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一个个憋屈得火气冲天没处发泄,纷纷找咄吉请战。可是咄吉能怎么办?他也想把那些可恶的隋人碎尸万段,只是步利怎么办?被俘的三万族人怎么办?突厥最缺的就是人口,青壮男子更是立族之本,这回南下前前后后已经折损了好几万,要是再被人家宰掉三万,这口气突厥人就是再熬上十年也未必能缓过来。
咄苾就更不用说了,这三万人都是他的部众,是他最后的本钱,谁要是敢罔顾他的老本就是要他的命!这些天他一直拎着把大刀,咄吉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要是咄吉敢下令强攻,他砍不死咄吉就自己抹脖子,反正下场都是一样的。
咄吉其实也不想打了。他老早就怀疑这次南下是上了隋人的当,这次见到杨霖之后更是坚定了他的这个判断——这要不是个阴谋,隋人的皇帝和造反的老杨家怎么可能联起手来一起收拾他?再说了,这次南下虽然突厥人没占到什么便宜,还吃了不小的亏,可是折损的人马不是咄苾的就是俟弗利的,咄吉的本部人马几乎毫发无损,还收获颇丰。就算就这么灰溜溜的撤回草原,其实对他还是有利的。以前俟弗利和咄苾两个心怀鬼胎的家伙一直对他的汗位虎视眈眈,而他只能穷于招架而无能为力,主要原因就是这两个家伙手下人多势众,他不是对手。而经过这一顿折腾,咄吉赫然发现他起码在兵力已经不处于劣势,要是被杨霖抓走那三万人回不来,他还能稍占优势!
至于这趟南侵失利会折损他作为可汗的威名,咄吉根本不把这当回事。草原人向来是只崇拜力量,对中原人看重的所谓道义、正统、功名之类虚无缥缈的东西不屑一顾,只要你的拳头够大、揍人够凶,就算名声臭成一坨狗屎也无碍于他们的臣服。
所以咄吉和咄苾在撤军这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只是在跟隋人谈判的条件上存在分歧。咄苾只关心他的本钱,而咄吉对俘虏兴趣不大,必要时步利都可以牺牲,但是想让他吐出到手的财物和牧奴那是想都别想。而俟弗利想的就跟他俩不一样了,他很清楚他那个阴险狡猾的大哥是怎么想的,所以岂能让他得逞?俟弗利一直叫嚣着要跟隋人决一死战,为此不惜跟咄苾翻脸。他觉得无论如何都要跟隋人打一仗,如果打赢了他能捞到土地、人口、财帛,这一趟就算没白来。就算战败了,咄吉也免不了损兵折将,怎么都比就这么回去强。
所以这两天来三兄弟一直在吵架。老大们吵架,他们手下的小弟们自然不能光看着,一时搂不住火打起来也情有可原,所以突厥人的营地就热闹喽,两天下来被打死的就有好几百,伤者就更多了。要不是咄吉他们见势不妙赶紧收手、镇压,弄不好突厥人窝里反起来,不用杨霖他们动手,自己就能把自己弄个全军尽墨。
一片狼藉中,杨乐只带着几个侍女和随从走进了突厥人的大营。
此时此刻,突厥大营里人心惶惶、心思各异,就算咄吉贵为突厥可汗,也不敢随便出来得瑟,他可不敢保证他那俩兄弟的部下不会偷偷的给他一箭或是砍他一刀,俟弗利和咄苾就跟不用说了。这个工夫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单人匹马招摇过市的,整个突厥大营也就杨乐一个。
她是突厥人的可敦,是可汗的心头肉这就不用说了,就算是在俟弗利和咄苾眼里,杨乐也是高贵不可侵犯的女神般的存在。话说在混到咄吉三兄弟这个地位的,哪有缺女人的?就算突厥女人粗鄙难看,可是他们的私闱里边风情各异的各族美女没有几百个,几十个也是有的,比杨乐年轻漂亮的更是数不胜数,可是没有一个在他们心目中能赶上杨乐一根手指头的。
对于他们这样的贵族来说,女人就是再美丽、再风情、再善解人意也不稀罕,他们更看重的是女人能给他们带来的一些别的东西,比如高贵的身份、典雅的气质,尤其是征服的欲望。杨乐是咄吉的可敦,俟弗利或是咄苾要是抢到了汗位,按照突厥人的传统,杨乐就会成为他们的可敦,这还不够刺激、不够激起他们的欲望吗?更何况杨乐是血统纯正的大隋公主,能将一位大隋公主压在身下肆意亵玩,简直是当时所有对大隋天下馋涎欲滴的异族人共同的梦想,他们怎么可能不动心?又怎么可能想去伤害杨乐?
可是现在无论是咄吉还是他的两个兄弟,暂时都没心情惦记杨乐,因为她带来了两个坏消息:一个是室韦、靺鞨和契丹人进犯突厥北疆,一个是大隋终于被没完没了搞事情的突厥人弄烦了,开始征调府兵,准备北伐。
这是杨乐和杨霖策划的骗局吗?是也不是。
前边说过,突厥人除了放牧以外唯一会干、也必须干的正经事就是打仗。马无夜草不肥,突厥人要是不打仗、没有掠夺来的财富支撑连个大病小灾都熬不过去。可是富得流油的大隋突厥人打不过,这二十多年来还沦为大隋事实上的保护国,这可怎么办?好在突厥也有自己的保护国。
大隋对待保护国向来是不吝惜赏赐,动不动的还嫁个公主过去以笼络人心,突厥人就不一样了。对待比自己弱小的民族,突厥人向来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打。这下子诸如室韦、奚、霫、契丹,甚至与其不接壤的靺鞨、高句丽等族就倒了血霉了,突厥人闲着没事了就来扫荡一圈,就算这些被称作“东胡”的民族再穷,突厥人也能刮出二两油来。而那些东胡要么还没开化,要么四分五裂,要么干脆就是死活打不过,所以突厥人对他们向来是予求予取。
不过兔子急了还咬人呢,突厥人大兵压境东胡没办法只能逃命,要是突厥人打盹了,东胡人也常常抽冷子回头咬上几口。比如说这回突厥人倾巢而出跟大隋死磕去了,东胡哪能放过这个好机会?立刻集结人马大举进犯突厥东北边境,留守此地的突厥部落死的死、逃的逃,让东胡捡了个大便宜。
第一百二十九章去留两难(下)()
至于大隋征调府兵、准备北伐倒是确有其事,不过就是个传说。
就算这年头交通和通讯手段再落后、大隋内部再四分五裂,突厥人寇边这件事到底还是传扬开了,一时间天下大哗。而朝廷认定的大反贼头子杨玄感的亲儿子在此危急时刻,弃私怨、赴国难,引军北上反击突厥一事更是让本就威风扫地、处境尴尬的大隋朝廷愈发的难堪,再加上以瓦岗军为首的各大反隋势力或是声援、或是干脆派兵北上赴援,当然也不会做好事不留名,在大肆自我吹捧的同时也不忘指责大隋朝廷勇于内斗而怯于国战。其实大隋朝廷也很冤枉,因为作为讨奴军中三大主力之二的李渊的河东军和宋老生的左骁卫都是如假包换的朝廷军马,但是李、宋这老二位麻杆打狼两头怕,压根不敢声张,以至于大隋朝廷还以为他们此时还猫在河东内地看热闹呢。
为了扭转被动的局面,虞世基和裴蕴、裴矩先是施展乾坤大挪移的手段,把大反贼杨霖变成了“义民”,给他的所部兵马安了个右备身府骁果军的名头来糊弄事。等事情越闹越大,他们也觉得这种做法有点把天下人当傻子,干脆又传谕天下,征调河东、关中、河南三地二十万府兵北伐突厥。
可是这三个地方哪里还有二十万府兵可以征调?江都、河北的府兵刚刚就地遣散,就算个个都是飞毛腿现在也还没跑到家呢,更何况现在中原大地群雄四起、烽烟不断,这些可怜的府兵不被人家半路截胡、被迫从贼就不错了,就算能回到家的,憋了一肚子怨气还能奉命应召?而且东都的杨侗、京师的杨侑还成天叫唤着求援呢,哪有余力北伐?这不过是虞、裴等官僚应付天下人的一个口号罢了。
不过这不妨碍杨乐和杨霖拿这事拉大旗当虎皮,吓唬对此一无所知的咄吉兄弟,而且确实效果不错。东胡人谁也没当回事,只要突厥人回到草原,这些没进化好的野人就得乖乖的滚回老家,然后继续被突厥人蹂躏得生不如死。可是隋人就不一样了,现在摆在眼前的这群乌合之众都像块烫手山芋似的吞不下、甩不掉,要是等到正牌的府兵杀过来,还让不让人活了?
俟弗利还想再坚持一下,他认为隋人的大军要赶到马邑至少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足够他们吃掉眼前的这帮杂兵再逃回草原了。到时候就算隋人想报复,可是草原天高地阔,突厥人尥蹶子一跑,隋人还不是得像以前那样干瞪眼?
咄苾自然不干。他不关心别的,就关心他的老本,于是理所当然的认为俟弗利是在坑他,两个人便吵成了一团。咄吉虽然心焦眼前的局势,但是乐得看他的两个兄弟内讧,自然不会去拉架,这个时候杨乐开口了:
“大敌当前,你们兄弟不思进取,只知争权夺利。须知一旦败亡,江山成了泡影,人口、土地、牛羊成了别人的战利品,到时候你们还有什么可争的?你们枉为男人,见识还不如我一个女子?”
被老婆、嫂子或是未来老婆鄙视了,咄吉哥仨都很没面子,这事要是发生在正统的汉人家里,杨乐这样的行为就堪称大逆不道了,就算不被浸猪笼,至少一纸休书赶出家门的待遇绝对少不了。可是突厥人从来不在乎什么面子,他们只关心里子,所以咄吉的反应就不是恼羞成怒,而是从杨乐的话中发现了破局的契机。
“阿依努尔,如果你有什么办法能够保护我们的族人,抵抗隋人的大军,请你一定不要隐瞒。大隋虽然是你的故土,可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你的子民。”
咄吉亲热的叫着杨乐的突厥名字,看着她的眼神中充满了热切和渴望,咄苾和俟弗利虽然没有说话,却也都把希望寄托在了她的身上。杨乐贵为大隋公主,一直与故国保持着联系,这一点无论不光是咄吉,很多突厥人也都知道,却从未因此怀疑过什么。因为不管突厥人对大隋的土地和财富如何的觊觎,但是从骨子里对这个庞然大物还是敬畏的情绪居多,从未想过能一口将其吞掉,所以无论如何多一条沟通的管道、多一些转圜的余地对他们来说总是好的,所以现在他们同样把希望寄托在了杨乐的身上。
“现在的局面还不是你们自找的?大隋的习惯你们又不是不知道,这么多年来,你们不去惹他,他还隔三差五的朝北边呲牙呢,更何况这回是你们先跳出来找事?就算大隋现在内部出了些问题,他们的实力也不是你们能够抗衡的。尤其是这次东征高句丽吃了大亏,为了保持皇帝高高在上不可战胜的权威,他们急需通过一场巨大的胜利来震慑国内那些心怀不轨的野心家,你们可以说是撞到了大隋皇帝的刀口上了。
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大隋的正规军还未到之前,赶紧把这里的事情做一个了结。据我所知,你们面对的隋人虽然来源各异,但是其中的大部分还勉强算得上大隋的官军,尤其是那个叫杨霖的被大隋任命为右备身府果毅郎将,就是给了你们一个最好的机会。你们只要能跟这个杨霖达成停战,并写成白纸黑字,就算是跟大隋朝廷达成了协议,大隋的府兵来了也只能认账。因为大隋最讲信义,就算他们不认可杨霖的所为,那也是他们内部的事,为了维护大隋高贵而不容侵犯的面子,他们也不便再对你们动手。”
俟弗利还是不服气:“可是如果我们马上动手吃掉眼前这些隋人,然后尽快撤回草原,就算大隋的重兵赶到又能奈我何?想当年杨爽、杨素何等凶残,但是只要我们遁入草原深处,他们不是一样无可奈何只得撤军?”
“此一时彼一时,如何能比得?当年二杨之所以不追,是因为他们已经一战定了胜负,那些四散逃去的不过是些残兵败将,虽然弃之可惜但是逃走了也无碍大局,他们又何必冒着风险继续追击?你们岂不知汉人兵法中有‘穷寇莫追’一说?而你若是执意一战,那此事对隋人便截然不同,且不说对面的二十多万大军你能否战而胜之,若是不胜或战成僵持之势你该如何自处,就算你如愿打赢了,你以为隋人还会像以前那样驻足边境望草原兴叹?你知不知道中原人有多骄傲、有多自负?昔日班超领三十六人便可纵横西域,令一国国君拜服,霍去病率八百轻骑就能横扫大漠受封冠军侯,汉将陈汤更是明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如今那杨霖是大隋皇帝亲封的朝议大夫、果毅郎将,宋老生是河东西路行军总管、虎牙郎将,李渊更是世袭唐国公、太原留守、河东慰抚大使,若是他们被你所伤,你以为大隋还会觉得你们是块鸡肋而弃之不追?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那时大隋与你们就是不死不休,就算追到天边也会在所不惜!”
“这真会如此?”
杨乐的话不仅让俟弗利呆若木鸡,也出乎了咄吉和咄苾的意料之外。不过想想以前隋人那副骄傲自大的德性,这种事情也未必就做不出来。以前突厥人总觉得只要自己想跑,隋人就奈何他们不得,现在看来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啊,原来是隋人已经先爽够了,又好逸恶劳懒得追罢了。这要是真把人家惹毛了,几十万武装到牙齿的隋人满草原的追着突厥人的屁股死缠烂打,这样可怕的场面哪怕是想想晚上都得做噩梦,俟弗利哪里还敢再叫嚣着喊打喊杀?
“那咱们就去跟隋人谈谈?”
“谁去谈?”
这就麻烦了。无论咄吉哥仨谁去,另两个都不放心,生怕自己被心怀叵测的兄弟卖掉,可是要是仨人一起去要是被人家一窝端了咋办?那个叫杨霖的一看就是个阴险狡诈之徒,不防不行。可要是派下边人去,一来突厥没什么像样的人才,谁去都不能让他们省心,二来级别不够显得没诚意不说,事事不能做主还得一趟趟的跑回来请示,既没效率又没面子。
这可咋办?
“还是我去吧。我既是突厥的可敦,又是大隋的长公主,身份比较方便,有些话也比较好说。”
杨乐自告奋勇,这回轮到咄吉坚决不干了。杨乐是他的可敦没错,可是他的可敦多了去了,而且按照突厥人的传统,阿史那氏是王族,阿史德氏则是后族,所以他的正妻,也叫作优鲁可敦的必是阿史德氏,杨乐只相当于他的一个妃子。可是这个妃子毕竟非比凡人,不但是他的初恋、是他的心头肉,更是大隋的公主、他唯一儿子的母亲,这万一要是被隋人扣下不还了,或者干脆就是杨乐想家了一去不回了,咄吉可就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喽!所以他是宁死也不准杨乐离开一步。
几个人争执不下,最后只得派人去隋营,问问杨霖是什么意思。
第一百三十章戛然而终(上)()
不过一夜的工夫,在讨奴军和突厥人的大营之间的旷野中就冒出了一排牛皮大帐,天不亮两边就各派出一大票人把这片地方又翻了个底朝天。
说实话其实没什么可搜捡的,地上的冻土比铁板都硬,凭这年头的技术水平想挖个洞那是比登天都难,除此之外还有哪里能藏人?可是即便如此双方还是瞪大了眼睛东翻西捡,用长矛和弯刀在每一片土地上敲敲打打,有人不小心身上刮掉了块布条,都被当作重大嫌疑引起双方的激烈争吵,不时还会拉扯几下。要不是带队的将领竭力压制,两边早就打起来了。
太阳爬上了半天,双方主将终于出现了。
根据双方事先的约定,两边各派三名谈判代表,另外可以带一百名贴身护卫,但是不能披甲,也不能携带长矛、狼牙棒之类的重兵器。同时为了表明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