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刘备集团就开始极盛而衰,刘备也开始走下坡路了。先是孙权背盟,袭杀关羽,夺取荆州,后上庸之变,孟达投敌,刘封被迫自杀。刘备称帝后,亲自出兵为关羽复仇,结果惨败给陆逊,损兵折将,不久病逝。
在刘备弥留之际,蜀汉集团内部的核心成员已经几乎一扫而空,刘备亲自所封的四位上将关羽、黄忠、张飞、马超已经先后去世,刘备麾下重要大臣庞统、法正、糜竺、许靖也都先他而去,还留下的人已经寥寥无几。
ps:这个礼拜有事耽误了,今天、明天补更新,能补几章算几章
第084章 败多胜少的刘备()
相对于曹操而言,刘备本身的能力就比较逊色了,这点在军事方面比较突出,不过刘备虽然军事能力谈不上强,但他直接参与的大战小战却是非常之多,在诸侯之中其总体次数在整个三国时代基本只次于曹操一人。
并且从资料统计方面来看,刘备在得力谋士的帮助下,军事方面的胜率和曹操并没有明显的差距。
【败多胜少的刘备】
黄巾之乱后,刘备从军作战,先后从邹靖、毌丘毅数有战功,之后还担任了高唐尉、高唐令等职,高唐县被盗贼攻破后,刘备投靠了同学公孙瓒,被上表为别部司马,也就是说刘备就算面对平民贼寇也有保街恚街恚降海叫担絯坏猎羝瞥堑募锹肌?br/》
刘备在流浪生涯中,混的并不是很好,作战也以败北居多。
归顺公孙瓒后,刘备被派去帮助青州刺史田楷对抗袁绍,因功升任平原相。在此期间,刘备也参与了不少作战,不仅曾经支援孔融击溃了围城的贼寇,还和田楷、陶谦等人一起联手对抗袁绍、曹操,不过失利。
刘备被陶谦挖到徐州后,在郯东与曹豹一起联手对抗曹操,不敌败退,后来徐州还差点沦陷。陶谦死后,刘备继承了徐州,袁术趁刘备立足未稳大举北上,双方在盱眙、淮阴相持,结果袁术暗中勾结吕布,刘备因此失去根据地,在广陵惨败给了袁术。一说在此期间刘备消灭了杨奉、韩暹等人。
之后刘备被迫屈于吕布之下,袁术派遣大将纪灵来袭,还是吕布帮其调和,后刘备兵力恢复过万,吕布畏惧,亲自出兵将刘备驱逐。
刘备来到许昌后,属于曹操麾下,在曹操的帮助下刘备回到豫州,监视吕布,吕布重新和袁术联合后,派高顺包围了刘备,并且还击败了来援的夏侯惇,刘备遂被高顺击败,他逃回去后参与到了曹操出兵讨伐吕布到行动之中,吕布被抓后,曹操在刘备等人的建议下将其处死。后刘备叛变,夺回了徐州,然而却被曹操出其不意的击败了,于是北上投靠了袁绍。
刘备随袁绍南下参与了讨伐曹操的行动,关于其战斗的记载,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是文丑和刘备一起带领骑兵出击,结果被曹操几乎歼灭,文丑战死,刘备逃脱;第二次是袁绍派刘备南下和黄巾贼刘辟联合扰乱曹操后方,结果被曹仁击败;第三次是刘备独自南下,与龚都等人汇合,并且击杀了曹操派出的将领蔡阳,然而袁绍在官渡彻底失败后,曹操有意南下讨伐刘备,但刘备提前一步投靠了刘表。
刘备在荆州没少打仗,但在刘表麾下却没怎么作战,有记载的只有刘备投靠之初的一次北伐,这次作战刘备设伏一度埋伏了夏侯惇,总体还是颇有战功的。刘琮投降后,刘备因为速度不快,在当阳被曹操追上,惨败,勉强和诸葛亮等人逃到了夏口。
刘备在和孙权同盟之后,相对于前期而言就比较顺利了,身边增加了不少得力的帮手,作战的胜率也提升了很多。
孙刘联盟后的首战就是众所周知的赤壁之战了,此战过后,周瑜和刘备等人再接再厉,又发动了江陵之战,并且夺下了南郡的大部分领土,站稳脚跟后,刘备南征,还占据了荆南四郡。
刘备站稳荆州后,又将手伸入了益州,他和刘璋决裂后,一路南下,先后攻克涪城,占领绵竹,围克雒城,并且最终包围成都,逼迫刘璋投降。
和孙权湘水划界后,刘备在法正等人的劝谏下北上夺取汉中,在定军山之战中麾下大将黄忠斩杀夏侯渊,其后刘备又严阵以待,逼退了来势汹汹的曹操,最终成功的夺取了汉中。刘备人生中的最后一战就是夷陵之战了这一战刘备惨遭陆逊的吊打损失惨重,因此遭受了很大的刺激,最终在白帝城病逝。
【前后对比】
相对前期而言,后期刘备在作战上的胜率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他所参与的赤壁之战、江陵之战、南征荆南、讨伐益州、北伐汉中基本都取得了胜利,输的比较惨的只有当阳之战和夷陵之战。
然而我个人并不认为这是因为刘备后期军事能力得到了提升,我认为这个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刘备得到了得力的帮手,这点在谋士方面最为明显,在后期刘备得到了诸葛亮、庞统、法正三个一流甚至顶级谋士的帮助,诸葛亮在赤壁、江陵之战以及南征荆南时追随于刘备左右,庞统、法正在攻取益州时为刘备出谋划策,法正还是刘备夺取汉中的军师。
这点在前期刘备是完全没有这个待遇的,他在豫州、徐州时陈登父子以及陈群等人虽然并不差,然而这些人都没有随刘备出战的记载,所以在军事上没能给予刘备帮助。后来庞统、法正先后去世,诸葛亮坐镇后方,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就直接被打回了原型,由此可见这些强力的谋士对于刘备的重要性。
在诸葛亮、庞统、法正等人的帮助下,刘备作战的胜率已经和曹操差不了太多了,所以说二人在军事方面的差距,个人单纯的军事能力只是一方面,在谋士方面这个差距没准更为重要。
【逃生高手】
刘备一生中参与过无数的大战小战,其败北的次数更是相当之多,然而刘备却好好的活到了六十多岁,称帝建国之后才病逝身亡,并没有像一般将军一样丧命于战场,归根究底,不得不说刘备的逃生能力的确很强。
无论守城战也好、遭遇战也罢,正面作战,追逐作战,无论什么样的险境,命大的皇叔都能跑的掉。
早前刘备守高唐县,被盗贼破城,刘备同学成功逃出;其后在徐州郯东被曹操击败,成功退走;高顺攻破沛城后,刘备亦成功逃脱;在官渡之战前后,刘备更是跑了三、四次,关羽都被抓了、文丑都战死了,曹操、曹仁都没拿抓住刘备;后来当阳惨败,刘备也跑掉了,之后曹操就再也没抓住刘备的机会了;在夷陵之战中,刘备麾下大军几乎全军覆灭,刘备依然安然逃回了白帝城。
不得不说,刘备在三国时代多多少少有一些主角光环的,真心打不死。
第085章 历史上的刘玄德()
历史上不仅关于曹操的评价争议颇多,关于刘备的争议也不少,但这方面一定要将正史和演义分开来,毕竟《三国演义》中的记载很多只有光徒有其形而已。
对于刘备而言,他在综合来看绝对能算一个仁义之君了。
【爱哭鬼?】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对于刘备的爱哭绝对是印象深刻,在中,刘备是无哭不欢,什么情况下都能哭,诸葛亮不出山他哭,当阳惨败时百姓受苦他哭,关羽死后更是大哭特哭,给读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在正史中,刘备的确哭过,但要因此说他是一个爱哭鬼,那基本上是瞎说,《三国志·先主传》关于刘备的记载是“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而在《三国志》中关于刘备哭泣的记载曾经有人统计过,也只有六次而已,而曹操则是最多的十四次,孙权也有十三次。
哭,谁都哭过,刘备也哭过,但要说他爱哭,这点刘备还远远谈不上。
【仁义之君】
后世有很多人认为刘备是一个仁义之君的典范,这点也的确很有道理。刘备早有仁义之名,早年他在青州的时候,就有刺客不愿刺杀他的记录,后来刘备还先后救援过孔融、陶谦,陶谦死后,甚至将徐州牧的位置都留给了刘备,在荆州时曹操大军来了,刘备南逃,百姓都追随刘备而走。
在正史上曹操和孙权还都有着屠城的记录,然而这点刘备并没有,在对待士族方面,刘备三顾茅庐,可谓是给足了士族的面子,刘备还是皇族后裔,所以后世对于刘备普遍评价很高。
现在也有不少人认为刘备虚伪,这点我查了一下,主要是认为赵云从长坂坡杀出来后,刘备把儿子扔地上说:“为此孺子几损我一大将。”然而这个事情在历史资料中并没有,前文也提过了刘备也不爱哭,反而是当时有人造谣赵云投降曹操,是刘备坚定的告诉众人赵云不会降,对赵云保持了信任,没有被打脸,这点要比曹操幸运多了。
在正史上其实刘备的性格稍微是有些冲动的,这点其实一开始我也想像不到,早先刘备就鞭打过督邮,后期刘备为了表示善意,甚至不顾诸葛亮的劝谏直接跑去京口面见孙权。
另外在正史上刘备也是很恩怨分明的,早先吕布帮助陶谦和自己逼退了曹操,所以刘备后来在其兵败之际收留了吕布,但吕布背叛自己后,刘备有机会也害死了他。
【霸业失败的最大错误】
历史上刘备和曹操一样也没能夺取天下,完成一统大业,关于这点的讨论也很多,有人说刘备前期战略失误,没听从诸葛亮的意见直接从刘琮手里夺下荆州,也有人说刘备后期不应该为关羽复仇讨伐孙权,导致损失大量有生力量,还有人说“隆中对”从一开始就错了,不应该发兵两路,而是应该集中力量。但我个人认为这些都不是主要的。
刘备之前虽然为了报恩没有对出卖自己的刘琮动手,没能及时拿下荆州,但之后荆州大部分地盘终究还是到了刘备手里,“隆中对”中占据荆州这一条,刘备基本上是完成了。
而刘备讨伐孙权为关羽复仇,的确已惨败而告终,使得蜀汉的局势雪上加霜。但刘备就算不出兵讨伐孙权,他益州一州的实力也是无法对抗曹魏的,这点也无法影响到大局。
而集中力量于一路,则更没有道理了,刘备首先不可能有地盘不要吧,荆州丢给曹魏等于找死,丢给孙权以后,刘备就剩一个益州实力太弱。占据荆州不分兵更逗,要知道蜀道难,益州虽然易守,但也难攻,相反荆州地势比较平坦,进攻也很方便,诸葛亮多次北伐未能成功已经明确了单靠益州一路是没法对抗曹魏的。
实际上刘备没能完成霸业最大的战略失误是没笼络好盟友孙权,刘备在势大之后并没有怎么顾及自己盟友孙权的感受。在三国时期,孙权和刘备是天然的盟友,他们有着共同的对手曹操,因此孙权不惜将江陵南郡等地盘都借给了刘备。
然而刘备先是阻止孙权夺取益州,后借荆州不还,孙权取三郡刘备也不给,双方关系渐行渐远,刘备甚至默许关羽辱骂孙权,还肆无忌惮的占据盟友的粮仓,最终使得孙权彻底和刘备决裂,下黑手杀掉关羽,夺取荆州。
要知道联合孙权是刘备夺取天下的必要条件,诸葛亮早就说过了孙权在江东根基深厚,不可打,只可联合,二者势力都在南方,刘备想要讨伐曹操,至少要保住自己后方稳固,最好还要加个帮手,所以刘备实际上是没有资本得罪孙权的,一旦把孙权逼急了,他站在曹操一边,刘备自身都难保。
这个道理对于孙权也是一样的,所以孙权在湘水划界后还主动将零陵郡还给了刘备,而在这次和谈之后孙权实际上已经没有夺取荆州的借口,而且江东内部本身亲刘派势力就不弱,如果不是刘备、关羽等人欺人太甚的话,孙权很可能不会这样彻底翻脸,要是刘备安抚好孙权的话,很可能在襄樊之战时,孙权就会趁机再次北伐,一旦曹魏在江淮再被牵制大量兵力,那个时候结局都不好说了。
【历史上的刘玄德】
姓名:刘备
属性:领导力(a)蜀汉的创建者,三国时代里拥有主角光环的男人
统率(b)刘备虽然败仗多,但凭借他参与作战的次数,评价也低不了
政治(b)刘备在政治方面能力主要表现为下令修订《蜀律》
谋略(b…)比较一般
外交(c)不好
总评(s)刘备是三国时期的核心人物之一,蜀汉的创立者
别名(称号):字玄德、先主、皇叔(后世称谓)
性别:男
民族:汉
职业:皇帝
谥号:昭烈皇帝
庙号:烈祖
陵墓:惠陵
家庭出身:没落的皇族后裔
生卒:》
出生地: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
主要社会关系:儿子(刘封、刘禅、刘永、刘理)
主要经历:
年父亲死后,家道中落,曾经和公孙瓒一起向卢植求学
年参与讨伐了黄巾贼作战,先后投靠了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人
年和孙权结盟,击败曹操,占据荆州、益州,后分荆州三郡给了孙权
年攻取汉中,称帝建国,讨伐孙权失利,丧命于白帝城
总结:刘备本人虽然有着很高的人格魅力,并且还有着主角光环,但他有时候过于仁义,并且和曹操一样没能处理好盟友的问题。
第086章 兵败身死的夏侯渊()
在曹操麾下那些曾经独自领兵一方的大将统帅中,夏侯渊是其中少数战死没有善终的,去世的时间也相对较早,他死后,曹操极为伤心,甚至给其谥号为“愍侯”,“愍”同“悯”。
【南征北战】
夏侯渊是曹操麾下大将之一,夏侯惇的弟弟,早先曾经为曹操代罪,在天下大乱时,缺乏粮食,他为了救自己弟弟的孤女还放弃了自己的幼子。
之后夏侯渊从曹操南征北战,夏侯渊先以别部司马、骑都尉之职跟随,后又被任命为陈留、颍川太守。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开战时,他任行督军校尉。
袁绍官渡兵败后,夏侯渊负责粮草之事,曹操让他督领兖州、豫州、徐州三州的军粮。而当时很难征集军粮,夏侯渊尽一切努力转运粮食,军队才得以重振雄威。
后来昌豨反复叛乱,夏侯渊起先和张辽一起征讨,昌豨一度被张辽劝降,后他再次叛乱,曹操先派于禁讨伐,不克后派夏侯渊支援,昌豨向于禁投降被杀。夏侯渊得胜还朝,被任命为典军校尉。
济南、乐安的黄巾军首领徐和、司马俱等人,攻打城池,屠杀官吏,夏侯渊带领泰山、齐、平原郡的军队还击,大破黄巾军,杀死了徐和,平定了诸县,把缴获的粮草分发给部下。
建安十四年,曹操任命夏侯渊为行领军。征伐孙权回来后,曹操派夏侯渊督领诸将去击破庐江叛首雷绪,雷绪被击败后,夏侯渊又被任命为征西护军,督领徐晃攻击太原的叛贼,攻下二十多个屯,杀死贼首商曜,夷平了他的城池。
后夏侯渊又跟随曹操征讨韩遂等人,在渭南作战。又督领朱灵平定隃糜、汧氐。与曹操在安定会合,迫使杨秋投降。
建安十七年,曹操回到邺城,让夏侯渊担任护军将军,督领朱灵、路招等人驻守长安,击破了南山叛贼刘雄,迫使他的部属全部投降。在鄠县,围歼韩遂、马超的余党梁兴,攻克鄠县后,斩了梁兴,夏侯渊被封为博昌亭侯。
不过夏侯渊在后来没能及时救援凉州刺史韦康,导致凉州治所冀城被马超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