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第四百七十四章 前因后果()
“难道先帝之所以把鹿泉郡主远嫁岭南,难道莫非也有深意?”虽然知道陈守元过来找自己的目的,但是从来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张永德,哪里会如此轻易的松口。
“陛下的深意,老道虽然不敢说尽知,至少也是明白一些的。就是那鹿泉郡主,她自己也是参与了进来,至于有没有符家的意思老道也不知,不过却是陛下下的一盘大棋!”陈守元也淡淡的出声,静静的看着面前这个云淡风轻的男子。
他一向寄托于郭荣,因为不但有知遇之恩,也因为郭荣本身的优势。可是当看到力挽狂澜都无用的时候,这个当年在江湖上叱咤风云的人物,终于相信这一切都有天意。
别人不知道这其中的推手,他自然明白这中原道门,在其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不管是中原也好,还是蜀中和南唐也罢,道门诸子谁不想奇货可居。但是那些真正有远见的人,却都明白一个道理,天下自古还是属于中原的。
所以陈守元当年才会隐身中原,在刘家手里他没有展露头角,当在郭家手里崛起。谁知道如今居然也戛然而止,因为如今郭家的话事人郭荣,已经在东京城驾崩了。
“昔日岭南南汉国刘岩建立岭南政权,中原居然无人敢捋其须!”陈守元似乎记起了往事,想到当年那个人物,不由心里有着无限的感触。因为当年他所依附的王家父子,还是刘岩的女婿和外甥。
如今这些人都已经烟消云散,而自己依旧在这红尘俗世里挣扎。念及往事种种,陈守元不由再次发声:“据说他是无疾而终,最后由他在世的儿子先后继位大宝,不过因为其子逆行无道,最后引发了岭南动乱。”
看到张永德静静看着,想到他的身份,自然明白他肯定也是知道这些典故的,于是便接着说道:“老道当初对那在罗浮山下造反的中天八国,其中的四大天王极为好奇,想去会会他们,谁知道他们很快便被刘家赶出了岭南。”
“后来才知道他们跑去了南唐,随后还被李家的李璟歼灭在南唐,老道当时扫兴之下,正好回程路过兴王府,谁知道居然再次碰到一桩事,那刘岩两个儿子为了皇位相争,闹出来颇大的事情,老道一时好奇便进宫去探视。”陈守元这个时候似乎顿了一下,似乎在回忆什么。
“你知道老道居然看到了什么?那个抢了皇位的刘晟,居然似乎也有些异样!”陈守元自然有着足够的说服力,作为郭荣身边最神秘的人,外人哪里会知道他的身份。
这次如果不是郭荣驾崩,他主动来见张永德,就是张永德都不知晓。没有想到郭荣身边护卫的,居然是江湖上昔年这位声名赫赫的大人物。想到自己当初的一些想法,张永德心里都有些难以平静。
“后来因为刘岩当天亲自培养的高手,在侧保护他这个夺了皇位的儿子,其中更有道门另外几家势力,在那兴王府宫里较力生存,老道便主动退了出来。”当年的事情如今依旧历历在目,陈守元说来的时候,自然宛如亲临。
张永德知道陈守元要说的,必然是涉及这岭南的秘史,不然怎么会刻意提出来?要知道岭南一直不被终于重视,即使那个真蛟蛰刘岩的名声,也不能令他进入中原半分。如今再次提起,显然是和这次郭荣的驾崩有关了。
“不过老道却是清晰记得,那个刘晟当时有一身不俗的功夫,试想他老子刘岩,可是当年在江湖奇艺榜上排第一的人物,这些儿子又怎么可能是犬子?但是今天想来,他居然和陛下一般,也是中了那种剧毒!”这个时候陈守元看向了张永德,因为他从张永德的身上,显然也看到了这种毒物。
“难道他也中了这个夺魂散?”张永德终于也面色动容,因为陈守元把郭荣中毒的事情告诉自己,这已经是把事情摊牌的很明显。所以此刻对于陈守元的说道,他再也有些无法按捺住。
“差不多吧!!”陈守元静静的说道:“那也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剧毒,因为那刘晟身手记号,老道没有近身查看。不过后来思索过此事,应该当是出自于一人之手!”
陈守元的话有些石破天惊,可是他自己似乎好像没有感觉,而是继续淡淡的说道:“因为这种剧毒平时并没有毒性,一般都要和某种物事一起遇上,才会产生反应!可想而知,施毒的人对天下诸毒,掌握的必然是炉火纯青!”
他盯着张永德脸上惊讶的神色,甚至有些变得难看了的神色,他再次忽然逐字逐句的说道:“故而老道突然间想到,此人施毒别具一格,不一定平时就是以毒出名的人!观驸马爷的神态,想必虽不至于马上致命,应该也受毒颇深!”
张永德忽然感觉后背凉凉的,要说他不觊觎这中原的江山,那绝对是假的。可是当有一天,他发现了自己中了某种毒的时候,他甚至以为这是郭荣使人所为。
而且他和公主感情极好,加上这江山本来就是公主娘家的。他心里有些不忍,却也对郭荣多了许多防备。即使郭荣回京传出了重病,也夺了自己点检的位置,张永德都不敢有着丝毫的异动。
因为他担心的是家人,整个张家的人因为自己的状态,许多人遭受了惨死。所以即使找到了叔叔张钧,他都不敢和别人说,甚至让叔叔露面。曾经听到郭荣驾崩,把公主召进宫里去,他都以为是张家的末日了,却没有想到是这种结局。
虽然不知道郭荣心里怎么想,至少他临死没有诛杀自己,甚至这个陈守元还来找自己说明真相,张永德心里忽然便有些翻滚了起来。、
看着陈守元也轻声说道:“某家虽然心中一直不敢或望先皇考的恩情,但是这朝廷里一直便有几个人,对某家的身份死死不放。如今有人说皇帝怀疑某家,但是某家是皇帝的妹夫,公主是皇家的血脉,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啊!”
181
第四百七十五章 忧国忧主()
这个时候张永德忽然也偏头看向窗外,虽然其实看不到什么,可是他眼神里显然多了几分忧虑。这种密室相当隐秘,对于张永德这种身份的人来说,家里准备这种密室,也是这个时代必须的准备之一。
不管是财富,还是为了以防万一,这种时候大家族都会有这种准备。作为一个争过皇位的人,作为一个皇帝时时警惕的人,就是不准备的话,别人也会认为你有。张永德绝对不是一个不会变通的人,所以还不如堂而皇之的修建。
至于掩人耳目,这不过是公开的秘密而已。那些私募的亲兵牙将,对于这个时代稍微有些实力的人来说,和真正隐秘的财富武器一样,不管你隐藏在什么私处位置,就只有主人才知道了。
一间小小的密室,有时候却有着巨大的作用。这个时候张永德所虑的,自然不是自己的性命,而是郭张两族的性命。如果郭荣要取自己性命的话,应该在生命的最后,就会毫不犹豫的朝自己下手才对。
而即使到了宫里传出消息,说郭荣驾崩召唤寿安公主进宫,都没有人朝自己下手,张永德便知道自己所揣测的是正确的!
面对着如此格局,张永德也没有惶惶不安,毕竟他自从看到郭荣登基之后,做出了一番动作之后,便主动的消除了念头。
不管别人信不信,就是身边最亲密的公主,他都没有丝毫隐瞒的意思。因为作为统军大将,甚至是禁军曾经最高的统帅,张永德自然也有自己的牙兵。不过不管是牙兵将领张镇,还是那些尽心尽职的牙兵,张永德都不然他们近前。
这种主动表示清白的做法,甚至是回京之后的低调,明显都得到了郭荣的认可。这当年的洞真先生陈守元,作为郭荣身边最亲密的人。在新皇帝已经登基的情况下,如今还来找自己说这些,显然是他已经发现了什么!
张永德完全摒弃了郭荣怀疑自己的念头,而是认为在这关键的时刻里,郭荣发现了真正的危机!
如今的中原虽然没有能够真正统帅全境,但是照如今发展的势头看来,统一中原只是迟早的问题而已。不过因为郭荣的驾崩,只怕这小皇帝虽然暂时太平,却很难真正的坐镇宝座!
难道有人已经危及了新皇帝的位置?
这是张永德最直觉的想法,按说张永德也是最有话语权的人。因为在外人看来,自己显然是危及皇位最重要的人。
但是张永德知道自己做不到,因为不说如今自己没有丝毫的兵权,就是有一些节度藩镇支持自己,光是东京城里的禁军,就足以令张家毁灭几次了。更不要说如今内有顾命大臣,大小事件均有他们决策!
小皇帝自己自然不会有思想,那尚还年轻的皇后升级为皇太后,但是她的身份极为敏感,因为她是魏王符彦卿的女儿。一个外藩亲王的女儿,如果参与到政事里来。不说那些顾命大臣有什么杀手锏,只怕另外的文武官员也不会轻易随众。
从张永德自己任职点检,到如今虚有爵位,张永德就知道皇帝郭荣不简单。从最初的防备自己,到利用这禁军的指挥架空自己,他的任何一步棋都不简单。
虽然坊间一直流传着点检做天子,但是张永德明白郭荣没有在意,那就是他根本就不相信,忠于自己的禁军,怎么可能会听别人的话?这份自信和信心,张永德知道自己无法和郭荣比较。
就像如今正是收复天下的时机,皇帝郭荣没有任命枢密来执政,而是让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来决策执掌如今的天下大事,张永德便知道郭荣有着足够的信心。
这天下的大势基本已定,蜀国远居蜀地难以寸进,唐国已经降藩归国,吴越据沿江一海之地,至于岭南远隔五岭。想到这里的时候,郭荣还有什么可虑的。不过想到这里的时候,张永德倒是心里微微一动。
因为那个远在岭南的刘家汉国,和这中原如今的伪北汉,那完全就是两个概念。不过听闻那里的节度藩镇都是文人,如今过去已经几十载,却依旧安稳的远居南蛮,确实是有着其必然的道理在。
难怪郭荣要安排文臣辅国,他显然是不担忧文人乱国。至于这些藩镇节度,互有约束的情况下,倒不失为一步好棋。想到这里的时候,张永德悠然的说道:“如今新皇帝登基,乃是郭家真正的血脉,道长此来岂不是辜负了先皇的遗愿?”
既然为了这个天下,郭荣已经付出了代价,甚至做出了近十年的规划,张永德就明白这事不会如此简单。不管是郭荣在生的时候,还是如今郭荣已经逝去。作为亲眼看到郭荣崛起的张永德,心里比别人自然有着更多的理解。
当初自己任职都点检的时候,就为他做出一些补偿,丝毫不敢拉拢那些手下的将领!显然这是郭荣当初的欲擒故纵,这些将领对郭荣言听计从,张永德便知道这是郭荣的手段。
可是今天似乎变了,因为郭荣驾崩了!如今的都点检虽然根基未稳,但是这个时代风起云涌,任何人都有可能翻云覆雨,何况是手里有着兵权的人!
虽然不知道郭荣心里怎么想,但是他必然死都不敢相信,自己真的会如此轻易死去,或者说是真的就此突然的死去了!
但是人死了就是死了,不管身前身后有着多少抱负和想法,这一刻都会化作云烟!
“这不是辜负皇帝的遗愿,而是看到当前的局势,老道感觉到极大的危机。而这种危机由来已久,就是陛下在生的时候,也是已经看到!”陈守元没有丝毫的隐瞒,看着张永德带着一丝深意。
“如果有驸马爷出来主持大局的话,这天下才不会散才不会乱!”看到张永德静静的不吱声,陈守元终于微微叹气:“否则不出一年时间,这中原必当换主!”
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派手段()
九阳派
三个斗大的金字,在阳光底下闪闪发光。
东京城里,沿着汴水往西边的沿河两岸,最大的一处府邸所在。这处延绵近里的大宅,比周围的一些庄园要大上好几倍。
虽然作为九阳派发源地的赵州,如今九阳派的金匾,据说已经被朝廷摘下。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反倒是在这京城里的大宅门口的牌匾,反而完好无损的保留了下来。
往日车水马龙的门口,如今看来门可罗雀!
作为道门北宗,有名的道子海蟾子创立的宗门,九阳派可以说在中原大名鼎鼎。如今掌管九阳派的人,乃是海蟾子门下第二代的九大弟子,这九大弟子和醉仙谭峭座下,九尊天雷正法弟子其名。
当然这其中最有名的,当推为董凝阳、张紫阳、崔少阳这些人物。
因为海蟾子的《阳符真经》和《九阳剑法》,曾经被道门推为北方最盛名的绝技。而作为道门最有希望,成为道尊的几个道子之一来说,海蟾子曾经风光无限。
自从海蟾子创立九阳派以来,不但得到道门的一致认可,就是中原江湖道佛诸门,都纷纷推崇有加。即使当头海蟾子出身朝廷,却也没有人敢质疑它的存在。
后来海蟾子据说隐入终南山修道,虽然不知道真假,但是他门下的二代弟子已经声名赫赫,倒也不用担心有人挑刺。如今这里已经不算是九阳派的祖庭,但是没有人未经邀请敢随便进入这里。
可能都没有多少老百姓知道,这个九阳派是干什么的,但是大家都知道九阳派是有神仙的。就是江湖上的剑侠修士们,也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九阳派真正的底细。
可是它在中原地区的威名,乃是人人传颂不断。当然这些传说也好事实也罢,却都来自于当初的创派祖师海蟾子。
中原地区历来便是中央集权所在,就是现在天下割据众多,但是仍然有不少势力承认中央集权。如南下的荆南、楚地,那都是奉中原朝廷为正朔的势力。所以,如果有谁挑战中原政府的权利,就是和作死一般。
但是,它就是这么威风的存在了,而且是在中原地区,不管是当天的后梁乃至到如今的后汉,过渡到郭威手里的后周,九阳派依然屹立不倒在赵州。
不但是独树一帜,而且离着开封府不是太远的地方,就有着属于自己的门派诸地。
九阳派有名,因为它的开派祖师有名!
海蟾子,道门北宗道子刘海蟾!他就是九阳派的开派祖师!
当天在燕国呼风唤雨的人物,最终还是没有能够扶上,做了皇帝的刘守光长久在位。虽然官场失意,却是在中原道门和江湖上大名鼎鼎。
虽然,他现在隐身终南山欢乐谷修道,根本就不再问世事。但是他在中原的赫赫威名,却丝毫没有减弱半分。如今执掌九阳派的,乃是跟随他多年的入室弟子崔少阳。
这可是一个近二十年,统管北方道门的人物。九阳派真正的掌门崔少阳,不但是北方第一大派的掌门,还是博陵崔氏的子孙,所以没有人敢轻易去动九阳派。
九阳派在东京的门庭,就建立在风雨桥旁。
而且把汴水上架空的风雨桥整个建筑,当成了九阳派自己这建筑的一部分,就和当初在赵州桥的祖庭一样,也曾经把赵州桥当成了自己的资产。
因为九阳派成立之初,当时唐末时势纷乱,也不知道九阳派是什么时候占了这风雨桥,反正是从朝廷改朝换代也好,还是谁家称帝也罢,没有人敢站出来提出异议。
从后梁到后唐,从后唐到后晋,从后晋到后汉,如今从后汉改到大周。皇帝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