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殿周边到处是官员和禁军侍卫、将领、内官、宫女,很多人其实就是耳目。三位宰相凑在一起瞒不过人。当然,三个人也不想瞒着谁。皇帝不行了,国家不可无主,自然要作出准备,这没什么奇怪。
午时已过,皇帝没有变化,所有人都在煎熬着,也没有吃饭机会。
寝宫中的人很多。除了皇族,其余都属顶尖人物。一直处于悲伤中,寿王李杰有些疲倦了,可不经意间,寿王李杰突然发现刑部尚书崔昭纬好像碰了碰身边不远处的吉王李保,随后崔昭纬出了寝宫。不多久,吉王李保也出去了。
寿王李杰没有动,这个时刻他不能离开,背后这些动作也只能听之任之。皇帝大渐不远,臣公们的动作司空见惯。内官在行动,文官自然也要有所动作。可寿王李杰有些奇怪,作为重臣的刑部尚书崔昭纬为什么联络吉王李保。难道。。。因为利益的问题陈墨在忽悠自己?
想一想,陈墨没有这样的理由。一向对陈墨不错,自己能够做了皇帝他绝不会吃亏,相比现在来说,自己继承大统对陈墨的将来更有利。而以三位宰相的持重和陈墨的机敏,也不可能忽悠自己。
一步之遥的诱惑力不可能不强,寿王李杰当然想坐上那个位置,他认为自己能够治理好这个国家,最起码比自己的即将离世的兄长要强。
悲伤有之。忐忑有之,可寿王李杰只能在煎熬中这样等待。
。。。。。
。。。。。
大明宫宫内分三个区域。依各区域的功能又分为前朝和内庭二部分,前朝包括外朝、中朝两区。外朝以宏伟高大的含元殿为主体。是大明宫第一大殿,重要的国家庆典一般都在此举行。中朝以宣政殿为主体,是皇帝平日朝见群臣、听政及举行朔望册拜等大典的地方,也是皇帝常朝和百官办事的行政中心。
就要日落,三位宰辅匆匆赶到了宣政殿。
“本公以为,陛下病情严重,请立皇弟寿王殿下为皇太弟,暂时处理军国大事。”
杨复恭根本就没有把三位宰辅放在眼里,三人刚刚落座杨复恭就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太目中无人了,刚刚就坐的三位宰辅立刻站了起来,杜让能首先发难:“寿王殿下年纪尚轻,何况陛下并不是没有醒来的可能,就是立监国也应立长立贤,本公以为吉王殿下素来贤明,应让吉王殿下监国,这样方符合国体!”
“吉王殿下素来贤明,应该让吉王殿下监国方为正途!”
“本公也认为应该立长立贤!”
三位宰相异口同声,根本就不同意杨复恭的决定。
“素来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太子年幼,寿王殿下身份尊贵,才是最合适的人选,三位相公难道想要背弃祖宗成法?”做过枢密使,王彦范文化水平很高,早有准备的他立刻挺身而出。
“立长立贤方能服众,祖宗成法以长为贵,本应立吉王殿下!”萧遘立刻反击。
“寿王殿下是陛下胞弟,吉王殿下怎可相比?”刘季述也不甘落后,他也加入战团。
“吉王殿下饱读诗书,贤明天下皆知,应立吉王殿下!”韦昭度立刻还击。
“寿王殿久在陛下身边,政令精熟,只有寿王殿下方能稳住目前局势,应该立寿王殿下!”王仲先也冲了上来。
“应立吉王殿下,只有吉王殿下之贤明才能服众,才能成为一代明君。。。。。。”
“寿王殿下英明神武,气宇不凡,远见卓识。。。。。。”
。。。。。
。。。。。
宣政殿中内官人多势众,可不久后,三司六部的高官们得到消息跑了过来。
吐沫横飞是肯定,内官们也不示弱,大小宦官一起上阵,争吵声顷刻间几乎掀翻整个宣政殿。禁军士兵很快反应过来,以龙武军和神策右军为主的禁军立即包围了宣政殿。
大喊大叫,声嘶力竭,双方就差动手了。。。。。。
武德殿中,皇帝气息开始微弱起来。
“陛下!陛下!”
两位太医令和尚药奉御向光彦感觉到了不妙,三人冲到了卧榻前。
几乎一天滴水未进的孟淑妃立刻一声嘶叫也扑了上去,遂宁公主李嫣和几名妃子紧随其后;以寿王李杰、吉王李保为首的男性皇族也赶紧凑了上去。
在这同时,两名小内官狂奔到宣政殿的战场,皇帝病情加重的消息让争吵暂时平息下来,只差打起来的双方飞奔回了武德殿中。
“赶紧让开!陛下需要急救!”陈墨一直没有离开武德殿,明知皇帝是没救了,可总要抢救。
陈墨和一些官员与内官赶紧劝离围在皇帝身边的皇族男性,以耿秀为主的女官们也赶忙去劝孟淑妃和遂宁公主等人。向光彦也再次拿起针展开急救,一名内官跑进来送上救急用的汤剂。
曾经对左盱用过的急救方式陈墨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敢用,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忙碌。
“淑妃晕过去了,陈待诏赶紧过来!”越来越乱,身后的耿秀这时候也喊叫起来。
没等陈墨跑过去,杜怀山就拉了他一下,随后转身去救治孟淑妃。
陈墨知道杜怀山是为了让自己避嫌,也知道孟淑妃不会有生命危险,他扭回身重新回到皇帝身边。
“陛下怎么样?”…
身后传来寿王李杰有些嘶哑的声音,陈墨没有回头,他只能无奈的说了一声:“陛下会醒过来的!”
寿王李杰没有再说话,陈墨突然感觉自己的右臂被一只手紧紧地抓住,这只手微微颤抖着,显然有些激动。
是即将当皇帝的激动,还是兄长要离自己而去的激动,恐怕兼而有之,陈墨轻轻说了一句话:“天意总是难违。。。。。。”
“陛下醒了!陛下醒过来了!”陈墨话音刚落,正在对皇帝急救的向光彦喊了起来。
随着向光彦的喊叫声,陈墨感到身后一阵拥挤,他被推到了皇帝近前。
稍稍离开,皇帝醒来再次刺激到了众人,向光彦喊的这一声让众人重新拥了上来。
“大家不要拥挤,陛下。。。。。。”
根本没有用,陈墨、向光彦和孙解根本拦不住身后的人,皇族和内官们立刻把皇帝围的水泄不通,只剩下一众文官被挡在外面。
光启皇帝真的醒了,竟然睁开了眼睛。
寝宫中立即变得鸦雀无声,只听见皇帝急促的呼吸声。
皇帝的脸色稍稍好了一些,嘴唇蠕动着,可惜。。。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陛下!微臣认为寿王殿下英明神武,可堪大任,请陛下恩准让寿王殿下监国。”杨复恭也不知什么时候冲到了最前面,他竟当面让皇帝进行决定。
真实的历史再一次展现在陈墨面前,回观返照的皇帝已经不能开口,文官被挡在外围,杨复恭充分利用了这次机会,历史上他应该就这样立起了一个新皇帝。
光启皇帝的眼睛很无神,他的嘴唇微微蠕动,依旧是发不出声音。
寿王李杰仍旧抓着陈墨的右臂,也就在这同时,寿王李杰感觉自己被陈墨向身后顶了一步。
历史的时刻就要发生,陈墨知道皇帝会点头,而点头就意味着寿王李杰将继承大统。陈墨不想被别人看出什么,这个时刻对寿王李杰很重要,对陈墨同样很重要,悄无声息的隐身在人群才是陈墨的最佳选择。
第244章 山陵崩()
光启四年三月五日酉时末,在位十五年,大唐历史上即位年龄最小的光启皇帝永远闭上了眼睛,时年二十七岁。?。。
哀声响彻太极宫,山陵崩,整个太极宫陷入一片大乱。
光启皇帝临终点了头,这意味着寿王李杰将名言正顺的继承大统。可继承皇位这种大事件不会那么简单,总会有不同意见,有事情发生很正常。
天已经黑了下来,人声鼎沸中很紧张,皇帝的丧事连夜进行。除了归属天成军的少数禁军士兵,龙武军和神策军士兵把整个皇城和内宫围的水泄不通。
杨复恭不允许出现意外,只有自己拥立的皇帝才能放心,自行废立皇帝是宦官的惯用旧例,这次哪怕是使用武力杨复恭也在所不惜。不是不怕左睿,可在这种情况下,杨复恭必须做出选择,何况,他还有坚定而有强大的支持者。
在几天前皇帝病情加重的时候,杨复恭已经和朱全忠与李克用通报了消息并获得了支持,这才是他最大的依仗。
任何人不允许出皇城和内宫,形势看着有些紧张,这也是杨复恭在复起后第一次行事自己的兵权,一切看着好像已经走上正轨。陈墨无法再去安慰谁,太极宫中灯火通明,可也存在着很多危险。太极殿外,一簇簇松明延伸在殿外,让太极宫周围如同白昼。陈墨与千余名士兵就聚集在殿外,皇帝遗体已经移到这里,太极殿是举行丧礼的地方,众位皇族和官员都已转移到了这里。
所有禁军士兵都除下盔樱,身服素缟。
守卫在太极宫外的禁军士兵分为了三部分。各司其职,同时,不停的有军官在这些禁军进出。大礼仪也隐藏着危机,为了政治的利益有时候难免会出现血腥事件,不得不防。
尽管在记忆中这次皇帝的更迭没有出现流血事件。毕竟有了很大不同。陈墨也不得不防范。龙武军一直和陈墨在互通消息并报上平安的讯息,而张造的神策军却没有主动联系陈墨,陈墨也没有派人去联络。寿王李杰和众位皇族、百官都在里面守灵。没有问题。杨复恭等人也没有异动,这让陈墨稍稍放下了心。
已经半夜时分,哀声还在隐隐传出,陈墨的人时不时会来通报里面的消息。这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
。。。。。
天放出一丝光亮,隐隐的红色在东方闪现。钟声响起。
钟声起伏荡漾,连绵不绝。这不是报晓的钟声,而是继续昨日的哀钟,所有的钟楼和寺院已经得到通知,鸣钟三万声,哀悼光启皇帝陛下的离世。
一天一夜时间后,第一餐饭终于送了上来。
太阳升起。皇帝大渐的消息将传遍天下,一个新的时代也将随旭日来临。
太极殿中,身着素缟杨复恭做好了准备。
文官肯定还要有自己的坚持,不过杨复恭并不在意,文官左右不了皇帝的人选。皇帝已经点了头,这是他信心的来源。何况,杨复恭最忌惮的陈墨并没有任何异常举动,这让他稍稍放下了心。寿王李杰和陈墨素来有交往,这也许是陈墨不愿意行动的原因,杨复恭其实已经担心了一晚上,好在陈墨并没有异常,最佳时机已经过去,这说明陈墨用武力左右皇帝人选的可能性急剧降低,让杨复恭心中窃喜。
文官终究是文官,他们只会用自己的方式面对争执,总想以理服人的腐儒成不了大事,道理永远及不上刀锋的力量,只要这个不按规矩行事的陈墨不阻止,一切都将无可改变。
韩全海心中打着鼓跑到太极殿外,陈墨就在太极殿的东端,一溜小跑来到几名禁军士兵近前。天成军可不是其他禁军,狠辣之名声名远播,韩全海恭谨的一抱拳:“鄙人要见一见待诏,请行个方便。”
张造和魏玉霆的禁军都已向太极殿靠拢,陈墨看在眼里,不过他没有动,只是稍稍加紧了关注力度。韩全海的到来说明那个时刻即将到来,陈墨当然要见一见。
远远看到陈墨一招手,韩全海赶忙跑到陈墨近前:“待诏。”
没有回应韩全海,陈墨转身来到宫墙前。
韩全海迈着小碎步赶紧跟上,士兵迅速腾出一个空间,陈墨扭过头:“我不管是谁,只要一个顺利平静的过程,大唐禁不起风浪,明白吗?”
低头哈腰,韩全海赶紧道:“待诏深明大义,我大唐就是需要待诏这样的忠心臣子,鄙人五体投地。”
“平静才是天下之福,百姓之福,韩内侍还有什么要说的吗?”陈墨就像自己所说的,他很平静。
韩全海向前凑了凑:“静难军与保大军会得到照顾,请待诏放心。”
这就是交换的条件,也是政治的延续,杨复恭为了度过这个最关键的一环做出了妥协,只是没有具体内容。
要动昨晚就已经行动,何必等到现在,陈墨点头:“静难军与保大军保持原状,该受到照顾的地方必须受到照顾,韩内侍去吧。”
韩全海继续低头哈腰:“待诏说得对,我大唐不能乱下去了,还是待诏最忠心为国!”
没有再说话,陈墨一挥手,韩全海立刻再次施礼,随后转身离开。
。。。。。
太极殿。
素缟充斥,官员在按部就班的祭拜,皇族守在巨大的棺椁两侧。
杨复恭出现了,他的身后是几名大宦官和寿王李杰。
恭恭敬敬的进行了祭拜仪式,垂下几滴眼泪,杨复恭直起身:“陛下遗愿,请寿王殿下监国!”
“请寿王殿下监国!”几名大宦官早就有默契,在杨复恭话音一落的同时,立刻开始对寿王李杰跪拜。
要的就是这个时机与效果,大庭广众之下,只要这个过程。监国就是临时行使皇帝权利,当监国者真的被确定,政令发布,谁也无法改变。
无论是殿内正在祭拜的官员,还是殿外正在做准备的官员,一片惊诧。
这根本不符合规程,杨复恭显然要把监国的权利强加在寿王李杰头上。
“不可!万万不可!陛下没有遗诏,监国之事无比重大,事关社稷,应该在政事堂进行公议!”殿内几名官员立即反对。
杨复恭早有准备,他厉声道:“陛下临终前已点头同意寿王殿下监国,难道尔等要违抗陛下遗愿吗!”
这。。。是实话,光启皇帝真的在临终前点了头,至于是不是同意了让寿王李杰即位谁也无法说清楚,皇帝当时已经处在弥留之际,他的真实遗愿恐怕会成为历史谜团。
“请寿王殿下监国!”宦官们不敢再等,立刻继续。
“杰何德何能?不敢受!”没等其他人反应,寿王李杰开始推辞。
“寿王殿下英明神武,请监国事。”
“还有太子与吉王殿下,监国事理应公议!”文官们反应过来,一些在殿外的人赶紧进殿。
“国不可一日无君,请寿王殿下暂监国事!”内官们可不不管文官的反对,齐声大呼。
在争执的同时,谁也没想到太极殿前的禁军士兵也参与进来。正在外面安排丧事,当三位宰辅带着大量官员出现在太极殿门前,竟然被禁军士兵阻挡在了外面。
这是历史的重现,在历史上杨复恭就是这么干的。
陈墨远远地观望着,以三位宰辅为首的文官拥在太极宫前拼命的要进入,禁军士兵就像后世的防暴警察,组成几道厚厚的人墙,任凭打骂,绝不还手。
有些搞笑,禁军士兵自不敢和这些朝中大佬动手,场面很火爆,冲突却无法升级。
吐沫横飞,这些文官毕竟讲究身份,除了平平无奇的叫骂,也没有什么过分的污言秽语。叫骂和指摘声传入太极殿,杨复恭满意极了。
禁军还是在观军容使的领导下,陈墨只要不动,这些文官掀不起风浪。隐隐的,杨复恭感觉到陈墨这个人有些可爱起来,尽管他当初被陈墨压制的自己死死的,也曾经让自己很没脸面,可在这种情况下没出手说明他还是比较识时务。
强行监国还在继续,文官们一直在反对。
经过最初的激烈反对,文官们很快反应过来,不能耽搁祭拜过程,这对皇帝不尊重。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