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三国志-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总评: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然还不是顶级之列,但有潜力更进一步。

    注1:据《魏书》记载曹操当时上表追忆郭嘉,云:“臣闻褒忠宠贤,未必当身,念功惟绩,恩隆后嗣。是以楚宗孙叔,显封厥子;岑彭既没,爵及支庶。故军祭酒郭嘉,忠良渊淑,体通性达。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执中处理,动无遗策。自在军旅,十有余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东禽吕布,西取眭固,斩袁谭之首,平朔土之众,逾越险塞,荡定乌丸,震威辽东,以枭袁尚。虽假天威,易为指麾,至於临敌,发扬誓命,凶逆克殄,勋实由嘉。方将表显,短命早终。上为朝廷悼惜良臣,下自毒恨丧失奇佐。宜追增嘉封,并前千户,褒亡为存,厚往劝来也。”

    ;

第094章 曹魏前期五大谋士 上() 
曹魏前期是公元191年-208年。这段时间是从曹操成为东郡太守开始,一直到赤壁之战的前夕,包括了曹魏集团发展的起步期和高速发展期,后世人们将这段时间曹操麾下五个主要谋士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程昱并称为曹魏前期五大谋士。

    但他们之中的差距是很明显的,荀彧在曹魏集团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可以与荀攸、郭嘉、贾诩、程昱四人之和相比。此外贾诩因为加入的时间短,贡献少也是在其中屈于劣势,而郭嘉和其他谋士之间的差距也很是明显。

    荀彧在曹操集团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是其他人所无法企及的,作为曹操的二把手,他的能力也是极为出众的,不仅全还精,就单单就算谋略,当时曹操集团内部都没有人可以压过荀彧。

    荀彧和陈宫是最早追随曹操的谋士,荀彧更是被南阳名士何颙评价为王佐之才,他在投靠曹操之后,被曹操认为是自己的子房,但实际上荀彧不仅是曹操的张良,还是曹操的萧何。

    在曹吕兖州之战时荀彧留守后方,是他第一时间发现了吕布入侵的图谋,并且做出反击,后更是进入豫州刺史郭贡的大营,逼退了其麾下数万大军。在陶谦死后,曹操准备先放弃吕布转而夺取刘备的徐州,是荀彧劝住了曹操,从而没有给吕布翻盘的机会。

    而在迎天子的问题上更是荀彧力主的,当时曹操麾下多数人不建议曹操迎天子,认为当时形势不容许,是荀彧力排众议让曹操迎天子,谋求大义的名分,而后曹操得到了献帝,势力因此飞速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荀彧在历史上还为曹操推荐了众多的人才,其中包括荀攸、钟繇、郭嘉、戏志才、陈群、杜畿、司马懿等人。但其中失败的也有严象和韦康。

    荀彧更为优秀的地方是他全面的大局观,其中“四胜四败之说”只是其一,其后曹操在官渡对持的关键时刻准备退军,引敌深入,是荀彧从许昌写信劝阻了曹操,而后在先南先北的问题上还是荀彧第一个站出来要曹操先平定北方,曹操平定北方准备讨伐荆州刘表,也是荀彧为曹操献计,结果曹操轻松的就得到了荆州。

    最难得的是荀彧本身就是一个可以独挡一面的优秀人才,其政治才能也是当时顶级的,在荀彧为曹操管理后方的二十多年中,基本没出过什么大问题,可以说有荀彧在,曹操就不需要担心自己的腹背,尤其是当年和吕布的兖州之战,没有荀彧的话,曹操的命运就可能和刘备在徐州的结果一样了。

    和郭嘉不一样,历史上没有荀彧,曹操就不是曹操。所以不要说只算曹魏前期,就算在曹魏乃至整个三国时代,荀彧都毫无疑问是一等一的人物。没有几个人敢说压的过他。

    荀攸是荀彧的侄子,在荀彧之后成为了曹操的谋主,在曹魏前期的五大谋士的排位中,他仅次于自己的叔叔荀彧。荀攸和他叔叔荀彧一样,也是一个很可怕的家伙。早在年幼时,荀攸就已经聪慧过人,甚至识破了杀人之事,后来还参与了郑泰、何颙等人刺杀董卓的活动。曹操迁都许昌后,因为荀彧要坐镇后方,便推荐了荀攸替代自己。

    荀攸归顺曹操后,是不负期望,计谋百出,而且均被证明完全正确。荀攸的第一计是在曹操讨伐张绣之时所提的缓兵之计,可惜曹操没听,后来曹操在张绣和刘表的联手下果然无功而返,而曹操不针对张绣之后,张绣却反而在贾诩的建议下投靠曹操,证明了荀攸当初提议的正确性。

    在讨伐徐州吕布之时,曹操久攻不克,准备退军,也是荀攸和郭嘉及时劝阻了曹操。

    荀攸最辉煌的时候是曹操和袁绍决战之时。荀攸先是为曹操提出了声东击西之计,分兵诱敌,使得曹操一举在白马之战消灭颜良;后又以运粮队为诱饵成功的消灭了文丑;之后荀攸劝曹操袭击袁绍的粮草,大破韩荀;许攸来投以后也是荀攸和贾诩劝曹操相信其出兵讨伐乌巢;其后张郃、高览的归降更是荀攸力主的。

    在曹操和袁绍的这一场关系天下命数的大决战中,荀攸说自己的功劳是第二,没人敢说是第一。

    后来,曹操对战袁绍及袁氏兄弟都取得了胜利,准备转而讨伐荆州的刘表,恰逢袁谭派辛毗请降求救,曹操本来一心想南下,当时就是荀攸和辛毗最终说动了曹操,曹操这才挥军北上,最终成功的打败了袁氏兄弟,得到了北方四州。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论功行赏,说:“为人忠诚正直而善于密谋,为我安抚内外的人是文若荀彧),公达荀攸)则次于他。”增邑四百,并前七百户,荀攸转为中军师。

    在曹魏前期说荀攸是曹操麾下谋士中第二人,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郭嘉在当代名声大振,甚至被不少人认为能力还在诸葛亮之上,其中尤其以其的“十胜十败之说”、预料孙策之死、平定北方、讨伐乌恒等等最为出名。

    但实际上郭嘉的“十胜十败之说”是荀彧的“四胜四败之说”的翻版,真实性存疑,可能就是是傅玄私自添加的。郭嘉预料到了孙策之死的确有些神机妙算,但对于曹操方面的意义并不大。

    曹操平定北方时,郭嘉也的确很活跃,也很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郭嘉对于平定北方的贡献有多大,事实反而相反。曹操讨伐乌恒也是郭嘉力主的,但实际上郭嘉在其中功劳有限,他的计策甚至可能适得其反,田畴才是曹操能大胜乌恒的关键人物。

    综合而言郭嘉在曹魏前期的五大谋士中排位和贾诩一起是垫底的,他是五个人中唯一一位没能证明自己的谋士,作为曹操的核心谋士之一,郭嘉对于曹魏的贡献实在有限。

    同时郭嘉也是这五位谋士中唯一一位评不上顶级谋士的男人。

    ;

第095章 曹魏前期五大谋士 下() 
如果说纵观整个三国时代,那贾诩毫无疑问是最顶级的几个谋士之一,但仅限于曹魏前期的话,贾诩的重要性就比较有限了,毕竟贾诩是在官渡前夕才投靠的曹操,五大谋士中贾诩也是投靠曹操最晚的一个。

    但并这不代表贾诩就不重要了。

    贾诩投靠曹操和荀攸、郭嘉等人归顺曹操不一样,荀攸、郭嘉是被推荐给曹操,而贾诩是劝自己君主张绣归顺,顺带一起投靠曹操,贾诩是给曹操送了一份名为南阳的大礼。当时曹操正面临着袁绍的巨大压力,而许昌离南阳又近,如果当时张绣投靠到了袁绍一方,那对于曹操后方的威胁是巨大的,就算张绣没有行动,曹操也不得不消耗大量的精力来预防张绣。

    但这一切贾诩都没让发生,在贾诩的劝说下,张绣非但没向袁绍靠拢,反而投靠了曹操,让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自己后方的一个巨大隐患。所以曹操知道后,甚至一度推举贾诩为冀州牧。

    在和袁绍决战之际,曹操问计于贾诩,贾诩就说:“您在精明、勇敢、用人、决断四个方面都胜过袁绍,之所以相持半年不能过取胜,是想顾及周全啊,抓住机会,便能很快取胜。”其后贾诩更是和荀攸一道力劝曹操听从许攸之策袭击乌巢,曹操才最终赢下了这场关键大战的胜利。

    综合而言贾诩在曹魏前期和其他四名谋士相比不是很活跃的,如果要硬排曹魏前期五大谋士的话,贾诩只能和郭嘉一起垫底了。

    在曹操麾下谋士之中提到先见之明,人们往往想到的是预料孙策之死的郭嘉和评判袁绍麾下的荀彧,但实际上在这方面程昱也丝毫不逊色。

    程昱早在投靠曹操之前就已经在兖州颇有声望,当时兖州刺史刘岱就征召过他,但程昱没有答应。界桥之战前刘岱必须在袁绍和公孙瓒之间站队,他连日不能决,不得已向程昱问计,程昱当时就预料公孙瓒不敌袁绍,认为刘岱应该站在袁绍一边,后局势果然如其所料。

    而曹操掌控兖州后,辟召程昱,程昱一口答应,别人问其为什么,程昱只是笑而不语,后世看来刘岱和曹操之间该选谁不言而喻,但当时刘岱可是名正言顺的兖州刺史,还是皇亲国戚,而曹操的兖州牧只是自封的,刘岱看人之准可见一斑。

    后面还有更神的,在建安之前刘备虽然继承过陶谦的徐州,也做过一方诸侯,但他个人的战绩实在一般,在管理徐州期间并没有看到什么非常出色的政绩,后来还被吕布狼狈不堪的赶出了徐州。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被程昱看做了重大的威胁,历史上在曹魏集团中程昱也是第一位把刘备视作直接威胁的男人。可惜的是当时程昱劝曹操就处理掉刘备,曹操没听,后面还放虎归山让刘备回了徐州,程昱虽然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来找曹操,但最终还是晚了一步。

    如果当时曹操除掉了刘备,那么后来可能就没人能阻止他一统天下了。

    在曹操最为危及的兖州之战中,程昱的表现也是非常关键。当时兖州已经基本沦陷,只剩下了鄄城、范县、东阿三县,而荀彧必须坐镇鄄城,程昱临危受命游说东阿、范县,成功的劝服了东阿县令靳允,斩杀了吕布的使者氾嶷,后还派别骑占住仓亭津,陈宫军不能得渡。在曹操归来之前,三县得以保全,程昱是有大功的。

    而后曹操与吕布在兖州展开大战,一度局势对于曹操非常不利,当时曹操都准备放弃兖州投靠袁绍去了,这个时候是程昱劝住了曹操,可以说没有程昱的话,兖州之战的结局就会改写,曹操后面也恐怕不会再有如此辉煌的未来了。

    同时程昱也是一位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才,拥有着相当的军事才能,建安年间,本来程昱被任命为尚书,但兖州尚未绥抚停当,于是又以程昱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后程昱升为振威将军,七百兵守着鄄城,面对袁绍超过十万的大军,程昱不仅没有向曹操求援,反而拒绝了曹操的援兵,并且最终成功的守下了鄄城。

    建安八年203),曹操攻打黎阳,程昱引军与曹操会师,后被曹操派去疏通水道,大破魏郡太守高蕃。

    在曹魏前期五大谋士的排位中,如果不是因为荀攸在至关重要的官渡之战中加分太多,程昱很可能还要排在荀攸之前。

    由于比的是曹魏前期的排名,所以主要看谋士们对于曹魏集团的贡献,而时间也被限制在了初平二年191)到建安十三年208)。

    而到赤壁之战前夕,荀彧因为没有接受三公的任命,所以他的官职还是尚书令,爵位是万岁亭侯,食邑两千户;荀攸则是中军师,爵位是陵树亭侯,食邑七百户;郭嘉的官职则一直未变,还是担任军师祭酒,爵位是洧阳亭侯,死前食邑两百户,死后被曹操追加八百户,共计千户;程昱当时官职已经升到了奋武将军,爵位是安国亭侯,食邑当时应该是五百户;贾诩本来被曹操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但因为冀州当时被袁绍所占,所以便留参司空军事,后来曹操自领冀州牧,于是迁贾诩为太中大夫,当时贾诩的食邑是五百户或以下。

    综合而言荀彧第一是没有任何争议的,荀攸因为官渡决战时的杰出表现排在第二也没有问题,由于荀攸已经占了第二,程昱就只能排第三。至于贾诩,从某个意义而言这个排名对于贾诩不是很公平,因为这里并不包括曹魏之外的表现,时间也比较少,贾诩在这个时间段内还不是很活跃,但毕竟排的是曹魏前期五大谋士,不是整个三国时代五大谋士。

    所以贾诩只能和郭嘉一起垫底了,至于他们两人谁四谁五,这个意义并不大,但因为其他四名谋士的谋划都主要在这个时间段内,贾诩在曹魏前期也相对不是很活跃,所以把贾诩排第五比较合适。

    ;

第096章 昌豨之乱() 
在三国历史上昌豨不算什么重要人物,但他却少见的一个反复无常之人,数度投靠曹操,数度反叛曹操,是个颇为少见的小人物。

    昌豨又名昌霸,本来也是泰山群寇之一,后臧霸归顺陶谦,遂和昌豨、孙观、吴敦、尹礼等人聚众联合,在徐州颇有势力。后陶谦死,刘备接管徐州,吕布夺取下邳后,他们又归顺吕布,曹操消灭吕布之后,泰山群寇均归降曹操,其中昌豨被任命为东海郡太守。

    此后,昌豨开始了漫长的降而复反的道路。

    建安五年200)刘备背叛曹操,再次夺取了下邳,成为了徐州的主人,当时徐州郡县大多叛变曹操归顺刘备,昌豨也在其中,刘备麾下聚集了数万人马,对于曹操形成了很大的威胁。

    一开始曹操派刘岱、王忠讨伐刘备,没有成功,后来曹操亲自出马才将刘备赶出了徐州,看到昌豨为刘备叛变之后,亦将其击败。

    当时襄贲校尉杜松的部下炅母等人作乱,与昌豨勾结,曹操命吕虔接替杜松。吕虔到任后,招诱炅母和他的首领及党羽数十人,赐他们酒饭,暗中派壮士埋伏在两侧。等看到炅母等人都喝醉后,吕虔便命两侧的伏兵把他们全部杀死,并安抚炅母的部下,这批叛贼于是都被扫平。

    这次是昌豨在历史上第一次背叛曹操,但由于当时的主因是刘备,而曹操还要急着对付袁绍,所以昌豨虽然失败但并没有因此遭受到严重的损失,但这也为他后来的再次叛乱埋下了伏笔。

    曹操在官渡打败袁绍之后,逆转了对北方袁氏集团的劣势,并且再接再厉取得了众多的胜利,然而就在曹操势头发展迅猛之际,昌豨再次引乱,骚扰曹操的后方。

    为了收拾他,曹操当时派张辽与夏侯渊前去讨伐东海。张辽与夏侯渊同围昌豨于东海,历经数月,粮秣将尽,但依然看不到攻克东海的可能,于是众人商议先引军而还,两大名将共同出马,这次本来像要无果而终了。

    此时张辽却向夏侯渊说:“这些天以来,每次我们巡视围城军情时,昌豨就两眼盯着我看。而且他的士兵所发射的箭日益稀少,此必是昌豨心怀犹豫,所以才没有力战。辽希望能挑试一下他,并与之洽谈,倘若可以成功诱使昌豨下山,不是很好吗?”于是命人向昌豨说:“曹公有命令,让张辽来对你传达。”

    不出所料,昌豨果然下山与张辽对话。张辽便说:“曹公神智武勇,正在用他的仁德感化四方各派的势力,先归附的可以受大赏。”于是昌豨便答应投降。张辽知其肯降,于是只身上三公山,入昌豨家中,并拜候其家人。昌豨见张辽如此坦诚相对,心中欢喜,便随之往见曹操。

    曹操先遣昌豨还东海,随后训责张辽说:“莽然只身赴敌巢穴,这不是大将所为。”张辽却拜答道:“凭着明公达于四海的威信,我拿着圣旨,昌豨必然不敢害我,所以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