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三国志- 第1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形成强大的政治中心和大都会,因此这条航道的来往并不频繁,而且还没有开通从江左直达辽东半岛的航路。

    孙吴立国江左后,这里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政治中心,经济文化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形成了以建业为代表的大都会,因此有了进一步开通北部航海运输的需求。孙权频繁通使辽东,使江左与辽东地区的直通航线得以开通。这条航道,如胡三省所说:从建康(今南京)沿长江东下,在长江口北端海门附近之料角转向北行驶,傍黄海海岸北行,绕过山东半岛东端的成山角,再进入登州大洋,即威海、烟台北部海域,再沿庙岛列岛北上,经大谢岛(即长岛)、乌湖岛(即北城隍岛)等,渡渤海海峡到达辽东半岛南端的都里镇。都里镇即马石津,亦即三国时期的沓津(或称沓、沓渚),即今辽宁旅顺附近。沓津在三国时期已发展为孙吴与辽东通航通商的重要港口。孙吴出使辽东的船队即停泊于此,在这里进行互市。再由此处上岸由陆路至公孙渊首府襄平(今辽宁朝阳)。

    但从货币的发行情况上来看,孙吴的通货膨胀也是相当严重的。嘉禾五年(236)春,东吴铸造大钱,一枚当小钱五百,钱的上面刻有“大泉五百”。孙权还下诏要全国官民交铜,按铜数量付钱,并且设立禁止私铸铜钱的法律。

    仅仅两年后,赤乌元年(238)春,孙权就又开始铸造一枚可当小钱一千的大钱,钱的上面刻有“大泉当千”。现在还考据出了“大泉二千”和“大泉五千”的铜钱,虽然后面两种货币不能确定是不是孙权掌权时铸造的,但已经可以看出来当时孙吴已经着比较严重的经济问题了。

第068章 历史上的吴大帝() 
孙权在军事上领兵较为稳重,在外交上极为出色,在政治上善于平衡,在经济上开拓江南,发展海路。顶点 S.C更新最快但在孙权在晚年也是过错连连,在辽东、太子等事情上面都犯下了不可原谅的错误。

    【昏晕的晚年】

    孙权在晚年明显变得昏晕,就像当年的曹睿一样也开始迷信那些歪门邪道了,不仅曾经派人出海寻仙,后来相信了一个叫做王表的“神人”,最后这位神人居然还逃跑了。

    早先孙权曾经和张昭辩论神仙,虞翻指着张昭说:“你们都是死尸,还辩论神仙,世上怎么会有神仙!”而虞翻得罪孙权并不是一次两次了,孙权最后把他放逐到了交州。

    后来临海郡罗阳县有一名自称王表的神仙,周旋在民间,饮食谈吐与常人没有什么不同,人们始终看不到王表所附托的神形。又有一名叫纺绩的侍婢,伴随在侧。太元元年(51),孙权派中书郎李崇,带着辅国将军罗阳王的印信去迎接王表。王表随李崇一起出现,与李崇及在场的郡守县令高谈阔论,竟没有人辩得过他。所阅历过的山川杂物甚多,他常常令婢女与所托附的神相与闻答。秋天七月,李崇陪王表来谒见,孙权为他在苍龙门外营造住所,好几次叫近臣送酒食去给他。王表预言一些水旱灾的小事,往往很灵验。皇后潘氏去世后。各位将军、官吏多次到王表那里请求赐福,结果王表却逃走了。

    【孙权三大过】

    孙权在历史上我个人认为有三大过,第一是辽东之事,第二是二宫之争,第三是身后事(太子和辅政大臣人选)。

    辽东公孙渊的事情上孙权是太过于自信了,他在先后玩弄刘备、曹丕成功之后,可能觉得在外交方面自己已经超神了,像小小的公孙渊更应该是手到擒来,就没有站在公孙渊的立场考虑过,结果却是自己被公孙渊反杀,里子面子都没能留下。

    而二宫之争可以说是孙权最大的“杰作”之一,孙和与孙霸二人能兄弟成仇和孙权的纵容是分不开的,确定太子为孙和后事情本来就应该结束,然而孙权后来却不立皇后,还让孙霸成为唯一一位王侯,对于自己两个儿子的待遇也基本一致,这摆明了让两个儿子打擂台,结果闹了快十年,把核心大臣们几乎都卷入其中,吴国朝政被弄得乌烟瘴气,孙家内部也留下了一道深深的裂痕,都是由孙权而起啊。

    还有孙权最后立的第三位太子孙亮,他都快死了,居然还敢不立长而立幼,让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作为自己的继承人,曹睿立曹芳的后果就在眼前,孙权当时的情况还远远不如当年的曹睿啊。

    在辅政大臣人选方面,孙权选择的是以诸葛恪为主,当时诸葛恪的确是众望所归的人选。首先诸葛恪本人的确有能力,也有战功,而且他的身上还有着蜀汉丞相诸葛亮和孙吴前丞相陆逊的影子。

    诸葛恪是诸葛亮哥哥诸葛瑾的长子,而且陆逊死后最后由诸葛恪接替他驻守武昌的,而历史上陆逊是孙吴出帅入将第一人,诸葛亮更是一人就撑起来整个蜀汉,所以在孙吴朝野议论中诸葛恪很可能都被看成了诸葛亮和陆逊的合体,因为孙权晚年弄得朝野动荡,所以此时所有人都希望由一个英明神武的救世主来收拾局面,开创新的纪元,而大家的这个希望就落在了诸葛恪的身上。

    或许别人不知道诸葛恪实际上是怎么样的,但作为君主的孙权是知道的啊,他明明知道诸葛恪的性格并不适合,最后依然将孙亮托付给了诸葛恪。或许有人说孙权只是顺应民意,但当年孙权在辽东、皇后和太子的问题上怎么不顺应民意啊,当时孙吴好像不是民主制吧。

    而且在五位辅政大臣之中排第二的还是中书令孙弘,历史上孙弘可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阴险小人,现有资料中并没有看到记载他是宗室,所以孙弘可能和原孙吴王相孙邵一样都不是宗室。然而此人非常得孙权的信任,历史上他害死了原丞相朱据孙权都没有惩罚他,最后反而让他和诸葛恪等人一起辅政孙亮,这也明显不是一位合格的辅政大臣啊。

    【孙权的渐变】

    历史上孙权和刘禅分别是掌权时间最长的两位君主,孙权作为诸侯掌权时间长达五十三年,刘禅在位时间则有四十多年,二者在晚年的表现也都完全无法和前期相比,就像以前的汉武帝、后来的唐玄宗一样。

    孙权早期因为讨伐陈登的失利,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张昭等人可能就是因为此事一开始没有支持他,外部曹操和刘表也都是大威胁,所以孙权在掌权之初是兢兢业业的干活,因为他没有足够的声望,还不得不依靠这些江东老臣的帮助,就总体来说孙权虽然是君主但压力是很大的,需要对于外敌和老臣们适当的示弱。

    后来江东崛起了,占据了三州之地,孙权的地位也稳固了,这个时候孙权身上的压力就释放出来了,对外攻取不足,但自保绰绰有余,他年龄也大了,孙权就开始回笼权力,也因此开始堕落,失去了原来的警惕。

    【历史上的吴大帝】

    姓名:孙权

    属性:领导力(a)孙权是孙家的二代诸侯,孙吴帝国的建立者

    统率(b+)孙权的军事能力虽然谈不上很强,但也不是很弱

    谋略(b+)谋略方面,孙权也表现的不差

    政治(a…)在政治层面上,孙权也算是一等一的存在了

    外交(a)在外交方面,除了在辽东问题,孙权几乎是完美的

    总评(s)孙权在三国历史上的影响力和地位基本仅次于曹操

    别名(称号):吴大帝,字仲谋

    性别:男

    民族:汉

    职业:诸侯、皇帝

    谥号:大皇帝

    庙号:烈祖

    陵墓:太祖

    年号:黄武(吴王时)、黄龙、嘉禾、赤乌、太元、神凤

    家庭出身:吴郡孙氏

    生卒:18……5

    在位:9……5

    出生地:可能在徐州下邳(当时孙坚在这里做官)

    主要社会关系:父亲(孙坚)兄弟(孙策、孙翊等)儿子(孙登、孙和、孙亮、孙休等)

    主要经历:

    18年-00年追随兄长孙策,曾经讨伐陈登失利

    00年-08年继承孙策事业,三伐黄祖,将其击杀

    08年-9年连刘抗曹,袭杀关羽,夺取荆州,终成帝业

    9年-5年晚年开始昏晕,坐视二宫之争,导致孙吴国力严重内耗

    总结:帝王活的太久并不一定是好事,明君的晚年昏晕残暴的并不少。

第069章 琅邪诸葛恪() 
诸葛恪,字元逊,琅邪阳都人。顶点 S.C更新最快他体格肥胖,是三国时期东吴权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侄,大将军诸葛瑾长子。

    诸葛恪在年幼时就被认为是神童,后来在表现也是相当出色,在陆逊死后接替其驻守武昌,孙权死前,将孙亮托孤给他。

    【才思敏捷的诸葛恪】

    诸葛恪传在二十岁就被任命为骑都尉,与顾谭、张休等人侍奉太子孙登讲授道艺,并与他们交为朋友,后从中庶子转为左辅都尉。历史上诸葛恪非常聪明,才思敏捷。

    据说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脸长似驴,孙权大会朝臣时,让人牵一头驴进殿,用长标签贴在驴脸上,在标签上题写“诸葛子瑜”几个字,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诸葛恪看到后跪下说:“恳请让我用笔加上两个字。”孙权同意并给了他一支笔。诸葛恪在标签上续写了“之驴”二字,在座的人都欢笑起来,于是孙权将驴给了诸葛恪。

    又有一天见到诸葛恪,孙权问他说:“你的叔父(诸葛亮)和你父亲(诸葛瑾)哪个强些?”诸葛恪回答说:“我父亲强些。”孙权问其原因,诸葛恪回答说:“我的父亲知道该为什么人做事,叔父却不知道,所以我父亲要强些。”孙权又欢笑起来。

    后来蜀国的使者来到吴国,群臣都来会见,孙权对蜀使说:“这个诸葛恪向来喜欢骑马,您回去告诉您们丞相,为他送一匹好马来。”诸葛恪便马上跪拜致谢,孙权说:“马还没有送来谢什么呢?”诸葛恪答说:“蜀国是陛下的外面马厩,今天有此恩诏,马是一定会送来的,我岂敢不谢恩?”

    历史上孙权在张昭面前多次弄了一个灰头土脸,但年少的诸葛恪却能在张昭面前不落下风。

    有一次孙权叫诸葛恪给大家依次敬酒,斟到张昭面前,张昭已有点醉意,不肯再饮,对诸葛恪说:“这不是敬老的礼节。”孙权说:“你能叫张公理屈辞穷,那么他就不得不饮这杯酒了。”于是诸葛恪反诘张昭说:“从前太师姜尚九十岁,还执旗持钺,仍未告老。如今领兵作战的事,将军您在后,饮酒吃饭的事,将军您在前,怎能说这不是敬老呢?”张昭终于无话可说,于是饮干杯中的酒。

    据《江表传》记载,曾经有白头鸟聚集在宫殿前,孙权问道:“这是什么鸟呢?”诸葛恪答道:“这是白头翁。”张昭认为自己是座中年龄最大的,怀疑诸葛恪利用鸟来戏弄他,于是说:“诸葛恪欺骗陛下,未曾听过有鸟名叫白头翁的,试一试让诸葛恪再找出一只白头婆来。”诸葛恪说:“鸟名鹦母,不一定就有与它名字配对的,试一试让辅吴(张昭)再找出一只鹦父来。”张昭不能回答,在座的人都欢声大笑。

    【智定山越】

    诸葛恪曾多次要求自己领兵平定居于丹阳山上的山越人,诸葛恪认为丹阳山势险峻,民风果敢刚劲,以前虽也在那里征发过兵众,但征的不过是边缘县分的平民,很少有深远腹地的人。想去把那里的兵员全部调发出来,并说,只要三年,就可征得甲士四万人。

    朝中官员议论纷纷,都认为丹阳地势险阻,地形四通八达,那里的百姓自制兵器,崇尚习武,出山就为强盗,朝廷出兵征讨就躲回山中不见踪影,自汉朝以来就无法管制,当时的人皆认为不太可能,连父亲诸葛瑾亦认为不会成功,更说:“恪儿不会使诸葛家兴盛,反而会令家族遭受灾祸。”

    嘉禾三年(4),由于诸葛恪坚称他必会成功,于是孙权提拔诸葛恪为抚越将军,领丹阳太守,拨给他手执戟的骑兵三百人,授官仪式完毕后,孙权还特意命令摆好仪仗,兴作鼓吹,引导簇拥者他回家。

    诸葛恪到任后,采用武力围困与招抚并用的方针,发放公文给四郡所辖属县的长官,命令各郡严守疆界,严肃法纪,已归顺的山民,一律设屯聚居。随后,调集各路将领,派兵据守险要峪口,修筑围困工事,不与山越交兵,又令士兵全部抢收田野成熟的稻谷。山越人新谷无收,旧谷食尽,因饥馑而被迫出山归降。

    诸葛恪下令:“山民扬弃恶习,接受教化,应当安抚。迁到外县的山民,官府不得随便怀疑,加以拘禁。”山民周遗,过去横暴为恶,如今困迫无路,只好出山,心仍存异志,准备伺机为乱,臼阳县长胡伉知他心思,把他绑送到郡府。诸葛恪认为胡伉违反了“不得拘禁山民”的教令,将其斩首。山民听说胡伉被杀经过,知道官府只是想让大家出山,没有别的意思,于是大批山民扶老携幼,纷纷归降。三年后,诸葛恪先后收服山民达十万余人,和预期的完全相同,他将其中壮丁四万余人编入军队,自己统领一万人,其余的分给了其他各位将领。

    孙权嘉赏诸葛恪的功绩,派尚书仆射薛综赴军慰劳,拜诸葛恪为威北将军,封都乡侯。诸葛恪请求率兵在庐江皖口屯田。他到皖口后,派轻兵袭击舒县,俘获该县百姓,然后回军。诸葛恪还向远处派遣侦察人员,察看道路和险要关隘的形势,想要攻取寿春。孙权认为时机不成熟,没有同意。

    诸葛恪智取丹阳山越之事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声望,虽然他的功劳看似不大,但因为诸葛恪是在众人一致不看好的情况成功的,使得很多人对他的态度开始反转。

    赤乌八年(45),诸葛恪得知丞相陆逊嫌弃自己,便写信给他,讲述不能求全责备,应以大局为重。不久,丞相陆逊去世,诸葛恪升为大将军,假节,驻武昌,并代替陆逊领荆州事。

    不过诸葛恪在内政方面还是有所缺板的,孙权曾经任命他为代理节度,接替去世的徐详掌管部队的粮食供应,但这个工作往来文书繁琐,诸葛恪就不太喜欢。

    据《江表传》记载,诸葛亮听说诸葛恪代替了徐详,写信给陆逊说:“家兄(指诸葛瑾)年纪大了,而诸葛恪性格疏漏,现在他主管粮食供应,粮谷是军中最要紧的东西,我虽然在远处,也暗地感到不安。请足下特别为我转告至尊。”陆逊告诉孙权,孙权立即转让诸葛恪领兵。

    ps:我个已经发现了本卷基本上每篇都是十七章的,从这里开始就是后孙权时代了,估计也是十七章,不是的话我也会争取写成十七章。

    注:

    与丞相陆逊书曰:“杨敬叔传述清论,以为方今人物雕尽,守德业者不能复几,宜相左右,更为辅车,上熙国事,下相珍惜。又疾世俗好相谤毁,使已成之器,中有损累;将进之徒,意不欢笑。闻此喟然,诚独击节。愚以为君子不求备于一人,自孔氏门徒大数三千,其见异者七十二人,至于子张、子路、子贡等七十之徒,亚圣之德,然犹各有所短,师辟由,赐不受命,岂况下此而无所阙?且仲尼不以数子之不备而引以为友,不以人所短弃其所长也。加以当今取士,宜宽于往古,何者?时务从横,而善人单少,国家职司,常苦不充。苟令性不邪恶,志在陈力,便可奖就,骋其所任。若于小小宜适,私行不足,皆宜阔略,不足缕责。且士诚不可纤论苛克,苛克则彼贤圣犹将不全,况其出入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