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稻草。
虽然看起来不美观,但是也能住人的,而且十分的便利、迅速。
山上的猎物很多,但大多都是一些小动物,像是野兔、山鸡之类,一些大型的像是山鹿、野猪并不是很多。
这三天时间,吴凤在那这片海湾之处建了一个码头。
码头要选用石头来建,之前建的那个木制的码头只是用来应急,真正的想要用的时间长久的还是要用石头来建。
奴隶们日夜不休轮班倒的开始开山挖石来修建这座码头,船上的工匠也在寨子里建起了作坊。
这里原来叫做基隆,基隆这个名字是凯达格兰族闽南语的直音,吴凤并没有改名字,就接着叫基隆吧,别叫鸡笼了,一个名字而已,换两个谐音字就好。
现在重要的就是要把这里全部掌握住,建设已经开始了,而很多的武士也被外派出去,开始探测周围的地形,观察周围的山民分布。
经过两天的探索,确定了在离这座港口20里的地方有一个凯达格兰族的大型部落,并没有仔细去看,只是发现那里有人烟,观察了一下炊烟的数量和分布,就都撤了回来。
虽然派出的武士也都是在萨摩岛上的山林里长大的,但是这里毕竟是他乡,在这基隆的山林之中,己方肯定是不如对方更对这山林熟悉。
行走山林之间,肯定也不如对方上山下山敏捷。
所以只是在营地寨子的周围设下岗哨,并未再往山林里深入。
第十六章 以和为贵()
山林之中砍伐树木,开垦土地,引入泉水,种粮这都需要时间,山林之间不好种地,但是可建设梯田。
基隆别称“雨港“,主要原因为基隆时常多雨阴湿的气候所造成。
进入冬季时,基隆正好处于东北季风从中国大陆北方南下至台湾的迎风面地带,加上多山的地形干扰季风进入内陆,导致基隆在每年12月进入冬季后,便笼罩在阴湿多雨的气候当中,但下的雨多为绵绵细雨;特别于冬季和春季交际之时,基隆港区及市中心时常发生大雾,严重时甚至使基隆港的港务运作被迫完全停摆,但也有不少人将这种天气赋予“雾锁雨港“的美称。
这里降水丰富,建好梯田,便可方便种植水稻。
民政这种事吴凤不远担着,所以他果断的把这些事全部交给山本南次郎去做。
山本曾经是立花家的侍大将,也干过奉行的活儿,民政对他来说也是轻车熟路的,之前吴凤的小团伙的一些民生的事务就是由他来主持,现在有了安居点,怎么安排耕种,怎么安排所建码头,他接手安排也不麻烦。
吴凤也就当了随手掌柜。
他平时做的就是带着手下的武士四处上山去探察周围情况,来判断周围的原住民对己方的态度。
…………
吴凤慢慢的用手拨开挡在眼前的树枝,在这片山林里,数百年没有伐木队的进入,这里的树都长得很高大,很茂密,可以很好的隐藏住吴凤一行人的身影。
前面的山头里就是那个原住民的部落了,吴凤在慢慢的观察他们,而身边的武士则分散在周围,目色专注的警戒着。
这个部落就在那个山头上,远远的望去,他们的房子就好像半掩在土地之下,只能看到一小截的围墙和那有点类似圆锥形的茅草屋顶,房屋聚集的中心有一块面积很大的空地,好多的老人好多的孩子在那里坐着,好多的妇女在那里好像在编织着什么东西。
男人很少,只是在部落的外围发现一些,他们背着自制的弓箭,腰上别的石斧、石刀,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警戒着。
男人的数量太少,像这种部落里面最重要的其实就是男丁,就是勇士,而现在来看的话,按照看到的人员比例,男人实在是太少,就只有部落外围的一点人,不对。
应该是大部分的男丁都在外面,在这片山林里面狩猎。
自己现在靠这个部落这么近,说不定已经被人发现了。
虽然自己带的这些武士挑选的都是从小在山林里长大的山民,但是碰上这种从小在这片山林里长大的原住民,胜算还真是不够大。
不过大家身上都穿具足,虽然为了爬山方便,把笼手和护胫都给摘掉了,但是剩下的也能很大程度的来防护自己。
就在这个时候,吴凤突感感觉有人在窥探自己,按感觉他慢慢的微抬了一下头,朝自己右侧的这棵大树,慢慢的抬头瞟了一眼。
这棵大树长势奇高,高约十米。
吴凤抬头的时候微微看到在树冠里好像有一张人脸,在看着自己,而且看到那张人脸的旁边好像有长弓的弓弰露了出来。
看完之后,吴凤知道要么是身边已经被人给摸进来了,要么是这颗树上本来就有对方的警戒哨,自己摸过来的时候并没有发现。
吴凤淡定的继续观察这个部落,因为他刚刚看见树冠之中的那个男人虽然手里拿着长弓,但是并未把弓张开,说明他并没有现在要跟自己动手的意思,那么不妨先假装没有发现他,先退出这片林子再说。
现在是在别人的地头上,强龙压不过地头蛇,旁边的几棵树上说不定还有警戒哨,现在先退几步再说。
吴凤面无表情的向周围的武士挥挥手意思要走,用日语吩咐大家:“我旁边的树上有人,先退出去,你们边退边看看周围的树上是不是也有,动作别太刻意,自然点。”
刚听到树上有人的时候,吴凤周围的武士本能的就是握刀,但是听到吴凤让大家自然点退出林子,便把手微微松开,装作很自然的观察了一下周围,抬头的时候也只是微微抬了抬,眼睛向上瞟了瞟。
护卫武士再向外走的时候,看似放松,慢慢的但将吴凤护在中间,一行人慢慢的退出这片林子。
出了林子,吴凤询问他们,在林子里一共发现了4个警戒哨。
吴凤想了想,让他们留下两小袋子海盐,便带人回了驻地。
能不动手最好不动手,原住民很记仇的,一旦动刀子,这个部落就不能留了。
盐是硬通货,钱对对方应该用处也不大,但是两小袋盐对于部落来说应该也是一个比较重的见面礼了。
自己初来乍到,刚来就开撕,太不地道,还是先把自己的地方给收拾好再说。
这几片山林自己就算不进也没什么关系,最重要的地盘还是港口那里。
港口那边的周围的两座山角和旁边的丘岭上的山林收拾起来也需要一段时间,在这个小部落跟自己之间设下几个哨岗来看着他们就好了,还是先做自己的事情,尽量不要跟他们有什么不好的接触,而且刚刚他们面对自己也没有下狠手,那么最好还是不要有冲突的好。
这个部落收到了吴凤的两袋海盐,他们很高兴,大家就好像有了默契一样,虽然上山入林的时候可能会远远的能碰见,但是都是既不打招呼,也不碰头,也没有什么出格的举动,大家都是保持距离,都在相互的观察。
而吴凤这边也开始大建设,驻地那边的山林基本已经全部都伐光了,平整土地,树屋已经全部建好,工坊也开始工作,剩下的基本上就是发展了。
现在最主要的缺口其实就是人口,还有粮食,这两个是最主要的。
而吴凤知道这一点之后,他决定出海。
长在海边的人可能对大海有一种天生的向往,小时候就梦想着自己长大之后能够扬帆出海。
马丁在另一个时空,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去当海军,要么就是学动画片里面的去当个海盗,特别英姿飒爽的征服海洋,快意恩仇,潇潇洒洒的过一生。
没想到这次居然真的实现了他的梦想。
嗯,想到要出海劫船,想想就有点小激动啊。
第十七章 出海()
在看过海图之后,吴凤决定了自己的目标,琉球。
现在是嘉靖四十年,历史上要到万历三十七年的时候,德川家康继承丰臣秀吉对外扩张的野心,他派邻近琉球王国的鹿儿岛萨摩藩岛津家九率领三千士兵侵略琉球,俘虏琉球王,派兵监督琉球内政四十五年。
现在琉球还未被萨摩藩侵占,此时正是琉球王国海上贸易最昌盛的时候,而他们的人口现在也有数十万的丁口,自己此去可先劫几艘商船,然后上岸迁移几座村庄,不用太多,自己的船也装不了太多人,一次数百人,来回数次,并可迁移数千人。
数千人对自己开发基隆已可发挥作用,对方现在有数十万的丁口,损失几千人也不要紧。
现在吴凤手里的船倒是还够用,但是人却已经不多了。
手下的武士只有300多人,这么点人,真是感觉有点捉襟见肘,不够用。
手下除了武士,就是工匠、船夫还有奴隶。
其中船夫的人数最多,他们基本上都是从明国招募的一些灾民,共计六百多人,奴隶数量大概在400人左右。
吴凤当时挑选船夫的时候,挑选的都是难民里面的一些带着老婆孩子的人,这种人只要把他们的家眷握在手里,就算是从贼,他也会跟着你干,只要给口吃的就行。
那些独身一人的,很有可能会被各种的诱惑所吸引,很有可能会背叛他,虽然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不高,但是吴凤做事素来谨慎,再加上灾民很多,精挑细选也能挑出不少。
选择船夫除了有家室,还有就是看品行,招的不是战兵,品行有点轻浮还能接受,而且军队可以改变他,但是船夫不是军事化管理,所以品行更加的重要。
招募的时候就在看,上船之后还在观其言行。
招募的时候还可能装一下,但是上船之后,时间一长,总有露馅的时候。
观察之后,如品性不好,贪利忘本,便连其家人直接杀掉扔进海里,以警告他人,这样杀来杀去,剩下的船夫基本上都是本性憨厚之人,再加上都有老婆孩子,所以在吴凤手里到是听话忠诚。
这帮灾民刚捡到的时候大多饿得骨瘦如柴,跟随出海之后,海上渔产丰富,补充蛋白质迅速,现在因为长时间操船,再加上营养跟的上,身上那也是满身腱子肉,显得孔武有力,一股蛮力还是有的,但是没有经过什么系统性训练,也没有经过军阵这方面的的训练。
现在自己已经出来了,便可把他们也给训练了,平时一旦上岸作战,船舟之上并不需要留下很多人,他们完全可以作为陆上主要作战部队。
这些船夫基本上都是都是汉人,他们也应该算是吴凤阵营里面汉人的主要的力量,但是不是军事力量。
练兵这种事吴凤也干过,这么多年战斗经验,再加上后世看了那么多电视剧,看了各种军事小说,又受过军训,脑子里面还是有点想法的。
现在自己手里最擅练兵的应该就是南中信,他是正规武士出身,战斗经验丰富,以前也做过轻足大将。
吴凤决定出海之时便将其留下训练这数百船夫,最起码在应战之时可列成军阵,列阵而战。
吴凤把南中信找来,向他仔细说明了自己的想法,他跟南中信说着重训练留守船夫的站姿和枪法。
要能够组成军阵,要训练他们的长枪刺击,群枪刺来群枪刺去。
吴凤很明白,在极短时间之内想要使一支部队有战斗力,那么最方便的就是全部使用长枪,组成枪阵,只学刺击这一招,上战场最起码可以以命换命,这就够了。
此次出去要几个月的时间,粮食有存储,但也要省着吃,船队出发也就这几天了,吴凤跟南中信仔细的商讨一下练兵的重点,剩下的便由南中信自己把握,而留守的船夫组成的部队里面的统领由训练之中表现好的担任。
手里的400多名奴隶暂时没有动,这些奴隶的来源很复杂,主要是朝鲜、安南、倭国,还有少量的汉人,主要就是各种劫船和上岸掠夺来的,直接充为奴隶,他们是吴凤手下主要的劳动力。
现在他们的目标主要就是把那座石头港口建起来,也没时间去训练他们,而且他们的忠诚程度很值得商榷。
这次出发的船队共计有一艘安装船,一艘关船,两艘板屋船,一艘鹰船,三艘商船。
按船队的规模来看,只是掠夺人口的话,考虑到掠夺来的人住的很挤,能掠夺近千人。
船上的主要空间,还是要留给武士和船夫,出海其实是个危险活儿。
海上的商船之间,如果看到你的实力并不强,很可能立马一翻身子,就变成了海盗,所以这个时代海上的海盗跟商船这两个之间其实没有很大的分别。
而吴凤就是专职海盗。
留下100武士看守驻地,由南次郎管理建设,南中信管着军事。
命令南中信谨慎戒备,以防有外来的海贼打劫或者是山林里的原住民入侵,哨所一定要全面戒严,而且命令他严格的训练留下的船夫。
在与山本南次郎和南中信商议过后,第二天装好粮食和淡水,船队便扬帆出海,顺着海图,前往琉球。
今日出海,天色晴朗。
顺着海图并根据指南针,前往琉球。
吴凤在后世曾经研读过地图,他知道在琉球和台湾之间其实是有许多岛屿,其中有五座岛屿,而这五座岛屿正好连成一线,处在这两地之间。
其实这五座岛屿上并没有什么资源,甚至有三座上面没有淡水,但是其中只要找到一座有淡水的岛屿,可以将其作为日后从琉球这边掠夺人口的一个补给站。
或者是日后己方自己势力扩大,可以将其作为殖民地或是囚犯的流放地,都有可能,但是现在想这个为时尚早。
所以吴凤知道那边有岛屿,但并未把方向转往那里,因为现在没有专门的海图,光知道哪里有,要找起来是十分麻烦的。
后来这些岛屿全都是在科技发达之后,工业革命之后,航海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的时候,才逐渐的把那些岛屿都给找出来。
而现在没有专业的海图,只能凭着印象说中间有岛屿,连方向都找不到,想凭着这样就找到这五座岛屿,那真的是有点痴人说梦的意思。
船队张开全帆,驶向琉球。
…………
第十八章 万国津梁()
吴凤还是太穷,没有壕镜那边红夷人所卖的千里眼(单筒伸缩望远镜)。
所以只能依靠桅杆上的望斗里的人用肉眼去观察远处有没有船只。
现在出海已经六天。
方向没错,但是并未碰到船。
出现这种问题,就只能说明从基隆到琉球之间的海路上根本就没有贸易,没有贸易就没有商船。
而海路上没有商船,海贼也就几乎绝迹,因为这条海路上没有油水。
现在距离琉球应该才刚走了一半的路,还要走将近六七天才能到琉球的海域。
这一路行来,吴凤本来还打算劫几条船来扩充一下自己的船队,现在看,连个毛都碰不到,就只能进入琉球海域之后,在琉球王国的近海来劫几条船。
不过这样风险太大,流球的近海有琉球王国战船巡视,而且现在琉球号称是“万国津梁”,现在就算是海盗猖獗,那里依然遍布着东方各国的商船,自己一旦劫了一条船,那么海盗来了这个消息就会立刻传遍琉球王国,自己还打算上岸劫掠人口,那样就变得十分的不方便。
现在做的便是将鹰船放到远处,让他慢慢的观察着有没有船只,如有劫之,无则到琉球海域之后,观察其海上商路的具体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