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三国志- 第1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8罄菇亓说税淖嗾潞蜕媳ㄊ虑榈氖樾牛男戳似渲械幕埃醚源强胥0谅泻芏嗑庸ψ钥渲Γ庇只俚羲韭碚训幕匦牛资种匦略傩匆允沟税伞

    于是最终朝廷下令用囚车押送邓艾回京。司马昭怕邓艾不服命令,命令钟会进军成(g)都,监军卫瓘打前阵,拿着司马昭手书押邓艾进囚车。

    钟会忌惮的只有邓艾。邓艾被押后,钟会马上赶到成(g)都,统率大军,威震西土。自认为功名天下无比,不愿再屈居人下。加之猛将精兵都控制在自己手中,于是举兵反叛。

    一开始他想派姜维等统率西蜀将兵出斜谷,自己统率大军随从在后,到了长安以后,下令骑兵走陆道,步兵走水道,顺着渭水入黄河,估计五天就可以抵达孟津,与骑兵在洛阳会师,一朝可拥有天下。然而司马昭很快就发现了钟会的不臣之举,他亲自领兵到长安,还写信告知钟会。钟会得信后大惊,对亲信说:“仅仅抓获邓艾,相国知道我一人就能做到,他领大军而来,必是发现异状,我们应当迅速出发。如果顺利,可以得到天下。如果不顺,还可以退回蜀地学刘备偏安一隅。自以淮南之战以来,我从未失策,已远近闻名。我这样功高名盛的情况,哪能有好的归宿呢?”

    这一年的丁丑日(正月十六日),钟会把护军、郡守、牙门骑督以上以及过去的蜀国官吏都请了来,在成(g)都的朝堂为郭太后致哀,并假造了郭太后的遗诏,说让钟会起兵废掉司马昭,把遗诏向座上众人宣布,让大家议论之后,开始授官任职,又让所亲信之人代领诸军;把所请来的群官,都关在益州各官署的屋中,关闭了城门宫门,派重兵把守。卫瓘诈称病重,出来住在外面的官舍。钟会相信他,对他也无所忌惮。当时有人对钟会建议:“应把牙门骑督以上的官吏全都杀死。”然而钟会犹豫不决。

    据《华阳国志》记载,姜维想让钟会杀尽从北方来的诸将,自己再借机杀掉钟会,全部坑杀魏国兵士,重立刘禅。他给刘禅写密信说:“希望陛下再忍受数日之辱,我要让国家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己卯(十八日),钟会的帐下督丘建,本属于胡烈手下,钟会喜爱并信任他。丘建怜悯胡烈一人独自被囚,就请求钟会,让他允许一名亲兵进出取饮食,各牙门将也都随此例让一人进来侍奉。胡烈欺骗亲兵并让他传递消息给儿子胡渊说:“丘建秘密地透露消息,说钟会已经挖了大坑,作了数千根白色大棒,想叫外面的兵士全部进来,每人赐一白帽,授散将之职,依次击杀诸将,埋入坑中。”诸牙门将的亲兵也都说同样的话,一夜之间,辗转相告,大家都知道了。

    己卯中午时分,胡渊率领其父的兵士擂鼓而出,各军也都不约而同地呐喊着跑出来,竟然连督促之人都没有,就争先恐后地跑向城里。当时钟会正在给姜维铠甲兵器,报告说外面有汹汹嘈杂之声,好象是失火似的,一会儿,又报告说有兵跑往城里。钟会大惊,问姜维说:“兵来似乎是想作乱,应当怎么办?”姜维说:“只能攻击他们!”钟会派兵去杀那些被关起来的牙门将、郡守,而里面的人都拿起几案顶住门,兵士砍门却砍不破。过了一会儿,城外的人爬着梯子登上城墙,有的人焚烧城内的屋子,兵士们像蚂蚁那样乱哄哄地涌进来,箭如雨下,那些牙门将、郡守都从屋子上爬出来,与他们手下的军士汇合在一处。姜维带着钟会左右拼杀,亲手杀死五六人,众人格杀了姜维,又争相向前杀死了钟会。

    钟会的将士死了数百人,兵士们又杀了蜀汉太子刘璿和姜维的妻子儿女,并到处抢掠,死伤满地一片狼藉。卫瓘部署诸将去平息,过了几天才平定下来。

    邓艾本营的将士追上囚车把邓艾救出并迎接回来。卫瓘认为自己与钟

    会共同陷害邓艾,恐怕他回来会有变乱,就派遣护军田续等人领兵去袭击邓艾,在绵竹西边遇上,于是杀了邓艾父子。

    就这样,姜维、钟会、邓艾都死了。

    ps:今天是元旦,祝大家新年新气象,元旦快乐,晚上还有一章。

第029章 孙吴对策() 
历史上蜀国的灭亡吴国人薛珝早有预料,在魏国伐蜀之初,东吴的张悌就认为很可能一举成功,因此还被嘲笑。孙吴朝廷早先曾经派兵企图救援蜀汉,刘禅投降后转而准备夺取益州领土,被罗宪所击退。

    据《汉晋春秋》记载,薛珝受吴主之托赴蜀,回国后对孙休说起蜀国的情况:“蜀国的君主昏聩而不了解自己的过失,大臣只求无过错来保全自己的地位,进入蜀国的朝堂听不见正直的言论,路过蜀国的郊野百姓因饥饿而显露出营养不良的脸色。臣听说处在高堂之上的燕雀,自以为过得安逸,建筑物被焚毁时,燕雀却怡然自得,而不晓得祸患将要到来,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据《襄阳耆旧记》记载,魏国伐蜀汉后,吴国有人问张悌道:“司马氏自从掌权以来,屡有祸变,虽然有足够的才智和勇力,但百姓没有服从他。现在又倾其财力,远征蜀汉,士兵和人民疲惫不堪,又不知体恤,败日不远,怎么能成功?当年夫差伐齐,不是因为交战失败,之所以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他不考虑自己的根本,何况他要争夺土地呢!”

    张悌说:“不是这样的。曹操尽管功盖华夏,威震四海,崇尚权术,征伐无度,百姓害怕他的严厉,但不感怀他的德行。曹丕、曹叡继承,想要依靠残忍暴虐维系他们的政权,在内兴建宫室,在外害怕雄豪,东西边境不停被侵扰,没有一年是安宁的,它(曹魏)失去民心,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已经很久了。而司马懿父子,重权在握,屡建奇功,他们废除了繁重的苛捐杂税,施恩于民,百姓归服于他们也已经很久了。所以淮南三叛而他们的腹心未遭到侵扰,曹髦死了,周边也未受到惊动,摧毁强敌如折断枯枝,荡平叛贼易如反掌,任勇贤能的人,让他们各自尽心尽力,如果不是智勇超群,谁能够像这样啊他们的威武得以宣扬,治政之根本得以巩固,百姓之心得以归服,野心得以确立啊。如今蜀汉,阉宦专朝,国无政令,穷兵黩武,兵民疲弊。一心只想渔利于外,而不修缮守备之器。这是强弱不同啊。谋略高人一筹,趁危而攻伐,大概可以取胜的。如果不能取得胜利,没有过错也没有功绩,最终也没有退守北方之忧,全军覆灭之虑,为什么不可以呢?他们获得成功,将给我们带来恩惠。”那个人嘲笑他的这番话,结果蜀汉真的投降曹魏。

    刘禅投降后,孙吴立刻就停止丁奉等人的救援行动。当时蜀汉东部阎宇带兵去救援成(g)都,留罗宪守永安,魏军来袭后吏民一片惊恐,他杀了一个述说成(g)都变乱的人,百姓们才安定下来。等到得到刘禅宣布投降的手令,罗宪就率领他手下的兵士到永安的都亭哭吊了三天。

    东吴派盛曼将军向西而行,表面上假称救援,内心是要袭击罗宪。罗宪得知后,说道:“我国倾覆,吴国是唇齿之邦,不抚恤我们的灾难,却想求利,我宁可作投降的俘虏。”便归顺魏朝。于是坚守城池整治装备,告诫全军将士,用节义激励他们,全军上下莫不激愤。

    吴人听说钟会、邓艾失败,百城无主,于是有兼并蜀国之心,但巴东防守坚固,兵士不能通过,于是让抚军步协率兵向西挺进。罗宪实力薄弱不能抵抗,就派参军杨宗突围奔向北方,向安东将军陈骞告急,又给晋公送去文武官员的印绶和人质。步协攻打永安,罗宪与他交战,大败步协。吴主孙休大怒,又派遣镇军陆抗等人率三万兵士增缓对罗宪的包围。

    罗宪坚守六个多月,救援的军队不到,城中一大半人染上瘟疫。有人劝他向南出牂柯,或向北奔上庸,可以保全。罗宪说:“作为人主,是百姓所仰慕的,既然不能保全,到危急时抛弃他们,这是君子不做的事。我死在这里了。”正好荆州刺史胡烈率军攻打吴属荆州的重镇西陵,陆抗在腹地受胁之下退兵。自此永安之围解除,罗宪被加封为陵江将军、监巴东军事、使持节、领任武陵太守。

    曹魏攻灭蜀汉后,东吴武陵郡的五溪夷族与蜀汉接界,当时谈论此事者都担心那里会发生叛乱,于是朝廷任命钟离牧为平魏将军,兼任武陵太守,让他前往郡所就任。此时曹魏派遣汉葭县长郭纯试任武陵太守,率领涪陵百姓进入蜀地的迁陵县境内,驻扎在赤沙,引诱招致各少数民族部落的首领。这些首领中有人起来响应郭纯,郭纯又进攻酉阳县,郡中人人震惊害怕。

    钟离牧问府中官员说:“蜀汉灭亡,我们边境受侵,现在如何抵御?”这些人都说:“如今这两个县山势险阻,各蛮夷部落拥兵自守,不可用军队去惊扰他们,惊扰就会使他们勾结一起。应当逐渐安抚,可以派遣有恩德信义的官员去告谕教化并慰劳他们。”

    钟离牧说:“不可。外敌入侵我们境内,骗诱百姓,应当乘他们根基未稳之机将其扑灭攻取,这是救火贵在迅快的情势。”于是命令迅速整装待发,县吏官员中有阻挠议论者便军法处置。抚夷将军高尚劝说钟离牧:“从前潘浚太常督率兵卒五万,然后才能讨伐五溪夷。当时与蜀汉结盟和好,各蛮夷部落遵奉教化,如今既没有过去那种援助,而且郭纯已占据迁陵,而您仅以三千兵卒深入险地,我看不出会有什么好处。”钟离牧说:“特殊的情况,怎可因循守旧?”当即率领部下,日夜兼程,沿着山中险要道路行军,走了将近两千里,到边塞,斩杀怀有异心的刁民首领计一百多人及其党羽一千多人。郭纯等人四散逃亡,五溪得以平定。钟离牧因此被升任为公安督、扬武将军,封爵都乡侯,转任濡须督。

    蜀汉灭亡后,三国鼎立之势瓦解,司马魏国已经开始半包围孙吴,天下重新出现了一统的趋势,这对于孙吴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更为糟糕的是,蜀汉亡国之后,很快江东的皇帝孙休也去世了,当时孙休虽然年龄很轻,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主,他在此时离去对于孙吴是一个双重打击。

    此后司马家一统天下的趋势就渐渐的明朗了,曹魏很快走上了东汉的老路。

    :。:

第030章 天水姜伯约() 
姜维是蜀汉后期的主要统帅,他官居大将军,地位直追当年的费祎等人,领兵多次北伐,仅有记载的就不下于十次。然而姜维在后期的大规模北伐严重的消耗了蜀汉的国力,导致蜀汉日后为魏国所灭。

    姜维是蜀汉后期的统帅,在刘禅投降之后,姜维虽然向钟会投降,但依然心向蜀国,准备利用钟会杀尽魏国将领,然后再杀死钟会,光复蜀汉。然而事与愿违,钟会谋逆失败,姜维和其都被乱军所杀,姜维的妻子和儿子也都未能逃过一劫。

    据《世语》记载,姜维死后被剖开尸体,发现姜维的胆如斗大。

    对于蜀汉,姜维虽然是一个降将,但他的忠诚苍天可鉴。

    姜维在后世也是相当出名,不少人都对于他的能力评价很高,不过在历史上姜维外出作战功绩的确有,但这些都不能表明姜维的军事能力很强。

    姜维自诸葛亮死后的蒋琬时期就开始了独自领兵作战,在蒋琬、费祎掌权时已经发动了很多次北伐,但基本都无功而返。

    延熙六年(243),姜维迁升为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四年后,姜维又升迁为卫将军,北伐事物基本归姜维管理。延熙十六年(253)春,费祎被刺杀身亡,姜维再也无人可以制约,遂开始了大规模的北伐。

    前期姜维作战比较顺利,先斩杀了魏将徐质,后还大败雍州刺史王经,但徐质在三国时期并不算什么名将,王经也是纯粹的军事新人,姜维在与魏国三任征西将军郭淮、陈泰以及邓艾的对决中均不占优势,尤其是面对邓艾,姜维还是屡次惨败。

    郭淮早在正始元年(240)就一度将出兵陇西的姜维驱逐,后又在正始八年(247)以及次年(248)和姜维再次交手,当时雍凉一带少数民族作乱,姜维出兵接应,郭淮成功预料到姜维一定会先攻打在为翅的夏侯霸,率兵及时支援,将姜维击退。后姜维迎接治无戴,留廖化守成重山,郭淮不听部下劝谏,果断分兵,自己领兵攻打廖化,派夏侯霸追击姜维,姜维就此退兵。

    嘉平元年(249),魏国发生高平陵政变,姜维再次北上,当时郭淮、陈泰以及邓艾等人都在,郭淮和陈泰在为翅迫使蜀牙门将句安、李歆等人投降。邓艾则抢占洮城,姜维被迫再次退兵。

    正元二年(255),郭淮去世,陈泰接替郭淮担任征西将军。这一年,姜维大将军司马师病亡之机大举北伐,雍州刺史王经不听陈泰命令,擅自出兵,导致前线大败,自身也被围困在狄道。当时邓艾劝陈泰放弃前线要地,缓缓再图后事,陈泰却认为姜维无法再短期攻克狄道,应该迅速出兵救援,将姜维阻于城下,并且成功躲过了蜀军的埋伏,将姜维击退。

    战后邓艾预计姜维不久将再次来袭,于是加紧备战。

    甘露元年(256),姜维与胡济约定在上邽会合,姜维率先出兵祁山,闻邓艾有备,乃改从董亭攻南安。邓艾则率军抢占武城山据险拒守,与之相持。姜维见地利已失,强攻不克,乃于当夜渡渭水东进,沿山路进取上邽。两军战于段谷,胡济失期未至,姜维惨败而归。次年,邓艾因功升任征西将军。

    景元三年(262)姜维起兵再度攻魏,攻入洮阳境。邓艾率兵迎战。他抢占有利地势,在洮阳以东的侯和设阵,以逸待劳,阻击蜀军,双方激战,姜维再次被邓艾所击败。

    景元四年(263)秋,魏军兵分三路伐蜀,邓艾命天水太守王颀直攻姜维营地,命令陇西太守牵弘等人邀击姜维的前部,而命令金城太守杨欣进击甘松。姜维闻钟会等部已入汉中,知汉中难保,急摆脱邓艾,退往阴平。杨欣等人追击,直到疆川口,双方大战,姜维败退,第三次败于邓艾之手。

    所以在军事方面,姜维总体表现是很一般的,虐虐鱼腩可以,打强敌就没有什么胜算了。另外姜维在和宦官黄皓的政治斗争中实际上也不占上风,自己最后都不敢回成(g)都,堂堂大将军被宦官欺负成这样,也令人无语。

    对于蜀汉的灭亡,姜维本人是有很大责任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姜维在费祎死后六次大举发兵北伐(、),严重的消耗了蜀汉的国力,其中从延熙十六年(253)一直到延熙二十年(257),姜维连年北伐,其中甚至没有一年有过休息。最后几次北伐,姜维不仅没有取得战果,还遭遇了两次失利,这对于蜀汉薄弱的国力是个很大的打击。

    第二,姜维在后期北伐无果的情况下,改变了汉中的防御方针,由距敌于关外变为了诱敌深入,因此汉中门户大开,使得后来钟会等人轻易得以入侵。

    第三,姜维和黄皓的内斗加剧了蜀汉内部的分裂,他想铲除黄皓没有错,但没能成功就是过错了,二人的内斗最终让魏国得利,蜀汉成为了牺牲品。

    历史上姜维和审配类似,他们虽然有着一颗忠诚之心,但能力却无法让人所认可,所作所为也是负面影响更大。

    姓名:姜维

    属性:统率(b)姜维的军事能力并不出色,这在对抗郭、陈、邓等人的过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