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枭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枭士- 第4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卑职参见都统!”陈铎单膝跪下向李延庆行一礼。

    李延庆在一只大木箱上坐下,摆手笑道:“陈都头请起!”

    “谢都统!”

    陈铎站起身,将王贵的信件呈给李延庆,亲兵上前将信转给李延庆,李延庆打开了王贵的信。

    在此之前,李延庆已经知道王贵袭击金兵位于黄河南岸的临时中转仓库得手,并歼灭了五百金兵,缴获了几百匹战马,导致完颜斜也不得不分出两万骑兵去护卫粮道安全。

    但在这封信中,王贵提出他打算北上河北的想法,这是一个非常大胆而且极有创意的方案,金国占领河北后,几乎所有重要的城池都会留下少量的金兵,少则百人,多则上千人,这些金兵聚集起来足有一两万人,但如果分散开,却有利于宋军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了,所以王贵骑兵北上,正好击中了金兵的这个软肋。

    当然,偷袭燕山府却不现实,金国狼主就在燕山府,那里有金兵最精锐的三万铁骑护卫,王贵北上燕山府,只能是飞蛾扑火。

    “王将军现在在哪里?”李延庆问道。

    “现在在酸枣县!”

    酸枣县也是开封府的属县,也在黄河南岸,对岸是河北西路的卫州,李延庆记得酸枣县官仓内有不少粮食,王贵驻军在那边也能得到补充。

    李延庆沉思片刻,便让人拿来纸笔,给王贵回一封信。

    他将信封好,交给了陈铎,这时,陈铎又躬身道:“卑职还有一个情报要告诉都统。”

    “什么情报?”

    “卑职过来时发现,金兵在大量征发民夫,不知道他们要做什么?”

    李延庆眉头一皱,大量征发民夫,金兵要修筑什么工程吗?

    李延庆想不通,也不再想,又令人取十两银子赏给了陈铎,陈铎感谢了李延庆,便骑马离开京城,绕远道向酸枣县奔去。

    当天晚上,城外便出现了异动,数万民夫被金兵押解着来到北城外的西北角,这里地势稍微高,民夫扛着泥沙袋如蚂蚁一样,络绎不绝地在一里外采砂地和西北角之间来回穿梭,将一袋袋泥沙堆积起来。

    夜越来越深,但被金兵押来的民夫也越来越多,他们被押解来后便立刻投入了搬运泥沙的队伍,到天亮时,已有近二十万从各县押解来的青壮民夫投入到金兵的建设工程之中。

    李延庆和一群将领站在城墙西北角注视着不远处金兵的工程,金兵已经修建了一圈周长约四里的城墙基础,在城墙内,用大量泥沙袋进行填充。

    金兵的用意是如此明显,令很多将领都倒吸一口冷气,这分明是在堆土成山,金兵是想居高临下进行攻击,一旦土山建成,金兵的巨型投石机在山顶发射,笼罩整个西北角,西北角一带就将无险可守,出现长达半里的防御漏洞,而且这种居高临下的威胁,会严重影响守城军队的士气。

    “这样堆积土山最多只能维持两三个月!”

    新北军统制董平缓缓道:“他们直接用沙袋堆砌而没有夯实,基础非常不牢,现在是冬天结冰还是可以支撑,一旦到了春天,底层的沙袋就会因为压力太大而破裂,那时整座泥土山都会坍塌,只要我们扛过三个月,这座沙土山就会自然消失。”

    众人默默点头,现在的问题是,他们能否扛过这三个月。

    这时,李延庆淡淡笑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他们有张良计,我们就有过墙梯,不用太担心,一定会有应对的办法。”

第七百三十六章 引蛇出洞() 
    中午时分,大相国寺的官府赈粥点开始当天的第一次赈粥,这里也是朝廷最大的赈粥点,在寺院南面的广场上设立了十二座粥棚,每天中午和晚上分两次向京城的贫民施粥。

    尽管京城的粮价已经稳定在斗米百文,小麦还更便宜一点,但这并不代表京城百姓都买得起粮食。

    商业凋敝,使城内居民大量失业,京城内一半的人都找不到事情做,能有幸成为军队的民夫都是一件令左邻右舍们羡慕的事情。

    军队在将三万体格强壮的民夫转为辅兵后,又再次向城内居民招募三万新民夫,一时间报名极为踊跃,出现了三四个人争抢一个名额的情形。

    可就算军队用招募民夫和辅兵的方式解决了十几万人的就业,但对京城数十万失业民众而言还是远远不够,没有事情做也就意味着没有了收入,靠一点微薄的积蓄维持生活显然不现实,那就只能靠官府的赈济度日了。

    每天中午和下午的赈粥时间也是京城最热闹的时刻,赈粥时间还没有到,大相国寺四周便聚集了数万民众,在十二座粥棚前都排起了长达数里的队伍。

    大街上人声鼎沸,排队无聊的民众都在谈论前天的激战,李延庆不负百万京城百姓的期待,重创攻城的金兵,守住了城池,也捍卫了大宋的尊严,使李延庆在京城百姓眼中已经快成为神一般的存在。

    这时,一名男子从热闹的队伍中穿过,直接走进大街旁边的一条小巷中,小巷口挂着一个旧灯笼,上面写着‘客栈’两个大字。

    小巷内自然就是平康客栈,自从宋军扫荡了藏身在太学中的金兵斥候细作后,贺楠这边便彻底安静了,信鸽事件已经过去了十天,官方也停止了对情报细作的追查,但贺楠却又不能真的无所事事,他已经两个月没有拿到有价值的情报,虽然他现在可以用无法送情报来搪塞,但万一出城的口子开了呢?他还拿不出情报,真就无法向上交代了。

    金国的情报评级还是沿用辽国那一套,分为甲乙丙三等,甲等情报是绝对机密,包括从城防部署、城池结构、重要武器技术等等,乙等情报就稍微差一点,比如军队训练、粮食库存、武器数量、主要将领的把柄等等,这种情报也很难弄到。

    丙等情报就稍微简单一点,上一次贺楠搞到了宋军对付火油的办法就属于丙等情报,对金兵还是很有帮助,但那是两个月前的事情,两个月过去了,他虽然收集到不少情报,但这些情报都上不了台面,连丙级情报都谈不上,贺楠心急如焚,却又不得不强行忍住。

    这时,院子大门开了,一名手下如一阵风似走了进来,贺楠眉头一皱,“把门关上!”

    手下吓了一跳,连忙回头关上了院门,贺楠这才问道:“这么急急风风的,打听到什么消息了?”

    “头儿,是有两个消息。”

    手下上前低声说了两句,贺楠眉头一下子展开了,“消息属实吗?”

    “绝对属实,火器的表彰是今天上午下旨,太仓的消息是我托人回复的,两个消息都有把握。”

    贺楠心中有点乱了,一个是铁火雷的情报,另一个是京城存粮的情报,两个情报属于甲等和乙等,如果能把这两个情报搞到,自己今年的任务就彻底完成了。

    手下带来的火器情报,是今天上午宋朝皇帝下旨表彰军器监少监何昉在火器上的重大贡献,升官一级,并赐子爵,虽然没有说明是什么火器,但明眼人都知道,只能是铁火雷或者震天雷,贺楠判断震天雷的可能性不大,更可能是铁火雷,之前京城火药匠还一直造不出来。

    但无论是震天雷还是铁火雷,都是完颜斜也指定的特殊情报,重要性还在甲等之上,正因重要才弥显珍贵,贺楠心如明镜,想搞到震天雷和铁火雷的完全秘方,难度不是一般的大,不过比起从前的无从下手,至少现在已经有个方向了,这个方向就是少监何昉。

    贺楠也曾经考虑过走工匠这条路,但京城三万多工匠,他根本就不知道火药匠的信息,就算知道,火药匠和他们家人都被隔绝了,他也一样毫无收获,而走官员这条路虽然风险大了一点,可一旦走通,那就是一步到位。

    贺楠沉思片刻,火器的事情还不能急,得慢慢来,他又将心思转到了存粮这件事上。

    太仓也就是朝廷粮仓,如果能知道目前太仓内的存粮,这也是一个重要情报,至少可以算作丙级情报,贺楠负手走了几步,他决定还是从太仓着手,现在就动火器风险太大,等战争结束后再慢慢接触何昉。

    ........

    贺楠要找的人叫做杨渠,目前官任太仓丞,是一名八品小官,官职虽不大,但他却掌握着不少重要情报,比如太仓存粮数量,军队每天消耗粮食数量,从军队耗粮就能反推出目前军队的人数,在大战期间它就是甲级情报了,这才是贺楠重视这个情报的真正原因。

    贺楠的手下很快联系到了中间人,双方约定晚上在潘楼街清风酒楼碰面。

    虽然京城的商业十分萧条,但并不代表商业绝迹,相反,一些有钱人还会抱着及时享乐的心态大肆挥霍,所以一些顶级的茶馆酒楼以及乐坊青楼,非但没有关门,反而生意不错。

    位于潘楼街的清风楼总店就是其中之一,在清风楼对面的宝妍斋也没有关门,生意也很不错。

    冬天黑得比较早,还没有到晚饭时间,夜幕便将整个京城笼罩了,华灯初上,白天冷冷清清的潘楼街上变得热闹起来。

    潘楼街是东京汴梁一条著名的商业街,其高档程度仅次于御街,很多大店和奢侈店都在潘楼街开有店铺,而且大部分店铺都没有因为战争而关门。

    宝妍斋在京城唯一的一家开门营业的店铺也在这里,这也是奢侈店铺的无奈之举,不管有没有生意,他们都必须开门营业,否则时间久了就会被人遗忘,这对店铺品牌是一个巨大的伤害。

    也这个缘故,潘楼街七成的店铺都开门营业,这反而聚拢了人气,很多在家里无聊的民众都会来这里逛一逛,重温一下昔日京城的繁华……

    熙熙攘攘的清风酒楼门口挤满了客人,这些客人大多以商人为主,权贵子弟和高官家属基本上都跑得差不多了,京城内有钱的群体就只剩下商人了,商人丢不下自己数十年的创业和价值十几万贯的房产,虽然把妻儿送走,但他们却留下来了,他们也成为了京城消费的主力。

    贺楠按照约定的时间准时抵达了清风酒楼,酒楼门口,他的手下和一名男子已经等候片刻,“贺东主,久仰!久仰!”男子热情地迎了过来,这名男子姓徐,是一名粮食牙人,最近牙人生意十分萧条,能接到一笔生意很不容易,所以徐牙人也显得格外热情。

    贺楠目前的身份是一名粮商,当然,现在没有什么粮食生意,但这并不妨碍他的身份。

    两人寒暄几句,徐牙人便笑道:“杨官人已经在楼上等候,我们上去吧!”

    贺楠点点头,便跟随牙人上去了,两人走进一间屋子,一名中年男子站了起来,贺楠连忙上前道:“是杨官人吧!在下贺楠,真定府粮商。”

    这名男子便是太仓丞杨郜,看得出他从前常和粮商打交道,神情也很淡然,“看来我们是初次见面,何贺东主,以后请多关照!”

    “哪里!哪里!以后是杨官人关照我们。”

    杨郜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我们不必客气,请坐吧!”

    四人坐下,徐牙人抢着给众人斟满酒,贺楠端起酒杯笑道:“今天大家有缘相见,这杯酒就祝各位身体健康,平安无事!”

    “借贺东主吉言,我们干了这杯。”

    “干杯!”

    众人喝了一杯酒,酒保送来菜肴,众人便有说有笑地吃了起来,这时,杨郜不解地问道:“现在应该没有粮食吧!贺东主怎么还做粮食生意?”

    贺楠欠身笑道:“实不相瞒,战前我在荆州购了一批粮食,还没有来得及运进京城,战争就爆发了,但战争总归会结束,我想能不能等战争结束后,我把这批粮食卖给太仓。”

    杨郜微微一笑,“当然可以,太仓一直就有收民粮的传统,这我倒可以做主,按照官价收粮。”

    贺楠又小心翼翼问道:“就不知道现在太仓内还有多少存粮?”

    杨郜眯眼一笑,“这个呵呵!我们喝酒。”

第七百三十七章 请君入瓮() 
    贺楠和手下先一步告辞走了,太仓丞杨郜和徐牙人又重新返回清风酒楼,他们上了三楼,推开一扇门,屋子里坐着一人,霍然便是情报司参军张虎。

    “怎么样,对方打听了吗?”张虎笑眯眯问道。

    张虎早就发现有人在暗中打听太仓存粮之事,这绝不是一个普通人应该打听之事,直觉告诉张虎,这极可能是金国的情报斥候在打探情报了,毕竟太仓粮食的真实库存是只有相国才能知道重要机密。

    张虎便设了一个套,安排徐牙人吹嘘自己和太仓关系,果然把对方引出来了。

    杨郜点点头,“对方问了库存还有多少粮食,我没有回答。”

    “对方究竟是什么人,你调查过吗?”张虎又问道一旁的徐牙人。

    徐牙人挠挠头道:“对方姓贺,他说自己是粮商,我感觉不像,京城的粮商我基本上都认识,没有姓贺之人。”

    “他们住在哪里?”张虎又继续问道。

    “姓贺的没有说,但他手下之前说漏一次,好像是在大相国寺一带。”

    张虎心中‘怦!’的一跳,一只信鸽迅速从他脑海里飞过,‘姓贺、大相国寺’张虎自言自语,他似乎想到了什么?

    低头沉思片刻,张虎缓缓问道:“姓贺的有没有说,他是哪里人?”

    “他说自己是真定府的粮商。”

    张虎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果然是真定府人,客栈的贺掌柜怎么不想到换一个地方呢?大概是口音不好变。

    张虎点点头,“你们继续回去等候,估计明后天他们就会来找你们,到时候听我的安排!”

    一刻钟后,张虎出现在李延庆的官房内,一般而言,既然张虎已经借调给了李纲,那李延庆就不好再通过张虎干涉情报事宜了,但这一次,李延庆却决定直接插手情报司,架空李纲。

    李纲要的是政绩,以向天子交代,而他李延庆要的是放长线钓大鱼。

    负手听完张虎的汇报,李延庆微微笑道:“有的事情可不能光凭感觉啊!你还是应该去确认一下,万一不是那个客栈的掌柜,那岂不是闹了笑话?”

    “卑职失策,这就安排人去鉴别!”张虎着实有点羞愧,他居然在关键一环失策了,亏自己还是情报头子。

    李延庆点点头道:“鉴别可以,但不能打草惊蛇!”

    “卑职明白!”

    停一下,张虎又问道:“如果确实是那个贺掌柜,卑职要不要直接抓捕?”

    “你觉得呢?”李延庆反问道。

    张虎摇摇头,“还是不要过于惊动,万一有漏网之鱼就麻烦了。”

    “你明白就好,现在我们就只做一件事,耐心等待。”

    “卑职就不打扰都统,先告辞了。”

    “去吧!”

    张虎退了下去,走到门口时,李延庆又补充道:“把消息封锁严一点,我不希望李纲来找我。”

    “遵令!”

    张虎行一礼,匆匆走了。

    李延庆负手来到门口,他现在最关心倒不是金兵细作,而是金兵修建的‘金字塔’,短短两天一夜,便已经修建到两丈高,加上西北角地势本来就高,现在塔顶已经和城墙齐平,再修下去,金兵真的要居高临下。

    可该怎么对付这座金字塔,李延庆还没有想到一个最好的解决办法,刘錡建议在城内也修一座高台,这是一个办法,但太费时费力,不过刘錡的提议让李延庆倒想到了一个办法,虽然不是最好,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