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缔- 第5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昶惊讶的望着赵力,没想到这三大五粗的厮杀汉居然能说出这么有政治意为的话来,不禁对他高看几分,但很快话锋一转,便暴露了赵力的的实力。

    “欲收倭国,必收其民,毁贵胄,除世家…………”

    刘昶哼了一声道“老夫说你哪来的大道理,原是官家圣言!莫要说这些人人皆知的,快快派人收拾了,咱们这是要进平安京去迎接倭国女皇,不可耽误时辰!”

    赵力不满的嘟囔“不是你这老倌要歇息的吗?反而怪起我来!”

    事情已经发生了,刘昶知道,即便是他们不停下歇息,倭人还是会对使团下手,这是倭人最后的机会也是最后的反击,但在大宋面前,无论倭人做什么都是徒劳无功。

    刘昶忽然大笑一声,小声之洪亮让边上的赵力吓了一跳,也让使团中的禁军们莫名其妙,这老头是怎么了?突然的发什么癔症?

    “老刘头,你这是怎么?莫不是被吓到了?我这有上好的烧刀子,要定定神不?”

    面对赵力的关心,刘昶摆了摆手“不是,老夫只是突然想通了一些事情,觉得倭人可笑,觉得我等太过紧张罢了。”

    “相同一些事情?”赵力好奇的问到“何事?一路寡闷说来听听!”

    “你我身死,使团覆灭之后,倭国难道就不是我大宋的倭国了?这些倭人实在可笑,已经是我大宋之疆土,岂能因为百人覆灭而改变,国之大势岂能因为我等身死道消?你我就算是死了,还会有使团前来,而海东都护府对那些余孽的清剿则会更加严厉,不知顺势而为,非要做出这种鸡鸣狗盗之事,你说可笑否?”

    额…………

    听了刘昶一席话,赵力觉得还真是这么个道理,就算是眼前这个使团的人全都死了,也不会影响宋倭之间的联姻,这是两国之间必须要做的事情,眼下已经没有外力可以改变,别说是他们死了,就算是良子死了,大宋也会从倭国挑选一个天皇血脉进行联姻。

    赵力和刘昶对视一眼,表情哭笑不得,异口同声的说道“上路吧!”

    谁能想到如此简单的事情,最终却是大多数人都看不清楚,倭人袭击大宋的使团,除了让事态更加严峻以外,不会再获得任何好处。

    使团再次出发,想着近在咫尺的平安京前进,而在这个时候,使团中却多了一个人,除了赵力和刘昶以外,谁也不知道他是谁,但是能和这两位一起说话,显然是身份不一般。

    “你这堂堂海东都护府的都护怎么亲自来了?”

    车厢中赵力和刘昶还挂着震惊的表情,这么多年来石元孙一直驻扎在倭国从未挪窝,而官家和朝臣们似乎也忘了这位开国功勋的后代,让他在倭国长草。

    只不过在倭国之乱平定后,刘德召这第一位海东都护府的都护被调走之后,朝廷任命他为新的都护,在倭国一待就是数年,而这段时间对倭人权贵世家的清剿也都是他进行的。

    数年时光给了石元孙很大的变化,以至于连刘昶一开始也没有认出来,两人毕竟交集较少,直到他给出了海东都护府的帅印,刘昶才恍然大悟。

    而赵力却是认得他的,不过他有些嫉妒眼前的石元孙,现在的他已经具备了一军统帅的所有能力,早在北京城的时候,他就从官家那里得知石元孙的进步,官家好似非常看好石元孙,甚至不比杨怀玉要来的差,而石家也是大宋将门之中唯一没有遭受打击的家族。

    石元孙的到来解开了一个谜题,既然在倭国大宋占据了绝对力量,为何不用海东都护府的兵力对迎亲使团进行护送,如此之下不会有任何人冒死前来刺杀,即便是傻子都知道,来多少都是白给。

    所以…………刘昶惊讶的发现,其实使团队伍就是一个诱饵,引诱倭人不断出现的诱饵,而最终的目的便是彻底铲除倭人的叛逆势力。

    石元孙在海东都护府这么多年,对倭人极其了解,而他的到来同时也带来了赵祯的一份密旨,内容很简单,使团要配合石元孙以及海东都护府消灭倭国所有反抗力量,彻底解除后患。

    于是大宋的迎亲使团也背负起了新的责任,赵力仿佛早早就猜到了一切,而刘昶则是被官家的提早谋划给震惊了,皇帝居然能想到用自己和倭国女皇联姻的时候顺手铲除倭国叛逆的手段。

    眼下的倭国可不太平,难怪官家如此,这是要还倭国一个太平治世,大乱必有大治,眼下就是大治的最好机会。

    平安京早已不似当年那般城墙高耸,整个平安京可以说连个城墙也没有了,而倭国的州府县城同样如此,大宋对倭国的统治和干涉从一开始就拆除了倭国的所有城墙。

    从县城到村落,从平安京到地方州府,所有的城市都没有城墙!

    倭国唯一有城墙和防护的地方就是大宋的海东都护府和各地金银矿坑,这些地方都驻扎有大宋的兵甲。

    可以说倭国在大宋的面前毫不设防,也没有多少阴私,倭人的反对力量全数转战山林之中,躲藏起来以妄图和大宋再做斗争,而眼下就是最好的机会。

    。

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国,大宋的海东() 
大宋的使团队伍便带着石元孙一起前往平安京,即便刘昶认为他不该出现,也没有办法,在刘昶看来,带着他也是迫不得已,眼下使团的任务已经从迎亲变成了另一种状态。

    不过在遭遇一次袭杀之后,使团便顺利的抵达平安京,这里的城墙消失不见,平安京的房舍直接映入眼帘,这是一座完全不设防的城市,和倭国的所有城池一样。

    使团队伍再次打出旗号,并且装饰起了车驾,马上的骑士英武不凡,仪刀之上环佩叮当,所有的人都以一种喜悦的状态迎接倭国的使者,其实也就是大宋的朝臣。

    眼下这一切都是那么的欢快祥和,在使者的迎接下,使团进入皇居,其实就是相当与良子的闺房外殿等候,这里充斥一种园林文化,和洛阳的园林相比小家子气浓重,但却不失另一种神韵。

    小桥流水,假山怪石,亭台水榭,每一样都是那么的小巧,刘昶赞叹倭人做工的精湛,水榭之上的瓦片都能做出树叶的形象,并且如此栩栩如生。

    在殿中,一身天皇服饰的良子先是接见了刘昶赵力二人,从他们手中获得了赵祯的国书以及聘书等等,而聘礼是早早就送给她的,但这一次前来,大宋使团依旧带了聘礼。

    各色精美的珠宝,珍玩,华丽丝绸织就的后妃服饰,以及朱钗等物,还有大宋的侍女上前为她梳妆,但被良子拒绝了,她要用倭国的服饰和妆容嫁往大宋。

    在这一点上刘昶并不在意,这是倭国的风俗习惯,早在前往倭国之前,官家便交代过,若是倭人坚持自己的习俗,那也无所谓,入乡便要随俗。

    只不过这份妆容实在不可与大宋相比,在看到的一瞬间刘昶觉得挺惊……惊吓的,倭国女皇的脸上也不知涂抹了什么,白白的一片,鲜红的装饰点在额头,腮红上,形成惊人的对比,而发饰更加夸赞就像是一面屏风。

    一身明黄色的宽大袍服穿在身上,完全看不见女人的曲柔之美。

    赵力和刘昶二人对视一眼,最终无奈的认命,只要倭国女皇喜欢就好,自此之后便算是完成了一切,但刘昶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抽出大宋皇帝的旨意,卷轴缓缓展开,象牙的轴头在阳光下散发着迷人的洁白“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宋与倭之间隔海相望一衣带水,然倭国乱世不治,黎民不生,朕之垂怜,顺应天时,纳入大宋之土,封为海东道。倭可留下之遗俗,保留官制,皇族,朕以海东王族分封。”

    这算是把整个倭国纳入大宋版图了,而且说的是那么的理所当然又充满同情,良子心中忍不住冷笑一声,随即也被赵祯的大气所震撼,这个男人的每一句话好似天下至理,无人可以反驳。

    时间过的很快又很慢,一如现在良子复杂的内心,刘昶把一大段冗长的旨意念完后笑着望向良子道“女王殿下,您该接旨了!”

    良子缓过神来,现在自己不再是倭国的女天皇,而是大宋的海东女王,缓缓起身,对着刘昶放在香案上的圣旨大拜行礼,心中的五味杂陈用上,一种酸楚涌上眼睛,晶莹的落下。

    良子知道在这一天,在这一刻,倭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大宋的海东道。在这一天,倭国的天皇一脉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海东王族!

    “女王殿下,我大宋史官会为您和海东编篡《倭史》极尽详细,殿下无需担心。”

    “朕……本王知晓了!”

    ………………………………

    当良子身着华服离开皇居的时候,倭国的仪仗紧随其后,而大宋的仪仗更是富丽堂皇,甚至有专门的乐师一路吹奏,平安京仿佛迎来了甚大的节日。

    对于倭人来说,对于倭人的平民百姓来说,倭国无论是成为海东道还是别的什么,只要被大宋所接受,就是出路,就是他们幸福的开始。

    这段时间他们从大宋获得了大量的好处和帮助,现在女皇嫁给了大宋皇帝,也只有真龙天子才能配得上天照大神的血脉,大宋在倭人心中太过强大,在不少的倭人心中,甚至觉得这是一场高攀的亲事。

    眼下女天皇嫁给了大宋皇帝,倭国也成为大宋的疆土,那倭国……不,海东得到的东西就更多了,他们这些低人一等的倭人也将会成为大宋名正言顺的良民不是,甚至听宋人官员说,他们还要入大宋的户籍!

    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前往大宋,宋倭之间的海运可是极为发达,有些去过大宋的人回来之后便把大宋的繁华描述的如天国一般,令倭人心向往之。

    人都是逐利的动物,以前的倭国给了他们信仰,忠于天皇的统治,而随着关白摄政的藤原氏势力庞大之后,倭人便开始向藤原氏屈服,藤原氏给了他们更多的利益,而现在,大宋消灭了藤原氏,大宋皇帝更是占有了女天皇,整个倭国都是和大宋的疆土,该如何选择难道还用说?

    随着大宋的到来,倭人惊讶的发现,原本他们要漂洋过海去渡种的王朝向他们伸出了“友谊之手”,无论是农具还是良种,无论是成药还是成衣,无论是瓷器还是丝绸,宋人都会漂洋过海的运来与他们交易!

    这让倭人第一次有了被人重视的感觉,也让倭人在世界上找到了自己的地位和真心对自己“好”的人!

    于是乎,倭人百姓对良子的出嫁大肆庆祝,放声高歌,他们认为这是融入大宋的需要,而良子就像是每年京都抵园祭时供奉在桌上供神享用的祭品…………

    而这也是之后倭国皇族女子的神圣使命,无论她们愿不愿意,无论她们是否喜欢,都必须嫁给大宋的君王,以此巩固大宋和海东之间的关系。

    在良子眼中,这是自己的幸福,也是天皇一脉的悲哀,至于倭国,它已经不存在了,没必要去怀恋一个已经消失的国家。

    当然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有好事便也伴随着坏事,总是有人不希望倭国消失,总是有人不希望倭国变成大宋的海东道,总是有人不甘心眼睁睁的看着曾经属于自己的辉煌成为泡影。

    但就在他们谋划一场阴谋的同时,这些遗老遗少却不知道一场针对他们的阴谋也在展开………………

    。

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后之人() 
良子身穿华丽的和服登上了大宋的车驾,大宋的使团队伍和倭人百姓爆发出庆祝的欢呼,虽然语言不同,虽然文化不同,但大家都用最单纯的欢呼声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

    这是一个永恒的时刻,这是一个只得历史大书特书的时刻,宋倭之间成为一家,大宋正式把隔海相望一衣带水的倭国纳入统治之下!

    迎亲队伍浩浩荡荡的从平安京离开,一路上完全平安无事,风平浪静的模样让赵力和刘昶两人惊讶无比,按照道理来说,现在是那些倭国贵族世家的最后机会,为什么他们能如此安分?

    这就是奇怪之处,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即便是和使团安全的上了船,在波涛汹涌之中向大宋驶去依旧没有遇到任何袭击,大海之上是大宋的地盘,没有任何一支水军能和大宋的海上力量抗衡。

    也就意味着这次使团迎亲的所有任务结束,而之后的一切都没有什么危险,看着数百人的大宋精锐,看着在甲板上悠闲吃着水果的海东女皇,赵力和刘昶两人微微皱眉,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但此时他们也不会自找没趣,还是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而只剩下甲板上的良子一边悠闲的吃着水果一边露出神秘的笑容

    倭国的那些贵族到底是听谁的?当然是听良子的!

    她才是倭国贵族们的最高意志和精神存在,别忘了,她是倭国“神”的后裔!虽然朝臣是宋人,虽然在倭国驻扎着大量宋军,但那又如何?倭国是倭人的倭国,海东是倭人的海东。

    自己怎么能不留一手?

    一个虚幻的借口便让原本对皇族恨之入骨的他们成为自己的爪牙,他们恨皇族,但是更痛恨大宋,但他们有胆量和皇族对抗,却没有能力和大宋对抗!

    现在宋人统治者海东,这些人也失去了唯一的机会,所能做的便是躲在深山老林之中成为隐世的世家,而要想隐世却需要钱财和物资,只有自己能提供给他们,他们怎么能不屈服的为成为自己的附庸?

    良子还没想到该如何使用这股力量,但她相信,留下这一手早晚有用,虽然她对赵祯并没有恶意,但却也要为自己留一手,大宋皇帝说过,世界上最绝对的事情就是没有绝对的事情!

    是的,从一开始这些倭人贵族培养的刺客和死士就是良子手中的工具,而这么做也只不过给那些人一点希望,至少“天皇陛下”还是愿意为他们而战的。

    天皇一脉从开始的和权贵世家对立突然演变成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这多亏了大宋的“帮助”现在大宋成了双方的敌人之后,那双方的关系又再度重归于好,而且现在的倭人权贵失去了土地和府宅,他们只有靠良子才能在倭国活下去。

    但事实上这点威胁对大宋,对赵祯连毛都算不上,最关键的是赵祯不在乎,完全不在乎这种力度的反抗,大宋这支庞然大物只需稍稍挥手便可让这些人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他只需要和良子完婚,在此之后,倭国便算是正式纳入大宋的疆土范围之类,一系列真对海东的改造便会接踵而至,收买人心,尤其是收买百姓的人心赵祯最擅长!

    对于海东赵祯从没有把它看作威胁,即便是大宋的朝臣们也没有如此,这实在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国,实在是一个与中原相隔千里的小国,辽东对于大宋来说已经是足够远的了,而倭国还在他的东边。

    大宋上下之所以对这个弹丸之地情有独钟,实在是因为这个地方出产大宋现在最需要的东西,金银!

    金银之中乃是大宋交钞的根本,没有大量的金银做准备,别说是赵祯,即便是包拯都不会同意加印交钞,大宋的经济便会陷入增长迟缓之中,因为没有足够的交钞可用!

    但随着倭国的金银矿藏不断的被发现,不断的开发,大宋的交钞和经济犹如注入了兴奋剂不断的加速,大宋的商品实在是太过畅销,大宋国内便能消化一部分,四周的小国或是海外领土又能消化一部分,接着便是以一种辐射状不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