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听到雷镇梓的话,心里自然更多了一些认识。他虽然没有走南闯北,甚至都很少出去荆南的地盘。但是也知道像雷镇梓这种商贾,平时行走各州的时候,如果没有藩镇的支持,他们确实行走天下很难。
因为一路上要么货物被藩镇所吞没,要么被一路上的盗匪所占据,这是当今天下无可避免的事情。好的希望可以去财免灾,悲惨的往往连命都留下了。
所以这个时代跨境州府的商贾,要么是自己势力强大,带领着足够保护自己的保镖。当然还不能威胁到当地的政权,不然就会视为威胁了。
要么一定有着极端的手段,使得各地的藩镇都会侧目相看。这其中的手段不外乎钱财和眼力,钱财自然便是买路钱和税收,而眼力自然就是他们会出卖甚至提供一些情报信息了。
这种商贾的便利和神通广大,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极为微妙的。尤其是相邻的一些敌对势力。商贾往往如果要跨境行商的话,没有得到足够权利的允许,一般想顺风顺水是不可能的。
但是天下的商贾依旧行商!
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他们能够自如的行走天下各州府,自然便有着他们自己非常的手段!
这种手段在这个时期,毫不夸张的可以说是手段通天!
荆南就是一个特殊的地方,不但各地州府的大商贾云集,就是荆南本地的商贾,也因为荆南地理位置的特殊,而在江陵府附近兴起。
天下间各地的货物,都会在荆南找到,这就是得益于荆南的特殊。这个小小的中间地带,可不仅仅是金三角一般的三不管。因为这里不但有人管,而且还管的十分的好。
这里不但是天下各州府商贾云集的地方,也是天下各州府商贾交易的中间地带。江陵府的繁荣,毫不犹豫的可以说,就是来自于天下间的商贾。
所以荆南虽然对各地的使节必然搜刮,但是对着这些行走天下的商贾,却都十分宽容。所以如今的江陵府不但十分的繁华,也得到了来自于天下各处商贾的讯息。
因为自中原而来,如果南下岭南的话,在这个时代里,只有取道荆南走楚地,这才是最主要的途径。而这支和亲的使团,如果想快速去到岭南的话,如今明摆着只有走荆南进楚境。
而且荆南臣服中原,楚地也受到过中原的册封,这是明摆着可以行得通的道路。所以只要这些势力不昏头的话,应该不会为难中原的队伍。不过如今的荆南倒还太平,但是楚境自从马家退出之后,可以说一直纷乱不断。
从最初南唐肃清楚地势力,到笼络楚西蛮人分治。到后来的刘言、王进奎的军阀执政,甚至到如今的周行逢独据,可以说楚地已经是十室九空。
楚地的十室九空、百里无人,这可不是假话。
在唐末的时候,楚地有近五十多万户,而在近几年的统计里,整个楚地全境才八九万户。而且这些人口大多数都还集中在朗州、潭州、衡州和永州,当然最主要的人口又在朗州和潭州,所以楚地境内许多地方,其实是没有人口的。
荆南之所以如此牛逼,那就是仅仅三州之地的荆南,人口居然比楚地多出一半。作为连通南北的荆南,自然知晓自己这个邻居的一些状况。
刚刚夺权占领楚地的周行逢,虽然有振作楚地之心。无奈楚西已经彻底分离,他也再也无力统一。然后楚地其余的州府,他实际能够掌握的还真不多。加上人烟稀少,所以如今楚地真正可控制的,其实就只有朗州附近。
不管是他这武安节度使占据的朗州,管辖的潭州,他真正操控的都不是百分之百。而名下的衡州和永州,其实明眼人都知道,那已经是属于张文表的地盘。虽然周行逢有着自己的非常手段,可是天高皇帝远的道理,其实谁都懂得。
当然,这还不算主要的,主要的是因为楚地无人,所以处处荒凉,自然也就引得盗匪横生,到处占山为王。所以无论商贾还是藩镇,路过某处州府的时候,都要小心翼翼的回避当地的盗匪劫道。
所以听到雷镇梓这话的时候,不但高保绪惊讶,这高彦晖心里更是紧张。如今是要路过荆南,接下来可是要取道走楚地。所以这两个息息相关的地方,自然是不分彼此了。
中原如今表面威势很强,但是真正到了别的藩镇,人家卖不卖面子就是另外一说了。当然尤其是还派了一支不大不小的队伍,要知道光凭这支队伍的话,只怕在楚地人少的州府,足可以一路扫荡而过了。
所以说如今大家担心,也是这个前提,希望这支送亲的队伍,不要威胁到当地的势力地盘!
第四百五十三章 大人物()
对于雷镇梓的仔细介绍,在场的人虽然不知道真假,但是大家听来还是有些合情合理。
毕竟要想从蛮族的地盘顺利通行,如果没有一些仰仗的话,应该很难在这个乱世和蛮族的地盘出行。
不说蛮族是不是异类,光是民族之间的隔阂,还有文化之间的差异,即使有着一定的交流,只怕要想完全得到蛮族的信任和理解,就是一件极难的事情。
何况楚西蛮族本身就极难管教,因为民族众多的缘故,加上这些蛮族纵跨蜀中、楚地、和荆南诸州五溪之地,可以说在这方土地上,他们就是王者。
不说是前朝盛唐之时,还是如今乱唐天下分崩离析之后,要想在楚西蛮族顺利通行,只怕没有一个大家族的支持,当真很难令人荬帐。
所以当雷镇梓说起自己跨越楚西蛮族地盘,这事顺利的真正原因时,反倒是更令人容易相信!毕竟在楚西有着大家族的关照,简直就是有着一道坚实的护身符。
难得的是高保绪虽然没有多言,但是魏琦似乎了解高保绪的心思,不时的主动插上几句搭话。因为雷镇梓是他介绍的朋友,想必他是对雷镇梓极为了解的。
虽然荆南拉帮结派的人不多,但是高家子孙还是比较多。如果国内的将领和官员,纷纷和高家子弟站队的话,势必会引来高家子孙的分崩离析。
所以最初高季兴定下基调,那就是高家子孙掌权的子弟,每代不能超过两个人。而且必须是一个主政一个辅助,所以这三四代子孙下来,高家子孙不像旁边的楚地和南唐,出现兄弟相互袭杀的事情。
但是魏琦如果和高保绪走的太近,作为荆南最强势力将军的家人,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所以作为虽然有着一定闲职的高保绪,在荆南境内不会给兄弟造成巨大威胁的同时,魏琦和他亲近,还是可以让人接受的。
所以此刻雷镇梓的表现,魏琦自然要有所担当。这也算是臣子揣摩主子的一点心得,他甚至还恰到时机的出声,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为高保绪出声。在雷镇梓的陈述中,很快便听出一个大概来。
虽然看到这个高彦晖似乎有些着急,而那梁赞又不能使劲催促,其实高保绪心里还是很明白的。毕竟这种事情涉及很广,何况作为皇帝郭荣特派的使团,不找荆南话事人高保融去解决,而改为偷偷寻求偏门,这事本来就有些奇怪。
作为高家子孙,自然不能给自己掘坟。虽然这事可能不会这么严重,但是中原如果真的走通这条路,那么荆南再无秘密可言了。所以这才是高保绪心里最大的忌惮,毕竟不知道高彦晖真正的意思。
而高彦晖的表现丝毫滴水不漏,所以此刻的高保绪心里没有着急。反而看着雷镇梓有些淡然。因为听到雷镇梓说起的话合情合理,倒是令这个高彦晖似乎安静了一些。不过因为心里有事,所以他还是一边看着高保绪。他当然知道从荆南快速行动,还真的需要高保绪的帮忙。
这种给自家找麻烦的事情,高彦晖自然知道高保绪的尴尬。但是想到皇帝郭荣的嘱咐,他心里还是极为震惊。这事如果真行得通,说明朝廷早就摸清了荆南的底子。
不过这其实也并不奇怪,因为这么多的商贾云集荆南,这些时代的人精,哪一个不会私下行动。所以如果要真正的想明白,这事挑明了还真没有什么!
接下来如果要走楚地的话,看来当初的计划还是要做小小的变动了。尤其当听到这个雷镇梓,居然和楚西威远侯杨再思,居然也扯上了关系,大家心里不由有些震撼,高彦晖自然更是震撼。
因为这个杨再思可能在这个时代没有人不知道,因为不但他是蛮人里的大人物,而且曾经是楚西诚州刺史。他还是这个年代里,极为罕见长寿的人,据说两年前去世的时候,居然高寿到将近九十岁了!
更为惊人的是,据说他膝下有十子,而且个个都是武艺超群之人。然后这些儿子,每个人至少也是七八个儿子。所以三四代下来,光是他这一系的嫡亲子孙,就足有一两百人。
在这个十多岁就成家生子的年代,以杨再思近九十岁的年龄来算,最少也是五代子孙了,可以说是真正的子孙满堂!
当然,令这个高彦晖更加惊讶的却是,这个号称飞山太公的杨再思,他真正让人知晓其名,却是因为他自己的子孙。
其中他有第四子杨正约,初为古州(黎平)安抚使,在这个时代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职。当然这个杨正约在这个时代,还真不算是太出名的人物。因为在这个战乱频发的时代,各地军政走马灯一样换人,却是再平常不过了!
倒是因为这第四子这一系,有人后来名扬中原,却被高彦晖所熟知。而这个真正出名的人物,是他的孙子杨光远,乃是这个时代中原有名的名将。
当年正约有子通麟入后唐为质子,后来成为后唐庄宗手下名将,并且被庄宗认为义子。因为朝廷更替到得后汉时,通麟子杨光远随后汉高祖入洛阳,有大功而做到了检校太尉,还是宣武军节度使以及同平章事。
如今虽然后汉亦不存在了,不过后汉的遗裔还存在于北汉。所以作为汉室粉丝的杨家人,亦作为汉室刘家器重的人,如今拥有一州一地的割据权利,说起来也算是割据自立的大人物了。
按照辈分来算的话,这个杨光远便是飞山太公杨再思的曾孙。
当然,因为杨光远的有名,以及中原政权的变化,如今杨光远以及其子孙坐镇麟州,算的是一方诸侯。因为地处契丹辽国和中原周国之间,加上和北汉若即若离的关系,使得杨家在中原可以说是大名鼎鼎。
而且他儿子杨弘信,还得到了世袭节度使真正割据的尊荣,如今在麟州可以说是呼风唤雨。
第四百五十四章 帮衬()
如果仅仅于此的话,可能很多人对于飞山太公这个人,知晓的还不会太多。
毕竟中原政权自后梁以来,更替的实在太过频繁。而且似乎地盘一个比一个弱,加上对外藩的影响力日渐减弱,所以很难掌握外藩的消息!所以如果那些老百姓要想获取外藩的消息,除了朝廷的一些发布,其余途径基本上是没有的。
所以中原靠近还算野蛮的楚西,距离实在是过于遥远,对于任何消息的获取,基本上只能说等于零。因为这个时候山高路远,一般人要想知道杨家的这个荣耀,可能也是几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但是这个晚辈杨光远,出于家族的荣耀来说,其实还算是有些良心。因为杨家甚至是他父祖,被封的外族名根源发于何处,他对外也是丝毫没有隐瞒。因为他的这种真诚,这使得楚西杨家这一脉,逐渐在中原也被人所熟知。
尤其听说杨家老祖宗,居然如此长寿,自然是格外的好奇。他当年还存在于世的时候,很多人不由肃然起敬,甚至想一睹他的威严。
如今在楚地西边,杨家子孙也迅速崛起,同比与楚西诸蛮的各大大家族,兴起不过百余年的杨家,因为人丁兴旺,加上子孙也努力,居然可以比肩几百年,甚至是那些上千年的大家族。
名扬五溪诸蛮,这才是杨家真正的本事!
有人认为这是飞山太公的本事,但是如果没有子孙的传承,也不可能早就杨家的崛起。
!!!
所以最初高季兴定下基调,那就是高家子孙掌权的子弟,每代不能超过两个人。
但是魏琦如果和高保绪走的太近,作为荆南最强势力将军的家人,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所以作为虽然有着一定闲职的高保绪,在荆南境内不会给兄弟造成巨大威胁的同时,魏琦和他亲近,还是可以让人接受的。
所以此刻雷镇梓的表现,魏琦自然要有所担当。这也算是臣子揣摩主子的一点心得,他甚至还恰到时机的出声,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为高保绪出声。在雷镇梓的陈述中,很快便听出一个大概来。
虽然看到这个高彦晖似乎有些着急,而那梁赞又不能使劲催促,其实高保绪心里还是很明白的。毕竟这种事情涉及很广,何况作为皇帝郭荣特派的使团,不找荆南话事人高保融去解决,而改为偷偷寻求偏门,这事本来就有些奇怪。
作为高家子孙,自然不能给自己掘坟。虽然这事可能不会这么严重,但是中原如果真的走通这条路,那么荆南再无秘密可言了。所以这才是高保绪心里最大的忌惮,毕竟不知道高彦晖真正的意思。
而高彦晖的表现丝毫滴水不漏,所以此刻的高保绪心里没有着急。反而看着雷镇梓有些淡然。因为听到雷镇梓说起的话合情合理,倒是令这个高彦晖似乎安静了一些。不过因为心里有事,所以他还是一边看着高保绪。他当然知道从荆南快速行动,还真的需要高保绪的帮忙。
这种给自家找麻烦的事情,高彦晖自然知道高保绪的尴尬。但是想到皇帝郭荣的嘱咐,他心里还是极为震惊。这事如果真行得通,说明朝廷早就摸清了荆南的底子。
不过这其实也并不奇怪,因为这么多的商贾云集荆南,这些时代的人精,哪一个不会私下行动。所以如果要真正的想明白,这事挑明了还真没有什么!
接下来如果要走楚地的话,看来当初的计划还是要做小小的变动了。尤其当听到这个雷镇梓,居然和楚西威远侯杨再思,居然也扯上了关系,大家心里不由有些震撼,高彦晖自然更是震撼。
因为这个杨再思可能在这个时代没有人不知道,因为不但他是蛮人里的大人物,而且曾经是楚西诚州刺史。他还是这个年代里,极为罕见长寿的人,据说两年前去世的时候,居然高寿到将近九十岁了!
更为惊人的是,据说他膝下有十子,而且个个都是武艺超群之人。然后这些儿子,每个人至少也是七八个儿子。所以三四代下来,光是他这一系的嫡亲子孙,就足有一两百人。
在这个十多岁就成家生子的年代,以杨再思近九十岁的年龄来算,最少也是五代子孙了,可以说是真正的子孙满堂!
当然,令这个高彦晖更加惊讶的却是,这个号称飞山太公的杨再思,他真正让人知晓其名,却是因为他自己的子孙。
其中他有第四子杨正约,初为古州(黎平)安抚使,在这个时代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职。当然这个杨正约在这个时代,还真不算是太出名的人物。因为在这个战乱频发的时代,各地军政走马灯一样换人,却是再平常不过了!
倒是因为这第四子这一系,有人后来名扬中原,却被高彦晖所熟知。而这个真正出名的人物,是他的孙子杨光远,乃是这个时代中原有名的名将。
当年正约有子通麟入后唐为质子,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