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商与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境内作战有关的诸项问题。(彭、高二同志本日由北京去沈阳)。”这天上午7时,彭德怀根据**的命令与**东北局第一书记、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以及彭德怀指挥所的负责人成普,参谋徐亩亢、龚杰,秘书张养吾;翻译毛岸英一行乘飞机直飞沈阳。上午10时左右,飞机冒雨安全降落在沈阳机场。东北局派人将彭德怀接到和平街1号交际处休息。
10月8日在北京,**中央政治局会议还未结束,**就派周恩来秘密访问苏联。因为事情紧急而机密,周恩来只带了翻译师哲和他的机要秘书康一民。
飞机从北京起飞,途中在伊尔库茨克加油停留几小时,又飞抵莫斯科。次日,周恩来与当时正在莫斯科养病的**一起乘飞机(据康一民同志回忆,**同周恩来同机到达莫斯科)飞抵黑海的阿布哈兹区,又到阿德列尔斯大林休养所。
周恩来向斯大林介绍了朝鲜的局势,以及中国是否参战的态度和国内的实际情况,另外也谈了中**队的现代化问题。10月9日上午,彭德怀和高岗在沈阳召集了志愿军军以上的干部开会。彭德怀在会上讲话说:“根据朝鲜战场的形势和金日成首相的要求,中央已决定出兵朝鲜。这不是我们好战,完全是美帝国主义逼我们走这条路的。在美军越过‘三八线’前夕,周总理曾一再对美军发出警告,倘若越过‘三八线’北犯,中国将出兵援助,但美国和南朝鲜军队打着‘联合**’的旗号,无视我国政府的警告已越过‘三八线’,正向中朝鸭绿江边境进攻。我们的敌人不是‘宋襄公’,他不会愚蠢到等待我们摆好阵势才来。敌人是机械化部队,有空军和海军的支援,进攻速度很快,我们要和敌人抢时间,中央派我到这里来,也是三天前才决定的。”“这次出兵援助,我们要决心打赢,但是也要有不怕打烂的精神准备,万一美国人打进我国来,那我们就烂了再建。各军要日夜加紧准备,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教育干部战士树立必胜观念,要坚信在党中央和**的领导下,一定能够打败美帝国主义者。各军要在10天之内,克服困难,连夜突击,完成一切出国作战的准备工作。”在会议上,各军干部也提出了问题,他们最担心的是在出国作战时,有无空军支援。于是当会议还在进行中,彭德怀和高岗又于9日上午11时联名致电**称:“我军出动作战时,军委能派出多少战斗机和轰炸机配合?何时能出动并由何人负责指挥?盼速示。”至10月中旬,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和南朝鲜军队总兵力已达40余万人,各型飞机1000多架(海军飞机除外),各型军舰300多艘。
鉴于朝鲜战场的局势严重,彭德怀心急火燎。他为了进一步了解敌我双方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决定亲赴鸭绿江沿线,勘察地形,了解敌我态势。
在9日军以上干部会议结束后,彭德怀傍晚即乘火车由沈阳赴安东(丹东)。在旅途中彭德怀仍不肯睡觉,他一边啃馒头干,一边在列车上召集丁甘如、成普等人开会,研究组织他的指挥所。他说:“在沈阳两天太紧张,现在抓紧时间算算人头帐,把从北京和沈阳调来的同志们分分工。”就这样,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司令员指挥机关,就在火车上组成了。10日凌晨,火车抵达安东。边防军司令部将彭德怀一行接到镇江山招待所,彭德怀吃过早饭后不顾连日疲劳,即前往鸭绿江边察看渡江地点,了解战备情况。此时侵朝“联合**”和南朝鲜军队40余万人的总兵力中,第一线兵力即有4个军共10个师另1个旅1个空降团共约十几万人,正分兵多路向中朝边境疯狂进犯。
为使志愿军在地面兵力占绝对优势,以达初战获胜之目的,彭德怀于10月10日急电请示**:原拟先出动两个军、两个炮兵师,恐鸭绿江铁桥被(敌战机)炸毁,不易集中优势兵力,失去战机,故决定将4个军3个炮兵师全部集结江南待机歼敌,改变原定计划,妥否盼示。**于11日复电同意。正当彭德怀深感8日他在沈阳朴一禹的匆匆会谈,内容不够详细具体,于是当晚20时他再次急电请示**:还有不少具体问题,须与金日成同志面商解决,拟明(11日)晨经安东前往德川。
正当彭德怀在安东察看地形,听取驻军领导汇报部队渡江准备情况时,12日晚上,聂荣臻打来电话,说情况发生了变化,苏方表示空军未准备好,暂时无法支援中国志愿军入朝作战,要彭德怀火速回京开会。同日,**来电指示,13兵团各部仍就原地进行训练,不要出动;请高岗、彭德怀明日来京一谈。于是,彭德怀立即赶夜车回沈阳。13日中午,他和高岗回到北京,聂荣臻对他们说:“下午要召开政治局会议,对出兵问题再次讨论。”
经彻夜讨论后,政治局同志一致认为,即使没有苏联空军的支援,也须立即出兵援朝。会议号召要自力更生,发扬我军历史上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敌人的丰富经验,克服各种困难,即刻入朝迎击冒犯之敌。聂荣臻在回忆**在政治局会议上对是否出兵援朝作战时写道:“对于打不打的问题,**同志也是左思右想,想了很久。**同志对这件事确实是思之再三,煞费心血的,最后才下了决心。”中央作出最后决定后,彭德怀为防止部队对出兵援朝产生怀疑和松懈情绪,立刻在中南海给与他同机飞回北京正在军委作战部待命的成普打电话,让他给志愿军参谋长解方发出急电,要求志愿军各部继续做好出国准备。
就在13日政治局会议结束后的当晚,**给在莫斯科的周恩来发了火急电报:“(-)与政治局同志商量结果,一致认为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二)我们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政治局紧急会议结束后,**还与高岗、彭德怀进一步研究了志愿军出国时间、渡江方案,以及东北对志愿军后方供应保障问题。14日全天,**与彭德怀又详细研究了志愿军的出兵和作战方案。**问彭德怀:在这种情况下,可不可以打,苏联是不是完全洗手?彭德怀说:就是半洗手,也可以打。最后,**讲:即令打不过也好,他总是欠我们一笔帐,我什么时候想打,就可以打,否则我们将来再想打,就无口可借了。**与彭德怀最后确定志愿军各部于10月18日或19日分批渡江,先在平壤至元山线以北适当山岳地区组织防御,待机歼敌。10月14日21时,**将**中央政治局10月13日作出的关于立即出兵援朝的决定和第一步作战方案及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方针和部署,电告在苏联的周恩来,其要点如下:
“(—)我已告彭在他到德川研究情况后,在平壤、元山铁路线以北德川、宁元公路线以南地区构筑两道至三道防御阵线。如敌来攻则在阵地前面分割歼灭之,如平壤美军元山伪韩军两路来攻则打孤立较弱之一路。。。。。。。(二)美军现尚停留在三八线,它进攻到平壤需要时间,由平壤再向德川进攻又需要时间。。。。。。(三)我军决于十月十九日开动,先头部队步行二百公里至德川需七天,休息一二天,可于十月二十八日在德川、宁远以南地区开始构筑工事。全军二十六万人渡过鸭绿江需要十天时间,即要到十月二十八日才可以渡江完毕。(四)为着准备十一月内在敌进攻德川区域时打一个胜仗,我们决定还是出发二十六万人(十二个步兵师、三个炮兵师)均开进为好。。。。。。(五)在我军开进半数修筑工事期间,朝鲜人民军方面还是继续抵抗,尽可能迟滞美伪韩军前进为有利。”10月15日清晨,彭德怀乘飞机自北京飞回沈阳。这一天他在沈阳一面部署志愿军出兵援朝的各项准备工作,一面又利用短暂时间视察了鞍山钢铁厂和沈阳兵工厂。因为他知道东北是中国重工业基地,打仗要靠重工业,战争的胜负,除了人是主要因素外,武器装备是重要的因素。
这天,由于联军已全面开始围攻平壤,平壤危在旦夕。金日成首相特派副首相兼外务相朴宪永前来沈阳会见彭德怀,要求中国尽快出兵,并希望与彭德怀早日会面,彭德怀告诉朴:“我们中央已最后决定,预定自10月18日或19日开始,部队分批渡江,希望人民军继续阻击敌人,迟滞敌人,我同高岗今天要赶赴安东,去部署13兵团渡江计划。。。。。。”
第八十三章: 同舟共济(之三)()
彭德怀邀请朴和他一起赴安东。16日上午,在安东召开了志愿军师以上干部大会。彭德怀首先宣布了**中央政治局关于立即出兵援朝的决定,随后他分析了朝鲜战场的形势,阐明了抗美援朝的重要战略意义。他说:“现在美军及南朝鲜军队正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疯狂进攻,局势是很严重的,我们对于兄弟党和邻国遭受侵略,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中央经过反复认真讨论后,认为不能置之不理,决定大力支援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反抗侵略者,帮助他们争取独立自由和解放,我认为中央这个决定是非常正确的。。。。。。我们如果不积极出兵支援朝鲜革命政府和人民,国内外反动派的气焰就会高涨,亲美派就会更加活跃,如果让美帝占领了整个朝鲜半岛,那对我国就是个直接威胁,国防边防都会处于极不利的地位。”
他在讲话中严肃批评了“恐美病”思想,指出:“敌人在武器装备方面是占绝对优势,但我们在战术方面就比敌人强,坚决勇敢,敢于近战,送炸药、拼刺刀、投手榴弹等,这些就是敌人所害怕的。”
根据朝鲜北部山高林密,地形狭窄,三面临海的特点,彭德怀还指出:“过去我们在国内战争中所采取的大踏步前进和大踏步后退的运动作战方式,在今天的朝鲜战场上不一定适应。”为此,“志愿军在战术上要采取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形势,如敌人来攻,我们要把敌人顶住,一旦发现敌人的弱点,即迅速出击,插入敌后,坚决包围歼灭之。我们的战术是灵活的,不是死守某一阵地,但在必要时,又必须坚守阵地。”针对志愿军出国作战的新情况,他特别强调:“我们是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者,这次出兵援助朝鲜人民,援助兄弟党,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援助朝鲜也就是巩固我们的国防,因此,我们进入朝鲜后,千万不要骄傲,不要以大国援助者的身份自居。对朝鲜的党、人民政府、人民军队和广大人民群众,要切实尊重他们。”
彭德怀最后强调入朝作战要作长期艰苦的打算、要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切实遵守纪律,尊重朝鲜政府和朝鲜人民的风俗习惯,各级领导干部要多研究新情况,多想新办法,只要发挥群众力量。就能胜利完成党中央和**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
就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积极准备渡江与美军作战的同时,在美国方面,却出现了十分乐观的气氛,美国五角大楼的官员们认为“苏联和中国出兵干涉的时机已过”。所以他们判断美军在向鸭绿江前进时,不会受到阻碍。麦克阿瑟猖狂扬言要在感恩节(1950年11月23日)前占领北朝鲜,直达鸭绿江边。
10月15日上午5时,**致电高岗与彭德怀,指出:“我军先头部队最好能于十七日出动,二十三日到德川地区。休息一天,二十五开始筑工事制敌先机。第二个军可于十八日出动,其余可在尔后陆续出动,十天内外渡江完毕,请酌办。”17日上午,彭德怀指示参谋长解方带作战参谋龚杰随朴宪永过鸭绿江到达新义州李委员长处,商谈彭德怀和志愿军渡江后进一步展开行动的具体安排。下午,彭德怀与高岗乘飞机返回沈阳,与东北局、东北军区等领导同志进一步研究志愿军出国作战的装备器材、被服和医院的保障问题。
但此时,彭、高突然接到邓华和洪学智等的来电,称:昨日渡江部署会议结束后,经过讨论许多同志表示,现在部队高射炮太少,又无空军支援,敌人可集中大量飞机、大炮、坦克,毫无顾虑地向我阵地进行大规模攻击。而朝鲜多为山地水田,天寒地冻,工事不好挖,如敌人大举进攻,则阵地很难坚持。大家认为,各项准备工作也不充分,政治思想未普遍深入动员,建议度过冬季明春再出动为宜。。。。。。彭德怀和高岗接到来电后,感到此事有关战略全局,问题重大。正好这时又接到**17日下午5时发来的急电,令他俩于18日乘飞机火速回京。这是因为周恩来定于18日自莫斯科回北京,所以**电告彭、高:“对出兵时间,以待周18日回京向中央报告后确定为宜。”并要求彭、高紧急回京参加中央会商。
18日清晨,彭德怀与高岗乘飞机返回北京,当面向**主席汇报了渡江部队的情况和邓、洪17日来电内容。此时敌进甚速,平壤告急。就在当日晚召开的中央会议上,当周恩来和彭德怀各自汇报了情况后,**主席最终决断地说:现在敌人已围攻平壤,再过几天敌人就进到鸭绿江了。我们不论有天大的困难,志愿军渡江援朝不能再变,时间也不能再推迟,仍按原计划渡江。随后**又指示彭德怀先以电话通知邓华、洪学智等,要求志愿军各部队严格保密,严密伪装,立即进行政治动员,补足食品弹药,召开誓师大会,立即准备出国作战。
10月18日21时,彭德怀在北京奉**指示,以**的名义,给邓华、洪学智、韩先楚、解方及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发出了特急绝密电报。电文如下:“四个军及三个炮兵师决定按预定计划进入朝北作战。自明(19日)晚从安东和辑安线开始渡鸭绿江。为严格保守秘密,渡江部队每日黄昏开始至翌日四时即停止,五时以前隐蔽完毕,并须切实检查。为取得经验,第一晚(19日晚)准备渡两个至三个师,第二晚再增加或减少,再行斟酌情形,余由高岗、彭德怀面告。”
同一天,为加强和统一志愿军司令部的指挥机构,**发布命令,决定:彭德怀的临时指挥所与团部(即原东北边防军司令部)合并,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洪学智、韩先楚为副司令员,解方为参谋长。当此紧张时刻,一个统一的精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正式成立了。同时志愿军各路渡江部队亦开始向鸭绿江边急速开进,伟大的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就此揭开了。10月19日清晨,彭德怀、高岗由北京乘飞机火速赶回安东。当天黄昏时彭德怀仅带了一名参谋、两名警卫员和一部电台乘一辆吉普车,在渡江部队的先头,开始跨过鸭绿江大桥。在硝烟弥漫、炮声隆隆的朝鲜战场上,我党我军的一代名将--彭德怀又开始导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为威武雄壮的一幕战争活剧。在抗美援朝战争进行中,**与彭德怀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彭德怀随时向**报告朝鲜战场上的情况,请示作战方针,**将得到的各方面的情况和指示及时向彭德怀下达。1951年2月,彭德怀从朝鲜回到北京,当面向**请示汇报。当时,**正在西郊的玉泉山,彭德怀径直赶到那里,恰逢**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