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缔- 第5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宋军的攻伐之后,没有守军抵抗的他们往往大开城门投降,生怕会遭遇大宋砲石的洗礼,让整个城池变成一片废墟,其实他们想多了,大宋不可能用火炮攻击普通百姓,一旦如此赵祯和大宋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仁名便彻底毁之一旦。

    上京城之中安静的有些不像话,自从皇帝突染暴疾之后,谁都能感觉到上京城的不对劲,朝堂之中的朝臣们有着敏感的嗅觉,每一个变动都让他们有些不自然。

    皇宫的守卫突然增加了,皇城的巡逻也开始增加,连上京城的驻军将军也换了人,种种不正常的迹象却也说得通,谁都知道皇帝病了,可能病的很严重,既然太后张俭萧惠三人不愿说,也没人敢刨根问底。

    毕竟这三人代表了三方利益,在一般人的思想中他们是不会站在一起的,何况张俭和萧惠闹翻的消息上京城中无人不知。

    增加了驻军和守卫,上京城显得尤为“安静祥和”,城中的小偷小摸消失不见了,百姓们自然也老实收敛起来,朝臣们也不会相互攻伐的太过厉害,现在还是低调一点的好。

    耶律贾看着眼前匆匆巡逻而过的士兵,松了一口气,自己北面林牙承旨的身份已经开始受到盘查,这说明朝廷现在需要的是稳定,无论是太后还是张俭萧惠,都需要一个安定的上京城来度过眼前的中京道危机。

    迅速脱掉身上的衣物,把穿着在宽大长衫中的盔甲露出来,再从一旁的缝隙中拿出头盔,耶律贾迅速变成了一个负责皇城巡逻的宫分军,再配上铁剑躲在皇城的阴影之中。

    一对巡逻的宫分军缓缓从北面过来,他们这般高贵的宿卫居然要巡逻皇城,其中有许多人不满的埋怨,作为祗候郎君的耶律孝最为不满,他是宫分军中最尊贵的御帐亲军,也是皇族。

    其他人都为他鸣不平,这些宫分军其实只不过是耶律孝的亲兵而已,主子都这样了他们能有什么好处。

    一道黑影迅速的融入队伍之中,虽然速度快,但对于这些久经沙场的老兵来说却是如光天化日闯进来一样不可能没瞧见,但却没人在意,仿佛集体失明一般。

    队伍一直没停,速度虽然慢但在耶律贾加入之后便快速的向皇宫前进,他们要在皇宫中换班,今晚可不能休息,还要巡视整个皇宫!

    耶律孝带着队伍在皇宫之中前进,速度不快也不满,仿佛是故意的一般,在地上留下脚步声,这是宫中的规矩,无论是谁巡视都要如此,为的是让宫中的贵人放心,也是让宵小退避。

    在靠近清凉殿的时候,队伍下意识的退避开,因为这里有专人守卫,都是掌握在太后手中的宫中宿卫,也是护佑皇宫的腹心部,皮室军!

    这些皮室军都是当初大辽太祖皇帝留下的精锐后裔,他们世代效忠大辽,世代效忠皇家,所以他们保护的都是最重要的东西,一个偏僻的宫殿需要皮室军的护佑?这显然不可能!

    耶律贾和耶律孝对视一眼,眼下的清凉殿已经能看出皮室军受到萧惠的操控已经倒戈向太后了,完全没了当初护佑天子的骄傲。

    要想把皇帝从清凉殿中救出来光靠眼下他们这点人手是不够的,那唯一的办法只能在皇宫中制造一起祸端来,最简单的方法便是走水。

    清凉殿的边上便是一座小宫殿,名曰回鸾殿为的是给宫中的嫁出去的公主回宫小住只用,回鸾便是指婚后三日女偕婿归省父母。

    这宫殿虽然算不得高贵却也是风景不错,也是宫中为数不多可以种树的地方,里面的石榴树便有着多子多福的意思,而在这回鸾殿的后面却有着一排职司房,清凉殿的一头练成一片,也与宫中的大部分宫殿连成一片。

    因为大辽没有公主,也没有尚嫁之事,所以这回鸾殿一直闲置在此,于是便成为一场惊天营救的牺牲品……

    当熊熊的火焰从回鸾殿中升起时,耶律孝对耶律贾挑起了大拇指,没想到真的如耶律贾所说会人不在跟前也会起火,所谓的延时引燃还真的奏效了。

    耶律贾看着眼前的火势微微叹息,这样的火势在大宋的皇宫是不会出现的,大辽还保持着纯木的房屋结构,而大宋早已开始使用砖石和水泥替代了大部分的木材。

    甚至北京城的宫殿与宫殿之间即便相连也有隔火的高墙作为防护,而上京城的皇宫之中却什么都没有,只有那些被烧断的,熊熊燃烧的石榴树倒在了宫墙之上,点燃了边上的清凉殿…………

    。

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逃出生天() 
皇宫中偏殿的一场大火并不会造成多大的损失,也不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但却出动了大量的皮室军前来救火,并且有着相当数量的人在四周警戒。

    最先赶到清凉殿的人便是早已在四周准备好的耶律孝耶律贾等人,大辽宫中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宫中走水,无论是谁都要在第一时间赶过去并且参与救助,若有自顾逃命者,宿卫见之诛杀无罪。

    这是辽朝宫中的铁律,无论是谁都要遵守,即便是宫中的嫔妃,帝王,皇后等等见之也不能除外,当然这种古老的规矩用在尊贵人的身上便略显可笑了。

    但这也说明宫中对火灾的处理严格,为的是在第一时间里把火势控制在最小,只不过这场回鸾殿的大火实在太过凶猛,那颗倒掉的石榴树引燃了四周的许多房舍。

    而清凉殿就在回鸾殿边上,瞬间被殃及,不知是初春的干燥还是什么原因,原本就有些荒芜的宫殿在大火中一点就着,火势凶猛的蔓延开,两座宫殿就这样在大火之中熊熊燃烧着。

    耶律贾等人顺利无阻的进入清凉殿,门口的皮室军都知道殿中是什么人,谁也不敢懈怠,若是那位葬身大火之中,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在火起的第一时间,皮室军们便进入其中救援。

    何况宫分军也是宫中宿卫,也是太后是听命于太后的,门口的皮室军想当然的以为他们是前来救火的人。

    火势蔓延的非常快,以至于皮室军的救火远远跟不上,而他们最先想到的便是救助那位贵人,然而耶律洪基死活不愿离开,他的女人萧观音就在大火吞噬的宫殿之中!

    谁也不知为何大殿着火了萧观音还要进入其中,但此时已经无暇顾及她,皮室军正要强行把耶律洪基押走的时候,耶律洪基这位曾经的帝王却开口呵斥“朕乃大辽皇帝,谁敢抗旨!”

    曾经的高高在上铸就了他的威严,这股气势果然震慑这些皮室军不敢上前强押,而就在这个时候,耶律孝带人上前,不由分说便把耶律洪基押下往殿外走“陛下乃是大辽的皇帝,大辽的天,我等身为人臣岂能见陛下与危难之前!”

    一边“强行护送”耶律洪基,耶律孝一边对看呆的皮室军开口道“陛下安危自有我等负责,诸位还是快快营救皇后娘娘!”

    这时耶律洪基大喝道“若是朕的皇后有个三长两短,尔等皆要为其陪葬!”

    帝王的威胁谁敢忽视?何况耶律孝等人乃是宫中的宫分军,皮室军们自然而然的放松精神,就在这个时候,一对队人马赶来,为首之人大喝“吾等奉太后懿旨前来救援!还请陛下移步裕隆殿!”

    耶律洪基大惊,而一旁的耶律孝却也已经把手伸向了腰间的长刀,若是去了裕隆殿便再也没有机会离开皇宫,这时候便要用性命搏杀了。

    耶律贾伸手止住了耶律孝即将出鞘的长刀,微微摇头,耶律孝不知其意但也只能听他的,现在再也没有别的办法,作为领头人的耶律贾是所有人的主心骨。

    事出紧急又要救助大殿之中的皇后萧观音,清凉殿中的皮室军在简单查看了太后的懿旨后便让那队宫分军把耶律洪基带走了,这时候他们转身便要投入火场之中营救皇后。

    清凉殿的大殿中早已是烈火熊熊,巨大的热浪一波又一波的袭击者娇弱的女子,她已经没有退路,火焰就犹如一个牢笼把她围困其中,又如巨蟒一般缠绕着她。

    火焰逐渐向她围拢过去,绝望了的萧观音还在不断的尝试但却没有办法突破眼前火墙筑起的屏障。

    大火产生的烟气进入了她的肺腑,烧焦雕饰逐渐掉落,皮室军根本无法进入这已经成为地狱的宫殿,他们在殿外因为耶律洪基浪费了太多的时间。

    火势太大难以扑灭,殿中的贵人乃是大辽的皇后,堂堂的一国之母,皮室军的祗候绝望的率领一帮皮室军冲进了宫殿,犹如飞蛾扑火一般,最终在轰的一声巨响后清凉殿随之坍塌。

    已经绝望的萧观音发现周围的热浪消失了,自己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抛出了宫殿,重重的跌落在殿外,皮室军一拥而上查看她的伤势,见她无碍之后才送了一口气。

    但他们望向清凉殿的眼神却充满了悲哀,二十人冲入了清凉殿,最终一个人都没能出来…………

    当真正太后的懿旨到达时,眼前的皮室军才意识到他们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刚刚的宫分军来的太快了,根本不可能是太后的人!

    萧武顾不得惩戒眼前的皮室军便急急的向宫门而去,同时派出亲兵向太后报急!显然耶律洪基已经在叛逆的护送下逃离了清凉殿!

    别人不知道,他却清楚的很,一场滔天的祸事便要降临在大辽,太后和皇帝之间必有一场内斗。

    当萧武抵达宫门的时候宫门已经关闭,任何人没有太后的懿旨不得出入,而据宫门守卫所说,刚刚并没有任何人离开皇宫,火起之时他们便已经关闭了宫门。

    这也是皇宫中的规矩,为了避免祸事,只要宫中异常,宫门便会关闭。

    萧武略微松了一口气,只要宫门关上,便不会有人能出入宫中,耶律洪基也没办法离开,皇宫四门都是由忠于太后的皮室军所把持。

    当萧武返回太后所在的召德殿复命时,萧挞里脸色冷峻,身为太后处事不惊体现的淋漓尽致,张俭和萧惠两人在收到消息时便赶到,他们的脸色可不似萧挞里那般的平静。

    “萧武,带人搜宫,无论陛下身在何处都要给本宫找出来!”

    萧武躬身应道“末将遵命!”

    待萧武走后,召德殿中陷入了短暂的沉默,萧挞里望着萧惠和张俭道“陛下还是念及皇位,如今中京道战事吃紧,调东京道之军驰援依然是来不及,不知二位可有良策?”

    张俭看得出,如今的辽朝已然是内忧外患,大宋在中京道的攻伐上可谓闲庭漫步,数座州府转瞬之间便易主他人,若想度过眼前的危机,实在是一件困难之事。

    作为文臣的张俭最先想到的便是以外交的手段化解这次危机,这也是他所擅长的,稍稍思量便道“如今之计当与大宋和解,外有强敌在侧,内有顽疾不除,大辽必危!”

    。

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兴() 
张俭的回答出自文臣的心理,先把外部威胁处理掉,然后专心整顿内治,萧惠和萧挞里则不这么认为,现在上京城还在掌控之中,并未出现多大的乱局,若是在这个时候一退再退,即便是成功处理内政,可失去的土地便不再会回来。

    在他们的眼中当下大宋抗衡才是实务!

    “不可!宋人才是我大辽之患!内有忧患可治,外有强敌不可懈!”

    萧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眼下大宋的威胁更大一些,而且当初从大同府撤兵已经让他吃了退让的苦头,望向萧挞里道“大宋皇帝狡诈,若是我大辽提出议和之事,他必然层层加码,我大辽不可承受矣!”

    萧惠说中了萧挞里心中的要害,的确,宋人并不可怕,议和也是可以,毕竟宋辽两国之间尚有那一层所谓的盟约,但大宋皇帝给萧挞里的压力却太大了。

    自己的一出声东击西,如此之快的便被他赵祯识破,并且顺水推舟的攻伐中京道,这让她觉得赵祯的眼光高的惊人,而且所思所想往往出人意料且收效甚巨。

    说实话,萧挞里觉得自己的手段和计策已经跟不上大宋的统治者了,这是一件极为可怕的事情,身为女人的她,在面对强者的时候天生就会有一种无力感。

    从大辽与宋之间的接触来看,无论是财贸上,还是在外交上,两国之间的关系总是宋压制大辽。

    “自宋皇赵祯继位,我大辽便逐渐江河日下,先是燕云,再是西夏,接着是辽东,现在已然是到了中京道,他赵祯的手段和伎俩尔等都见识过了,若是宋人议和,哼……我大辽必然吃亏的紧!可若是继续消耗下去,我大辽依旧吃亏。”

    萧挞里稍稍顿了一下,望着张检道“议和也不是不可以,但大辽不岁贡,不割地,只以中京大定府为边,南北而治!”

    张俭犹豫了一下,他知道这对大宋皇帝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应允的事情,南北而治?宋人完全有能力夺取整个中京道,既然要让宋人退兵,那就必须要给出合适的价格。

    张俭是真的害怕了,他已经和太后,萧惠两人绑在了一起,身为文臣的他知道站错对的代价,他希望的是上京城的稳定,在这个时候任何一场变动都可能让风雨飘摇中的大辽沉没。

    看待问题的眼光不同,萧惠和萧挞里并不认为消失在清凉殿中的耶律洪基有什么威胁,只要他出不了皇宫,即便是在上京城中对他们也不存在什么威胁。

    大部分的贵族现在已经和萧家绑在了一起,利益相关之下,即便是耶律洪基的号令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正如萧惠所说,眼下土地丢失的容易,可要想把丢掉的土地再夺回来,便实在是困难重重,一旦大宋占据了中京大定府,大定府以南的土地辽朝再无可能夺回。

    所以在萧挞里和萧惠眼中,击退宋军的进攻才是燃眉之急,至于在清凉殿消失的皇帝,只要他不出上京城便对萧挞里构不成威胁。

    萧挞里的心态其实也在转变,从一开始不愿与儿子争权夺利到大刀阔斧的改革软禁皇帝,这个过程是逐渐的变化的,在她看来自己首先是大辽的太后,耶律宗真的妻子,其次才是耶律洪基的生母。

    若是连大辽都败坏了,即便是儿子坐在皇位上还有什么用?自己如何在百年之后面对大辽的列祖列宗?

    她不是不知道萧惠的心思,更清楚萧家这段时间对自己的大力支持,他们不过是想依靠自己手中的权利和地位让萧家走上人前,成为大辽的皇族。

    但萧挞里绝不会做出这种事情,萧家是后族,是大辽永远的后族,绝不能取代耶律家成为皇族,自己也不可能成为萧家手中的工具,背负千古骂名,所以她并没有直接废帝,一来是手段太过激烈,二来是给萧家有机可乘。

    作为一个女人要背负起江山社稷和宗族之间的矛盾实在是太辛苦了有些,可她并未打算放弃,也无法放弃,这是她的责任与使命。

    张俭是保守派,他希望上京城和辽朝的政治稳定,如此才能度过眼前的难关,当然他也希望保命,而萧惠和萧挞里却死活希望与大宋暂时和解以获取喘息之机,妄图在和大宋从正面抗衡。

    在国力上的对比显然是大宋强于辽朝,但他们却没有张俭那般的敏锐嗅觉,国力不单单是两国兵力之间的较量,更是军械,气势,财力,资源,甚至是百姓之间的较量。

    大宋现在有多少人口?不下万万之数,而这过亿的人口每年向朝廷缴纳多少的税收?据张俭所知大宋每年的夏秋两税已经减免大半,为的是休养生息照顾农人,可即便如此大宋的赋税依然足够养兵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