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龙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争龙道- 第1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此李霖大喜过望,当即便赏了李业五十贯,另外还赏了彭明等船夫二十贯,如此重赏在李家之前,是从未有过的事情,自然让李业和彭明等人乐不可支。

    彭明此人经过李霖的观察,确确实实也是个可用之才,天生就是一个当船老大的料,极其善于操船,而且对于海上的风向以及天气极为敏感,最可贵的是此人继承从祖上传下的牵星术,这乃是目前跑海最本事,船行海上,夜间全靠牵星术来为船只指引方向,不懂这个,根本不能夜间在海上航行。

    这样的本事,在跑海的船工之中,绝对是目前来说,最本事,再辅以目前已经出现的粗陋的指南针,才使得目前中土的航海业得以将船只远航至南洋。

    对于这样的人才,李霖是从不嫌多的,所以对待彭明,李霖也是该赏的就赏,绝不吝啬,这也彻彻底底的把彭家族人,死死的绑在了他李霖的战车之上。

    彭明在山海县沿海一带的渔民之中,是颇具声望之人,因为他为人豪爽,而且还善于判断海上的天气,总能提早发现海上天气的变化,给周边渔民示警渔民提早返回岸边,避开大风浪,单此一项就活人无数,使得彭明在沿海一带渔民之中,声望颇高。

    当初刘家逼迫彭家逃离故居,躲到海上的小岛上,周边渔民都主动隐瞒他们的行踪,使得刘家始终抓不住他们,并且渔民们还时不时的暗中接济他们一些,才使得他们躲在海岛上不至于缺衣少食。

    彭明带彭家投靠了李霖之后,李霖开拓海路,自少不了用船工,彭明随便招呼一下,便立即替李家招募来了不少善于操船的船工,这才使得李家的几条船,没出现缺乏人手的情况,而且这些船工们,都很善于在海上跑船,这才使得李业在很短的时间里,便打通了这几条海路,使得李霖盐田所产的海盐,得以轻松的运出了山海县,转卖到了很远的地方。

    只是目前走海路,出了要承担天气的风险之外,沿海一带的海贼也有不少,这些海贼大多都规模不大,但是对于海上来往的货船,却威胁很大。

    所以跑海路就少不了要经常面对海贼的袭击,故此船上大多时候要配上一些善于水战的护卫力量,但是对此李霖并不发愁,这一年来,有傲海这个家伙的帮忙,李家在海边单是“捡”人,就“捡”了着实不少。

    这些家伙都是海贼出身,很善于在海上水战,被捡回了李家庄之后,往往都被李霖收服,转李家的家奴,淘汰掉其中老弱,精挑处一批青壮,加以一番严苛的训练之后,便很快能用,所以并不缺乏船上的护卫,而且这些人本身也善于使船,平时没事可当船工,一旦遇到海贼的袭扰,抄家伙就能杀能打。

    所以李家的船这段时间来往于南北之间,虽然多次遭到海贼的袭扰,但是在这些船工面前,却从未讨到一点便宜,每每都碰的头破血流,灰溜溜的逃走,所以李家这段时间,只因为在海上遭遇大风浪,损失了一条船,其余的船只,基本上都顺利的抵达了目的地。

    这才是让李霖感到近期最欣慰的事情,有了这样一支船队,那么以后李家的商船纵横海上,还有什么可怕的?

    于是在李业的住持之下,李家海上的商船队便很快初具规模,建立起了一条来往于南北海上的通道,使得李家拥有了一个令其它商贾难以企及的优势。

    年节之后,歇了一个年节的李家堡各项工程再次开始动工,在充足的资金供应之下,各项工程进展都相当快,而且李霖亲自主持,在李家堡西侧动工建造起一座船寮,这时代的船寮其实很简单,只要选一块靠水的地方,有足够的木料,便可以很快开工建造。

    李霖花高价从明州和余杭雇请了几个造船工匠,这几个造船工匠都属于经验丰富之人,而且都是平民的自由身份,在李霖暗中开出的高价诱惑之下,纷纷转投到了李家来做工。

    其中明州一个张姓工匠,对于建造海船经验最为丰富,据他所说,他几年前曾经主持建造过一条千料大船,这条船乃是苏州的郡望世家所订造,专门用来跑南洋之用,一年往返南洋一趟,将大陈所产的丝绸锦缎、瓷器、茶叶铁器等物,运往南洋,从南洋土人手中收购各种香料、珍珠、珊瑚、还有各种宝石等物运回苏州,一个往返,便可以赚回几条大船,很是来钱。

    但是前年这条船南下之后,却没有再回来,也不知道是遇上大风浪翻沉了还是被海贼劫了去,总之再也没有见那条船从南洋回来,但是即便如此,苏州那个大户人家也不心疼,前几次买卖,他们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即便是损失了这条船,他们也不会为此伤筋动骨,于是去年又订造了两条大船,建造的更结实,用的木料更好,只等下水之后,便招募人手,南下南洋做买卖。

    李霖对这个张姓工匠很是看重,他也暂时不要求这些造船工匠给他造出千料大船,毕竟目前仅靠着这几个工匠,在没有其他熟手配合之下,根本不太现实,只能先从小一些的海船造起,逐步培养一批新的工匠,之后再逐渐放大船型,造出更大的船只,走循序渐进的路子,这样更加稳妥一些。

第八十三章 梵门和尚() 
随着李霖安排之后,于是船寮之中便立即热闹了起来,李霖从家仆之中抽调出了几十个人手,配到了船寮之中,又把族中一个名叫李贺的偏枝族人派驻到船寮,专门负责船寮的造船之事,这么一来李家堡的船寮经过两个月左右的准备之后,第一条三百料的海船便开始铺放了龙骨,开始建造了起来。

    李霖也暂时不多去管船寮的事情,专业的事情自然要由专业人士来做,他把张姓工匠任命为船寮之中的大匠,作为总工头负责整个船寮的技术工作,其他几个工匠,各自负责一块,有人负责船的龙骨和肋骨的建造,有的负责船板的铺设,也有人负责甲班以上船桅的制造,李恩则负责居中调度,把各种整合到船寮之中,另外去专门学习船只建造的事情。

    而这个李贺作为李家的偏枝族人,在李家的地位算是比较低的,因为作为李家的偏枝,他的父亲以及祖父都是干木匠出身,到他这一辈,读书也不行,所以也就继承了父亲的手艺,当了个木匠,别看他读书不行,但是在干木匠活方面,却称得上是心灵手巧。

    虽然他从未造过船,但是造船工匠,也算是木匠,只是专业方面全在造船技术上,很多方面李贺可以看得明白。

    所以李霖打算把李贺今后培养成为一个李家专职的造船工匠,亦或是专门造船业的人员。

    李贺受命之后,很是激动,虽然目前看来这个船寮算不上大,但是在李贺眼中,却已经是相当大的产业了,船寮足足有好几十人干活,都归他管,而且要造出很大的海船,李霖能把这事儿交给他负责,已经算是相当看得起他了。

    作为偏枝子弟,能被委以如此重任,李贺如何不激动,所以满怀热情就一头扎入到了船寮之中,天天趴在造船的船台上,一边看工匠如何造船,一边暗中偷师,这让李霖认为又选对了人,不怕你不会,就怕你不学,只要用心,没什么学不会的。

    只可惜这时代工匠的身份都很低,绝大多数工匠基本上都大字不识一个,所学的手艺,都是祖辈手口相传,虽然大陈的造船业算是比较发达,特别是江南这边的造船业更是冠绝整个大陈,可是却到现在为止,没有一本有关造船技术方面的书籍可供参考。

    造船工匠的技能,都是从父辈或者是师傅哪儿通过手口相传继承下来的,只有极个别喜欢动脑子的工匠,才会想办法在原来继承的技术基础上,加以改进,而且也没有精确的计算,全靠拍脑袋灵机一动,造出的船只每个工匠都不一样,就算是那一条船当样品几个工匠一起仿造,最后造出的几条船,也肯定各有不同,质量上也相差甚远,全凭工匠们的经验。

    所以这时代真正的好船,有时候全凭运气或者看工匠的经验了,稍有偏差,造出的船便可能不耐用,或者不结实,承受不住风狼,李霖特别嘱咐李贺和张大匠,李家船寮造船,不要求华丽,只要求结实耐用,可承受海上的大风浪,用料不用节俭,怎么坚固怎么来,工艺复杂一些也不怕,慢一点也无妨,但是所造出来的船只,必须要足够结实就行。

    李霖随口提了几点要求,顿时便镇住了这几个船匠,李霖虽然对造船懂得不多,但是却知道什么样的船才更适合在海上航行,所以凭借周元留给他的经验,提了几点要求,全部都说到了点子上,这让几个船匠很是惊讶,不敢把李霖当外行看待了,这做事也自然小心了很多。

    李霖完全不像是一些外行,订船的时候,总是喜欢讲排场,要求船只尽可能的要建造的高达漂亮一些,船只尽量要宽一些,船桅尽量要高一些,殊不知这样的要求,在内河船上倒还问题不大,但是放在海船上,这些要求简直就是找死。

    按照他们提出的要求,造出的船,虽然外表看起来高大威猛,而且十分奢华,但是实际上在海上却中看不中用,重心太高,一遇上大风浪,就容易翻覆,即便是造的很宽也不成,强行稳定船体,结果造成船速很慢,一天也跑不了多远。

    可是李霖看似外行,提出的各种要求却相当内行,这让张船匠不敢糊弄李霖了,于是按照李霖的要求,考虑了很长时间之后,才确定了船型。

    而且这时候虽然船匠们不识字,也不会绘图,可是他们却懂得先制作一条船的模型,被他们称之为放样,这已经相当厉害了,李霖也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手段。

    当一条一尺多长精致的海船模型摆在他面前的时候,李霖也吃惊不小,赶紧仔细观看了一番,这条船船体比较狭长,也就是长宽比比较大,看上去就属于航速较快的船型,船身比较低,只有船尾有一个较低的船楼,供船上的舵工掌舵,船上只有前后两根桅杆,都并不很高,这样的话船的重心就比较低。

    船桅上面挂的船帆属于大陈特有的硬帆,升降都很方便,无需船夫爬上桅杆,在甲板上就能操作,通过牵拉绳索,来船帆的吃风角度。

    船体正中位置,是货仓,上面加了一个可掀开的舱盖,货物直接可以吊放到船舱之中,如果不运货物的话,这里面可以塞入不少人,只是环境稍差一些罢了,不过现在李霖不会讲究这些事情。

    而且船底属于标准的尖底海船,最下面的一层船舱,是放压舱石的,通过压舱石,来保持船体的平衡,整条船设计很精巧,但是没有设计隔舱。

    对于中式船只的隔舱,李霖并不十分欣赏,虽然这样的隔舱现在大陈的海船上已经出现,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抗沉的作用,但是李霖却并不太喜欢这样的设计。

    李霖要的货船,是要求装卸方便,这样的话船舱就要尽量的宽大,这样装卸货物的时候才会方便。

    如果使用隔舱的话,那么这条船就需要被分隔成为一格一格的,这样的话,船舱怎么都不方便装卸货物,而且还影响货物的摆放,于是张船匠便只在船首船尾,布置了隔舱,但是中间的货仓部分,却没有设置船舱。

    李霖很喜欢张船匠这个设计,对于没有隔舱,可能会导致船体一旦在海上受损容易沉没的问题,李霖认为完全可以通过加强龙骨和船肋,以及采用更厚的船板来解决,只要保证船体不破,那么自然就不用担心进水的问题了!

    如果真的撞上了礁石的话,那么就算是有隔舱设计,估计在茫茫大海上,也照样是凶多吉少,所以李霖也觉得张船匠这个设计相当不错,于是立即点头确认下了这条船的船型,令船寮就按照这种船型建造。

    于是张船匠在得到了李霖的首肯之后,便开始带着工匠们,在船寮放料开工,开始建造李家第一条海船。

    这日李霖正在自家的地头上巡视,忽然间听到远处有人念到:“阿弥陀佛!施主!贫僧乃是乐安县礼佛寺的僧侣,今日游方到此,看此地气象清奇,想要来此结一个善缘,还请施主让贫僧过去!”

    李家在李家堡的路口处,一般都安排有一两个家丁看守,不让人随意闯入李家的地头上,所以有个家丁便挡住了一个光头和尚,而这个光头和尚正在跟这个家丁道明来意。

    李霖眉头一皱,梵门?临海州居然有梵门势力存在?要知道这个位面上,因为天地法则和周元所在的位面上法则不同,中土以道教为主,梵门作为外来的教派,从来都受到道门的排挤,甚至是敌视。

    目前历朝历代都尊道门,却从无朝代尊梵门的,所以和另一个位面不同的是,梵门在中土一带传教并不兴旺,甚至根本无法在北方立足,故此李霖前世基本上没有和梵门有所交集,所以也对梵门并不熟悉。

    但是没想到,在山海县这里,却碰上了梵门的和尚,于是他转身放下手头的事情,朝着路口走去。

    一个身穿粗麻褐色僧衣的年轻和尚,正双手合十,和守在路口的家丁说话,李霖暗自观察这个和尚,发现这个年轻和尚居然道行不错,全身上下萦绕着一团清气,头顶有一根微红的本命之气。

    这就说明,这个年轻和尚已经有相当道行,在炼气方面,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一点类似道门之中的内门弟子,甚至核心弟子,充分说明这个和尚乃是一个高人。

    李霖对于梵门理解,更多的是来自周元留给他的记忆,所以对梵门并无多少恶感,于是他走上前去,挥手让家丁退下,对和尚抱拳道:“原来是大和尚来此探访,在下李霖,乃是这李家堡主事之人问大和尚来此又有何事?”

    “阿弥陀佛!贫僧礼佛寺弟子慧能,见过李施主!贫僧奉师命,离开寺庙,到各地云游化缘,今日途经此地,观看此地气象清奇,所以便驻足一观,想前来和贵庄结一个善缘贵庄布施一些香油钱!不知李施主可否成全?”

第八十四章 礼佛寺() 
李霖一直都在打量这个慧能和尚,这个年轻和尚长相清秀,脸上的表情淡然平和人一见便很容易生出好感,但是不知为何,李霖在仔细打量了他一番之后,却感觉并不喜欢这个和尚,隐隐间觉得这个和尚,似乎对他可能构成某种威胁。

    于是他淡然一笑道:“本地不过只是荒郊野岭,曾经还是一块凶地,哪里有什么清奇之说!一定是大和尚说笑了!而且我们这里的人都信奉游神,并无信佛之人,所以恐怕这个善缘不好结呀!”

    和尚同样也在打量李霖,忽然间眼中精光闪烁了一下,脸上的表情冷了下来,单手立掌打了个稽首,一只手持着一串不知是什么材质的念珠,口中诵读了一句不知是何的经文,全身忽然间涌起一股气息,朝着李霖笼罩了过来。

    “贫僧观察此地,虽然表面上气象清奇,但是这庄子之中却隐隐间似乎有些妖气,以贫僧之见,恐怕你们信奉的这所谓游神,来路有所存疑!贫僧梵门历来有好生之德,自不能坐视妖物害人,所以还请施主让贫僧贵庄之中,亲自施法检验一下这个游神到底是何方之物!”慧能和尚脸色变得清冷,说话口气也变得有些生硬。

    而且李霖可以直接看到,这个慧能居然作法,想要施以手段,控制住他的想法,于是顿时心中大怒了起来。

    这个慧能和尚表面上看上去似乎人畜无害,但是一见面,才说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