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学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明朝当学霸-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是,咱们要见的可是教谕和县令,这拖家带口的是不是太失礼了?”

    “你啊,就是想得太多,这老一辈的人,一旦上了年纪,都喜欢孩子,咱们带孩子去,他们准高兴。再者说,古教谕和姜县令也不是外人,有什么好见外的?”

    和县令不是外人,整个沭阳县,也就余墨敢这么说。

    秀才摇摇头,也不在劝。反而打量起马车,上次从榆树村回来,他是在外面坐的,这还是第一次进来坐,这一看不要紧,顿时吓了一跳,这也太华丽了吧?

    “长东,你这马车,可是够奢侈的。”

    “有吗?我就是图一舒服。”余墨看了秀才一眼,淡笑道:“咱俩的追求不一样,你和我准岳父是一类人,追求清廉,刚正,节俭,就算做了官,也肯定是清关。我不一样,我这人最喜欢享受,学不来节俭。当然了,我花的钱都是我自己挣得,花着也心安。”

    “这话对。”秀才撸着胡须淡笑。“你将来做官,肯定做不了贪官,因为你根本不缺钱,凭你的本事,要想赚钱,估记一年就能赚够一辈子的钱。”

    “你这是在夸我?”

    “算是吧!”

    “那我就当真了。”

    “呵呵,对了,总听你提起你的准岳父,他到底什么人?”

    “他?”余墨叹着气,摇摇头。“他和你很像,典型的文人老顽固,一生最看重清廉,也最重视文人,对武夫向来不屑一顾,他虽然和我爹是好友,那也是因为他们是发小,从小一起长大的缘故,就这样,俩人还互相斗了一辈子,谁都看不上谁!”

    “你岳父是官?”

    “不算是!他走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吏目。但我岳父能力和学问肯定没问题,据我爹爹说,他当年差一点就考上进士了,后来因为一个意外失败了,从此就再没参加科举。

    我岳父其实只是缺一个机会,如果给他一个机会,他肯定能青云直上。”

    秀才点点头,对于冷正文,他以前只是听说过只言片语,现在听余墨说来,倒是有些佩服。

    说起冷正文,余墨便想起了青衣,这么久了,俩人之间连一封信都没交流过,他寄出去过三封信,但至今音信全无。他甚至都担心青衣出了什么事,要不是在一些商客那里偶尔得知了一些关于冷正文的只言片语,余墨肯定就坐不住了。

    现在他只知道冷正文似乎升官了,做了县丞,至于其他的,一无所知。

    看到余墨脸色落寞,胡妖竟主动握住了余墨的手。

    但余墨心中却没有丝毫涟漪,他心中有的,只是浓浓的担忧。

    。。。。。。

    车子里陷入了安静。

    良久,外面传来小白的声音。

    “公子,县衙到了。”

    余墨猛然惊醒,收拾了下心情,下了车。

    小白准备好礼物。

    余墨带的比较多,带的也不是什么贵重之物,就是两套火锅设备和一些调料食材,特别的就是辣椒,余墨给古殊带了好多,古殊和姜青云都能吃辣,这寒冷的冬天,古殊一介书生,吃点辣椒取暖还是挺不错的。

    古殊现在就住在县衙里,他和姜县令本就是好友,所以,过年没回家,便在这住下了。

    蒋青云毕竟是县令,给他拜年的人肯定不少。

    所以余墨报了姜冰雪的名字,这样能走个后门。

    果然,没一会,姜冰雪就笑逐颜开的迎了出来。

    “余墨!”

    见到余墨,姜冰雪很是开心,但是看到余墨身边的胡妖,便本能的冷哼一声。

    余墨轻声一笑,拍了拍姜冰雪的肩膀,笑道:“好了,带我们进去先拜访一下伯母吧。”

    “嗯,这样也好,爹爹和古叔叔正忙,一时间也脱不开身,我先带你们去见我娘吧。”

    姜冰雪招呼几个下人,帮着抬礼物,然后带着众人往后院走去。

    “拿的什么,这么多?”

    余墨微微一笑。“辣椒,火锅。”

    “真哒?”姜冰雪顿时两眼放光,小舌头舔着嘴唇,差点没流口水。“我都好久没吃火锅了,都馋死我了!”

    “怎么,被你爹禁足了?”

    “可不?自从你家火锅酒楼开张后,我就再没出去过。”

    “那好,今天就让你一次吃个够。”

    “太好了!”

第135章 雪松(第六更)() 
“学生余墨、康雪松给夫人拜年了,祝夫人红颜不老,福寿安康!”

    “哎,好好好,快起来吧。”

    姜县令的夫人名叫赵梅,看上去便是雍容华贵,气度不凡,不似普通人家女子,眉羽之间还透露出一丝精明。

    赵梅早就听说了余墨之名,一直想见见,主要是自家女儿的小心思,作为娘亲,他不得不操心,今日这一见,也算很满意,余墨虽是一介书生,但举止间却并不愚腐,虽有些精明,也恰到好处,而且长得也很好看,活脱脱一个俗世佳公子,如果再能考上进士,那和自家女儿就更般配了。

    赵梅对余墨点点头,又看了看秀才,也点点头问好,却只是象征性的,她最不喜欢愚腐的文人。

    之后看了看胡妖,脸上露出一丝疑惑,又看着后面还有俩孩子,更是满脸疑问。

    余墨见此,急忙上前解释。

    “夫人,我和雪松兄是路上碰到的,正巧他在陪孩子买东西,便相约一起前来,这是我的侍女,冒昧打扰,若有冲突之处,还请见谅。”

    一听孩子是秀才的,赵梅顿时又恢复笑颜。

    “叫什么夫人,叫伯母就好,你这孩子,来伯母这还有什么见外的,冰雪,你给俩孩子拿点点心。”

    妍儿和聪儿生的本来就俊俏可爱,尤其是妍儿,余墨当初就觉得这丫头不是什么乖乖女,这几日相处下来,余墨才知道,这就是一个古灵精怪的小魔女,但也确实讨人喜欢。

    姜冰雪似乎也很喜欢孩子,听着娘亲的吩咐,笑呵呵的拉起俩小走到一边玩。

    到是秀才还有些窘迫。按理说,带孩子到别人家拜年是有些唐突,但这也是一种策略,一旦自己的孩子讨了别人家的欢心,那就算有了一层纽带,以后再来拜访都有借口了。

    余墨暗中怼了怼秀才,秀才暗叹口气,便不再纠结这事。

    “余墨,你字长东吧?”赵梅带着余墨和秀才来到一边,招呼坐下,又让人给添了茶。

    “是的,这是家父给取的,取义人生长恨水长东。”

    “嗯,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应该是李后主的词句吧?”

    “伯母当真博学,不错,这正是李后主的相见欢。”

    赵梅捂嘴轻笑。“我一个妇人,哪懂什么书?只是恰巧喜欢李后主的词罢了。”

    秀才闻言,不由得出言道:“李后主的词,前期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后期凄凉悲壮,意境深远。虽然诗句中难免有些胭脂气,但也不失男儿豪情,确实值得我辈后人仰慕。”

    听得秀才赞扬李后主,赵梅面露愉悦。“你叫康雪松?”

    秀才急忙起身回道:“学生康雪松,字永直。”

    “嗯,永直,也是好字,快坐下,不要拘礼。”赵梅笑着点点头,又看像余墨。“长东,这人生长恨水长东,说的应该是幽怨的事太多,如同东逝的江水绵绵不绝,令尊为你取这字寓意为何?”

    余墨心中想翻白眼,能寓意为何?肯定是老爹一时高兴就随意去了,哪有什么寓意?但是她不能这么解释啊。

    “伯母,家父为我取长东二字,是因为学生姓余,亦通鱼,鱼水相依,家父是希望我可以借长江之势,如鱼得水,冲破一切烦恼忧愁,艰难险阻,从而一路向东,长流入海,天高海阔,一展抱负!”

    余墨说罢,暗中抹了把虚汗,他都有些崇拜自己了,这都能圆过来,给自己点个赞啊!

    余墨觉得是瞎说,但秀才和赵梅却听得连连点头。

    赵梅甚至有些佩服。“令尊当真好学问,刘后主的词本来已哀怨居多,尤其是这首相见欢,更是把幽怨之绵长表现的淋漓尽致。但令尊竟然能看破这诸多哀怨,反而引申出顽强拼搏、迎难而上的进去之意,这长东二字可谓取的是妙极,难怪你能连中小三元,看来你是继承了你父亲的文采啊!”

    余墨有些哭笑不得,这夸奖他是该留给误打误撞的老爹,还是给胡编乱造的自己,或许应该给老爹,没准他当时就是这个意思?

    想到一心只读小说的老爹,似乎他想多了?

    “伯母,您说得对,长东你这一身好文采确实了不得,不光学问好,还能诗善歌,琴棋书画都有涉猎的。”

    啥?

    余墨傻了,这秀才啥时候会坑人了?琴棋他认了,但书画他是一点都不懂啊,尤其是书法,连技能精通都没得买,到现在他写着一笔臭字。

    低调,这时候绝对不能接话。

    “是吗?”赵梅却来了兴趣。“长东,如果不介意的话。。。。。。”

    “不介意,不介意!”余墨急忙出言道,先下手为强,虽然有些失礼,但管不了那么多了,失礼总比丢人强。“伯母,要不这样,我作诗一首如何?”

    “作诗?好啊!”赵梅笑着点头,她其实是想听听余墨弹琴,但是既然余墨说了作诗,那也不错。

    “长东要以何题作诗?”

    秀才轻声问。

    余墨撇了眼秀才,突然有了主意。“伯母,实不相瞒,康兄的字我也是第一次听说,既然如此,我想就以康兄的名字作诗一首如何?”

    赵梅看了看秀才,有些疑惑,既是好友,怎会不知道对方的字。

    秀才急忙点头。“确实如此,学生有个绰号叫秀才,平时他们都称我为秀才,连名字都没叫过,长东确实不知道我的字。”

    “这倒是有趣。”赵梅微微一笑。“以名字作诗,我还是头一次听说,那妾身倒是要洗耳恭听了。”

    余墨吁了口气,闭目想了一会,突然睁开眼,一字一句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这两句看似普通,但却让人眼前一亮。

    至少把秀才康雪松和永直都概括了,而且丝毫不生硬。

    秀才和赵梅皆是露出讶色。

    当然这两句还不够,要想点睛,还要看下两句。

    俩人都聚精会神的听着。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好,好一个大雪压青松,好一个要知松高洁,值此元旦佳节,能听得如此好诗,当痛饮三杯啊!”

    “哈哈,这小子文采又进步了,不错!”

第136章 学者与官道(第七更)() 
外面,姜青云和古殊携手走进来。

    如果在现代,古殊这种人,就是纯粹的学者。古殊这种人,心中没有太多的弯弯绕,他们心中有的,只是最纯粹的学问。任何一点新奇的文学创作,他们都能如饮甘露一半陶醉。不可自拔。

    如果是姜青云,那他顶多觉得余墨这首诗写的不错,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是一片佳作,但,也仅此而已。对于姜青云而言,诗词和茶水差不多,可以养生,可以静心,甚至可以解渴,但,也仅此而已,有他不惊喜,缺他不可惜。

    所以进门后,俩人的反应也是大不一样。

    古殊关注的是《青松》这首诗本身,而姜青云关注的却是余墨的文采。

    两者看似差不多,实则大相径庭。一个是纯粹的学问,一个是纯粹的利益。

    姜青云关注的,就是余墨本身的能力,更确切地说,是余墨在金陵诗会和乡试中成功地几率,只有余墨成功了,他才会对他有益。

    这不是姜青云利欲熏心,而是每一个官员的常态,没有这种利欲心,那也就不回去做官,而是会成为像股数这样的儒家学者。

    “长东,这首是可有名字?”

    古殊进来后,就迫不及待的发问。

    余墨和秀才急忙先起身见礼,然后余墨才长身回答:“教谕,这首诗本就是随意之作,既然是送给康兄的,那就叫雪松吧。”

    “雪松,雪松。。。。。。”古殊叨咕两遍,面露赞色。“好一个随意,随意中却尽显不随意,呵呵,这首诗虽然简短,却正如你说的那样,随意中的不随意,平凡中的不平凡,必是传世之作,今日之诗,今日之事,将来定会传为一段佳话!”

    姜青云微微惊讶,他没想到古殊会给出这么高的评价,虽然他是进士,但是在若论学问,他自知差古殊甚远,而且,这些年游历官场,当年的那些文学素养已经丢的差不多了。

    还有一点,这件事只有姜青云和古殊两人知道,当年古殊之所以没考中进士,不是因为学问不够,而是因为古殊自己不想考了,中了进士,就必然会入朝为官,不管官职大小,但总算是迈进去了一步。古殊素来不喜官场,不想迈出那一步,他考科举,纯粹就是为了学更多的东西,见识到了进士的科举卷子,他的目的达到了,也就及时收脚了。

    也就是说,不是官场淘汰了古殊,而是古殊放弃了官场。

    如果古殊没放弃,相必当年殿试前三甲,必定会有他的一席之地。

    “这可真是一大幸事,以名字做出了传世之诗,永直,这一次你赚大了,你应该好好感谢长东一番啊。”

    “大人说的事,这是学生的荣幸。”秀才也很激动,这首诗他是真的喜欢,也对余墨发自内心的感谢。

    说着,就要对余墨深鞠一躬,却被余墨拉住。“行了,秀才,咱们之间,就不用如此了。”

    余墨其实很想说,他本来是打算低调的,这是真心话,但是谁知道一不小心,又锋芒毕露了。

    “哈哈,都坐吧。”

    姜青云招呼几人坐下,赵梅向众人福了一礼,退了下去。

    她毕竟是妇道人家,这种事情,不能参与,方才能和余墨谈论,也是因为余墨不算是“外人”,再者余墨年纪也不大,否则,赵梅断不会有方才随意谈论。

    “长东,永直,你们来跟本官拜年,不会是空着手吧?”

    余墨看了看秀才,秀才急忙从袖中掏出两把扇子,分别双手呈递给古殊和姜青云。

    “教谕,大人,这是学生手书的折扇,算不上珍贵,只是学生的一点心意。”

    古殊和姜青云结果扇子,展开一看,却见里面都赋诗一首,诗虽然不是传世之作,但也是上上之选,古殊评价一番,欣慰的收下了折扇。

    “你的呢?”

    姜青云似笑非笑的看着余墨。

    与墨低头,轻声咳了咳,疑惑道:“我是小辈,不是说小辈给长辈拜年,只要等着领红包就行吗?”

    姜青云顿时气笑。“你小子面皮也真够厚的,我和守执,一个是你的父母官,一个是你的教谕,你来拜访,岂有空手一说?”

    余墨摆摆手。“我这也是没办法,实在是学生不知道该送什么,笔墨纸砚,文玩字画这些东西都带有铜臭味,大人和教谕肯定都不屑于此,学生自然不能送这些。”

    古殊听罢,赞许的点头,余墨说的不错,他确实不喜这些,余墨要是真送了,他肯定不会收。

    姜青云却暗自撇嘴,古殊不喜欢,他喜欢啊,反正是自己学生给自己拜年的,不算受贿,不要白不要。

    “不送这些,你也可以学永直,送些自己写的书法字画。”

    余墨再次摆摆手。“学生的那笔字大人和教谕也知道,实在是,拿不出手啊。”

    古殊皱了皱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