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郭镜对外宣称,自己不要楚西诸族的进贡,只要你归附我湘西王郭镜就行。不但不用进贡,而且还有大大的好处给与,这种好事上哪里去找。
“王爷尽管放心,某家已经安排门中最可靠的弟子,带着他们前去中乡渡,只要那边一有消息,咱们马上就会得到。如果能够一举拿下中乡寨固然最好,而且人员已经分拨调度好了!”佘博子自信满满的挺胸,表示自己的用心。
这是他投奔郭镜的第一仗!应该说是火龙门投奔湘西王的第一仗!
此前佘博子参加过许多行动,无非就是江湖上的一些纷争,甚至上蝇头小利的厮杀。虽然每一次都门人最后一起化险为夷,但是如今这里可是真正的战场厮杀。要想圆满完成任务,或者说配合完成任务,还真是要花费心思的。
顺利的成为了傲笑楚地湘西王的手下,佘博子虽然不知道自己的决定孰对孰错,但是在这个乱世里,如果不能依附一些有势力的军阀,即使自己在这里苦苦挣扎,只怕结局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如今火龙门微弱的名声,即使在楚地知道的人也不会太多,这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佘博子宁愿搏一搏,也不甘让自己就如此沉沦了下去,任火龙门在自己手里消亡!
“这是极好的,作为这次行动的指挥官之一,你有权随时调动本王手下的人员,不要辜负本王对你的嘱托,不要辜负火龙门上上下下对你的信任!”郭镜抬头看了看天色,眼睛微眯着淡淡的朝着佘博子说道!
面对佘博子的时候,他没有让他叫自己使尊,而是按照自己在楚地的名头湘西王,来称呼自己的威望。看着毕恭毕敬的佘博子,不由静静的看着山下说道:“探子回报不管早晚,做好最坏的打算!全力以赴的行动吧!”
“报!”只见一个敏捷的身形,在夜色的山间飞快的奔来,离着远远的距离,似乎知道大家都在就回报起来。
正吃的津津有味的诸人,听到声音,看到郭镜丝毫未惊,不由都豁然起身。
!!!
“哈哈哈哈!”
一阵会心的哈哈大笑,刘继兴高兴的看着手中的信息。
这是杨炯亲自送来的捷报,看着手里得到的准确资讯,刘继兴对着一众官员兴奋的说道:“朕的铁骑,果然不负朕的期望。不但有着驰骋中原的能力,更有着为朕开拓天下的视野!”
看着大家都好奇的看着自己,想到这可是自己最机密的手段。所以即使心里再高兴,却也没有主动把手里的情报递出去给大家看。
“你们现在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只有我们想不想去做!看看这次楚地的行动!以后足以载入史册,让后人感慨赞叹!咱们的大汉国的军队,不愧是人民的军队!是人民的骄傲!朕建议为伟大的将士们干杯!”
龚澄枢早就叫人准备了美酒,听到刘继兴的话之后,马上亲自把酒递了过来。当然下面自然有着内侍,端着七宝托盘上的美酒,给这大殿里的大小官员呈上美酒。
如今在刘继兴的领导下,至少现在在岭南的异声是越来越少。何况刘继兴施行的一系列措施和政令,在这个时代完全是很多人不敢想的。
加上这次获得巨大的喜讯,就是整个蜀国的归朝,以及楚地衡州府的归义,这都将代表着巨大的历史意义。不管在岭南还是以后的中原,刘继兴当然不会傻到去动摇自己的皇权,但是可以让自己的皇权更加稳固,这何乐而不为。
综合历来的一些历史教训,加上后世政权的成功。刘继兴明白只要不脱离群众,让群众感觉到希望,这世上造反的人就没有市场和机会。
作为一国的皇帝,只要牢牢的掌握军队,让老百姓念叨你的好。就是各级各地藩镇的将领,再厉害也就是一棵白菜。
刘继兴明白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个道理,更明白自己鼓励将士在为国家为人民服务,让将士们明白自己是人民的军队,而国家是皇帝我刘继兴的,这就已经足够了。
显然,通过这件事在岭南境内的传播,以及对涉外人员的不断灌输,刘继兴已经知道自己和国家还有人民,已经牢牢的印在了将士们的心里。不管身在何方,这些将士都将为人民而战,为朝廷而战,更会为皇帝而战!
看着大家喜气洋洋,虽然自己还没有宣布上什么事,可是刚刚杨炯进来便说上楚地的喜报,显然这些人隐隐猜到了一些。所以刘继兴也不想隐瞒,这个时候只能和大家分享这份喜悦。
“即刻传朕旨意!”刘继兴的神色,在一饮而尽之后,瞬间变得肃穆了起来。
下面的官员瞬间都神色凝重了起来,知道皇帝肯定有重大的事情需要宣布。于是都把着手里的酒盅,静静的看向了刘继兴。
“着礼部在昌华宫侧大汉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再次把所有为人民和国家,以及替朕开疆拓土牺牲的广大将士,哪怕是有功百姓的名字,都一一详细的刻在碑上!朕要让世世代代的大汉国百姓,都明白和知道他们的丰功伟绩!”刘继兴站在陛台上,一脸肃然起敬的样子,遥遥的看向殿外的远方。
第四百九十三章 攻楚首战()
气这一刻刘继兴的形象,瞬间便更加的高大了起来。
那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气势,在这种少年的身上散发出来,却丝毫没有违和感。反倒是给人一种信心,一种激昂,甚至是一股激励的感觉。
看着他已经有些伟岸的身形,还有那逐渐显露彪悍的体魄。只怕自此以后,在这些人的心里,只怕永远也难以磨灭,这刻他的形象在心里的感觉!
大殿里的大臣们听到刘继兴的这番话,包括礼部尚书薛用丕在内的人都呆了。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因为上次郭镜在楚地凯旋,刘继兴就兴建了有名的纪念碑,但是老百姓毕竟不知道有什么用。
如今在皇帝刘继兴亲自带领祭拜之下,这些臣民才明白这纪念碑真正的意义。这可是和史书一样,属于万古长青的大好事。能够上到朝廷树立的纪念碑上,这是世世代代都值得敬仰的!
那个朝代会有这种事情!
哪个朝代会把除了开国皇帝以外的人,在皇城里树碑纪念。除了三皇五帝,以及前代的圣人,才配有祭祀这种大事。如今皇帝刘继兴居然把这些将士,甚至说上百姓的名字事迹,都刻到纪念碑上来祭拜,这简直就是绝无仅有的事情!
只怕也只有刘继兴这个皇帝会这么想吧!
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吧!
开始刘继兴使人树立纪念碑,有人还认为是刘继兴尚且年轻胡为而已。到后来刘继兴亲自撰文,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千余字,更亲自带着臣民前去祭拜。规模丝毫不甚于每年春祭,以及对朝廷历代皇帝的祭拜。
这显然就是刘继兴在鼓励英雄,要把这些人和天地君亲一般,纳入国家朝廷应有的祭祀里面啊!
大家都激动起来了,试想谁家没有这种英雄啊!如果名字被刻在了这石碑上,那可是真的几乎代表永垂不朽啊!
不说如今大家的的想法,光是此前树立纪念碑之后,在上面所镌刻的英雄,无疑已经大大鼓励了整个朝廷的军队。不但百姓人人称颂,就是文人和将士,都为这兴王府的纪念碑而沸腾。
此间不说有多少文人不吝笔墨,加上清夫人王瑜更在白云山设宴,亲自主持了兴王府茶会。当时据说兴王府凡到场的文人,竟然不少于几千人之多。
为了这件盛事,朝廷还特意派出了两千禁军维护,当时盛况空前的场面,引得兴王府许多好事的百姓,纷纷前往白云山观看。
当然这其中自然有刘继兴的策划,引导百姓崇拜这些英雄。舆论的力量上伟大的,宣传的作用上强大的。不但大大宣扬了英雄的崇拜,自然也引导百姓对朝廷的归属感,最重要的自然便是对皇家的推崇,达到了岭南建国以来的最高呼声。
此后这种活动在兴王府形成了定例,每年一到清明之时,都会有着白云山的诗会举行。这种巨型的活动自此号称白云诗会,目的就是凭吊这为国为民而付出的英雄。
这个时候大家自然还不知道这种盛况的持续,但是听到刘继兴这么说之后,几乎便是人人欢呼了起来。毕竟这种事情没有人阻拦,当初虽然有人不明白,如今却是人人赞成了起来。
赞皇侯李抑,礼部尚书薛用丕这些大臣,首先带头歌颂起来。有着他们的带头,一时间大殿里到处都是,歌功颂德的声音!
什么英明神武,高瞻远瞩!最后什么万寿无疆,仙福永享之类的话都出来了!看着这整个大殿里,全是溢词一片。
刘继兴没有制止他们这种行为,因为虽然年轻的他,因为来自于那个不可言说的世界,所以更加深暗这权谋之道。自己可以给他们的,别人一定无法给到,所以适当的在这些人面前,展示一下自己做皇帝的威力,也是极好的!
看着大殿里每个人的表情,刘继兴自然比谁都清醒。如果换成别人的话,可能还会有些飘飘然。可是经历过网络洗礼的刘继兴,对于这些阿谀奉承,完全已经达到了免疫的状态。
面对着这一幕幕的杂音,刘继兴神色平静也有些安慰,看向王瑜的时候,居然看到她的眼角眉梢,都似乎有着一阵阵的喜意,刘继兴不由得在心里也微微叹息,即使内心再强大,性格再固执的人,也难免有着自己的弱点啊。
自己意外得到王瑜这个宝贝,虽然不敢说和长孙皇后一样,至少目前她对自己可是真心真意。何况现在自己上是真正的掌握了大汉国的权利,自己也完全可以决断任何事情了!
这个时候大臣们的歌颂,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自己在他们心里已经算是至高无上。不管有多少人是真心真意,还是有人阳奉阴违,在这绝对的皇权下,这些已经不重要了!
看着殿里交头接耳的人群,刘继兴的思绪有些飘远了。
!!!
在一条蜿蜒的山路上,有着一群形色匆忙的人,他们装束都有着灰色的伪装,所以看起来让人感觉到一道晃影。
这路的两边是参天古树,郁郁葱葱的树林透着神秘,让人神往又带着让人敬畏的神秘。因为这种原始境地的环境,也完全使人根本感觉不到山里的情况。
郭镜慢慢策着胯下的马,双眼不时的看向四周。虽然不是江湖上的高手,但是经过战争的洗礼,他敏锐的感官让他对周围的环境十分敏感。
此刻他对百米开外的动静,已经完全的了如指掌。对于这次被派来邵州,他没有太多的意外,反而有丝淡淡的期待。毕竟只要皇帝如果发动北伐,他一定就是岭南的急先锋。
在那种穷乡僻壤的地方,主持着一切没有结局的兵政,虽然自己不会有什么太大危险,甚至不可能有什么好的政绩,但是郭镜知道只要楚地战争,自己难免首当其冲。
作为朗州大都督和武平节度使的周行逢,自然是有着自己的想法。衡州府这边他虽然没有尽在掌握,但是看在自己的面子上,他知道张文表至少暂时不敢异动。不过衡州府易主的事情,应该很快就会被人所知晓。
第四百九十四章 天下衡量()
年当然,按说周行逢想要的,依照皇帝刘继兴的分析,和郭镜自己这一年多来的判断,他有的只是自己的念头,就是暂时占据着楚地这一亩三分地。
在这个拳头说话的时代,可以掌管着一方势力,就是最好的价值。虽然楚地自当年马家败亡之后,可以说已经上十室九空的境界。
郭镜这一年多里,基本上跑遍了整个楚地。看到的人丁最多的,无非就是朗州、潭州、岳州、衡州,其余的州府简直就是一副空架子。
就是永州这种混杂的州府,人多的原因主要上来自于诸蛮的缓冲。所以以周行逢今日的念头,郭镜自然明白他,只要自己坐镇楚地,暂时有着基本上属于自己的地盘,这就是最好的资本了。
至于不管天下以后谁做老大,不说周行逢自己知道多少,至少他知道自己上没有希望坐天下的。所以只要自己握着最大的资本,以后都会有着最好的机遇。不管上为自己的后人,还是为自己的将来,周行逢都必须这么做。
在周行逢如今看来,自己每年可以逐渐安稳的收稳地盘,每年需要楚地各州府,以及楚西一些蛮民纳贡的时候,自己派一帮人浩浩荡荡的,可以去收缴贡品就可以了。至于哪里发生什么事情,只要不危及自己的地位,都是无伤大雅的。
因为实际上,如今他掌握的州府也有限的很,虽然和南唐接壤的地盘很宽,但是大家好像都没有精力去管,所以模糊的地盘反而更加增添了地缘的宽广度。
当然楚西地区的蛮民,也不会完全听周行逢调度的。何况蛮民历来便有自己的首领,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没有多少人会理会。当然为了自己的地盘,虽然蛮民不得不妥协一些事情。可是只要有机会,他们是不会理会周行逢的!
如今的诸蛮各族,在楚地马家之乱后,被征兵乱战或者加入各个军团,早都已经是元气大伤。
但是如今经过了近十年时间,包括奖州在内五溪诸地的蛮族,其实一直没有大的战事,留下的蛮人得到了缓息发展。加上一些有能力的人物展露头角,诸蛮逐渐的再次复苏了起来。
要说如今他们的意识,以及这些年的修养,真正说起来他们的作战能力还是不容忽视的。
依据郭镜派在朗州的探子回报,周行逢显然不是担心蛮人武力这一点,蛮人现在数量不多,加之大部分都是妇孺,相信这些蛮人就是有心,也不是一两天可以策动反抗的。
不过周行逢也派人楚西看看目前的形势,前一段时间毕竟大汉国入侵楚地,虽然上雷厉风行的手段,但是后来周行逢还是得知了。虽然有些鞭长莫及,但是至少他心里也还是有着极度的不舒服。
尤其郭镜神出鬼没的手段,随时有可能莫名其妙失踪了,给周行逢造成了更大的困扰。虽然也嘱咐各地州府清剿郭镜这种飞贼,可是却没有收到丝毫的成效。
尤其有人传闻这支队伍四处潜伏,甚至最近到了朗州附近,有人说他们曾经穿过岳州,甚至又从潭州迂回往南跑了。不过邵州失守的事实,却不得不令周行逢警醒。他也曾想过率兵清剿,但是想到四周的环境,他还是放弃了自己行动。
这种丑闻周行逢不允许扩散,但是一定要弄清楚真假,现在各州也有传闻出现大汉军队,周行逢正在极力镇压。当然郭镜也不闲着,一直使人在朗州附近制造运动,所以使得周行逢不敢离开朗州。
对于郭镜的称号,甚至上在楚西的横行,蛮民也没有格外的反应。这点才是周行逢有些奇怪的地方,这些土匪使用了什么方法,究竟这些蛮人心里在想些什么?
还有这楚地之内,还有没有大汉国的势力渗透?周行逢派人前来询问张文表,可能上路途遥远的缘故,加上楚地实在太荒凉了,这些人到了衡州城之后,一直还没有回到朗州去过。
周行逢当天在楚地自己结拜的十兄弟里面,一向以计谋出众闻名。他也很会总结诸多经验,知道唐末楚地自马殷统治以来,诸蛮这几十年元气大伤,平时又没有自己的城池驻守,对付根本不需要攻城陷寨。
他们入则劳作耕种,出则荷枪挥刀为兵,几乎很难管制他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