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海明- 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这群人确实很惨,虽然他们替别人打仗,但是他们没有军饷,手中的武器,绝大部分也全是自制,而这弓箭,也只是之前一次拼了老命,斩获女真人人头数十,这可是特别大的军功,跟那些贵族老爷,商量了一下,才答应了,给了他们20副弓箭,这才把之前那些自制的弓给替换掉了,但是,手里的刀盾以及长矛,还是自制的。

    只不过那些长刀全都是村寨里边一名老铁匠统一给打制的,所以,看起来制式一样。

    因为,铁料很少,也没有足够的钱去买铁料,就只能拿净铁打刀,而己方拿刀,最方便的就是砍,所以刀的制式并未用朝鲜刀的制式,而是,十分简单的砍刀的样子,刀头也是平头的。

    这样打刀,很省铁料,也很省时间。

    大家拿着兵器和干粮,顺水南下,去到了朝鲜南方的熊津港。

    这熊津港,在后世已经废弃,唯留下一条熊津江,而在后世也早已改名,这就是后世韩国的锦江。

    但是这个时候,熊津港,还是一座大港,而且,这里的港口一大半是军港,朝鲜水师就在这里设有造船厂,后来李舜臣也是主管熊津港的主官,他的水师,就是在这里打造的。

    这里,离明国的辽东和山东很近,所以,有很多的明国商船来到这里,这些朝鲜人自带干粮,他们找到一支商队,这商队并不是去明国,而是去琉球,他们以充当保护工作,作为代价,想让这船队带着他们去琉球。

    船队的主事本来并不愿意,自己的护卫够了,而且这群朝鲜人看起来又矮又瘦,他们能有什么用?能打仗吗?

    结果这群朝鲜人决定展示一下射术,来表现一下己方的武力,这群朝鲜人在朝鲜北方宁边那里跟女真人打了一年多的仗,能赚到军功,砍下敌方人头,这手上的技艺,绝对练出来了。

    不用多说,20名弓手展示了射术,这支船队的主官很满意,虽然己方已经有了护卫,但是从熊津港到琉球,这条海路得多远,这条海路上海贼众多,大海贼不用说,剩下的各路小海贼也十分的多,数不胜数。

    万一真碰上那种不要命的耍横的,肯定要手底下见真章,多点人,也多一份安全,所以直接同意。

    接着,一路就带着他们来到了琉球,路上,有过几次小战斗,碰见过数股小海贼,这些朝鲜人手底下绝对有真章,光靠射箭,就直接射退了好几拨小海贼。

    近战,也并不怵!

    虽然兵器很差,但是,他们会组成盾阵,也就是一排刀盾手在前,然后长矛手在他们身后排成一排,顺着盾牌之间的上方露出的空隙往前刺,然后弓手在其后,放箭掩护,他们也是凭着这招跟女真人硬拼的。

    经过那两次的近身搏杀,这些朝鲜人不仅,没有一个受伤、战死,而且还砍倒了对方好几个人。

    结果到了琉球以后,船队的主官对他们很满意。

    就额外每人给他们发了2两银子。

    这年头跑海商的都不差钱儿。

    每人二两银子,这些朝鲜人总共给的也不到一百两,这钱,小钱。

    而这些朝鲜人有钱了,又找了本地的一些朝鲜商旅,询问了一下,就去了伢市北角,在那里住了下来,准备接点活。

    他们不是没有想过,接着干脆就跟那支商队一起走船,挣点儿护卫银子,而那支商队的主事也不是没这样想过,但是,这支商队是辽东一家大家族的私人商队,里面的护卫都是那个家族的家丁,自己虽然有这资格带人出来跑商,也可以花钱招人保护团队,但是那都是临时的,也就是后世所说的临时工,想让他们正式的加入船队充当护卫,他还没那个资格。

    就只能把这些朝鲜人留在这里,等在这里将货物贩卖出去,再购进自己所需的货物的时候,如果这些朝鲜人没被人雇佣,说不定还能把他们再雇佣一次,毕竟这一群朝鲜人一看就是土包子,没见过什么世面,不用给多少钱粮,就能让他们乖乖的充当船队的护卫。

    他们到琉球没多久,就直接被猿飞雄给碰上了,猿飞雄跟他们说,你们帮人打仗挣的也只是一点死钱,或者只有点赏钱,不如跟着我们,我们做的是大买卖,当家出手倒很大方,跟着当家,绝对不愁你们吃穿,也不愁你们家人的吃穿!

    出的价码是每人的年饷12两,而平时的缴获,他们也有分成。

    只不过,缴获的兵甲,不能归他们所有,归公家,然后,由公家统一发给他们装备。

    这些朝鲜人已经来这儿一段时间了,但是没人找他们,现在有人过来找他们,想让他们加入,虽然来的是个倭人,但是他们其实跟倭人没有多大的仇,他们只是跟女真人有点仇怨,而且那人又说,当家是个明人,这就直接大家都愿意去了。

    在这个时代,明人的这个地位是很高的。

    而且对方开的这个待遇都不错,管吃管住,比之前在朝鲜当营兵的待遇都高得多,那对方就跟了过来。

    而那十几名明人,都是明国山东文登水师的逃军。

    十几名汉人并不是弓手,也不是近战兵,他们是水师官兵,善于操控船只作战。

    这简直就是技术性的人才,他们是原来就是跟着自己的长官出海剿灭海贼的时候,中了埋伏,长官直接被一箭射中了心口,己方也损失惨重,他们登上了小船,逃出来了。

第一百一十四章 恩,都是新人() 
而那十几名明人,都是明国山东文登水师的逃军。

    十几名汉人并不是弓手,也不是近战兵,他们是水师官兵,善于操控船只作战。

    这简直就是技术性的人才,他们是原来就是跟着自己的长官出海剿灭海贼的时候,中了埋伏,长官直接被一箭射中了心口,己方也损失惨重,他们登上了小船,逃出来了。

    但是呢,偏偏他们的船长又是当地非常有势力的一个乡绅的儿子,虽然并不是嫡长子,也不是最小的最受宠的那个,但在那个家族之中,也是有地位的,而他们都是普通的军户,军官死了,自己回去,那个乡绅肯定饶不了他们,他们就没人敢回去,就只能逃出来,当自己已经死了,也让家乡的人当他们已经死了,这样,才能尽量的,不危及到自己的家人。

    这些水兵,其实很有用,民船跟战船其实并不一样,你民船和战船可能都会操控,但是战船还要训练呢,就是在海战的时候,能够训练有素的操控船只进行冲撞,和如何控制船帆,使船绕行,躲避对方的冲撞。

    而那些普通的水手在操控战船的时候,一旦遭遇海战,十分容易惊慌,人一惊慌,这身上的本事就发挥不出来了,那个时候就算是再怎么会操船,也都成了惊弓之鸟,这船也就没法动了,这船只要一不动,对方一冲上来,就完了。

    这些汉人身高,都基本在1米65到1米75之间,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很高了,而且他们都比较壮,毕竟是山东大汉。

    这些家伙脸上的面皮,好像树皮一样,十分粗糙,而且乌黑,发皱,这是因为吹惯了海风,这皮肤严重失水。

    这些家伙看起来,都像是老人一般,但其实,没人超过35岁,都处在青壮年。

    这些人还穿着原来登州水师的军服,他们的军服也就是明军的军服。

    内穿红色征袍,现在正是天气炎热的时候,就只有一层,内里也未穿水衣。

    外边穿着一件淡青色号衣,腰间青布裹腰。

    穿黑色长裤,裤脚高高挽起,露出小腿,基本都赤着脚,并未穿袜子,脚上都穿着草鞋或黑色布鞋。

    头上都拢着头发,额间同样也有一条红色布带系上。

    头上或戴竹编斗笠,或戴红笠军帽。

    明国水师,不,应该是各国水师的战船上,都有一间船舱,是专门储存武器的,这些明军,在离开的时候开走的那条小船上,当然也有一间兵器室,里面只装了一些普通的兵器,弓箭只有10副,剩下的都是些冷兵器。

    这些家伙在这异乡的土地上,同样也是聚成了一团,他们聚在一起,用警惕的眼光看着周围,这些陌生人。

    吴凤抽空看看这些家伙,三人腰间配着双叉,还有一把腰刀,是雁翎刀的制式,剩下的人,基本上都是腰间或配短斧,或配腰刀,手里拿着的却都是镗钯。

    弓箭,并不是明军小梢弓的制式,而是大步弓。

    这步弓同样是反曲弓,只不过尺寸大了许多。

    箭袋里面配的是一半重箭,一半轻箭。

    看他们手里的镗钯、腰刀以及弓箭的保养程度都十分不错!

    这也说明其实明国文登水师的战斗力还是有的,明军的水师一直到明末之时,战斗力都并不弱,尤其是明国北方文登水师乃是北方最重要的一支水师,武备从来都是很强的。

    他们擅长操船,战船上的水手也是紧缺资源,让他们去从贼,也都愿意,只要开得起价,就没有问题。

    至于那些倭人,则全都是浪人。

    这些倭人,具是在自己的村落之中,习练刀术,自称为武士,却没有主家愿意给他们武士的身份,就只有浪人的身份活在世上,他们出海,来到这里,也只是想挣一口饭吃,还为了彰显自己的勇武。

    他们原本在倭国,也都是那种好勇斗狠之徒,在街道之上,只要有人看自己,觉得不爽,就会直接拔刀相向!

    就算是对方同样佩刀,也并不在乎,直接拔刀相对,直到有一人倒下为止。

    这些家伙手中的刀,都是见过不少血的,他们是冲锋陷阵的好手,吴凤需要好手,尤其是这种血勇一上头,不怕死就往前冲的家伙。

    不过这些浪人确实是挺穷,身上基本上只有一件能遮住身体的衣袍,脚上穿着木屐。

    下身的裤子也只有一件短裤,更不用说那些行李包裹,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腰间的那把刀。

    不过有这把刀,也就够了。

    而那些琉球人自己也用得上,他们基本上都是一些要么退役的老军,要么就是一些不愿意在土地里面刨食的年轻人,都还算老实,年龄也都不是很大,训练训练,倒也可以用。

    至于他们的装备,跟之前的那八名老军一比,就弱了许多。

    那八名老军最起码身上的兵甲还都算是齐全,而这些琉球人身上能找出一件皮甲的,只有几个人,剩下的也只有蔽身的一件长袍,以及手里的自制的长矛或竹枪,持短弓的也不多,不到十人。

    这些家伙基本上也都是一群快饿疯的人,家有妇孺要养活,只能出来玩儿命挣钱。

    对他们来说,不,应该是这四个帮不同民族的人来说,已经没有国家这个概念。

    对他们来说,民族,也不是什么很重要的,他们对本国、本民族还有多少忠诚度呢?

    他们都是底层的家伙。

    那些朝鲜人在他们自己的土地上,没有人权,会被哪些平民、士大夫、军士、捕快侮辱、压迫,对他们来说,他们甚至对朝鲜也怀着深深的恨意。

    而那些逃军,他们在明国,只要被抓,就只有砍下头这一条路可以走。

    再加上,明国很多地方民风彪悍,从匪如众,对外人十分的狠,很多村落,白天还好好的,日出而作,但是到了晚上,外人进去了,就会被他们杀掉,夺其钱财,将尸体,扔进山里喂狼。

    或者,还有很多的世代做匪的家伙,会将尸体收拢起来,将肉割下来,白天,当猪肉卖出去,或者做成包子,直接卖人肉馅儿包子。

第一百一十五章 离开() 
而那些逃军,他们在明国,只要被抓,就只有砍下头这一条路可以走。

    再加上,明国很多地方民风彪悍,从匪如众,对外人十分的狠,很多村落,白天还好好的,日出而作,但是到了晚上,外人进去了,就会被他们杀掉,夺其钱财,将尸体,扔进山里喂狼。

    或者,还有很多的世代做匪的家伙,会将尸体收拢起来,将肉割下来,白天,当猪肉卖出去,或者做成包子,直接卖人肉馅儿包子。

    明国各地的脚行、盗匪、乞丐,更是多极了,他们都是这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自己已经是逃军,没有了身份,在外行走,太容易被别人剁成人肉,做成肉馅儿,这太不安全了。

    这本来就是人命不值钱的年代。

    大家都是为了活下去,所以,在离开首里城之后,袭击琉球沿海村落的时候,这些人都要上场,他们要用自己的行动向吴凤表明忠诚,才能得到吴凤的信任,才能得到钱粮,活下去,让他们的家人活下去!

    他们这些新人在吴凤之后,都表示愿意听从吴凤的安排,毕竟这是雇主,吴凤并未打算对他们进行什么训练,这些人其实说句实话,还不值得信任。

    这出来混,投名状这种东西,是不能缺的。

    他们要在数天之后的突袭战中,交一份投名状。

    已经在这里待的够久了,该是时候离开了。

    这首里城,南区新开了一间旅社,这家旅社是倭国的风格,名字叫做“葵”。

    这旅社的帷幔上画着蓝色的家纹,3朵葵叶围成一个圆。

    老板不知道名字,他让所有人都叫他三木。

    这家旅舍里有帮忙的伙计,还从这首里城里招了几名店员。

    这家旅社,开的很突然,但也没人在意,因为在这里,来往的人太多,一家旅社开门,一家旅社关门,正常的很。

    在这首里城已经呆了三天,在走的那一天上午,将铁料以及军火,还有买到的各种的物资运上船,在从船上搬下白银,钱货两清之后,两艘船离开了这首里港,会合正停在港外,从远处港口驶来的同伴,一起向远海行去。

    值得一提的是,那个西班牙人还是没有带着他的人来,吴凤没等到他,也并未多想,毕竟这个事不能强求。

    吴凤让手下送了一封信,送去那家铁料店,让他送给他的主子,王萱。

    信里写的很简单,告诉王萱,自己离开了,但是,城南新开的一家旅社,是自己留在这里的联络点,他会长期的跟王萱购买铁料。

    而王萱如果同意了自己的提议,可以派人去那里将消息通报,双方可以再约见面。

    之所以派人去送这封信,只是为了告诉王萱,不怕对方知道自己在这里有了一个联络点,而且从这也表示自己确实想跟王萱做生意,毕竟王萱在这里已经算半个地头蛇,自己在这里有了联络点,根本瞒不过她,还不如表达一下善意,以后,说不定真有做别的生意的可能呢,而且朝鲜运来的铁料对自己的帮助很大,大家都是做生意嘛,还是以和为贵。

    房舍之中,王萱拿起放在面前的书信,拆开看看里面的话,并未多说什么,但也并未将这张纸扔在一旁,姓吴的表达的意思自己明白,对方的确是个大客户,一次就要了那么多的铁料,这笔进项可不是少数,就算是大家没有达成共识,就凭这生意,也不能表面上交恶,以和为贵嘛。

    将书信放下,拿起旁边的长烟锅,点燃烟锅里的烟草,深吸了一口,缓缓吐出,烟雾在面前,升腾环绕,将面容隐藏其中,不知又在想什么。

    好了,船队重新出海,该是按照自己的行动计划走了,铁料买到了,军火也买到了,新人也招到了,该是去做生意的时候了。

    …………

    琉球王国,在其国内,有数处造船厂,只是,这些造船厂中,规模最大的,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