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也真是如此,整个呼伦贝尔城逛下来的乌兀骨已经对这里的改变目瞪口呆,开始的时候他还以为斯琴昂立说大话,可事实上真是这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塔塔尔部的部众过的是草原鞑靼最梦想的生活,衣食无忧的同时连生病都不是那么可怕了,寻常在草原上,得了伤寒便是要命的病症,可在呼伦贝尔城,几服药下去便能好。
在街面上几乎看不到年轻人,他们已经去了商铺或是酒楼之中,大多数人却是被雇为劳力参与修建房屋和城池,还有“神奇”的公路。
因为他们能从劳动中领取钱财,这对草原部众来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只要出力便能得到钱,在此之前他们从未想象过有这种事情。
草原汉子多的是力气,原先不知道用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居然能靠出力赚钱,现在就摆在他们的面前怎么能不积极?
更何况这是一种按劳分配的方式,多劳多得就是这么简单,于是第一次接触这些的塔塔尔部部众开始疯狂的劳作,为的就是能多获得钱财,让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更好。
这样的好处是劳动力更为廉价,大宋的商人从中发现了商机,开始打算在呼伦贝尔城建设工厂,这样一来就业的机会便开始增加。
而这些东西乌兀骨和斯琴昂立并没有看到………………
但这已经能够打动乌兀骨了,对于他来说,全新的生活方式带来的改变让他开始愈发的怀疑原本坚持的东西,保持乌古部的部族生活有那么重要吗?
眼下的塔塔尔部虽然交出了兵权,由宋军驻守,衙门也是宋人说的算,可生活反而变得更好,最少还保留了长老审判之其中,日常的事物一部分由大宋说的算,可遇到纠纷还是按照塔塔尔部的习惯来处理。
祭祀,节日,习俗,甚至连信仰依旧被保留了下来,有什么区别?塔塔尔部还是塔塔尔部啊!
再次来到围栏的时候,看着塔塔尔部部众不屑的眼神便知道他们的生活有多好,甚至有些不欢迎自己的到来,态度上更加偏向大宋和大宋皇帝。
言语中便能透露出他们对大宋皇帝的尊敬,这种尊敬不是在强权之下的卑躬屈膝,而是在生活中得到照顾的感激。
斯琴昂立牵着乌兀骨的坐骑,把缰绳交给他的同时开口道:“叔叔可曾看明白了?”
“我知道你的意思,也看到了塔塔尔部的改变,事实上除了土地变成大宋的疆土,驻守的士兵变成宋人,除此之外别无二致,但部众的生活却是天翻地覆啊!”
乌兀骨的话让斯琴昂立的脸色更为亲切,带着几分回忆望向最大的宫帐道:“您知道吗?其实大宋皇帝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是他改变了我斯琴部以及昂立的想法。”
乌兀骨的表情惊讶,要知道在草原上斯琴部的智慧几乎是最出众的,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部族邀请他们作为族中的智者。
斯琴昂立一边整理着乌兀骨的马具,一边开口道:“大宋皇帝说过一句话,天下终归大同,协和万邦乃是大势,任何阻挡大势的人必会被历史所碾压,谁也挡不住,就如同车轮之于螳臂。”
乌兀骨有些奇怪:“什么意思?”
斯琴昂立笑了笑:“开始的时候我也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父亲对我说:千百年来汉家王朝和我草原民族之间从来是都阴阳循环。汉家为阳,草原为阴,阴盛则阳衰,阳盛则阴衰,然盛极则必衰。”
乌兀骨微微点头,他也是熟读汉家典籍之人,自然知道什么意思,汉家和草原之间的转变就像是阴阳一样,双方之间看似没有太多的交集,其实却是在一个圆圈之中。
“这不一直是这样吗?大宋也是汉家王朝,也有衰败的一天!”
但斯琴昂立却摇头道:“大宋皇帝在父亲说出这样的话后却徒然大笑,他说从现在开始,阴阳为一,从此大同!草原不再是阴,汉家不再是阳,双方之间混为一体,名曰否极泰来!”
“什…………什么意思?!为什么?!”
“昂立也不明白,直到前日父亲想通了之后为我解惑,同时也宣布斯琴部从此入宋,帮助大宋游说草原各部,至草原归顺后迁居大宋!”
听到这话,乌兀骨上前抓住了斯琴昂立的前襟催促道:“什么意思?!”
“因为大宋皇帝说的“天下大同”和儒学的“天下大同”根本就不是一个意思!天下大同出自汉家儒学《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乌兀骨也算是草原上少有的学者,对汉家儒学的了解也不算少,颇为疑惑道:“难道并非如此?”
斯琴昂立苦笑道:“当然不是!大宋皇帝所说的大同是整个天下都会和大宋一样,无论是中原还是草原,城池越来越多,百姓越来越集中,通行越来越快,抵挡的了大宋一时,却抵挡不住大势。”
乌兀骨皱眉思索:“之前不也是如此?”
斯琴昂立点头道:“之前也是如此,但现在不同了,大宋不同于历代王朝,大宋皇帝说…………”
“朕说过,华夏汉室数千年的文明积累到了大宋已经不再是“器”而是“道”!”
赵祯施施然的出现在了边上,看着乌兀骨和斯琴昂立两人强势的加入了他们的谈话,四周的亲卫早已在城门外散开,三才带着侍从出现在边上。
赵祯随便的在城池外的草地上最下,顺便向斯琴昂立和乌兀骨招了招手:“过来坐吧!朕不想再浪费时间了,今天就把话说清楚,也说个明白。”
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华夏数千年之未有!()
呼伦贝尔本就是一座大草原,只不过城池有了之后在这草原上多出了一个小点,因为城池的修建,塔塔尔部的人对草原的保护反而更加迫切和珍惜。
相比汉家王朝,草原人更加依赖这片自然的天地,这是上天赐予他们生存的地方,在大宋城市化到来的时候,塔塔尔人并没有因为快速的城市化而对草原进行破坏。
这一点是赵祯所惊叹的地方,在询问过捺哲尔以后,得到的答案却是更让他惊讶: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怎么能破坏自己的草场和土地?
赵祯瞬间觉得无言以对,和后世先开发后治理相比,千年之前的草原民族更加了解环境的重要,因为他们因草原而生,也因草原而活,一旦离开了草原他们什么也不是,什么也做不成。
直接坐在草地上当然不舒服,不过三才早已准备了毯子放在地上,这样一来柔软的垫子再加上小草的强韧,反倒是让人觉得坐在棉花上一样舒服。
当然,边上的乌兀骨和斯琴昂立却没有这样的心情,对于他们来说,大宋官家自从坐下之后便一句话也没说,而他们两人坐在对面更是不敢开口。
这难道是大宋皇帝在酝酿着什么新的计划和阴谋?
就在两人颇为尴尬的时候,赵祯开口了:“朕不是你们的先生,没必要帮你们解惑,但朕是天下百姓的君父,自然要告诉孩子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赵祯的话一开口就让人乌兀骨更为尴尬,眼下乌古部并没有归附大宋,也不是大宋的藩属,大宋皇帝说出这样的话来,好似有些过了,想当然的认为乌古部就是大宋的一部分似得,随便,极其随便!
“朕说个简单的你们自己想想,神都城你们应该都知道吧?而我大宋有一城名曰杭州,距离神都约为三千里,知道从杭州到神都的货物需要几天吗?”
无论是乌兀骨还是斯琴昂立都是竖起耳朵听,货物的运输和骑马飞奔不一样,他们当然不知道大宋的速度有多快,但他们可以猜测,骑马一天不过数百里,三千里的话算下来最少也要十来天的时间。
若是运送大量的货物,换成马车的话速度要更慢,时间要更长,并且一路上跟随的人要更多,再加上休息最快也要近一个月吧?
而赵祯伸出两根手指,这让他们颇为惊叹,斯琴昂立惊讶的开口道:“居然只要二十天!这便是公路的作用吧?”
“什么?二十天?!那再新鲜的瓜果也烂掉了!朕说的是两天左右!两天!”
“两天?!…………”
斯琴昂立了解赵祯,他知道大宋皇帝不会诓骗他,也没有必要诓骗他,这种事情随便找一个宋人商贾套话,三言两语他就能得到真实的答案。
但边上的乌兀骨却不相信,甚至一副生气的模样:“陛下,我听闻大宋的公路确实便利,可两天着实太快了些,马力不过一天六百里便是极限,就算是用上最擅长途的宝马,一日不过八百里,这还是夸大的!”
赵祯笑了笑:“你们知道什么叫铁路吗?知道什么叫蒸汽机吗?知道什么叫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吗?”一连串的反问让草原上的两人说不出来。
“这就是大宋和你们草原之间的差距!朕之所言,对汝来说宛若天书!但这些知识却是我大宋寻常读书人都知道的事情!这便是差距!朕还没说一次运送的货物足有数万斤嘞!”
“数万斤?!”
不光乌兀骨,便是斯琴昂立也惊叫出声,什么东西能在两天时间赶路三千里,运送数万斤的货物,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这回轮到赵祯嗤笑了:“哈哈……井底之蛙!朕便告诉你们,在我大宋,这事情连三岁孩童都知道,火车日行千里,载货万斤!这就是天下大同!”
“这……这………这……”
看着乌兀骨颤抖的手,赵祯咧嘴一笑道:“朕的大宋地域广阔,来自海东州的金银,来自大同府的煤炭,来自云南的咖啡,来自广南路的稻米,这些东西都要运往神都,运往大宋的各地各州府!若是没有这火车如何使得?”
斯琴昂立心中的惊骇要远比乌兀骨来的大,有了这火车,大宋朝廷就等于把天下握在了手中。
熟悉汉家王朝的斯琴昂立知道,所用的政令传达,圣旨传达将会通行无阻,并且大宋皇帝的话可以传递到了每一个角落,对大宋的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朝堂的权利还是皇帝的权利都得到了再次加强,这对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更为重要的是,大宋的这种改变是华夏数千年之未有的大变革!
以后的大宋将会变成什么样?此时的斯琴昂立更是不敢想象,看着眼前云淡风轻之中透出强大自信的赵祯,忽然之间斯琴昂立觉得自己很渺小,觉得草原上的诸部更为渺小。
“呵……呵呵……难怪陛下对契丹如此戏弄,甚至不愿把契丹作为大宋的敌人,因为他们根本就配不上成为大宋的对手!寰宇之内再无能与大宋抗衡之国!”
看着充满自嘲笑容的斯琴昂立,乌兀骨有些明白了他话中的意思,更加明白大宋皇帝没有虚言,他说的一切都是真的!
赵祯指了指斯琴昂立,哈哈大笑道:“你!明白人!但眼下有人不明白,朕就把话说的再清楚一点,乌兀骨,你是乌古部的长老吧?你想想,若是我大宋的铁路铺到了呼伦贝尔城会怎样?
那火车上的数万斤货物可以变成多少的人马?又会变成多少的军需?多少的弩箭?!”
吓!
这正是乌兀骨所担心的,一旦如此,大宋几日的时间就能做出反应,运兵草原不过是几天的时间,到时候整个草原便尽在大宋的掌控之中。
所有的部族都将成为大宋的疆土,还有什么归顺不归顺一说?
“你给朕听着,若是朕在七日之内见不到乌古部的哒都邪,你们乌古部便不用再来了!”
“乌兀骨遵陛下旨意…………”
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乌古部的萨满()
怕了……
在赵祯说完之后乌兀骨便怕了。
同样心中恐惧的人还有斯琴昂立,他知道大宋的强大,也听父亲提过这个王朝的不可抗衡,但他从未真正了解大宋。
他对大宋的了解依旧停留在眼下的呼伦贝尔城,这印证了后世的一句话,人只能想象已知的事物,再次基础上加以想象,但却极难进行独立的创造。
斯琴昂立只知道自己见过的东西,却想象不出大宋能有多么的不同,和他一样乌兀骨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但现在,他们可怜的幻想在赵祯面前被打击的粉碎。
大宋的生产力,创造力已经完全打破了他们的常事,一场提前了数个世纪的工业革命在大宋爆发,震惊了大宋的百姓,也震惊了整个世界。
到现在大宋的百姓接受了这一切,世界也开始慢慢适应,只不过这个世界很大,更多的人还不知道罢了…………
但至少坐在赵祯对面的俩个人知道了,此时的乌兀骨也明白,为何大宋皇帝可以如此信誓旦旦的说出“天下大同”这四个字。
若是大宋把铁路和火车带到了草原,后果便是整个草原都是大宋的腹地,和中原无异!
都变成如此景象了,草原还用什么和大宋抗衡?还用什么抵挡大宋的进攻?到时候便是不需用兵,也能让草原臣服,因为大宋的国力之强大,完全可以让草原百姓自己归顺。
赵祯的目的已经达到,原本带着牛羊马匹准备回程的乌兀骨坚决的把牛羊安顿在了呼伦贝尔城外,既然大宋皇帝不接受乌古部的上贡,那就让这些牛羊在城外放养,草原上哪有带去的礼物又带回的道理?!
和乌兀骨一块上路的还有斯琴部的族人,以斯琴昂立为首,先在乌古部落脚,然后再继续向西北前进,整个草原实在太大了,他们的目标就是人口十万一上的大部族,以及一些人口近十万的中等部族。
小部族他们没功夫考虑,只要大部族和中等部族全部归顺,那些小部族定然是纷纷相随的。
乌兀骨和斯琴部的想法不一样,对于他来说眼下已经做错了一次,若是不及时弥补,后果不堪设想,大宋若是把铁路和火车铺设到了呼伦贝尔,整个草原都要屈服于大宋的统治之下。
被动的屈服和主动的归顺两者之间的差别极大,乌兀骨要尽快的让族长哒都邪前来呼伦贝尔城中向大宋皇帝请罪归顺!
已经做错过一次的他岂能再犯第二次错误?
看着草原上疾驰的骏马消失在天际线,赵祯也同样松了一口气,把铁路和火车铺设到呼伦贝尔?对于现在的大宋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大宋能把火车铺设到上京城就算是逆天行事了,大宋把火车铺设到神都一来是因为那里是国都,二来天下商贾都支持,即便如此也耗费了数十年的时间。
而现在刚刚计划着把铁路修到上京城,这个只是一个计划而已,并没有付诸实践,以及任何行动,甚至连三司都不曾知道这个浩大的计划。
赵祯在俩个科技小白面前所说的话七分正三分假,大宋能以火车运送兵员和补给,可以用火车把所需的东西投送到大宋中原的任意一个角落,但他却无法让火车抵达中京道,乃至上京道。
一路上的耗费实在太过巨大,即便赵祯这样“家财万贯”的主也舍不得拿出来,别说投资是为了将来,这话很狡猾,话是没错的,但若是投资加来的时候,现在立马破产,投资的将来还有意义吗?
反咬一口一口吃,事要一步一不做,既然不能当下就把铁路修到上京城,那就慢慢的修,先把铁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