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缔- 第6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祯是不想路过州府城池的,耽误时间,但车马必须要维护,走的时候轻装上阵,人吃马嚼之下干粮消耗惊人,必须在州府之中补充。

    公路的运输能力是强大的,一般人也许没有什么体会,但公路在这个时代就是大宋的高速,在平坦的公路上马儿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奔驰,没有坑坑洼洼,不用躲避障碍,速度被发挥到了极致。

    大宋的军马是多品种改良的产物,汉武帝在山丹军马场把汗血马与蒙古马杂交得到了山丹骏马,而赵祯则是在此基础上混入了阿拉伯战马的血统。

    得到了速度惊人不输蒙古马又有极高耐力的战马,因主要配备背嵬军和上四军,所以被成为背嵬军马,或是上四马。

    只用了三天时间,赵祯的圣驾便赶到了杭州,在此期间他直接下旨,派遣亲卫寻找最近的黑手所部,以飞鸽传书向宁夏路传令守将高靖翔立刻率军驰援于阗。

    赵祯相信自己还未到达神都城的时,高靖翔的宁夏边军就能抵达于阗。

    事实上调用伊州的西域都护府的军队更快,但赵祯不能这么做,现在的西域大宋只占伊州一角,大部分的土地被辽人夺取,若是轻易调动都护府的军队,后果便是整个西域被辽人拿下。

    身在伊州的西域都护府就如同一根钉子扎在了辽人的西域之中,如噎在喉,时刻提防。

    从马车换乘火车后,速度便开始增加,虽然冲刺起来的速度不快,但火车的匀速却超过马车,日夜兼程之下,很快便能抵达东京城。

    这样做的好处便是圣驾一直在朝北方移动,而所有的奏疏军情也每日汇聚。

    赵祯对赵旭的这次监国很满意,唯独在战争这件事上不够敏感,西域之地尽失与辽人,于阗对大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时候无论如何也要保住于阗。

    万急之时他是有临时调兵之权,可以调动边军出击驰援于阗,只要不是对内用兵,没人会说什么,但他却没有这么做。

    太子监国为的就是在皇帝出巡,病重,出征等情况下对突发情况进行处置,行使帝王权利,赵祯既然授权他监国,就意味着他要负担起自己不在时对大宋的责任。

    于阗一事让赵祯有些小小失望,不过并没与什么大碍,毕竟这是儿子对老子的尊重,也说明赵旭行事谨慎。

    火车的车窗外树木不断倒退,飞驰而过,若是盯着树木看会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三才很佩服官家居然能盯着这些树木看而一点也不晕。

    “官家,前面便是陈留,过了陈留就到东京汴梁城了。”

    赵祯依旧一言不发的盯着窗外,三才便默不出声的站在边上,赵祯忽然开口道:“黑汗国打着宗教的旗号,以回回教为伐,出兵于阗朕该用什么借口出兵攻打黑汗呢?”

    三才不知官家是不是对自己说话,,小声道:“回回教这么厉害,还能控制军队和国家?”

    赵祯笑道:“黑汗国是****……”

    “吓!那不是天下大乱?”

    赵祯挑了挑眉毛,无奈的摇头道:“黑汗国上至君王,下至百姓,皆数信仰回回教,你说****有区别吗?”

    三才想了想:“那他们原先便是如此?”

    “原先?”

    赵祯想了想努力的回忆黑汗的历史,他突然发现自己好像是被带进沟里去了,黑汗王朝在建立之初并非***国家,与突厥汗国、回鹘汗国等游牧汗国类似,他们最初是萨满教教徒与拜火教教徒,也有一些摩尼教徒与佛教徒。

    既然黑汗能以宗教问题进攻于阗,那大宋也能用一样的东西反击,借口很好找…………

    赵祯忽然起身,速度快的吓人,三才一个踉跄差点跌倒,看着官家带翻的茶水一脸惊讶:“官家小心些……”

    而赵祯却完全不理会他,盯着车窗之外,眼睛亮的吓人:“不就是搞圣战吗?朕也要搞一场圣战,凭什么***能搞,罗马能搞,朕却搞不得?朕也要搞一场圣战!大宋的圣战!”

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东进的恶魔() 
赵祯还在为他的南巡“夭折”而心中不爽,突如其来的战争打乱了一切,他本来打算用一年的时间休养生息,给北伐留下足够的时间和国力,但黑汗国的东进威胁太大。

    黑汗和北方的游牧民族不同,他们没有或是很少接触中原王朝,在他们的认知中,东方的帝国是一个繁荣富裕的异教徒所组成的国家。

    在华夏王朝崛起的同时,位于中亚的阿拉伯国家也在迅速发展,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阿拉伯帝国迅速发展膨胀。

    即便是赵祯鼓动神圣罗马帝国进行十字军东征,也不能在根本上遏制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还有一点令赵祯没有想到,塞尔柱人在大宋的贸易之后迅速崛起,这个由乌古斯人和各种突厥人组成的国家在大宋对西方贸易之下迅速“发财致富”,逐渐开始了膨胀之路。

    赵祯在返回神都城的路上便开始收到各种各样的情报,要想获取西域的情报其实很简单,大宋的商人虽然从天竺转道向西方进发,但却依旧有一部分通过宁夏向西,开辟了一条“新丝绸之路”。

    这条“丝路”也体现了华夏的智慧,一条路走不通还可以换一条,天无绝人之路!

    从宁夏路的沙洲出境,穿越荒凉的黄头回鹘,进入于阗,再从于阗出发进入黑汗国,之后便抵达突厥人建立的塞尔柱帝国,由此再向西进发。

    可以说一路上的所有国家都因为大宋的通商而逐渐富裕起来,相比于阗这样的小国,黑汗和塞尔柱才是最大的受益者,这两国的国力得到了极大的补充。

    黑汗国是西迁的回鹘后裔,和大多数西域国家一样开始的时候信仰佛教,王朝的统治者在与波斯萨曼王朝的战争中接触到***教。

    黑汗奥古尔恰克的侄子萨克图为了取得河中地区***的支持,首先皈依***教,随后在圣战者的支持下打败了他的叔叔,自称博格拉汗。

    后晋天福二年,他依靠***的力量占领巴拉沙滚,成为全国的大汗,在他的儿子和孙子统治时期,***教正式进入新疆,成为黑汗王朝的国教。

    而黑汗国也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信奉***教的突厥语民族国家。

    在此之后才是塞尔柱王朝的崛起,而赵祯这时候才发现,自己完全忽略了塞尔柱王朝的崛起,这个王朝因为曾经帮助过哈里发而被赐予塞尔柱王朝统治者“苏丹”的称号,并被册封“东方与西方之王”的名号。

    而黑汗之所以如此的有恃无恐,完全是因为得到了塞尔柱王朝的支持。

    大宋与于阗过的关系,黑汗不可能不知道,但还是敢发动所谓的圣战,其主要是仗着背后的塞尔柱王朝的支持,在赵祯看来这很可能就是一场试探。

    是塞尔柱王朝东进之前对大宋的试探。

    但还有一个最为让赵祯惊讶的消息,现在的塞尔柱统治者图格鲁克已经成为阿巴斯王朝哈里发的摄政王。从此,阿拔斯王朝所有权力悉归苏丹控制,哈里发仅是象征性的宗教领袖。

    赵祯看着手中的情报,震惊之情无以言表,没想到一个由突厥人建立起来的小小王朝居然可以征服庞大的阿拉伯阿巴斯王朝!

    而黑汗不过是他的附庸,这个小小的附庸正在试探着大宋的态度!

    赵祯这时已经可以肯定,现在黑汗对于阗的进攻事实上就是塞尔柱对大宋的试探,早在大宋帮助于阗之前,或是说早在大宋立国之前黑汗便已经对于阗动手了。

    黑汗完成***化之后,开始对信奉藏传佛教的于阗王国发动“圣战”,经过四十年的血腥征服,西域千里佛土血流成河,成为真主的土地。

    赵祯从来都不是一个忍让之辈,他虽然仁慈,但只是对待大宋百姓如此,对待归化百姓仁慈,但对于外族,尤其是不友好的外族,赵祯的态度只有一个:在我华夏文明面前,你算个什么东西!

    为何要把大宋经营的如此强大?

    为何要对来犯之敌迎头痛击?

    为何要大力发展军备,增强国力?

    还不就是为了地方来自外族的威胁!

    赵祯可不想让大宋成为后世的那些王朝,什么优待外朝,尽显大国气度之类的,那不是接受世界的朝贡,而是向世界朝贡!

    从一开始赵祯就把大宋定义为霸主,东方的霸主!但现在看来还不够,因为有些消息不算太灵通又自大的王朝根本不买账。

    眼下的塞尔柱王朝便是如此,这个曾经被华夏文明打的差点灭族,屁滚尿流的西逃的突厥人建立起来的王朝仿佛忘了华夏的恐怖,开始向东方的巨人再次不自量力的发出挑战了。

    赵祯觉得自己之前把眼睛盯在西域,盯在辽朝,盯在吐蕃的时候,忘记了一件事,唐时的恒逻斯之战无论华夏的损失有多少,无论歼敌有多少,最后的结果还是唐朝输了。

    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权的同时也就证明了唐朝的失败,而作为延续者,作为华夏文明的传承王朝,赵祯觉得自己有必要找回这个场子。

    眼下的情况就像是自己和同门师兄弟打架,在对峙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外人搀和了进来,并且这个外人还是之前打了自己师傅的人。

    虽然这个比喻不太恰当,但道理却差不多,赵祯一直认为草原民族原本就是华夏的一部分,而信仰***的突厥人则是外人。

    对于塞尔柱的挑衅,赵祯忍无可忍。

    既然大宋要发动“圣战”,那必须要有一个敌人,而这个敌人很明显就是已经在大宋出现的回回教。

    战争的另一个特性暴露出来,不择手段!

    赵祯不是一个会随意忍让的人,同时也不是一个道德“圣母”,在战争上他从来都是不择手段的。

    既然要发动战争,他就不会墨守成规,于是赵祯在抵达神都城之前便下旨黑手,用尽一切手段,极尽诋毁出现在大宋的回回教。

    最主要一点,把他们宣扬成为来自地狱的恶魔,而不是神的代言人,同时也把塞尔柱突厥人的东进描绘成突厥人的报复,并且大肆宣扬当初恒逻斯之战。

    把唐朝描述成为受害者,而侵略者便是信仰回回教的“恶魔”…………

    。。妙书屋。

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朕连脸皮都舍去了!() 
既然黑汗把对于阗的侵略“包装”成了“圣战”,赵祯便决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赵祯向来不是一个善人,你不要脸,我会比你更不要脸,你要战争,我便给你毁灭,这是赵祯一直的战争信条,也是他对待战争的态度。

    战争什么时候开始你说的算,但什么时候结束却是我说的算!

    北方的风突然变得凛冽起来,赵祯便知道距离神都城不远了,圣驾在走的时候小心翼翼,而回来的时候却大张旗鼓,神都城中的不少百姓甚至还不知道赵祯的离开。

    又是一年的年关将至,神都城的人们把全部热情投入到了过年这个“大事件”上。

    赵祯皇驾的返回让热闹的神都城再次沸腾起来,尤其是当得知赵祯南巡,体察民情后更是歌颂之声不断,先帝也曾经离京,最著名的两次谁不知道?

    一次便是被寇准拉着“御驾亲征”和辽人签订澶渊之盟,另一次便是“东封西祀”惹得百姓怨声载道。

    相比之下,赵祯低调的南巡和数次御驾亲征的大捷成为百姓们争相传颂的事迹,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看着眼前的景象,赵祯有些迈不开步子,贪婪的看着城中的一切,神都城一点也没有对不起这个名号,庞大的城池简直就是像是一座王国。

    城中的百姓夹到欢迎着圣驾,以及走在车驾之前的赵祯。在他们看来官家依旧亲民,依旧是大宋百姓的保护神,瞧,他还向四周的百姓挥手致意呢!

    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加,原本宽敞的御道都变得拥挤,神都城的御道可是东京城的数倍有余,可现在却水泄不通。

    人们争相涌上街头,希望一睹天颜给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带来好运气,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的今生娱乐生活也得到了丰富…………

    每年年关时,为了一睹天颜的百姓不断的增加,有人甚至从京畿路之外的地方前来,就是为了在大年三十的晚上瞧一瞧宣德门上看不清楚的天子御容。

    现在有机会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天子,自然人潮汇聚起来,消息传播的很快,甚至到了万人空巷的地步。

    御道是从天安门一直通往宣德门并且延伸至乾宇殿,所以这条御道便有一个好记又响亮的名字“乾宇御街”。

    虽然有着御街之名,但却是人人都能在上面通行,甚至可以在御街的两边安逸的做买卖,在东京城用的朱红叉子被换成了花木,用花木分割道路其实早已有之。

    柏树是其中最为参见的一种,柏树之前是御道的主干道,后面便是行人之处,小摊贩则是在行人灌木的边上,虽然没有栏杆,但却不会有人“越界”,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一旦越界,不用巡街的衙役说话,边上就会有人斥责。

    只不过现在却没人去计较,御街上的马车已经消失的一干二净,所有人都为皇家的马车让路,因为马车之前是大宋的皇帝赵祯。

    天子简装便衣,步行与道,四周是身披金甲全副武装的亲卫,极大的差异让人们更觉皇帝的亲民。

    人潮如浪,一波波的涌向御街,涌向宣德门。

    从天安门到宣德门,这是一条极长的距离,中间还要穿过一道朱雀门。

    内城的城池四门便是以四神兽的名字命名的,只不过玄武门被刻意的回避,改成了玄归门,显得有些不伦不类罢了。

    虽然距离陈远,但赵祯却是一路步行,直至走到宣德门下,他是刻意为之,为的就是吸引更多的百姓。

    还未抵达便瞧见一座高台拔地而起,这是大宋攻城所用的耧车,数十辆云车组成了一座高台,而三才已经在此恭候多时了。

    在所有人都莫名奇妙的时候,赵祯更高而上,大声疾呼:“西有外夷,信回回教,其神曰真主,藐视天地万物,所到之处,尽诛无辜,若是不信他之法,乱石而毙之!唐时曰大食,今曰塞尔柱!”

    赵祯突然开口让百姓们莫名其妙,但却不影响他们对这种残暴行为的愤恨,蛮夷就是蛮夷!

    但这还不算完,赵祯再次开口:“西域有一国,名曰黑汗,前朝信佛尚儒,与我中原互通,如今却被外甥篡位,皈依回回教,举兵进犯我大宋之于阗!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这句话才是真正的诛杀之言,回回教的事情大宋百姓不是不知道,许多人听说过,尤其是在最近,更是有关回回教的恶评四处传播,瞬间就让人联想起来。

    民间百姓议论纷纷,赵祯一鼓作气:“黑汗之侵于阗,非小国小战而,实乃塞尔柱然在后怂恿,亦是对我大宋之挑衅,更有甚者,此战黑汗人称之“圣战”,圣:高贵者也!

    我华夏文明千载,煌煌之伟岸,居然成了他们的口中恶鬼!此不能忍也!

    于阗乃我大宋之附庸,千年依附中原,如今更是归化为宋之属,其为友好之邦,仁义礼俱全,亦是我大宋之土也!黑汗目无天朝,犯我天威,伐于阗便是犯我边,此大不敬也!

    贼人曰“圣战”,我大宋亦不可退,讨恶翦暴势在必行!朕曰:“征魔!”恶魔不除,军不回师!”

    天子立于高台,一不可忍,二不能忍,三大不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