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五代梦-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谭峭虽然出身闽地,但是却受到南唐礼遇,就是如今的正法派主坛,还是在南唐庐山。一南一北,谭峭和海蟾子虽然没有什么冲突,但是显然为了各自的道法,还是有所分歧的。

    吕洞宾却是没有在意,他的修行时间不比施真人短。但是施真人天纵奇才,在后梁时,便已经被公推为道门至尊。吕洞宾不由看向施真人,微笑道:“想必道尊已有良策!”

    “图南不但蛰龙功无人能比,就是《龟鉴》之术,也不比老道的《鉴天术》差。老道当天因天道循环,错失罗浮山飞升后,四处云游天下,所见之处,民心盼归,民心向归。然老道岂敢一人妄语断言,故而召集诸位道友前来,各抒己见提出建言,为这纷乱的天下做出引导!也让道门重振道纲。如今海蟾子和仙姑未至,不知道图南梦中所见如何!”

    他看着那个一直在石头上睡觉的道人,这个道人字图南,人称扶摇子,乃亳州真源人士。江湖上人称睡仙陈抟,更是当代华山派宗主和创派人,和醉仙谭峭齐名的所在,也是唐末地仙何昌一的弟子。

    陈抟卧坐在那里,听了施真人的话,却也没有吱声。神情悠闲的眼睛半闭半开,静静的似乎看着天际。透过松枝和古树,可以看到那里浮云几朵,天色烂漫。他却仍然纹丝不动的,半卧坐在那青色石头上,看去恍如一尊石像一般。

    这里的几个人,那都是当代修行的高人,每个人在修行一途,都是经历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修行。静候的耐心自然是有的,何况施真人说出来这件事情,似乎肯定还关系到天下的未来。

    虽然说这里每个人,都可以说独立能有主宰天下的能力,但是谁都也知道,天下的未来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即使陈抟自认卜算相面之术是天下第一,但是在这些人里面,哪一个都不会比自己差。

    如果提到施真人,陈抟知道他虽然所学诸多,并且身兼三家道门学说,当年也曾经和陈抟、谭峭的师傅何昌一、麻衣道士是师兄弟。但是,后来施真人得到了道隐白云子的衣钵,承袭上清派茅山宗宗师的位置,成为了天下道门至尊。

    就是指点过施真人的钟离权,那可是唐末道门三圣之一的人物,都不得不尊施真人为道门至尊。因为天下道门,唯《太上升玄经》乃是指导修行的法门,《道德经》衍上清诸法,皆在上清派。

    就是同样得《上清思真炼神妙旨》的唐末道门三圣之一的闾丘方远,得知施真人承袭白云子的道脉后,都不得不推掉自己当日道尊的名头,从余杭大涤洞,跑去朝见施真人的法系。

    虽然后来诸脉各有缘法,但是施真人终究乃是当代道门至尊,这不是普通人可以得到的因缘。

    但是施真人自己反倒是没有在意,当年诸脉不和分离,各自去发展自己的修行。初始施真人还是各家调停,后来天下大乱更甚,施真人更是分散了自己的专长,据说这几十年他一直专注于飞升一途。如果由他来深研卜算,只怕远远在自己之上,所以陈抟也不敢有丝毫大意和疏忽。

    虽然似乎没有在意,但是对于施真人的话,陈抟听得清清楚楚。

    何况修行上百年的施真人,可不是普通道家修士,这可是个已经超越生死的异士,陈抟自然早就看出来,自己这个师长道友,早就超脱了世俗修行的框架。

    同为修真人士,尤其是修行颇有心得的人来说,任谁在施真人面前都要慎重。不论身份地位的关系,达者为先的道理大家都懂,所以大家才更会慎重,更会对施真人的话语持慎重态度。

    即使像陈抟的身份显赫,一开始便在武当山出名,甚至成为南方有名的大修士,只怕此时在世俗人眼里,他比施真人还要出名,但是陈抟知道虚名对于修真无用。

    他后来主动跑到华山去,在云台观创立了华山派,有很多人怀疑他是看中了蜀地孟昶,故而不少有识之士都跑到蜀国,认为蜀国是极有希望一统天下的,可见陈抟如今在天下的影响力。

    因为睡仙陈抟的卜算之术《龟鉴》天下闻名,他的意向自然会决定着天下的大势,所以哪怕陈抟自己不吱声,他也不会轻易露面。因为有着这个技能和神术,更要对天下负责。但是,在他心里明白,施真人在这方面的研究,只怕还要远胜自己。

    因为修行的人一般都会到处参访,他的身份已经光怪陆离。但是当代华山派祖师的身份,就足以让他在修真界流芳百世。大家静静的看着陈抟的身形,等待着他的回答。

    霞光真蔚。

    仙鹤昂颈几声长鸣!

    山间天际似乎传来和鸣!

    在那朝霞满天,天边涂红的尽头,诸人眼力过人,只见几只仙禽远远的飞了过来。初始恍如画上的点缀,逐渐清晰起来,慢慢可以看到了仙禽展翅的韵动和美姿。

    这里的人哪一个不是眼力过人之辈,远远的就可以看到那飞过来的居然是一只巨大的秃鹫,和一只几乎浑身雪白,只有些许黑色翅翼的巨大仙鹤。

    让大家惊异的是,这两只巨大的仙禽背上都坐了两个人。

    “哈哈,海蟾子和仙姑他们来了!有了诸位道友一起盘算大势,道尊,天下自此定矣!”

    陈抟似乎突然醒了一般,眼睛半开半闭的忽然说了出来。

第八十一章 北伐() 
行宫

    天色微亮,俯豃整个建筑群,犹如一头匍匐待食的巨兽!

    天边已经露红,各处的明灯逐渐的熄灭,远远的看去天空有些蔚蓝,空气中散发着清新的气息,晨曦透着希望!一个极好的天气。

    沉重巨大的大木门缓缓的打开,通宵议事的官员们鱼贯而出。

    张永德一脸平静的走出来,因为是备战征伐时期,身为大周高级武将,张永德外穿武将的战甲,里面是一身武将便服朝装。

    前后左右的身边也没有跟着旁人,张永德已经在这几个月逐渐习惯了这种感觉。因为现在自己身份的敏感,以前还是有着不少人跟随在身边,他们还抱有一丝幻想。后来自己彻底当面臣服郭荣后,身边的人便逐渐的少了。再说这里是战场前方,很多朝里的文官大臣没有随行。

    说句心里话,张永德更喜欢这种干脆的感觉,回头看看身后不断出来的官员武将,张永德似乎松了口气。

    身边没有人追捧,自然也不会有那些暗暗跟随的人,哪个皇帝不会忌讳,身边会给自己带来压力的人。有些事情明明知道,但是也不会那么放心,也是不能张扬的,自己心里更是心安理得的自由自在。

    当然,张永德也不希望郭荣会懂得自己多少,至少张永德自己不想公主伤心,至于郭荣懂不懂,张永德都不是太计较了。

    毕竟,如今这个天下还是郭家的,郭荣虽然继承大业,虽然只是先帝的妻侄,那他也得姓郭!公主和他变成了亲兄妹,而不是以前的表亲,何况单从血统来说,公主才是郭家真正的血脉。

    张永德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给郭威好好守住天下,给公主守住娘家的基业。张永德知道郭荣的杀伐决断比自己果敢,显然更适合做这基业的继承人,所以张永德当天没有去争,郭威也正是看中了张永德这一点。

    当初郭荣似乎是明白张永德的想法,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似乎也渐渐不再相信,张永德会这么一心一意。试问坐在那个高位,身边有个能够威胁自己地位的人,谁会心安理得谁会坦然处之?

    张永德没有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至少目前还没有。因为他知道即使再回来一次抉择,自己就是坐上了这个位置,也不一定比郭荣更好。而且,因为自己的性子,可能把郭威留下的基业,早就弄的四分五裂。

    郭威身后留下的臣子,都是当天随着他身经百战的,而且都是有着雄心壮志的人物。张永德自问自己的性子,根本无法去驾驭这些想着飞黄腾达的人,因为自己不可能像郭荣一样果决。

    而且这两年的形势,事实证明中原在郭荣的领导下,周国正在朝好的方向发展。挟持住蜀中不能往西发展,地域局限控制了它极难往南下,自然让中原没有太大的后顾之忧;更是连连吞掉南唐十多个州府,使得长江以北再无江南势力;更是顶住了北伪汉的发展,让小小的刘伪北汉再无退路。

    即使是割据各地的势力纷起,但是如今江南各国,大多数仍然对周国俯首称臣,吴越的钱氏、荆南的高氏,使得蜀中和南唐不敢放手一搏。就是归附南唐的闽地,都偷偷的派人前来,想要归附中原,这已经不是普通人可以驾驭的了。

    张永德一直还是很欣赏郭荣的!所以,今天郭荣号令随征官员议事的时候,郭荣说要继续北征,张永德毫不质疑的全力支持。张永德不是想证明什么,只不过想直接给郭荣一个简单的信息,你做什么我都支持,你需要征战我也随驾。

    郭荣果然对张永德重新认识一般,竟然亲自加升张永德,这是把张永德卸任殿前都点检后,首次升为大周检校太尉,并且偕行一同继续征剿辽国。

    作为一个刚到而立之年的人来说,已经做到了历朝武将最高的荣誉,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人生最得意的事情。张永德高兴,张家也高兴!毕竟可以从卸任都点检的阴影里走出来了。

    皇帝郭荣北征前,就隐隐的听到了谣言,到了路上居然得到了一个皮口袋,里面有块木板,上面写了一行字,说是点检做天子。于是,没有太多疑心病的皇帝,临阵把驻守京城的张永德点检撤了。这一举动不但让张永德心里隐隐不安,就是张家人也恐慌起来,毕竟张家这段时间出的事故太多了。

    四月底,本来留守京师的张永德,接到了郭荣的传召,说是让张永德随驾亲征。张永德明白这是皇帝对自己还是不放心,为了消除皇帝的疑虑,张永德甚至没有考虑,便匆匆赶往前线。

    皇帝郭荣看到张永德的到来,心里显然舒畅了许多,若无其事的让张永德做了自己的亲卫,却提升了水陆都部署赵匡胤做了都点检。张永德心里忽然想起了一个人的话,心里又是惊奇又是期待。

    然后便看到益津关和瓦桥关不战而降,周军的行动大大的鼓舞了北征将士的士气。张永德心里也很是欣慰,虽然心里对自己的处境有些担忧,毕竟这天下还是郭家的天下,把辽人赶出中原,是任何人的心愿。皇帝郭荣的行动,无疑证明了朝廷的心愿。

    这两个关口的归降,意味着离辽国称谓的南京,中原的幽州城,已经是摆在周国最前沿了。当然能够不费一兵一卒就收复两大边关,对于谁来说都是好事,对于投诚的将士,当是可以名垂青史的,故而守将姚内斌受到了皇帝郭荣隆重的礼遇。

    作为瓦桥关的守将,姚内斌率领五百精卒归降,自然引领郭荣等人入驻瓦桥关。瓦桥关不但是边陲有名的关隘,更是北行重要的贸易交换区,故而关内的建筑不在少数,足够作为皇帝的行宫入住。

    皇帝郭荣对于姚内斌的招呼,还是极为满意。当时决定把姚内斌升职为汝州刺史,更是下表全国,号召表扬姚内斌。但是因为姚内斌的妻儿还在幽州城,故而不建议全民皆知。

    张永德对这个勇猛威武的姚内斌,还是极为尊敬和欣赏的,虽然身为辽国武将,但是面对民族大义,毅然选择了脱离辽国,把瓦桥关纳入了周国的版图。虽然是欣赏,但是张永德知道自己不可能会和他有交集,因为自己敏感的身份,注定不能和这些人来往。

    虽然升任为汝州刺史,而且这可是紧挨东都洛阳的好地方,但是北伐没有结束,可能像姚内斌这种猛将,皇帝郭荣是不会放他离开身边。毕竟像姚内斌这种人,把他用在战场,那才是最好的选择。

    看着人潮慢慢少了,张永德止住了思绪,往自己战马停放的地方走去,那里自己的亲卫牙将张镇一直守在那里。

    “张太尉!”一把浑厚的声音响起。

    只见一个健壮的男子,穿着一身合体的黄金锁甲,气宇轩昂的站在自己身旁。这个人长眉凤目,看去仪表堂堂。正客气的朝着自己施礼,他身后还跟随了一个年纪差不多的武将。正是接替自己出任点检的赵匡胤,而他身后那人正是皇帝身边的茶酒使曹彬。

    “赵点检!幸会!”张永德客气的回礼,也朝一旁恭敬朝自己施礼的曹彬回礼。

    看着赵匡胤那赤诚的目光,张永德忽然轻轻的舒了口气,想起自己刚刚想到他,没有想到马上就见到了。不由淡淡的说道:“赵点检刚刚从沧州赶过来,为了国家不辞辛劳,又参加清早朝会,想必有些乏了吧!”

    “哪里!哪里!难得遇到太尉,某家却是知道这瓦桥关里有家酒肆极是有名,望太尉不嫌简陋,一同前往进食如何!”赵匡胤面不改色,又指着曹彬道:“国华乃是真定人,对这瓦桥关可以说是半个主人哩!”

    “如此甚好,既然点检盛情相约,某家如若推辞,倒显得失了亲近,就由国华领路,一同前往领略一番!”张永德看赵匡胤言辞亲和自然,又不似朝堂称谓他自己,便也含笑答应。

    毕竟出来了行宫,张永德倒是没有了那份顾忌。何况如今瓦桥关都是大周的官兵,张永德堂堂正正,又是大白天的相约,便没有推辞赵匡胤的好意。

    自己那个亲卫牙将张镇,看到自己和赵匡胤、曹彬一起,便牵了那匹有名的汗血宝马过来。

    雄州第一!

    迎风飘扬的酒沽旗杆,黑牌金字,边上彩带飘飘。

    好霸气的名字!招牌黑亮,显然不是挂上去一年两年!

    能够挂这么久的招牌,说明它一定很牛!

    这就是一家酒肆,最出名的自然就是远近闻名的烤全羊!那滋滋冒油的香味,馋的人垂涎欲滴。

    二楼临窗,因为还早,居然便只有这一桌客人。

    曹彬熟练的给两人备好蘸料,一边拿片刀在面前那条架好的全羊身上,给两个人片下几块肉。中间有个两尺长,尺余宽的火膛,里面有着通亮的炭火。铁架上的羊肉滋滋冒油,散发着诱人的香味。看着摆在面前的肉,却是让人食欲大开。

    张永德自幼家境殷实,虽然也时常有烤肉上桌,但是哪里吃过这种方式的烤法。尤其羊肉的那种香味,却是寻常家厨哪里能调制出来的。就是没有任何配料,都是味道诱人了。

    酒是有名的烈酒头曲!

    据说这种酒是大名府望族郑家所经营,黄河以北地区都只有郑家有卖,可以说是独家生意,就是如今大周皇宫,也是郑家独家提供,真正把这酒当成了皇家贡酒。

    此酒在中原地方,流出世间不过短短半年时间,以酒烈醇厚价高出名,对于北方寒冷地区的人来说,是必备的好物事。就是张永德虽然买的起,但是平时很少饮酒,居然都没有见过这酒。

    只不过这酒售价昂贵,不是普通人能够喝得起的,如今却已经是连辽国都大肆进购的产品。据说辽国封锁边境,但是只要是郑家运酒的商队,一律方便放行。

    当天这益津关和瓦桥关,却是辽国进购这头曲的主要关隘。如今自然瓦桥关还是保留了这种风气,只不过对于这种昂贵的烈酒,许多人还只能闻闻而已。

    张镇在一旁斟满三碗头曲,整个二楼已经是酒香满室。

    “这家老字号的烤肉,在前朝时便已经享誉中原,某家还是十余年前,随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