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三国志- 第1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诸葛亮有法必依,犯法必究,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百姓们的利益,更何况诸葛亮南伐叛乱,建立了一个较为公平公正的社会,也没有像曹魏那样强迫他人民屯,诸葛亮时期蜀汉总体的社会环境还是可以的。

    ;

第055章 历史上的诸葛孔明() 
历史上诸葛亮个人虽然接近完美,但也不是没有遗憾的,他在子嗣方面很是艰难,中年才得子,为了延续支脉,一度过继了兄长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乔。

    因为诸葛亮后世名声很大,所以现在经常有人将其和曹操以及司马懿等比较,我个人在这里也将诸葛亮和这两位略微对比一下,大家可以稍微探讨一下。

    诸葛亮在中晚年才得子,所以早先他求兄长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乔作为养子。

    诸葛乔与兄长诸葛恪都有名于当时,评论的人认为诸葛乔的才能比不上哥哥,但他本身的个性超过诸葛恪,起初,诸葛亮还未生子,向诸葛瑾请求让诸葛乔做养子,诸葛瑾就禀告孙权,让诸葛乔到蜀汉,诸葛亮把诸葛乔当作自己的嫡子,所以改了他的表字。

    诸葛乔被任命为驸马都尉,跟诸葛亮一起去了汉中,与霍弋一起参赞军务。诸葛亮还写信给诸葛瑾说:“诸葛乔本应该回成都,但各位将军的子弟都参与行军,我认为诸葛乔也应该同甘共苦。今日让他带领五六百士兵,与各位将军的子弟驻扎在山谷中。”

    诸葛乔历史上早逝,汉中去世。后来诸葛瑾的后代诸葛恪兄弟被灭族,而诸葛亮也有了自己的儿子诸葛瞻,故诸葛乔的儿子诸葛攀重归亲生祖父诸葛瑾一支,以延续其后嗣。

    诸葛瞻在建兴五年227)出生。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出兵武功,其间写信给诸葛谨,称“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十分聪明可爱,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又在临终前作《诫子书》与诸葛瞻。诸葛亮病死后,诸葛瞻袭爵。延熙六年243),诸葛瞻十七岁,娶蜀汉的公主为妻,被授为骑都尉。

    可以说因为诸葛亮的关系,诸葛瞻在蜀汉还是很受照顾的。在家庭方面,目前资料只有关于黄氏的记载,从诸葛亮晚年得子也可以看的出来,他本人很可能并没有纳妾,妻子应该只有黄氏一人。

    在历史上诸葛亮和曹操都担任过丞相一职,然而这两个人却属于两个极端,可以说一个是光明系的代表,一个黑暗系的典范。在军事方面诸葛亮平定南中,七擒七纵,收服南方人心,而曹操屠徐州、屠官渡,号称大魔王的董卓杀的人也未必能有曹操的十分之一。

    在政治方面,诸葛亮曾经将廖立流放,将李严贬除,然而诸葛亮死后,二者一个为诸葛亮流泪,一个随其而去。而曹操呢,当年金祎、耿纪、吉邈等人在许昌作乱,被平定后,曹操以一个救火者不怀好心的名义杀死了多少无辜之人。

    曹操在政治方面还有一个无法遮掩的可攻击点,那就是他所大力施行的民屯政策,历史上民屯对于百姓的剥削是非常可怕的,只要是一个正常人,没有人愿意干民屯,当时也已经不是奴隶社会,百姓们也不傻,在汉末三国时期,作为一个乱世,缺的是人也不是地,所以曹魏要施行民屯必须要强迫他人干。

    民屯者受不了剥削,当然要跑,然后曹魏为了不让他们跑掉,又得限制他们的自由,这样一来民屯者种田自己本身没有多余的收益,还被限制人身自由,和农奴也差不多了。如果曹操只是一时这样干的话还可以理解,但他却把这个事情作为了国策大面积、长久的执行,什么意思,曹操摆明了为了一己之私就要往死里剥削百姓,这就不用洗了。

    二者都是丞相,和皇帝的关系也完全不一样,历史上曹操虽然没有篡位,但刘协对曹操是恨之入骨,敢恨不敢言,董氏以及伏氏的事情都表明了曹操的肆无忌惮,丝毫不把天子放在眼中。

    而刘禅则把诸葛亮看做自己的第二个父亲,对其全权信任,将朝廷大权都交给了诸葛亮,后来诸葛亮的北伐,刘禅对于诸葛亮的支持也很关键。诸葛亮也为蜀汉呕心沥血,没有辜负刘备、刘禅父子,就算死去,也为蜀汉留下了蒋琬、费祎等一批人才。

    所以说虽然曹操和诸葛亮都是丞相,都替皇帝掌权,但二者实际上天差地别。

    除了曹操和诸葛亮之外,司马懿更是经常和诸葛亮相提并论,在历史上司马懿的军事、政治以及谋略等方面也都是极为出色的,在雍州大地上二者还曾经是直接的对手,所以二者的话题更多。

    但司马懿掌权已经是在诸葛亮死后,诸葛亮北伐时期,实际上是诸葛亮和孙权等人联手对抗曹睿,司马懿严格来说只是曹睿麾下的统帅之一。

    相对诸葛亮来说,很多人也把司马懿看住一个野心家,不过对日后司马家夺权之事,我个人认为还是世事变化的太快,司马懿本人早先应该没有谋逆的心思,后来是自己地位到了,时机也来了,司马懿更多的只是顺水推船而已,在早先我认为他和诸葛亮一样也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尽心竭力。

    姓名:诸葛亮

    属性:领导力A+)刘备死后,诸葛亮是蜀国实际上的统治者,政绩出色

    统率A)诸葛亮南平叛乱,北伐曹魏,军事能力并不弱

    政治A+)诸葛亮是汉末三国时期的著名的政治家之一

    谋略A+)在整个三国时代,诸葛亮的谋略能力是数一数二,“隆中对”为代表

    外交A)曾经出使江东,使得吴蜀结盟抗魏

    总评S)帮助刘备三分天下,是三国时期的传奇人物之一

    别名称号):孔明,卧龙伏龙)

    性别:男

    民族:汉

    官职:军师中郎将、军师将军、丞相

    职业:谋士、外交家、将帅、政治家

    爵位:武乡侯

    谥号:忠武侯

    祠庙:武侯祠

    家庭出身:流浪士族出身

    生卒:181……234

    出生地:琅琊阳都

    主要社会关系:兄弟诸葛瑾、诸葛均)妻子黄氏)养子诸葛乔)儿子诸葛瞻)

    主要经历:

    181年-207年流浪荆州,结亲黄氏,后被刘备三顾茅庐出山,提出“隆中对”

    207年-210年担任刘备军师,出访江东,连孙抗曹,随联军大破曹军

    211年-222年助刘备平定荆州和益州,作为后勤支持其讨伐汉中,刘备称帝后担任丞相

    222年-235年辅助刘禅,南征北战,最终无力回天,病逝五丈原

    总结:如果说秦始皇嬴政是千古一帝的话,那么诸葛亮也算的上千古一相了。‘

    Ps:关于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比较后文我会详细在写的,这一卷关于北伐以及诸葛亮的事情终于告一段落了,长度远远超出了我个人的预计,本卷后面还有孙权继续和曹睿之间的对抗,辽东等篇章,估计至少还有三十章,本来是准备五十章结束的啊,现在只能慢慢写了。

    ;

第056章 卫温下夷洲() 
孙权称帝后,曾经派将军卫温、诸葛直航海寻求夷洲今台湾)和亶洲可能指日ben一带),又派遣太常潘濬一说潘浚)讨伐叛乱的五溪蛮夷。

    夷洲也就是台湾的古称,黄龙二年230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穿铠甲的兵士上万人,航海寻求夷洲和亶洲。据说亶洲在大海之间,长辈人传说秦始皇派遣方士徐福率领童男童女几千人泛行海上,寻找蓬莱仙山和仙药,定居在亶洲就没有回来。世代相传现已几万户人家,那里的人,时常有人到会稽一带来买卖布匹,会稽东部的人航海,也有遇上大暴风漂流到亶洲去的。

    在《三国志·陆逊传》里记载,孙权是求夷洲和朱崖今云nan不过这个事情遭到了以陆逊为首大臣们的反对,陆逊等人认为:“今江东人已很多,足够使用,不应当远渡大洋,深入不毛之地,向万里之外发兵袭人,海上狂风巨浪,难以预测。而且民众一旦改变水土环境,肯定会引发疾病,打算增加民力反而更加受损,打算谋利反被其害;况且当地民人犹如禽兽,得到他们不足以事业有帮助,没有他们也不会显得民众亏缺。”然而孙权不听。

    经过充分准备,卫温和诸葛直组成了一支有三十余艘船的队伍,带着足够的食物和淡水,率兵士一万,扬帆出海,浩浩荡荡,开始去寻找夷洲。

    经过日夜航行,数月之后,他们终于到达夷洲。人马刚上岸,还没来得及欣赏岛上风景,岛上的高山族居民即击鼓聚集,纷纷拿着长矛、弓箭、本棍冲了过来。卫温和诸葛直赶紧叫士兵迎击了高山族人,虽然勇敢厮杀,但他们的兵器落后。这时候,吴国士兵使用的都是铁甲、钢盔,而高山族人用的长矛都是用兽角制造的,箭头是用青石做的,又没经过训练,抵挡不住吴军的攻势,结果纷纷后退。

    高山族人退去后,卫温鸣金叫士兵不要追赶,就地扎起营寨。他和诸葛直在帐中商议如何消除误解,与土著人建立友好关系,完成吴王交付的任务。正在这时,士兵前来报告说有高山族代表求见。于是两人赶紧出帐迎接。交谈中才知道高山族人以为他们是强盗,才奋力抵抗的,现在按照当地习惯,打败方要派人到对方道谢,赠送礼物,算是和解。卫温、诸葛直马上说明他们的来意,并派代表带上礼物回拜。

    三国时期,高山族还处在氏族公社阶段,没有私有财产,过着原始社会生活,他们分成许多部落,部落成员被叫做“弥鳞”,口常劳作,按照性别、年龄、强壮程度,男子担负上山狩猎、下海捕鱼、保卫部落、守护财产的职责;妇女、儿童主要是在部落的管辖范围内采集树种、野果、植物根茎,为全体部落成员准备饭食,烤肉,大家一起吃饭,平均分配食物。部落中最高首领是酋长,氏族内部完全平等,酋长的住房和大家一样,都是石房。在房子周围围上一圈木栅栏。酋长房中唯一特别的就是摆着许多人头骨,因为按当地风俗,室内陈列的人头骨越多,表示杀死的敌人越多,本领也越大。在氏族部落中,没有法律,只按习惯来处理问题。有事大家召开部落会议共同商议。

    高山族的酋长为了表示对吴军友好,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男女老少都穿上鲜艳夺目、质地精致,色彩斑斓的氏族服装,头发盘于头顶上,用骨笄束住,脖子上带着成串的珠子、贝壳、骨头等做成的项串,手腕、脚腕都带着玉石制成的镯子,成群结队,欢声雷动,载歌载舞,从白天一直到晚上,又架起篝火,吴军士兵也加入了歌舞的人群,卫温、诸葛直等与当地酋长一行人频频举杯欢庆。

    卫温等人开始在夷洲住了下来,帮助高山族人耕种,并教给他们农业生产技术和铸造技术,和高山族人相处得非常友好,但是由于水土不服,许多吴军士兵生了病,高山族人热情帮助他们医治。由于他们的医疗水平也比较落后,吴军所携带的药物也使用完了,病死的人越来越多,卫温和诸葛直商量后做出决定,返回吴国,有的高山族人愿意跟他们一同去吴国,于是卫温、诸葛直和夷洲高山族人洒泪作别,带着数千吴国士兵和高山族人回到吴国。

    这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关于联络台湾岛的记载,从此夷洲和大陆的经济、文化往来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所以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卫温等人虽然找到了夷洲,但因为亶洲遥远,卫温他们最终还是没能到那里,只带了几千名夷洲的人返回来。孙权得知消息后,非常后悔和愤怒,于是他以卫温、诸葛直都以违背诏令无功而返,将二者都下狱诛死。

    实际上孙权就是派这些人去找长生不老药,主要是去找亶洲,结果没成功,两位将军就被黑锅被杀了。

    潘濬本是刘备麾下,在关羽死后为孙权所降服,早先武陵从事樊胄企图煽动五溪蛮夷将武陵献给刘备,被潘濬以五千人平定叛乱。孙权称帝后,潘濬被任命为少府,进封刘阳侯。后迁任太常。

    后武陵郡的五溪蛮夷再次作乱,黄龙三年231),孙权授予潘濬符节,命督军五万讨伐五溪蛮夷,又将吕岱从交州调回帮助潘濬。潘濬赏罚得当,在数年间,斩杀俘获几万人。自此五溪蛮夷逐渐衰落,一方得以安宁无事。

    据《吴书》记载,骠骑将军步骘屯沤口,求召募诸郡以增兵。权以问浚,浚曰:“豪将在民闲,耗乱为害,加骘有名势,在所所媚,不可听也。”权从之。中郎将豫章徐宗,有名士也,尝到京师,与孔融交结,然儒生诞节,部曲宽纵,不奉节度,为众作殿,浚遂斩之。其奉法不惮私议,皆此类也。归义隐蕃,以口辩为豪杰所善,浚子翥亦与周旋,馈饷之。浚闻大怒,疏责翥曰:“吾受国厚恩,志报以命,尔辈在都,当念恭顺,亲贤慕善,何故与降虏交,以粮饷之?在远闻此,心震面热,惆怅累旬。疏到,急就往使受杖一百,促责所饷。”当时人咸怪浚,而蕃果图叛诛夷,众乃归服。

    Ps:尽管台湾和大陆一国两智,但依然是中国的一部分。

    ;

第057章 再用诱计() 
早先孙权曾经让鄱阳太守周鲂诈降曹魏,并且得以大破曹休,后孙吴故技重施,再次派孙布假装投降以引诱魏将王凌,然而这次只是略有斩获。

    在曹休死后,朝廷让满宠以前将军职代理都督扬州诸军事。当时满宠是豫州刺史,他在任上很有作为,汝南士兵和民众慕恋满宠,扶老携幼,要随满宠一起走,无法阻止。护军上表要求剿杀首领。魏明帝曹睿特别容许让满宠带走亲信部下的一千人,但其余的人就不要再管了。

    当时在扬州,王凌为扬州刺史,一山不容二虎,所以二者矛盾很深,王凌的同党就诋毁满宠年老力衰,言行荒谬,不合事理。后来曹叡因此召满宠入朝。满宠到京城后,身体康健。曹叡见状,又要求满宠回到原职去。满宠不止一次上表,要求留在京城。曹叡下诏说:“从前廉颇为向使者表示自己身体健康,仍可带兵打仗,一顿吃掉斗米、十斤肉。马援六十二岁时仍请兵战斗,据马鞍顾视,以示可用。今你未老而自谓已老,怎不以廉颇、马援自比呢?要想法保卫边境,为国效力啊。”

    据《世语》记载,先前,王凌上表说满宠年纪老迈,酷嗜饮酒,不可再担任独当一面的职务。明帝将要召回满宠,给事中郭谋说:“满宠任汝南太守、豫州刺史二十多年来,著有功劳,后来镇守准南,吴中十分畏惧他。如果情况不象王凌上表所说,将被敌人窥探利用,可以令他还朝,用询问东方军事的方式考察他。”明帝听从了他的意见。满宠既到,看起来身体健康气色强壮,明帝加以慰劳后让他回任上。

    而满宠这次离开扬州的行为也的确给孙吴可乘之机,不过辛好满宠早有预料,所以最终由王凌等人造成的损失并不大。

    在满宠掌控东线之后,曹魏并没有给孙吴什么机会,太和四年230),满宠为征东将军,魏作合肥新城。这年冬,孙权声称要取合肥。满宠上表要求召集兖州、豫州兵力。后来两州兵力云集,敌兵只好退还了。朝廷命满宠就此撤兵。满宠认为敌兵大举退还,恐怕不是本意。他们一定是佯装退却以麻痹我们,等我们撤军后,好趁虚而入。于是上表要求不要撤军。果然,十余日后吴军返回,孙权重新杀回合肥,结果因为魏军未退,攻城不克,不得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