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万岁约阿希姆- 第3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经济的方式复兴国力,成功举办全球航空博览会让全世界对爱尔兰刮目相看,所以在爱尔兰政fu宣布于1917年秋天举办综合性的世界博览会之后,各国纷纷响应,而博览会展馆历来分为自建和租借两种形式,英国和奥匈帝国便是自行出资设计建造,法国和俄国则是租用东道主建起的既有场馆,而德国政fu延续了一贯的节俭作风,也选择租用场馆,但鉴于两国关系特殊,爱尔兰政fu为德国盟友提供了额外优惠的条件——按照双方协商的设计方案来建造德国展馆,而且在展览会结束后,这座展馆将永久保留下来,用作纪念德国志愿者在爱尔兰**战争期间所作出的贡献。英国王储一行访问利默里克时,德国展馆主体业已完工,它在整个展区处于中心位置,又有着恢弘磅礴的气势,比标新立异的英国展馆更加吸引人眼球。

第77章 枪

    在夏树的亲自陪同下,英国王储爱德华一行沿香农河观光游览,一面欣赏曾经错过的风景,一面相互沟通,增进了解。更新最快复制本地址浏览%77%77%77%2e%62%78%73%2e%63%63由于近期时局稳定,这一路上气氛还算融洽。

    抵达香农河中游的小城波塔姆纳之后,众人下船乘车,品尝了此地久负盛名的美味佳肴,顺带察看此地兴建中的水利灌溉和发电设施。返程途中,路过一处军营,望见有军人训练,爱德华王储突然提出进去参观一二,虽然这不在既定的行程安排当中,夏树早有防备,遂心安理得地应允下来。

    这座建于树林边缘的兵营有着高高的石墙和深深的壕沟,看起来像是一座监狱,在英国统治时期,它的功能便是驻军和囤积弹药。现如今,驻扎于此的是爱尔兰陆军第43步兵营,一支非常普通的现役步兵部队,正常编员665人,和平时期的实有人员通常是满编的70%到80%,此次英国高层来访,夏树提前让陆军部做了准备,所以当他们踏进这座兵营时,匆匆列队迎接的官兵达到了802人,达到了加强营的规模。

    兵营的外观陈设,跟英军屯驻时基本相同,只是在装饰风格上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跟在大城市的兵营相比,这里的硬件设施稍显简陋,两辆通讯用的摩托车和一辆辎重补给用的卡车是仅有的现代化装备。军官和士兵们一个个脸色涨红,鬓角滴汗,军服军靴皆沾有泥污,但装束齐全、枪械齐备,显示出一支职业化军队应有的基本素质。

    临时的检阅没有太多花活,士兵们展示了静态军姿和行军队列,就观赏性而言,自然要比阅兵式上的仗阵逊色不少,然而官兵们饱满的精神、高昂的士气以及举手投足间显现出的自信仍引来英国人的啧啧称赞。

    “这里还有德**事顾问么?”爱德华王储冷不丁向夏树打探。

    在爱尔兰王国成立之初,爱尔兰军队基本上是由德国顾问和所谓的志愿者来挑大梁,随着时间的推移,爱尔兰本国的军事院校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职业化的军官和士官,并借助德国的军事教育体系对这些本土人才进行了后期锻造,然而在德**事顾问和志愿者们的帮带传教下逐渐成为爱尔兰军队的真正脊骨。时至今日,留在爱尔兰军队的德国顾问已不足百人,志愿者或已归国,或取得爱尔兰国籍,成为爱尔兰军中德裔人员。

    来此地之前,夏树了解过第43步兵营的人员构成,不算临时调来凑数的连队,百分之九十的官兵是土生土长的爱尔兰人,其余百分之十便是德裔人员——他们之前都在德**队服役,有的本身就带了爱尔兰血缘,有的觉得在爱尔兰军队有更大的发展机会,因为过硬的军事素质、严谨认真的态度以及在爱尔兰军队已成风气的惯例,他们确实得到了不错的报偿,20名军官中的12人是德裔人员,另有30%的士官属于他们之列。

    循着盘算好的思路,夏树回答:“如今师级指挥部才可能会有德**事顾问,总参谋部也有几位,殿下有兴趣跟他们聊聊?”

    爱德华没有悲喜表情地摇了摇头,表示自己只是随口一问。

    队列演练结束后,营指挥官健步来到夏树和爱德华跟前,以洪亮的声音再次报到。

    “很好!很出色!”爱德华有些出人意料地说了两句爱尔兰盖尔语。

    这名爱尔兰军官没有受宠若惊的表现,而是很得体地应答说:“感谢您的赞赏,英国王储殿下!”

    “能否看看你的佩枪?”爱德华问。

    军官有些惊讶地转头去看夏树,从爱尔兰国王的眼神中得到肯定的指示,他很麻溜地从腰际的枪套里掏出一把呈现金属原色、线条粗犷刚硬的手枪。爱德华以及站在近旁的英**官不约而同地流露出讶异之情。这是一支美国造的勃朗宁m1911,美**队的制式武器。威力大,精度高,可靠耐用,售价适中,凭借这些优点,m1911在战前的军火市场上颇受人们亲睐,由于美**队未能在之前的那场大战中一展身手,人们无从考量这款半自动手枪的战场表现,尽管如此,m1911依然成为了大战期间制造数量最多的手枪——美**队因规模大幅度扩充而订购了5万支,英国陆军分三批订购了6万支,两者相加远远超过了鲁格08、勒贝尔左轮或者韦伯利左轮的战时产量。

    **战争时期,爱尔兰武装使用的枪械有德国人援助的,有从英军手里缴获的,还有通过其他一些途径获得的法国货。爱尔兰王国成立后,其军事力量在德国人的帮助下进行了全面整编,现役部队迅速淘汰了英国造和法国造,转而使用跟德军制式装备相匹配的武器,加之爱尔兰军队的操练方式和作战条例皆师从德**队,除了语言不通,两国在相互支援、协同作战方面不存在任何技术障碍。所以,如果这名爱尔兰军官掏出的是一支鲁格08或是毛瑟1896,英国人绝不会有任何意外,但摆在他们眼前却是一支美国造,顿时令他们遐想连篇。

    “枪绝对是好枪。”夏树用英语对爱德华王储说,“用半个世纪都不用担心落伍。”

    英国王储很聪明地叙话道:“没想到陛下居然会对一支美国手枪这么有信心,换做是我,一定会把它的生产许可买下来。”

    夏树明白对方的用意,故意做出无所谓的表情:“它的生产许可太贵了,我们只购买了一条弹药生产线。”

    英国王储拿着这支手枪瞧了瞧,顺手便将它递给身旁的军官,求证道:“是原版的点45英寸口径?”

    那名军官端详片刻:“是的,没错,点45英寸。”爱德华王储一边将手枪还给爱尔兰军官,一边以专业人士的口气对夏树说:“这个口径的手枪子弹穿透力是够了,但战场上的后勤补给会是比较头疼的问题。”夏树笑了笑,德制步枪和机枪是7点92毫米口径,手枪大多是9毫米口径,而且步枪弹和手枪弹长度规格不同,本来就不能通用,在冲锋枪普遍装备军队之前,选用鲁格08还是勃朗宁m1911,对后勤的需求都是一样一样的。勃朗宁m1911与鲁格08各有千秋,不分伯仲,但前者的造价只有后者的一半不到,大批量装备的经济压力较小,而且适用于山地、树林、堑壕等各种作战环境,更关键的一点在于美**火商很乐于向爱尔兰出售大宗武器及配套的弹药生产线,个中缘由或是连英国人都猜不透的。除了军官新配发的勃朗宁m1911,英国人在爱尔兰第43步兵营倒没有其他新奇的发现,一切如同外界传闻和情报描述的那样——这是一支装备平平但素质精良的部队,有着爱尔兰人刚毅不屈的民族烙印,而且吃苦耐劳,斗志昂扬。对此,爱德华王储难以掩饰自己的羡慕之情。在英国,跟四海数百年的海军不同,陆军既没有光荣的皇家头衔,也没有坚韧不拔的品质,他们所遭受的败绩比海军多得多。近代以来,英军在北美被美国**者打得没有脾气,在欧陆饱受拿破仑法军蹂躏,甚至在南非被布尔人弄得焦头烂额、颜面扫地,大战期间,他们虽有那么一两次值得称道的闪光,终究还是被德**队赶回了不列颠,为了防备德国人可能发起的跨海进攻,把无数美丽的海岸挖得面目全非,之后又不得不将它们重新填平……

    大战失利后,英国王室和政fu决意依靠世代积累下来的财富重整军备、扳转劣势,海军建设当仁不让地放在了首位,那些为绕开伦敦停战协定制约而在美国开工建造的主力舰艇,平均造价从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的240万英镑飙升至330万英镑,仅订造舰艇一项,英国政fu在战后头两年就投入了近8000万英镑,相当于战前本土舰队总造价的一半,而战后两年,英国政fu的税收收入较战前大幅缩水,海军经费占政fu总开支的比例达到了惊人的40%,远远超过了同时期德**费的财政占比。沉重的财政负担使得英国政fu不得不压缩其他方面的开支,陆军建设便首当其冲。在基钦纳的主导下,英国陆军的规模在战争结束时扩充到了140余万,加上从各处抽调来的英联邦军队,小小的不列颠岛竟然囤积了近200万职业和半职业军人,无可争辩的硬实力给英国在停战谈判中争取有利条件提供了支持。战争结束后,英国基本遵照了伦敦停战条约的条款,将所有的英联邦军队运送归国,并将本土陆军的规模裁撤至30万人,但新近退伍复员的上百万青壮年仍是一支招之能来、来之能战的力量,按照基钦纳的提议,英国应当仿照德国建***事预备役体制,将这些接受过正规军事训练、年龄和身体条件符合要求的国民编入预备役部队,定期集结训练以保持准军人的状态,并足量储备可供他们使用的武器弹药。这个建议固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英国陆军的规模和战力,却需要巨额的军费投入,英国政fu最终采取了折中的办法,以退伍军人组建30万人的地方民兵,每季度集结两次,进行一定强度的军事训练和实弹操练。虽然预备部队仅有预期的三成兵力,在基钦纳的努力下,英军现役部队的物质条件还是得到了尽可能的保障,但军心士气似乎还没有从大战的失利中完全恢复过来,而且大战时期涌现出的各种新武器技术和新战术策略将原有的训练指挥体系搅得支离破碎,英国陆军的各级军官、理论专家纷纷投身这场军事变革的探索研究,由此产生了多种观点和多个流派,造成的负面影响便是难以形成完整统一的训练、指挥、作战体系。反观爱尔兰军队,他们经历的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几乎不受传统思维的制约,军官和士官接受的是正规德式理论培训,士兵们基本上是按照德式操典进行训练,非常专一地借鉴和汲取了德**队的长处,又有着**战争的实战经验,对适合爱尔兰地理条件的游击战、运动战以及攻坚战颇有心得。就1917年的状况而言,爱尔兰陆军显然比英国陆军更能够胜任保家卫国的职责。

第78章 宗教血案

    由夏树担当东道主的香农河六日游,由利默里克出发,在都柏林收尾,行程横贯爱尔兰岛,一路虽然没有前呼后拥、奢侈佳肴,欣赏着宜人风景,享受着轻松时光,倒是惬意得很,而爱尔兰和英国的往日宿怨似乎也在王室成员和政要官员的友好相处中淡薄了许多。|顶|点|小|說|網更新最快

    随着铁路公路建设的全面铺开以及利默里克的强势崛起,在当今爱尔兰的经济和社会格局中,香农河的重要性已不及前一个世纪,但在对上游运河段进行疏浚扩建之后,它的军事意义俨然有了不小的提升,即便是在枯水期,数百吨的轻型舰艇也可以经由这条航道往来于新都旧府之间。对于香农运河的变化,英国王储爱德华的随行军官们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待游艇抵达都柏林之后,他们的惊愕更是溢于言表。昔日的繁华都市原本毁于战火,因政治经济中心的西迁而变成了一处海防要地,虽然大量采用了德式装备,它的布局体系却截然不同于已知的任何一种风格,因受德**事专家的高度赞扬而为世人所知,但除了参与建设的德方人员,在工程整体竣工后尚没有哪个国家的军政官员正式受邀前来,得获机缘者也多是匆匆一瞥。英国王储一行人不仅获准登岸,还在夏树的亲自陪同下视察了部分防御设施,见到了传闻已久的巨型要塞炮群,其中果然有从“虎”号战列巡洋舰上拆卸下来的13点5英寸主炮。一群英国人对着它们默立片刻,唏嘘与心酸不言而喻。在都柏林下榻一晚,次日会谈,英国官员再次提出两国展开经济合作的建议。以英国的工业基础、贸易资源以及消费市场,若与爱尔兰、西班牙、奥匈帝国缔结经济同盟关系,对这三个难兄难弟的经济发展必定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也必然成为这个经济同盟的领头羊,抛开政治外交因素,是值得进行尝试和冒险的。然而碍于同盟国阵营与美英的对立,爱尔兰不可能跟英国展开全面的经济合作,充其量只能签署一些互惠互利的贸易协定,例如工业产品关税减免。那样的话,爱尔兰生产的福特t型车就能够大举进军英国市场,并且在售价上保持足够的优势,而爱尔兰也能够以较为低廉的价格从英国获得满足本国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工业产品。

    本着积极而又谨慎的心态,双方的会谈终于进入实质性阶段,可就在这时,北方爆发宗教流血冲突的消息犹如一记晴天霹雳,把会谈的氛围搅得一团糟。

    冲突的导火索起于克雷加文,一座离贝尔法斯特大约一小时路程的小城市,一名地方执法官员在家中遭到枪杀,消息随即引发了当地天主教徒的聚集示威,然后新教徒聚居的一个街区遭人纵火,多栋民居被焚毁,近百名新教徒流离失所,引起了新教徒的强烈不满。紧接着,在克雷加文附近的另一座城市坦德拉吉,天主教堂被纵火焚烧,数百名天主教徒跟人多势众的新教徒在街头爆发流血冲突,在军队赶来控制局势之前,当地警察毙伤武装暴徒数名,自身也有伤亡。之后,新教徒对外宣称爱尔兰军队采取了武力镇压手段,手无寸铁的死难者超过百人,更有数以百计的无辜平民受到羁押,爱尔兰北部的新教徒随之展开了大规模的抗议行动……

    这一幕的出现,夏树并不感到惊诧,甚至将它视为避无可避的必然。为了改变爱尔兰土地高度集中、重牧轻农的状况,从根本上改变爱尔兰贫富悬殊和阶级落差过大的弊病,爱尔兰王国政fu颁布了禁止非法圈地、平衡农牧用地等多项法案,以政fu购买土地的方式将大地主和农场主手中的土地分配给普通民众。随着这些律法和政策的逐步施行,处于社会底层的爱尔兰人渐渐摆脱了以往那种浮萍般的无根生活,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生活条件也一天天好起来,但显然不是所有人都对此感到满意。爱尔兰以天主教徒居多,爱尔兰王国成立之初遵循多数人的意志,选择天主教作为国教,新教徒在心理感情上本来就产生了被遗弃、受迫害的感觉,爱尔兰政fu宽容的宗教政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而因宗教引发的社会问题在新教徒居多的爱尔兰北部显得尤为突出。

    爱尔兰北部天主教徒和新教徒的冲突最早起源于英国1609年的阿尔斯特种植园殖民计划,该计划没收当地人所有的土地,以英格兰和苏格兰新教徒“种植者”移民阿尔斯特。当地天主教徒和殖民者之间的对抗导致了1641…1653年和1689…1691年两者之间两场血腥的民族宗教冲突。英国新教徒在爱尔兰的政治统治地位在这些战争与爱尔兰刑法中得到保证,后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