等吧。”(未完待续。)
第208章 进城走正门()
阳光穿过花树,透过窗格子射进来,洒在地上斑斑驳驳。经过这重重阻隔,暑气都被挡在了外面,屋里透着清凉。
徐平坐在椅子上,看着面前站着的白面无须的中年人,说道:“原来就是你任谅州的监军,那仗交趾打得可不好。”
李明信心里五味杂陈,不久以前,在谅州前线,他还意气风发,想着一战下谅州,再战下渌州,把宋重新赶回山北去。这才多少时间,当时对面的这位少年主帅已经到了交趾王城里,自己只卑躬屈膝。
面上陪着笑,李明信道:“提举官人说笑,小的见识浅薄,如何是官人的对手?当时不知天高地厚,现在想想真是无地自容。”
如今这个时候,徐平也就免了那些俗礼,对一个即将成为自己阶下囚的人,什么上茶看座都免了。
手扶着桌子,徐平问道:“你乔装易服,到我这里来,是有什么事要商量?看你的样子,也不是李佛玛派来的。”
李明信左右看看,小声问道:“小的前来,自然是有重要事情与官人商量。不知官人这里,说话方不方便?”
“当然方便,有话你就直说。”
“这次前来,我是受了义父的嘱托——”
徐平却不知道他那些拐弯的亲戚,问道:“你义父是哪个?”
“当今交趾第一重臣,姓李讳仁义。”
“原来是他,——你接着说。”
李明信说他义父是交趾第一重臣,倒不算夸张,而且简单明了,比抛出一大堆各种头衔来明白多了,徐平一听就懂。这种大人物,徐平自然早已打听得明白,也知道李仁义如今在李佛玛面前失势,心里对李明信来意猜到了几分。
李明信道:“如今大宋重兵围城,只要稍具理智的人。都明白此次大宋对交趾王城志在必得。只有交趾王李佛玛,冥顽不灵,心存侥幸,依然负隅顽抗。如果官人带宋军强行攻城。必然杀伤众多,官民受苦。我们都是吃斋念佛的人,如何能够眼睁睁地看着李佛玛如此作死!”
徐平笑笑,没有说话。
交趾重佛法,从上到下。大多都信佛念佛。尤其到了李朝,太祖李公蕴能够上位,多亏了半神仙一样的万行老和尚,对佛家特别优待。至于李明信说的什么吃斋念佛,或许是真,但心善却就未必了。
说起万行老和尚,那也是位奇人,能掐会算,真是神仙一样,前看五百年后看五百年。李公蕴上位后被封为国师。不过这人的事迹听在徐平耳朵里,却别有一番味道,怎么听怎么觉得是交趾人和这和尚抄了宋太祖和陈抟的故事。
这个地方在徐平前世自称小中华,对中原王朝那是亦步亦趋,听到什么就学来什么。李公蕴上位简直就是宋太祖的翻版,再学个陈抟也没什么。
李明信偷眼看着徐平,见他态度温和,心里安定一些,理理思绪道:“我义父和城里的几位王公大臣眼看李佛玛如此倒行逆施,冥顽不灵。徒令百姓受苦,于心何忍?命小的出来与官人商量,废了李佛玛,迎宋军入城!”
说到这里。李明信心里忐忑不安,小心翼翼地偷眼看徐平。
徐平挥挥手:“有这想法好啊,你接着说。”
李明信犹豫了一会,加倍陪着小心,问徐平:“小的斗胆问一句,官人占了升龙府后。是要把交趾郡县其地呢,还是别立新蕃?”
徐平看着李明义,嘴角翘起来:“你们想的还真多,交趾是大宋天子亲封的蕃国,就是李佛玛,也有朝廷亲封的官爵在身。若不是他倒行逆施,不守臣礼,屡次三番地侵犯大宋属地,我怎么会来到这里?”
“官人还是明言告诉小的,会不会撤蕃立郡县,不然我没法回去回话。”
太祖太宗两朝,自然是想把交趾郡县其地的,最少也要如同岭南一般,为此太宗还征过一次交趾。但到了真宗朝,尤其是澶州之战后,便没了开疆拓土的雄心,没了这心思。刘太后当政,基本延续真守朝政策。
现在的大宋朝堂上,完全没有撤交趾藩王,在交趾行郡县制的心思。徐平作为一个地方官,这种事更加作不了主,他打到这里,哪怕把交趾全灭了,怎么处理还是要听朝廷的意见。实际上徐平也没实力占着这地方等到哪一天,撤兵之后交趾依然是大宋的蕃国,只是留下一个什么样的蕃国能让徐平选择。
不过这是徐平手上的筹码,可不能随便就给李明信什么承诺。
看着李明信眼巴巴地看着自己,徐平微微一笑:“交趾这里,千百年前就是朝廷故地,不管是设蕃国,还是立郡县,总还是天子属下。至于以后——要如何还是看你们交趾人,如果后续再如李佛玛一般,不修臣礼,扰得大宋境内不得安宁,怎么立藩国?所谓屏藩,自然当为天子藩屏,做不到这一点,怎么可能还立藩国?”
听着徐平这模棱两可的话,李明信只觉得头晕。说起来都是道理,但没有个确切的结果,他回去怎么交待?东征王和开国王就凭这句话就与李佛玛闹翻,开城门迎徐平的大宋进城?
傻愣愣地站了一会,李明信道:“官人这话说了,小的心里还是没底,回去无法交待啊!小的不懂这些道理,但事情不就看官人一句话吗?”
“怎么可能看我一句话?当然是要看交趾这里什么样子!若要论说得好听,李佛玛也多次派使节到汴梁,不一样说得天花乱坠?结果邕州这里他闹成什么样子?这还是屏藩吗?”
李明信就是来谈判的,哪里想到徐平跟他讲什么道理,心中想一下,再说下去只怕还是没结果。讲道理有用,有本事你别带兵来啊!
理一理思绪,李明信干脆把话明讲:“官人,义父派我出来,是要官人一句话。如果打开了城门,迎大军入城,能不能立一位新王?”
徐平不置可否:“说来听听。”
“官人的兵马这几天日夜不停进攻南正门,城内的兵马都调到了那里防守,其他几门空虚。如果我们开西城门,放官人兵马入城,官人要许我们另推交趾王出来,不知官人意下如何?”
徐平笑道:“你们有这心思,我记下了。不过我为天子之臣,带天子之兵下蕃国,岂有不走正门的道理!你回去告诉派你来的人,要为天子效力当诚心正意,朝廷自然不会亏待了他们。动不动就提条件,你们这些小国的人啊,眼皮子也太浅,不是个做臣子的道理!”(未完待续。)
第209章 阶下囚()
斜阳洒下的红光照耀着升龙府,温暖而又柔和,让人从心里到身体都暖洋洋的,说不出来的舒服。
李仁义却只觉得这世界一片冰冷,好像连点生气都没有了。
“他真是这么说的?”
看着面前站的李明信,连衣服都没来得换,李仁义沉声问道。
李明信低着头,只觉得浑身发沉,嘴里发苦,低声道:“该说的我都说了,可那个徐平就是不松口。我觉得,他是认为不靠我们也能入内城。”
“哼,他是被前面的胜仗冲昏了头!”李仁义用手轻拍了一下桌子,“从谅州到外城,宋军太顺利了,还真以为自己战无不胜呢?升龙府内城,建城近千年,历朝历代不知加固了多少次,真以为像外城那么不堪一击?只要他在升龙府这里再拖几天,勤王兵马到来,且看这个狂妄小儿怎么收拾!”
李明信偷偷看了看李仁义,小心说道:“可我看他的样子,自信得很,应该是想到破城办法了。义父,如果宋军真地破了内城,我们——”
“不用多想,不可能的!”李仁义站起身子,来回走了几趟,“他还是心存侥幸,再等上两天,他无法可想了,会来找我们的!”
说到这里,李仁义停下脚步,看着天边红红的太阳,沉声道:“到了那个时候,这个条件我还不同意了呢——”
“轰——”
突然之间,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传来,整个大地都开始颤抖,整个升龙府都要翻过来一般。
李仁义立脚不住,差点摔倒在地上,多亏旁边的李明信眼疾手快,上前一把扶住,李仁义才重要站稳。
“怎么回事?”
李仁义转过身,看着南边升起的浓浓黑烟,翻滚升腾。慢慢遮住了半边天空。突然之间李仁义只觉得脑中一片空白,所有的精气神都像一下被抽空了。
李明信看着黑烟,目瞪口呆,喃喃道:“那里是南正门。难道——”
“宋军入城了,入城了!”
“内城破了——”
好像一块巨石投进平静的水面,突然掀起滔天的波浪,这几天都死气沉沉的升龙府内城突然沸腾起来,街面上不知多少人在乱喊乱叫。
刚刚站稳的李仁义听着外面的动静。没了魂一样,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徐平站在南正门外几条街远的地方,闻着刺鼻的硝烟味,用手扇了扇,对身边的谭虎道:“你派二三十人进城去,吩咐各将领,不要扰民。然后让他们到各王公大臣的府外守住,以免进城兵士乱来。”
谭虎领命,去安排一部分亲兵进城。
大队宋军正在南城墙外列阵,准备杀进城去。有了充足火药。徐平几乎把整个城门门洞都堆满,连城门后面的瓮城也一起掀掉了,顺带着炸塌了小半边城墙。此时升龙府内城已经门户大开,再没半点阻碍。
徐平也想到城门后的藏兵洞和瓮城里面必然有许多交趾兵士,但不知道有多少人随着这次爆炸升天,想来进城之后还有恶战。作为主帅,他自然要呆在内城外安全的地方,等一切平定了才进城主持大局。
太阳落下山去,海边吹来的凉风轻拂着升龙府,漫天的硝烟味终于淡了下去。徐平带着谭虎回到住处休息。耐心等待桑怿回来禀报结果。
明道二年三月二十八,癸巳日,宋军攻城升龙府内城,俘静海军节度使、南平王李佛玛及属下一众臣僚。
交趾王宫偏殿。徐平好奇地打量着殿中的装饰,来回踱着步。
殿四周挂着十几盏煤油灯,把殿中照得亮堂堂的。这是李佛玛从走私商人手中买来,当宝贝一样地挂在这里,利于他晚上处理政事。
交趾一直有做岭南皇帝的野心,王宫比照着中原朝廷。虽然规模与数量都差得多,不过正殿偏殿也都齐全。正殿礼仪性的作用更多一些,与大宋朝廷一般,平时并不在那里处理政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