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缔- 第3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今年的正旦朝会在封闭许久的乾宇殿中举行,北方的寒冷让许多已经习惯了东京城气候的官员不适,为此赵祯特意多赏赐了些炭火钱,还别说,今年在北京城中为大宋贺正旦的使者并没有因为寒冷而减少。

    甚至有了愈来愈多的迹象,许多国家因为大宋的商品而获利,对大宋的商品又爱又恨,前来的使者多是请求与大宋互市开设榷场的,大宋到现在为止也不过是在大同府开设榷场。

    辽人和西夏人在大同做买卖自然方便,因为两国紧邻大宋,买了东西之后便能轻松的运回国内,这样不用在路上花费大量的钱财。

    但对于其他周边国家来说并不方便。谁敢随意出入西夏的土地,身为一国之君的李元昊已经把西夏的名声败坏了,别人不看西夏的百姓如何,只看你一国之君的皇帝是什么样的人品。

    对于这一点,大宋还没说什么,便遭到了西夏和辽朝使者的强烈反对,因为他们怕这些小国把大宋的上好货物分走……面对西夏和辽朝的两国威胁,小国使者的提议也只能不了了之。

    当所有的朝臣和正旦使者都离开的时候,西夏使者却请求留下,并拿出了李元昊所书的另一份国书,外臣也能留身奏事,多是两国皇帝之间的一些私密言论,所以并没有外人在场。

    赵祯看了李元昊的国书后脸色平静,但心中已经被西夏人的愚蠢所惊呆了,李元昊居然请求大宋售卖大量的粮食给西夏,并且用羊毛作为交换!

    显然这是在告诉赵祯,西夏的良田已经变成了草场,而山羊的破坏能力展现了出来,赵祯笑道:“据朕所知,西夏占据了整个西套平原,甚至连后套都落入到了你们的手中,现在居然对朕说粮食不够吃的,这要是传出去,岂不让人笑话?”

    使者拓跋余晖躬身说道:“尊敬的陛下,并非是这样的,我大夏的粮食足够支持到明年开春,只不过我皇担心今冬过去的慢,开春了还需接应一阵,所以提前做好万全准备,希望陛下下旨,命榷场开售粮食。”

    赵祯微微点头,这话说的还算是有水平,但别人不知道,赵祯却通过皇城司对西夏的情况了如指掌,榷场售卖何种商品都是由大宋说的算的,而粮食作为重要资源,大宋一般不会对外售卖。

    现在西夏如此开口,李元昊为此甚至用上了国书,显然说明西夏的粮食已经不够了,而李元昊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准备粮草。

    “也罢,朕便帮你西夏这个忙,度过难关便是,以后大宋用粮食换取你们的羊毛如何?”

    拓跋余晖眼睛一亮,对于西夏来说羊毛的数量非常多,现在各地都在养羊,不愁没有羊毛,而相比种植粮食,养羊要轻松的许多,而且利益很高!这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所以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

    “臣多谢陛下!”

    很好,西夏引进落入了自己的圈套,赵祯无比激动,但表面上还要表现出平淡和若无其事。后续最新章节,请关注

第七百九十四章“自恋”的帝王() 
    人类的发展历史其实就是改造自然的历史,人与这个世界本就很难相互和谐相处的,因为人的心中想着的东西太多,利益驱使的也太多,比如现在的大宋,因为水泥厂的增多,煤炭的开采,许多河流遭受到了污染。

    但赵祯没有办法,社会的快速发展有的时候就是要牺牲一点东西,在后世他还有些不太理解,现在却明白了,当然要说被破坏最为厉害的地方,还是西夏。

    赵祯的皇城司密谍的奏报让赵祯看的触目惊心,能让李元昊开口向大宋求助不是没有原因,党项人本就依靠草原生活,在羊群大规模的养殖之下,对草原的破坏力更是惊人。

    再加上原本肥沃的宁夏平原退田转牧,一时间党项人根本就没有把握好其中的衔接,导致大片的良田被粗暴的改造成牧场,即便是隔着纸张赵祯都能感受到圈地的可怕。

    随手把密信揉碎扔进碳盆之中,上好的银丝炭瞬间就点燃了纸张,升起一股白烟消失的一干二净,对于西夏的百姓,赵祯还是同情的,西夏虽然已经是封建国家,但他的奴隶制度并没有被彻底废除。

    相对于辽朝和大宋,西夏的等级制度更加森严,人的出生便已经定下了上下之分,在地方行政上,西夏还保留有奴隶制和军事割据的特点,地方行政组织军政合一,一般充任地方长官的多是部落首领,并担任着军事职务。

    部落的首领往往拥有很大的权利,圈地这种事情对于他们来说再容易不过,好一点的部落实行集中财富,首领带着族人一起牧羊,收割羊毛,贩卖给大宋商贾之后再分配利益。

    而更多的则是落入了部落首领自己的腰包,财富多的让人眼红,于是便引起了部众与首领之间的矛盾,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显然掌握强大力量的部族首领很容易镇压反抗,死去的人越多便能获得更多的草场,更多的羊群,从而获得更多的财富。

    有些生性残暴的首领甚至屠杀那些手中掌握大量土地的牧民,从他们手中获得土地,或是把他们赶到偏僻的地方任其自生自灭,这是非常残忍的做法,但李元昊和西夏的朝廷却不会却约束,甚至连谴责也没有。

    一是因为部族首领对自己的族人拥有非常大的权利,全族的事物都由他处理,二是因为李元昊需要这些人的支持,征战的时候,这些部族也是西夏的重要军事力量。

    这些部族的首领也不傻,他们自然会对李元昊上贡,羊毛的收成他们会交出一小部分给李元昊,但却不是朝廷,所以西夏虽然买了羊毛,但朝廷却没有获得太大的利益,钱财大多落入贵族或是部族首领的口袋里,百姓得到的并不多。

    森严的等级制度之下,贵族,首领开始不断的扩大自己的圈地,这是一种无情而残酷的行为,赵祯在得知西夏的状况之后甚至觉得有些不寒而栗,文明社会中依然存在着野蛮,与此相比,大宋百姓的生活环境简直是好上了太多。

    天气的寒冷,食物的短缺,没有朝廷的赈济,西夏的穷人大多依靠仅剩的口粮充饥,这时候他们才想起来向大宋购买粮食,但一个悲哀的事实却是……榷场禁止粮食的买卖!

    这无疑是给西夏人的当头棒喝,不当吃不当喝的羊毛再金贵也没有粮食来的重要,此时的西夏人才意识到,人的最基本需求是活着,没有粮食的他们怕是会饿死,即便手中有再多的羊毛又有何用?

    于是一些寻常百姓家开始无奈的宰杀这些能为他们赚取钱财的山羊,因为不这么做的话,怕是他们连这个冬天也过不下去,即便他们手中拥有财富,辽人也不会把一粒粮食卖给他们,大宋也是不会。

    难怪会有这份李元昊言辞恳切的国书,赵祯当然会答应,他要让世人看清楚大宋是怎样一个宽仁的国家,正朔的王朝,拥有慈悲之心的帝王!

    虽然赵祯正做着极为不光彩的事情,让西夏人觉得他们手中的羊毛能从大宋轻而易举的换取粮食和生活所需,那他们还会再种植粮食吗?如若让他们觉得手中的羊毛能成为一种流通的货币,那有一天这些羊毛变得一文不值的时候会怎样?

    但现在赵祯觉得自己是一个伟大的人,摒弃前嫌拯救西夏百姓的仁君,圣君,华夏历史上的帝王楷模,……嗯!赵祯微微点头喃喃自语道:“就是这样!”

    三才已经在边上装木头人了,官家自得的时候还是不要打扰的好,肯定是有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国家政事自己岂能猜得透?门帘被撩开,一股寒意飞快的钻进三才的脖后梗,他站在这个位置就是为了第一时间察觉寒意。

    转头恨恨的瞪了一眼小内侍,打出一个噤声的手势。

    小内侍瑟瑟发抖,三才暗骂一声没出息,一个箭步便窜了出去,顺手把厚厚的门帘压好,屋里暖和室外寒冷,冷气徒然冲入会激出病气的!

    要是官家病了,那可如何是好,有几颗脑袋也不够皇后娘娘砍得……

    “出了何事慌慌张张的!宫闱之内成何体统?难道内侍省的人没有教你!”

    小内侍被三才一吓更加慌乱,结巴着说道:“是陈大官叫小的前来,说是把这个递给官家,他已去御马监牵陛下的雪中白了。”

    三才眼睛瞪得老大,雪中白是官家最爱的御马,即便是官家的亲妹妹长乐公主,讨要了几次官家都没给,陈彤去牵马作甚,难道是出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官家一定会骑马赶去?

    伸手夺过小内侍手中的匣子,微微打开了一个缝隙便瞧见一块铜制的腰牌,这种腰牌在大宋再平常不过,是五品官的腰牌而已,即便是仍在自己的面前,自己都懒得弯腰去捡。

    待他借助阳光看见上面的字迹后,便把眼睛瞪得老大,身体开始微微颤抖,小内侍刚欲说话,三才便嗷~的一声窜了出去,直直的冲向往日你寂静的御书房……

    只因为腰牌上刻着“东海宣化使”几个字,但谁也没有三才清楚这几个字在官家心中的分量,即便是官家有时在做梦的时候都会念叨……

第七百九十五章李元昊的自信() 
    古老的宁夏平原上,黄河正缓缓而行,在这里形成几字形的前半部分,因为有这蜿蜒转折,所以水势平缓,孕育了璀璨而壮美的河套文明,黄河两岸的土地被这条长长的母亲河所滋润着。

    可现在不同,原本倚靠在黄河边上的肥沃农田已经消失不见,李元昊站在兴庆府的城楼上放眼望去,永远是那单调的翠绿色草原。

    但对于西夏来说,绿色的草场上移动的“云朵”才是最为重要的,这些移动的雪白都将变成大夏的财富,不知何时开始,每当心情不好的时候走上这座城楼,看着草原上的风景他的心情便好上许多。

    “尚父叫朕来,难道就是站在这里看风景?”

    李元昊已经习惯了这样,但野利仁荣叫自己前来还是第一次,他不知为什么奇怪的开口询问。

    “陛下,难道您不觉得眼前这景象怪异荒诞吗?”

    瞧着李元昊完全不当回事的样子,野利仁荣深吸一口气,带着一丝失望的说道:“陛下,曾经的西夏虽没有立国建业,但党项人团结一致,自产自足之下,并不缺乏多少吃喝,粮食咱们有,牛群,羊群,马群在草原上奔跑,但现在呢?牛群消失了,羊群的规模越来越大,有些牧场上马群的踪迹甚至消失了!陛下!我大夏可以没有良田,可以没有财富,可以没有享乐,但却不能没有战马啊!陛下!”

    李元昊微微点头:“没错,尚父说的是,战马是我西夏人最重要的东西,也是本钱,但现在即便是朕也没办法约束那些人,战马已经没地方可养了。若是想养马,那就必须以朝廷为主,圈地化为牧场,可现如今良田上还不够,哪还有地用作养马?只能把那些良田充作养马之地!”

    野利仁荣身体微颤:“真要是这样,我大夏便一寸良田也没有了……”

    李元昊笑着说道:“良田没有了咱们可以用羊毛从大宋换取粮食,他赵祯可是金口玉言说出来的。”

    “若大宋皇帝不给呢?”

    李元昊冷笑:“他不会不给的,皇帝可是金口玉言,九鼎之重,岂能食言?再说他不给难道我大夏不会自己去取吗?!他赵祯难道就不害怕我大夏挥兵南下?”

    野利仁荣一时间张口结舌,没想到陛下居然是如此打算,把本国最为重要的粮食交给大宋把持,若大宋不给便南下犯边,这岂不是和强人没有区别?!

    大夏是一国,名正言顺的一国,陛下是一国之君,大夏的皇帝,岂能如山匪流寇一般?自己的本意是让陛下约束国中的贵族,让他们少圈地,或是把牧场再次变为良田,可谁知陛下的解决办法居然如此荒唐。

    野利仁荣仔细的看了会李元昊,他从未想过,曾经自己最为得意的学生居然会是一个如此不择手段,行事荒谬的一个人。

    最近甚至传出了李元昊与野利遇乞之妻没藏氏有染的消息,连自己大将军的女人都会去碰,朝中的流言蜚语已经沸反盈天,真不知道天下还有多少人不知道。

    野利遇乞现在还是猜测,但这么多人都如此说的话,猜测就会变成现实,幸亏把没藏黑云送到了大宋的西夏都亭驿,野利遇乞作为大夏的使者正在那里,野利仁荣觉得自己做的没错,

    这个时候就应该把野利遇乞和没藏氏放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打消朝中大臣的疑虑也能打消野利遇乞的猜测,才能堵上天下人的嘴。

    无论是不是没藏氏的错,野利仁荣都觉得她不应该出现在兴庆府之中,对于现在的大夏来说,保住皇帝仅有的名声才是最重要的事。

    运粮的马车缓缓从碧绿的草场上驶来,这是大宋商贾运来的第三批粮草,第一批早在正旦之后便已经运来,现在已经开春,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事实上,西夏已经没有土地用来种植粮食了,不断的有粮食从大宋运往西夏的土地,运送到各个部落之中去。

    大宋提供了最为便捷快速的服务,粮食的马车都经过了特殊的改造,最大程度上的运送更多的粮食,只要有钱,或是有羊毛,大宋就把粮食出售给党项的百姓或是部族。

    很快大宋的粮商便和当地的百姓甚至部族首领成为很好的朋友,大宋的商贾有的时候甚至为他们考虑,生怕他们上当吃亏似得,如此使得他们得到了党项人的信任。

    马车穿过草原,直直的向兴庆府驶来,仿佛是在打野利仁荣的脸,李元昊瞧了一眼这位尚父,笑眯眯的说道:“如何?朕说的没错吧,宋人不敢不送粮食来,如若不送,那我大夏便自己去取!”

    望着李元昊的得意模样,野利仁荣只能小声劝诫道:“陛下还是小心为上。大夏应当早做准备,划拨一部分奴隶出来,让他们在皇庄或是沿着黄河种植粮食。”

    “朕知晓了,尚父费心!”

    李元昊的态度让野利仁荣伤心,显然这种敷衍的样子表明自己在皇帝面前有多么不受待见,如此也罢,自己是人臣,尽忠职守便好。

    李元昊的残暴无情他怎么会不知晓?连多年的夫妻之情都不放在眼中,何况自己这种老臣,虽是贵为尚父,但又有何用?

    野利仁荣走了,带着无奈和叹息离开了城墙,大宋商贾的运粮车队正从这里缓缓开进兴庆府,与这位苍老的智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李元昊则是站在城墙上看着长长的车队鱼贯进入城中,这下大夏的粮食危机总算是度过了。

    只要大宋信守承诺,西夏便会和大宋睦邻友好,短期内不会有战事,毕竟对于西夏来说,大宋就是一直下蛋的母鸡,一旦和大宋闹翻了,上哪还有这种好事?

    李元昊笃定赵祯不敢翻脸,也笃定大宋会息事宁人,在他看来,如今对大宋真正具有威胁的人不是西夏而是辽朝。辽朝这段时间可是出尽了风光,击败了西夏,也守住了河套,萧挞里这位太后更是名声大振。

    大宋与辽朝的冲突是个人都能看得出来,燕云之地越繁荣,辽朝便越难受。

    但……事实正是如此吗?

    赵祯可没有时间用来和别国“搞事情”现在的他只想让自己冷静下拉,那小小的铜牌被他攥在手中,甚至印出了痕迹,大宋派往美洲大陆的人居然没有死!这简直是堪比收复燕云的大喜事!

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归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