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吴凤没让吴水清等,而是直接在她说完,刚喘几口气,就直接张口。
“好的,我答应。”
“嗯……”吴水清感觉他基本没想,就答应下来,也是有点错愕,然后,就一抿嘴,笑的意味深沉,瞟了吴凤一眼。
嗯,是个聪明人。
之后,吴水清又换了姿势。
本来是依着围栏,身子又转了半圈,成了侧对吴凤,身子背依在围栏上。
双手一交叉,抱住臂膀,微缩着脖子,低着头,显得有点冷。
一看这姿势,站在远处的赵七娘立刻将举在身前的手臂上搭着的深红色斗篷拿下来,就要上前给吴水清披上。
结果刚迈一步,吴水清听到脚步声,抬头一看他的动作,就瞪了她一眼,止住她的动作。
然后有低下头,还微颤了下肩。
看到这个动作,远处的三女和近处的吴凤就情不自禁翻了个白眼。
翻完白眼,远处的三女就转过视线,看着吴凤。
吴凤感觉到了他们的动作,转脸看了她们一眼,又是一翻白眼。
转过眼神,看着吴水清的动作。
然后解下披着的斗篷,一转斗篷,双手拿着斗篷的上口,举在身前,双手往前一递。
递过去,发现吴水清还是低着头,不动弹。
吴凤又是一摆头,翻着白眼。
远处的三女也是有点无语,还有点丢人。
看着吴水清还是不动,吴凤张嘴,轻声说:“阿姐……”
听到这,吴水清才动了。
转过身子,将后背露出。
还有几步的距离,吴凤翻着白眼,上前把斗篷披在她的肩上,把斗篷往前整理了一下。
吴水清把带子系好,嗯,暖和多了。
坑了一件斗篷,吴水清的心情好多了。
时间到了这里,正事快谈完了。
吴水清告诉吴凤,远处的几条带来的船上都是物资,是送给他的。
吴凤欣然收下,并告诉她,自己还需要些物资、粮食,想要吴水清帮自己采买。
吴水清答应他,之后想身后一摆手,就和吴凤聊天去了。
吴凤也向后一摆手。
大家都是大佬,这种采买的事当然不能不用他们放心。
双方都出来一人开始对接采买的东西。
吴凤两人没管他们,还是在闲聊。
聊了下最近海上的情况,海鲨团今年的发展不是很好,感觉到了瓶颈期,发展变得缓慢了。
地盘还是那么大,势力范围没有扩大,本来总堂这边联合许朝光要打击五峰贼,结果撞上了北蛮子,本来海战的优势在船上结阵而战的时候被打的尽失,损失了不少人船。
吴凤这段时间都在忙着到处劫人劫船,之前知道江浙海外有场海战,但是不知道具体的战况。
南洋那边林道乾跟红夷人的冲突愈发加剧,双方的船队在海上不断交战,双方实力不相上下,林道乾胜在人多船多,红夷人胜在火炮犀利,之前双方大规模的交战,各方的损失都不小,现在已经停战了,年后应该会开始谈判。
吴凤没有自己的成型消息网络,琉球的据点现在还没成型呢。
只能靠做买卖的时候留下几个活口,然后再去问询了。
现在红夷人在南洋的势力越来越强,海鲨团林道乾已经跟他们厮杀了许久,手底下的人船损失甚多,要谈判也是逼不得已。
在停战之后,立刻往总堂传信儿,想要总坛派人派船去支援他,因为南洋那边传来的信儿,红夷人在不断的往南洋派船派人,他们的士兵、铳炮、战船越来越多。
这恐怕过了年,林道乾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但这对总堂来说,林道乾的势力被压制了,是好事。
本来许朝光、林到乾属于海鲨团编制外的两股势力,对总堂是听调不听宣,现在有人逼着他们,给他们威胁,让他们两个知道回来求总堂帮忙,是好事。
明年肯定还是要派船去南洋的,毕竟南洋那边是非常好的风水宝地,虽然那里当地的土人,本地的海贼,红夷人,印度人,安南人,以及南下的倭寇,鱼龙混杂,但是那里真的是一条海上金路,船上载的满是白银香料、瓷器丝绸,劫上一船拿去卖,就是大把的银子。
这一条海路海鲨团绝对不能放过,林道乾这几年在南洋混的是风生水起,他手下的人船没那么多,但是靠着那条海路,让他在海鲨团内的话语权猛增了许多,现在面对红夷人的威胁,让总堂有了契机可以将手伸入南洋,这可是条让人垂涎欲滴的财路啊。
海鲨团北方许朝光那边的情况吴凤不怎么关心,就算是许朝光反水,与海鲨团决裂,也与自己无关。
总堂的势力在这福州澎湖一带依然是个庞然大物,他关注的是南洋那边,吕宋可是自己明年的目标,一定要吃到嘴里,就算吃不下,也要吃到一半,基隆这里满是山地,可以练出一支擅攀爬的步军,但练不出骑兵,也无法种出大量的粮食。
吕宋那里有草场,有耕田,有河流,是极好的发展位置,当地的土人以及吕宋的土官根本无法治理,红夷人又来势汹汹,便宜他们,还不如便宜自己。
现在南洋那里虽然两大好战团伙明面上停战了,但是当地的各家势力还是在打来打去,水还是混着的。
水浑,方便自己摸鱼。
第二百五十五章 有地()
现在南洋那里虽然两大好战团伙明面上停战了,但是当地的各家势力还是在打来打去,水还是混着的。
水浑,方便自己摸鱼。
大明内部各地还是时有叛乱,根据岸上的插子(探子)传来的消息,大明北方各地,民众起义者盛。
北方数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九边满是马贼的身影,剿都剿不完,各地的官府面对他们真有点愁的慌。
而南方这边各地土蛮有的是不服王化者,而汉人之中占山为王的也多的是。
南方多山,那山沟都很深,不少寨子村子就藏在那山洼子里,要是派了大军撒进大山里边,可能都连毛都摸不着。
明面是太平盛世,暗地里边是遍地反贼。
这段时间海鲨团派人上岸,招了几伙土匪山贼,这帮人虽然一个个水性不咋地,上船就吐,但真到了拼刀子的时候,悍勇的很,不要命,肯玩命。
之前跟北来的北蛮子对了一仗,敢死敢拼的弟兄拼进去了不少,剩下的很多弟兄都不敢往前凑,来了这群愣子之后,打硬仗就有人往上顶了。
周围各国的也都是私底下有民众匪徒叛乱,但是大家明面上还都是一派升平,这东亚真没什么大事,但是东南亚那边打的真是热闹的很。
南洋那边海面上各家海贼你杀我我杀你,海水都快被血给染红了。
岛上的各个土人部落之间互相猎首也多的是,但是这也都没摆到明面上,而且人数都不多,还属于小事儿。
可是在大明下面周边的那些国家还在打着呢,东吁(缅甸)现在正是雄起的时候,不少小国直接被吞了,大城也被占了一半,剩下的人在他们国王的带领下死命的抵抗着,但是也不剩多少国土了。
吴凤吴水清俩人慢慢悠悠的谈天说地,吹着冷风,两人说得倒也开心,一个人愿听,一个人愿说,大家和和气气,状态都不错,身后呢,管事儿的人也谈完了事儿,也到了要分别的时候了,吴凤虽然说是想邀请吴水清进入鸡笼去喝喝酒,但是吴水清没答应。
要搁着以前,吴凤还在团里,大家属于一个帮会,在一个团伙里面还算是有点面子,有点信任感,说进去坐会,也就进去了,但是现在吴凤自立门户,跟海鲨团之间就隔开了关系。
大家伙之前因为团伙而存在的信任感也就不复存在,大家虽然现在结盟了,但是大家在海上漂着,都没那种那么信任对方的心思。
在海上漂,谁知道身后会不会来一刀。
吴凤吴水清都是自小出来打拼,手下的弟兄也都是很小就出海谋生活、挨刀子、拼青子,警惕性要强一点。
大家都明白,刚刚说的就是客套话,要是不一起合作几次,这信任还真建立不起来。
吴水清说完了事儿,高高兴兴的带着人往回走,唉,这事儿一了,心里的一块小石头落了地。
没错,小石头,吴凤虽然说现在有点势力,但是在吴水清面前其实也不算什么,在她心中,这件事其实也就算是一小石块,但是有这小石块,也总比没有强。
见完吴水清,吴凤心里也放松下来,之前的时候自己心里有猜测是谁来袭击自己,海鲨团是没错,但是因为没留下活口,就不清楚他们的身后当家是谁。
之前从船上头目身上的腰牌来看,他们的老大是刘守勇,这家伙是谁?
听到这个名字,吴凤就是一脸懵B,这谁啊?
问了身边的人,大家也都是不知道,因为吴凤的原因,他身边的武士之前在海鲨团里也是没朋友的,也是跟大家没有交集的。
好嘛,现在知道打前路的是谁了,可是没人认识,可不是白扯嘛。
之前都不在意这个了,爱谁谁,结果这次见过吴水清,弄清楚了,原来这刘守勇是鹰眼三那老王八蛋的人啊。
这帐记下了。
现在只能拿小本子记下他了,现在势力还不够大,不能先打草惊蛇,等到日后,自己势力强大,再宰了那老王八蛋。
之前派人去山里勘查,这附近山林密布,部族也是不少。
山里可耕种的土地不多,部族也都是靠打猎采摘为生。
平日里上山穿林,茹毛饮血,相互猎首,故部族都是彪悍好杀。
无缘无故,吴凤也不想跟他们起冲突,自己占着兵甲犀利,但是人家占着熟悉地形,双方厮杀,自己能赢,也会有不小的损失。
本来不想招惹他们,但是从归附的部族头人那里得到消息,原来从他们部族原来的地盘在往南翻9座山,会发现一个盆地,那里地势宽阔,降水丰盈,是个种粮的好地方。
那里已经有部族盘踞,他们种粮,跟周围的部族交换物资。
因为那里产粮,能养活很多人,所以那个部族的人有很多,之前不少部族去攻打他们,全都被打退,还损失了不少人。
现在是严冬,地里没了粮食,走兽也不多,都猫着呢,各个部族的男人都在外边山上爬上爬下呢,大家都不安分,自己也不能输阿。
盆地?
能种粮?
离自己就9个山头?
嗯,要去。
占着那里的那个部族说是种粮,其实也就是很简单的在水田里插上秧苗,然后等待收割,没有精耕细作的意识,太浪费了。
现在夷洲(台)的部族的武器还是石质的,只有在岛的西边,那里有汉人的村子,附近山里的番人靠着贸易和偷抢,弄到了铁,才能有点铁兵器。
现在这个时候正是练兵的时候,吴凤便把麾下的正兵派出一半,配合归附的番人勇士,进山进剿。
山里的生产力低下,织不出太多的衣物,番人无论男女,都是身上穿着小衣,再披上一件过胯的粗布斗篷。
没有多的衣物,就只能靠身子硬撑,熬过冬天。
生产力底下,人口就不多,孩子的夭折率就高。
每个部族的人不多,勇士也就不多,进山的铁林军面对的威胁就不大。
主要作战是铁林军负责,跟着进山的番人主要负责探路侦查。
这些从军的番人勇士的装备可是不差。
第二百五十六章 进剿()
每个部族的人不多,勇士也就不多,进山的铁林军面对的威胁就不大。
主要作战是铁林军负责,跟着进山的番人主要负责探路侦查。
这些从军的番人勇士的装备可是不差。
充做探哨的番人勇士全都是从依附部落里精选出来的,他们脸上都有着各自部族的纹面,这是猎过首,证明自己已经是一名可以为部族战斗的勇士的标志。
他们的身高都不高,比倭人的身高高一些,只有一米五上下,(之前说倭人的身高的时候,又写错了,倭人很多都是一米四多,跟孩子似的)
他们都穿着有点肥大的(古代都是平式裁衣,不是立体裁衣,为了防止衣服小了,尽量都会做的大一点)靛青色棉衣,内里穿着黑色的长袖短袍,为了让自己的动作便捷点,除了用黑布缠腰,还在腋下用黑色布带系了一圈,让身上的棉衣不要晃动,妨碍自己的行动。
下身穿着一条黑色棉裤,裤子肥大,小腿打着黑色行缠,脚上穿着两层缝制的厚袜子,在外套了双棕黄色矮袎鹿皮靴。
手上带着双棕黄色鹿皮手套。
夷洲产鹿,寨子里收着不少的鹿皮,制成种种皮具,出产的靴子和手套先供给给了这些探哨。
头上带着一顶能折上放下护耳的棉帽,在棉帽外系着一领铁制的抹额。
身上在棉衣之外,套着件皮胸甲,在腰间配着一把雁翎刀,身后腰上绑着一柄短刀,手上拿着一杆长两米的短矛。
这些都是基本配置,如会射箭,就会搭上双插,如不会射箭,就会在背后搭上标枪袋和一面藤牌。
这装备比之前在部族里面好太多了。
探哨五人一组,发散出去,遇到小股敌人便立刻剿杀,遇到村落,便立刻回报,等大队到来,便立刻进剿。
…………
“噗呲”,随着这一声,一柄长枪从胸口刺入,直接带着人捅向屋墙,把人钉在墙上,嘴里吐血的勇士挥舞着手里的石斧,嘶喊着,想要向前,杀掉这个把自己钉在墙上的陌生人。
但这是无用功,“噗呲噗呲”,又是数杆长枪刺中他,断了气。
长枪拔出,没了声息的身体向前倒去。
周围低矮的茅草屋子上满是献血,屋内,门口,全是倒卧的尸体。
远处杀红眼的番人挥舞着刀斧,向这帮侩子手冲来,远处一阵铳声,这些番人一个个惨叫着扑倒在地,胸腹被破开,内脏流了出来,痛的根本伸不出手来捂一下。
接着,手持刀盾的军士涌了上去,将他们淹没掉。
远处的哨长,看着这沐浴在血火里的村落,面色冷峻。
这是剿灭的第6个部族,每次都是结阵而战,站前派人喊话,结果没一个愿意归附,就全部剿灭,战斗到最后,愿意投降的,也就留下性命了。
这是在靠近盆地之前最后一个部族了。
哨长抬头看看天色,已经是下午了,离天黑还有一段时间,来得及。
转身让护卫传令,让在外围的探哨在往前撒一段,并做好接战准备,防止盆地里的人出来打猎的时候发觉这边的事,也为了截住漏网之鱼。
…………
吴凤在远处看着一条长队走来,又从自己的近处走过,这是俘虏的孩子、女人和壮年汉子,没有老人。
生产力低下,哪里都有弃老的人,并未开化的地方更甚。
部族里能活下来的老人基本都是巫医,或是声望极高的老头人。
这些俘虏都会抓回去进行劳动改造,然后从表现好的男人里边挑选勇士,加入铁林军,为吴凤作战。
女人则会加入工厂和后勤部门,分给军中表现良好的单身汉,当老婆。
孩子全部归铁林军抚养,他们事铁林军以后的强力补充。
现在就要面对那个占据盆地的部族了,希望也是一切顺利。
虽然自己的军士占着兵甲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