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仙宋- 第1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等第二天天色放亮时,刘豫再一清点身边剩下的人马只剩下了不足千人、顿时一种绝望的悲鸣感涌上心头,险些没给他当场击昏过去。

    一千人,够干嘛的呀?刘豫意识到自己再不赶紧想个别的办法逃走,肯定会被吴璘和那个水师将军给前后夹击、围歼于此。

    正在他绞尽脑汁、百般思索之际,他的儿子、刘麟给他献了上了一策:去海边的渔村,抢民间的渔船出海南逃去。

    被儿子这个计策一点醒,刘豫拍着脑袋连说“我怎的就没想到夺民船南下呢!”。随即他带着一千残兵败将、玩命似地跑到了附近的一个渔村里。

    一进村子,刘豫心急之中竟然下令斩杀了召集乡兵来投他、想要帮他的一个保正。然后又下令屠杀全村、抢劫粮食后,带着一千狼狈不堪的兵马夺了二十四艘小渔船便出了海

    刘豫逃了,逃得很狼狈、逃得很丢人。

    但吴璘带兵夺下宁海军之后,却没有下令去让水师出海追赶他。为什么不让水师去追能?一百十二艘海船,想要追上刘豫、把他弄死在汪洋大海上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呀?

    那是因为吴璘知道他还有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火速转行南下去打海州,新投的一百二十艘海船是好钢、吴璘要用到打海州的刀刃上。

    这就是一个良将的本色,任何时候都不会为了夺取战功而盲目地抗命,去为了贪功做出不符合顶头上司号令的事。

    吴璘与杨沂中那个活阎王相比,至少刘行心底里十分清楚一点:吴璘日后可为帅、少年帅才,杨沂中永远只能做个冲锋在前、攻城拔寨的大将军,他只是个能杀人不能统帅一方的将才而已

    帅才的吴璘在宁海军短暂整顿队伍,只用了两天时间、他便将旧宁海水师给重新整扩成了一支一万五千人的新宁海水师来。随即,新兵才入营、他来不及多做整训,便带着一万五千水师、六万马步军一起踏上战船,从海上迎风破浪一路杀到了海州城。

    海州,这个城池在大宋朝来说不是大城池,但从大宋朝建立以来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地方。

    他重要的原因,是这里是有始建于赵匡胤时代、大宋朝北方最大的船坞。在过去的百年里,无论是长江、黄河里跑的,还是海上行驶着的大宋战舰中,三成以上都出自海州坞。

    也是在这里,曾经横扫京东数十城、被宋王朝称为“宣和二寇”中北方巨寇宋江和他手下三十六员战将,就是在这个城池被张叔夜给用计谋彻底歼灭的。

    这里东面临海、西面有山,北方有一处险要的悬崖上还有号称“东海第一关”的海州关。在战略意义上来讲只要谁夺取了海州城,就等于打开了北方通往南方重要通道的第一道锁。

    正是因为了解海州的重要性,刘行才会让吴璘根本不会得到太多休整时间,便带兵杀向这座城池。

    而吴璘呢?也没有让刘行失望,他将刘行调拨给他的十二门神武炮装在了海船上,从海上一靠近海州城便当做了首用利器对着城上一连轰了十轮。

    隔着千步远,吴璘的一百二十颗把炮弹砸到海州城上的时候,守城的南朝将领那叫一个郁闷呀!

    这叫什么事呀!这还怎么打呀!哦,信王兵的海船在千步开外的地方,守城的康王兵根本打不着。想还击打不着人家,只剩下了被堵在城里敲闷棍的份,换做是谁会不郁闷呢?

    郁闷归郁闷,守卫在海州城那位南朝的将军还是很快做出了反击来:他下令让停靠在海州坞中的六十艘海船冲出了船坞,由四千名南朝水师将士驾驭着山呼海啸着扑向了吴璘的那一百二十艘战船。

    他不出来,吴璘或许接下去还真没辙了。因为吴璘很清楚刘行不希望自己手下的将领去靠人头堆来换取城池,更多的时候刘行想要的是杀敌一千、自损八十而不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可是敌人这一出来,好了、吴璘笑了,笑得很冷、脸上同时浮起了嗜杀的表情中吴璘一声令下,战船上的床弩、石炮和那十二门神武大炮一起转向对准了正冲上来的南朝水师战船。

    一通炮声隆隆响、吴璘手下的将士在南朝水师靠近八百步的距离上先用神武大炮轰穿了七艘敌舰。接着,当南朝水师被集体惊呆、短暂迟滞的时候,吴璘大吼一声、北朝水师集体启动、迎着南朝水师冲了过去。

    在扑向南朝水师的路上,那十二门神武大炮仍然在不断喷出火焰、用炮弹去将一艘又一艘的敌舰砸中、轰穿甲板后,很快地便在舰上的康王兵阵阵惊呼声中沉向海底。

    等到梁军对冲到二百步距离上时,吴璘再次法令。床弩、石炮齐发,将混乱之中的康王兵和南朝水师那些战舰变成了又一个海州城、狠命地打起闷棍来。(。。)

第289章 假痴不癫、布局压死赵构(下)() 
实力决定成败,战术决定输赢。

    从十二门神武大炮对着南朝水师舰船开火那一刻开始,一场完全失去了悬念的战争就早早地定下了节奏。

    这种节奏,完全被站在船头的吴璘所掌握。这种节奏,就仿若是一道道催命符,将一艘又一艘南朝水师的战船和船上的南朝兵士被催进了幽冥鬼府邸、被送到了龙王那些虾兵蟹将的腹中。

    没有悬念的战争吴璘不愿意打,相信也没有哪一个真正有本事的将军都不会愿意去打。

    但眼前的这场战斗吴璘还不得不继续打,因为这将是决定信王军能否彻底压制住康王赵构、是否能够一战之后彻底让赵构不敢再来觊觎信王已占有的江山。

    为了不让对手再有幻想,吴璘在一个半时辰内指挥着宁海水师如掀起了一阵海啸一般将南朝水师的舰船和兵士全都卷进了海底。

    为了不让对手再有幻想,一消灭掉水上的敌人,吴璘马上再次让所有舰船调转船头、将炮口对准了海州城头。

    然而,让吴璘没有想到的是,当他再次对海州城上轰出三轮炮弹后,城墙上却忽然挂起了白旗来。

    原来城内的守将几个手下,眼见到海上那幕完全给吴璘主导的战斗后,他们心底里清楚地意识到这场战争再打下去已经没有意义了。

    可是当几个部将去劝说守将开城投降时,那个守将竟然愚蠢、不知死活的断然拒绝,还要挥刀杀了那几个想要投降的部将。

    选了正确的路。却被人挡住。不杀人、就要被人杀。那几个部将急了、一急之下几个人一拥而上将那个守将的脑袋砍飞了。

    主将被杀、原本城中还想继续顽抗的其他南朝将士一见此状顿时作鸟兽散。剩下那些愿意归顺北朝的守军很快便让城门大开。举着白旗迎到了海边、向吴璘投降而来

    海州之战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天下。

    这消息传到临安城里赵构的金殿上时,换来的是满朝哀鸣、换来的是赵构的惊呼惨叫。

    得知海州失守,整个南朝为之震撼。大厦倾倒了,举国上下崩溃了。但在最关键的时候,还是赵构在满朝文武皆惊乱之际最先清醒过来。

    他看着金殿上那些惊慌失措、面如土色的大臣们,猛地暴吼一声、让那些群臣全都愣住。

    就在群臣愣住的刹那间,赵构从龙椅上站起身、对着殿外发出了一连串的命令:调韩世忠部扼守涟水以南,撤出涟水城中的守军。将涟水那个大江北岸的城池让出来、让给气势汹汹正朝着那里杀将过去的信王兵。

    群臣一听皇帝这连串的命令。先是齐齐一惊。但是很快地他们全明白了,赵构这是知道自己手下的水师也好、马步军也罢,已经无法阻挡北朝信王兵的攻势。

    与其打不过还去死拼硬打,不如抓紧找个可以据守的地方去借地利、用人和来相助,或许还能挡得住凶猛如下山虎一般的信王兵。

    赵构的决策是正确的,南朝群臣是这样认为的。

    而在万里之外的刘行得知吴璘竟然只用了短短四天便连续夺取了宁海军和海州城,并且正率领八万大军全速奔袭涟水城时,刘行也认为赵构做出的应对之策是正确的。

    只不过赵构的正确选择,恰恰是刘行想要、早已在整个压制南朝的计谋中的。

    得知赵构下令退让后,刘行迅速又给吴璘飞鸽传书、信中是这样写的:吴璘小哥呀!康王怕了你了。你也别太贪功冒进。勿要去学杨一种,只管拿下涟水城。把康王兵赶到大江以南以后你的山东提督衙门暂时就放在那里吧!

    刘行这飞书为何提到杨沂中,这是何意呢?刘行这是在告诉吴璘:你不是杨沂中、没有妹妹能做我的心上人,你不是杨沂中、没有他跟随我的时间早。你要是敢抗命,我可是不会姑息的呦

    虽然也算是发小,但吴璘看到这封信以后马上明白了刘行话中的这层含义。他十分清楚地知道,别看他哥哥现今在东川打了大胜仗、他这边也是连战连捷,但他要是敢抗命冒进、刘行是绝对不会给他哥哥和他留半分情面的。

    不留情面会怎样呢?以刘行那邪狂本色来看,吴璘完全有理由相信、他会死得很惨,被刘行弄死之后连他哥哥还都无法发出脾气来。

    跟上这样一个神机妙算、决胜千里的主帅是福气,反抗这样一个凶狠诡诈、阴谋阳谋都十分犀利的主帅也是一种悲哀。

    本来吴璘真还想直接杀过长江去,最好一路打到临安城。可是当他看到刘行这封信后,他还是只能无奈地选择了只打涟水不南下,不去做那作死的抗命将军。

    不敢抗命的吴璘,带着他的八万大军分兵水陆、又用了一天的时间赶到了涟水城下。然而吴璘看到涟水城时,却是不由自主地笑了。

    他笑的很开心,先是晃着肩膀大笑、最后变作了狂笑。

    什么原因让他如此发笑呢?原来涟水城头上根本连半个敌人的踪影都不见了,剩下的只是城门大敞四开、只有百姓在惊慌进出的一座城池。

    又捡便宜一般捡了一座空城,按理说不废一兵一卒拿下又一座战略意义十分巨大的城池是好事。可是吴璘却知道他丢失了一次多么高的再里旷世奇功的机会,所以他笑道最后、那笑容比哭还要难看

    十天之内,西起东川、东至山东,中路是刘子羽。信王军三路大军摧枯拉朽、秋风扫落叶一般将康王兵全都赶到了康王实际控制的地盘上去,再也没有任何一支康王兵插在信王地上闹腾了。

    从表面上看去,这样一场只用了十天打完的中线大战役是刘行大获全胜、是信王军全线告捷收场。

    但暗中隐藏的战略意义,才是刘行最满意的。从此后赵构再想有事没事来小爷的咯吱窝上挠痒痒,他得先去好好想一想小爷会不会随时再给他来上一场这样战线贯穿整个中原中轴线的大战役,他得先琢磨好下一次小爷会不会真的不让吴璘关键时刻停住脚步、而是直接发兵打到他的临安城去了。

    三位主将在这次战役中的表现,刘行十分满意。

    满意的刘行自然也不会吝啬,就在吴璘带兵进驻涟水城的当天傍晚,刘行让雷震的通传司以天枢院、内阁和枢密院联合名义发出了一份嘉奖令。

    嘉奖令中,刘行告谕天下:东川提督吴玠扫荡贼寇、平定东川有功,晋封世职三等恪武侯爵、授银制宝盾勋章一枚。

    河南提督刘子羽驱逐逆军有功,封世职一等伯爵、授银制宝盾勋章一枚。山东提督吴璘扫平山东、夺取海州与涟水有功,晋封世职一等伯爵、授银制宝盾勋章一枚。

    大大的奖赏,宝盾勋章自从北朝新法实施以来这还是第一次颁发。这个奖赏对于吴璘、吴玠和刘子羽而言无疑是极大的肯定,也是极大的鼓舞。

    可是三人接到嘉奖令后,却有很快迷糊了。为什么迷糊呢?就是刘行这次封给他们的爵位。

    吴玠本来就是侯爵,这怎么又变成了三等恪武侯、还外带了“世职”两个字。只听过开国侯、郡侯和县侯,吴玠不明白他这个三等恪武侯到底是爵位上升了呢、还是明升暗降了。

    和吴玠一样,刘子羽与吴璘也是得到嘉奖后,对各自的爵位大惑不解。

    就在他们大惑不解的时候,刘行的最新一道新法政令颁行了。

    这新政令,名字就叫做大宋爵禄章。按照这新章法的规定,过去从汉唐沿袭到大宋的爵位制度被刘行全面进行了一次革新。

    自上而下,亲王、郡王是超品秩的,上朝以后无需和大臣一样跪拜、只需参拜了。俸禄上也不再如过去一般动不动就是地产呀、粮食呀去做俸禄标准,这次刘行直接给变成了亲王月禄一千龙元、郡王八百。以后没有封地,要地自己买去。

    在亲王和郡王之下,新法规定是一、二、三等公爵。再向下分别是三个等级的侯爵、子爵、男爵、骑都尉和云骑尉,总计七爵二十一等。

    过去历朝历代的封爵,大多数都是世袭、最多是一代一代递减着传承爵位的,大宋朝从前也有世职一说,但从未在朝廷的律法、章规中明确体现,这一次刘行给明确了。

    怎么明确的呢?刘行是这样规定的:凡世职者不世袭,凡罔替者为世袭,世袭爵位者继承爵位时降三等。

    也就是说他爹是个一等公爵,等他爹死了、儿子来继承爵位的时候,只能继承到一等侯爵。

    而那些皇子呢,也不会直接一成年就当王爷了。这次刘行给他们定下了新规矩,没战功、政绩的初封三等伯、到了弱冠之年再封二等伯,有了子嗣才能封为一等伯爵。

    皇子想要高一点的爵位,只能是和大臣们一样到朝廷里做事。仕满十年、无过错的能封个三等侯爵,满二十年能封到二等侯、三十年的时候才会被封为一等侯爵。

    而且一旦封到一等侯爵了,除非有战功和特殊政绩贡献的,不然无论是哪个皇子以后也都只能是个侯爵终老、再传给他们的儿子时马上变成伯爵了。(。。)

第290章 西夏果然有阴谋() 
从古至今,只听说过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还未曾见到过有皇子封爵与臣子同位的。

    刘行的爵位章规中这样一条颁行出来,无疑等于是在告诉天下人:从此以后天下间无论是皇子还是贵胄,想要爵位、都给小爷去拼命。

    无论是谁、无论你何种出身,只有为这个国家、这个朝廷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小爷才会给你们爵位、让你们荣华富贵地安享一生。

    这样一个新章法,同时向世人宣布了其实一直以来刘行都想奉行的宗旨:打破贵族世代沿袭制,从爵位封赏制度上开始。破除门阀豪强体系,不再让更多寻常百姓随时可能沦入所谓豪门中去做世代为奴。

    刘行这样做的目的,吴璘和刘子羽不是真的很明白。但东川的吴玠看到整部大宋爵禄章之后,却是遥望东北方向、隐隐地露出了赞佩的笑容。

    大山之巅,站在吴玠身旁的一个副将见到他脸上露出了那副笑容,不禁发问道:“提督,您为何发笑?可是有何喜事还要降临?”

    听到那一句问,吴玠回头看了看那个副将,尔后笑容变得更下灿烂道:“是呀、是要有喜事,天大的喜事。只不过这喜事不只是我一人、也不只是我的东川各军,而是整个大宋天下的臣民百姓都要有大喜之事咯。”

    “哦?”闻言不解,那副将又问道:“提督何出此言,不知您说的这个喜事,是指何事呢?”

    吴玠仍然双眼遥望北方。在他问完后马上笑着答道:“十三郎我那个小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