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德从小出身于并州阳曲一个豪富家族,而且家族里先辈世代行武,是自唐以来有名的武将家族。他父亲张颖公,曾经在后晋国石敬瑭手里做过高级武官,是当时的安州防御使。对于当时武将的职务配置来说,那可是一个大大的高官了。
当年后晋国皇帝的侍卫使,就是后来的周国太祖皇帝郭威,也就是现在周国皇帝郭荣的父亲,江湖上人称郭雀儿。而当时张永德的父亲张颖,和太祖皇帝郭威同殿为臣,在当年就是极为要好的朋友。所以,从小就被郭威认识的张永德,年少的时候就被郭威知晓和赏识。
但是,郭威赏识张永德并不是因为武功和才气,而是因为他从小在家族里,所被培养出来的德行。因为张永德还在很小的时候,他生母就逝世了,后来他的父亲张颖续弦再娶了一房。但是张永德侍奉这个继母和自己生母一般,所以自小张永德便以贤孝闻名于故里,深得乡民和家族里人的赞许。
在张永德年方弱冠20岁的时候,太祖皇帝郭威就把自己的第四个女儿嫁给了他,谁都没有想到,当年还是如此的门当户对。
当然,那个时候谁都没有想到时局会如何发展,太祖皇帝还是汉国大臣。后来太祖皇帝登基,张永德自然成了驸马爷。也就是在张永德成婚这一年,善战深的军心的太祖皇帝郭威,被中原汉国隐帝提升为汉国枢密使,掌握了整个汉国兵马的决策权。而太祖皇帝郭威因为朝廷的器重也没有避嫌,上表举荐自己优秀的女婿张永德,做了汉国的供奉官押班。
但是,年轻的隐帝十分恐惧郭威的权势,而且还忌惮张永德做了自己身边的供奉官班头,于是越想心里越不舒服。后来更在身边人的怂恿下,加之自己也确实对郭威不放心,便想先加害张永德来慑服郭威。
他先是让张永德去给当时的昭义节度使常思送东西,这种名义上的送东西,就是后世宋朝常有的生辰纲。作为一国皇帝本来是藩镇应该给自己进贡,可是五代时候,军阀的势力强大到一定地步,中央政府就无法管辖。对于这个常思,隐帝采取的是怀柔,当然,这些可能都不是隐帝这个傻瓜可以想出来的。然后,隐帝一边密诏给常思,希望常思见到张永德后,就把他的行为找个借口给杀掉。因为隐帝知道常思虽然和郭威一殿为臣,但是两个人一直不对路,而且因为统军的问题,经常掐架和对付。
但是,隐帝忽略了常思的胆量,以及忽略了常思这个人的理想。常思虽然平时和郭威一殿为臣的时候,因为上面有皇帝罩着,还敢和郭威一起叫板争宠。后来皇帝倒下了,新皇帝上台没有人支持。常思便知道郭威的势力越来越大,身边的人越来越多,自己明显已经不是郭威的对手了。居然不愿意为隐帝火中取栗,但是当时也把张永德囚禁了起来,好酒好菜的招待着,明显就是想做墙头草。
果然,没有过多久,稀里糊涂的小皇帝隐帝,听信谗言和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做了一件五代史上很残忍的事情。设计杀了枢密使郭威在京城的一家老小,而且还大胆的想杀郭威。他做的这件事情,直接导致了一个国家的灭亡。
原因就是悲痛的郭威起兵反抗,最后兵变杀了隐帝,更用计逼退了隐帝的叔叔,后来欲袭帝位的刘赟的亲生父亲,一样在外带兵任职的北京(太原)留守刘崇,自此操控了朝廷大权。虽然隐晦的回避了一段时间,但是郭威还是无可避免的做了皇帝。
见风使舵的常思相当明智,这个时候马上就把软禁在自己手里的张永德送来京城,完全的取悦了风头正旺的郭威,也保全了心存感激的张永德。当然,张永德后来能够真正步入周国权利中心,自然是郭威登基之后了,也是张永德自己的才华得到了展示。
似乎郭威的登基是喜事,但是他最大的苦恼,就是来自于没有了男性后代。当初隐帝发疯把郭家后代杀得干干净净,那是真正的灭门,就连现在的皇帝郭荣的长子都没有放过。
谁也没有想到过事情会是这样,郭威也做过各种各样的努力。但是常年的骑马征战,男性生育方面自然会有影响,何况是郭威的年龄,在这个时代本来就算年事已高。郭威虽然身边后妃成群,却再也没有留下半个后代。
本来作为郭威的亲女儿和女婿,张永德应该会占有优势的。但是张永德知道自己家族的强势,和张家人丁的众多,让一向传统念旧的太祖皇帝郭威产生了怀疑。何况,张永德也知道自己在家族里,并不是最强势和最有威望的人,作为皇帝的郭威肯定怀疑自己能不能保持,自己名下这一房在张家顺利发展。也就是说保持这份江山,是自己和公主后代的天下。
最重要的就是,郭威身边被认作义子的郭荣,他本来就是郭威的内侄,而且精明能干多有谋略。许多地方崭露的才华甚至更比自己强,自己虽然没有去争什么,但是张永德明白自己这辈子,只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
这个男子微笑的看着张永德,淡淡的说道:“某家姬鸿仲,祖籍中原,现旅居岭南,平时往来于中原诸国,主要从事各地各种特产的转卖交易,幸会张大人!”
“岭南!”看到这个清雅脱俗的男子,居然是个商人,张永德还是极为惊讶。当然大周国皇帝郭荣以前也做过商人,张永德绝对不会就此轻视这个男子。
倒是听到他说出这个地方,张永德真是感觉有些陌生,在他的记忆里那是一个太遥远的地方了。历来,在前朝以前,都把楚地五岭以外的地方,都统称为化外野蛮的地方。中原地方的势力和藩镇,都懒得去理会那个蛮荒之地的信息。
张永德的资料似乎还停留在,许多年前听过的一个人,那个人就是建立那个势力的人物,南汉国的高祖皇帝,刘岩。当然隐隐还有刘岩这个人,和他的家族发家史。在中原地区,对于刘岩掌管五岭以外的势力和地盘,那都是不屑一顾的。
有时候,张永德也会听到有人偶尔会,说道岭南那个遥远的地方,那里据说盛产水果和海味。但是因为崎岖和千山阻隔,加之当地人没有开化,是历朝和前朝发配流放罪人的一个野蛮的地方。
甚至,后来张永德也听到过,南汉国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当然甚至把岭南的人都妖魔化了。据说皇帝刘岩死了之后,他的某个儿子继承了帝位。在有一年境内还发生了起义,一直闹到了南唐国,后来还是南唐国一起出手,灭了那股起义的势力。
因为实在是太远了,张永德对那个遥远的地方都没有什么概念,在他心目中,都是江南的委婉和中原的大气。就是历来中原也是以居中为主,看着这个气度轩昂的男子,如梦似幻的画中人。张永德此刻根本不相信,这个风度人物会来自于自己想象中的野蛮的地方。
不管处于哪一点,对于这个风度翩翩的男子,张永德都产生了一股浓浓的兴趣,几乎有些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这个遥远的地方的一切。以及,这个男子和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会有什么关联呢!
于是他亲自过来拉近距离,邀请这个名唤姬鸿仲的男子入座。
第五十章 历史的轨迹()
刘继兴静静的站在湖水边,这里也算是皇城西湖的边沿小道,自从先帝刘晟去世后,在征得刘继兴同意之后,西湖药洲变成了唐大师唐裳修行的地方。当然,后来搬过来的还有当天刘晟宠爱的马敏,她选择了跟随唐裳习道,刘继兴没有干涉她,也没有对兴王府马家施压。
刘继兴没有让人去打扰他们,也不想打扰他们所谓的修行,毕竟皇城里住地方太大了,自己也不缺那些地方。如今天气在南方逐渐变得热起来了,刘继兴每天要应付的事情太多,参与的事情也多,平时都几乎比较忙,今天难得有一点点时间,便避开了一大帮人,出来散散步。
其实,刘继兴是想好好捋捋这段时间,自己进行的一系列计划,和清晰的分析一下自己撒下去的庞大的网,看看自己如今能不能够拽在手里,或者随时的收放由心。
一个是海上的行动和势力扩充,基本上达到了自己想要的要求。在后世发达时代里,都有很多国家力不能达的发展海军,何况在这个没有机械动力的时代里。在自己的想法和指示下,大汉国船棹使伍彦柔正在进行着实验,那是一些连他自己从来都不敢想象的事情。
东海和后世黄海一带沿海,虽然有着复杂的势力群体,但是介于这个时代的整体水平,水军还都只能在近海周旋。在自己强大的楼舰火力下,以羯可船长为主的自己的船队不断出击,已经肃清了海上的大大小小剩余势力。真正的让大汉国的船队,做到了海上霸主的姿态,虽然这个势力还不能完全公开,但是刘继兴相信,这一天不会太久了。
东海沿线比较大的岛屿,在自己清晰的线路指引,和有目的的出击下,乔装海盗的水军基本上都强行登陆,或者公开的占领了。船队水军更是在高丽、周国、唐国、吴越国、闽国接壤和拥有的海岸线上,强势取得了主要的主动权,和深水港湾。随时可以对自己的行动,起到重要的帮助。
如果是以前,刘继兴绝对不会相信,自己可以养得起这么庞大的船队、水军和各式战舰。但是事实证明,自己以把刘家的钱花光的原则,和以战养战、以战养人的战略,解决了这个重大的问题。而且水军队伍得到了更大的锻炼,不但培养了一大批水军将领,而且水军实战能力大大提高增强。
再有就是对南海的开发,可以说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大汉国现在不但完全控制了海南岛的原住民族,而且开发出来了南海岛周边海域,和南海诸国交往也取得了长足发展的前景。现在这些小国不但知道了大汉国的厉害,还纷纷想依靠大汉国。
当然,在海南岛的开发上,刘继兴是得到了一个人的大力支持,这个人就是大汉国另外一个异姓王,当代薛王李玮素。
说起薛王,可能很多兴王府的人都知道。但是说起薛王李玮素,可能反而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名字。因为,在兴王府,薛王是一个符号,一个前朝的王族。至于薛王是哪个人,估计都没有几个人认识。
因为,在几十年前,那还是在前朝唐末的时候,如今的兴王府还没有建立,那个时候统称为广州府。如今的兴王府在那个时候,还归属岭南节度使管辖。因为天高皇帝远,再加之本来就属于野蛮之地,朝廷几乎没有人愿意来这里出镇,何况是作为皇室贵喓的皇家子孙。
当天广州岭南的节度使刘崇龟病故,这一年恰好是唐末昭宗乾宁二年(895)。朝廷那个时候完全没有能力管辖天下,各地的军阀割据势力各自为政。偏偏皇室子弟因为几百年下来,发展的支系众多,皇帝为了李氏皇朝的未来,还是隆重的派遣了玄宗皇帝的弟弟,薛王李隆业的后人李知柔来广州任职,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
一则这可以显示朝廷对宗室的厚待,二来自然是无力**显示朝廷的威力。虽然不一定有人会卖皇族面子,但是这个时候至少还没有谁傻到会公开反对朝廷。
于是,作为宗室子弟的李知柔捡了个好彩,万里迢迢的从长安来到鸟不生蛋的岭南,来接替死去的刘崇龟,不但风风光光袭爵薛王,而且作为了岭南节度使的实权亲王。
当时刘崇龟手下有两个牙将卢琚和谭弘玘,他们根本不认识这个薛王李知柔是谁?也不太想听从皇帝的命令,当然主要还是卢琚舍不得手里的权利。他们大胆的借口城内无居住之地,把薛王李知柔这个亲王节度使拒之门外,可能也只有在这个时代,何况是偏远的岭南会出现这种情形。
卢琚和谭弘玘两个人狼狈为奸,操纵了岭南的民政军权,更是无视周边的一些同僚的愤慨。先是以卢琚亲自的口令,刘崇龟的名义分配各地防务,当然是远和近吓的手段,更是让谭弘玘镇守端州拱卫广州。
辉煌的大唐盛世不再,作为末世王爷也真是可怜,卢琚堂而皇之不让进门后,李知柔就真的只据在城外居住。因为长安肯定是回不去了,走又心不甘,李知柔只有可怜的等待,等待老天开眼。
而当时刘继兴的伯祖父,也就是后来的大汉襄皇帝刘隐,他当时是封州刺史、右都押衙,他一直负责贺江一带的军事防御。他听到这件事后,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看起来跟自己毫不相干,可是往往有些事对于某些人来说,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乾宁三年(896)底,准备好的刘隐主动起兵,一路沿着郁江(西江)东下直杀端州。谭弘玘早就听过这个年轻人的威名,何况刘隐手里有一百多条船,兵力几万以计。谭弘玘自然不想和刘隐厮杀,看着刘隐年轻有为,便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刘隐,以此来稳住刘隐。
谁知道刘隐也正好将计就计,晚上带人混进了端州,顺利擒杀了谭弘玘,完全占领了端州后,更是顺流直下广州府。卢琚一看就急了,死守广州想耗住刘隐不成,被刘隐没有几天就攻破斩杀。
然后刘隐自己大摇大摆做了岭南兴军司马,再使人把不得志的薛王李知柔迎接联系上,说了一番堂而皇之骗鬼的人话,把李知柔迎进了广州府。于是,自后广州的实际控制者,军政财权全部都在刘隐手里。李知柔便在广州城享福,挂着亲王节度使头衔,日子过得不错,但是没有一个人是听自己的。刘隐对这位薛王也很尊敬,反正大权在自己手里。
但是就因为广州这次唐末岭南大战,又因为广州是岭南节度第一大镇,战略意义自然是不言而喻,为刘隐在岭南立足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了刘家皇朝的建立树立了威信。
李知柔坐在广州享福,还是唐皇朝名正言顺的亲王。虽然有刘隐在后面发号施令,但是至少公文上都是薛王的名字,几年下来两个人关系处得不错。可以说是各取其需,也自然是宾主皆欢。
但是此时却有人眼红了,首先就是韶州刺史曾衮,他在唐末的光化元年(898)底,做了岭南各州军阀的出头鸟举兵南下威慑。这里面还有广州牙将王缭的参与,他也调水军想和曾衮里应外合,刘隐也算见过大世面的,不但有所准备而且根本不怕。
史料把这次行动记载得简洁有力:“一战破之!”
人头拿下,地盘轻松收下,版图自然扩大,刘隐好不得意,也让李知柔明白一个道理,在岭南混没有刘隐不行。何况自己这个亲王,似乎比京城那些王爷,看起来似乎强太多了。周围的老百姓都知道广州城里坐着的是薛王爷,天下还是咱李家的,虽然这个地盘有点偏。
光化三年(900)十二月,李知柔病死任上。精明的刘隐自然主动上报朝廷,想立李知柔随行广州任上的一个儿子。但是昭宗皇帝李晔同志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没有同意刘隐这个实权军阀的要求,而是委婉的慰问了刘隐同志,派遣同平章事徐彦若来接替。
其实,昭宗皇帝也明白,徐彦若来了也是白来,广州肯定早就是姓刘了。不过那个时候,刘隐还是要借助朝廷提高自己的威望,还是不敢当着天下人翻脸。果然徐彦若顺利的到达广州,刘隐还是很客气的招待了徐彦若一行。
徐彦若到了一看情形,便非常知趣的配合,从来不给刘隐找麻烦,平时经常应约和刘隐聚聚,也去看李知柔的儿子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