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引起上一桌人的强烈不一拍道:“奶奶个熊。凭什么送他们不送俺?”引得两个侧面一看,竟然是个络腮胡子的和尚。
那堂倌赔笑道:“这位道爷,敝店规矩,消费一碗,奉送一碗。适才那二位大爷用了二十二两的饭菜,然有的送了。”
“这样说,俺就更来气了。”和尚怒道:“俺在你这二十多天饭,统共也花了二十二两吧?为什么还不给俺?”
“没有这样算账的啊。”堂倌苦笑道:“您每顿一碟花生米,二两猪头肉,三个大头,四两老干才一百文,我们这个八宝酪也是一百文。若是免费送您,岂不是让你白吃了饭?”
“俺又不是顿顿要你送。”那邋遢和尚怒道:“别以为俺是外乡人,就好欺负。”最后那堂倌只好去又拿了一碗给他,才息事宁人。
“俺也不是要你这东西,俺就是咽不下这口气。你们京城人,太瞧不起俺们外乡人了。”那和尚一边大吃着乳酪。一边气哼哼道。
见没有热闹看了,两人便收回目光,舀一勺软滑可口的奶酪,杨明轻声道:“锦衣卫一大堆事情,你该去干正事了吧?这半天都过去了。”
我可以不干活,因为我是老大,但是唐四和路鲁青峰如今一个统领南镇抚司,一个统领北镇抚司,可不能偷懒的。
唐四推开窗,笑道:“这就是正事的的方。”往窗外一看,到一条张灯结彩的胡同。他虽然不是本地人,却也知道这是一条烟花之所的街道,杨明不由笑道:“难道满朝的公卿大臣,常年盘桓于此?”
唐四点点道:“这里是勾栏胡同。其实满朝的文武大臣,除了顶尖的那么几个之外,几乎天天都要请同僚朋友在这里寻欢作乐,一则是为了结交其他勋贵大臣,二则是为了和熟识之人打好关系,所以一月里倒有宿二十天要宿在里头,天一亮就去各自衙门上工。”话音未落,见一个脚步虚浮的浪荡公子,在两个下人的陪同下,从胡同里晃悠悠走出来。
果然是灯红酒绿,腐败堕落,唉,大明承平日久,人们已经开始忘记盛世之下隐藏的危机了。
天天流连于烟花柳巷,敢问这些大臣靠微薄的俸禄能支撑得起这笔如此大的开销吗?于是一批一批的人慢慢被腐蚀,大明的蛀虫越来越多,终有一天,即便是擎天柱也有轰然倒塌的一天。
唐四笑嘻嘻的看那锦衣公子一眼,随即就挪移开了视野,压低声音道:“咱们锦衣卫的帮闲和低级士卒大部分就暗中隐藏于这烟花巷陌之中,大人你看那个招呼客人的龟公,其实就是咱们锦衣卫的人,还有那个姐儿,也是被我们锦衣卫收买监视大臣的……”
“所以大人,但凡朝中大臣家中有什么私密,只要他一说出口,咱们锦衣卫第一时间就能知道。”
“这都能打听?”唐四瞪大眼道。
“大人你忘了我们是干什么的?”唐四得意的道:“上次商辂大人的儿子商良臣和抚宁侯朱永的女儿私通款曲,可不就是咱们这么打听到的。”
杨明便明白过来道:“原来如此。”
杨明接着道,“你说,要是按照陛下的首席道长李孜省的说法,修道可以采阴补阳,嘿嘿,要是陛下来这等场所,我看不出三年,就能得到升天了。”
杨明说得不错,李孜省作为一个不普通的道士,之所以比别的道士的宠,跟他擅长采阴补阳之术,会练壮阳丹药离不开了。
“嘘。”唐四紧做出噤声的手势道:“大人,哎,咱们乡间野外说的荤话,可不能在京城里乱说,好在咱们就是做这行的,不是要倒大霉的。”说着自己也小声笑道:“不过确实这么回事,但是也不能大意啊,大人忘了此间还有东厂的番子啊。”
杨明笑而不语,只是心思到了李孜省这些霍乱宫廷的李孜省身上,按照李孜省等人的理论,养生是不必节欲的。相反,如果掌握了房中秘术,还能起到采阴补阳,延年益寿的作用,这实在是太对皇帝的胃口了。
毕竟长寿固然重要,但如果必须禁欲,活那么长又有什么意思?所以道教战胜佛教及其它养生流派,成为成化帝的独宠,也就顺理成章了。
“那么李孜省为什么还没成仙呢?”杨明转头问唐四道。
但对于的问题,唐四也没法回答,只能推测道:“也许小李没有认真练功吧。”杨明微微点头,没有答话。
唐四以为他失去了谈性,便也闭上嘴,他却不知道这个截搭题高手,已经跳跃性的想到了嘉靖帝头上。
皇上为了早日让万贵妃诞下他们的皇子,自然是要苦修房中术的,既然皇帝修炼房中术,所以才会重用李孜省,于是乎,现在的陛下花钱犹如流水,大肆用于炼丹修道,此外修建道观,收集催情丹药的材料,倒不是这些钱都被花在了这上面,大部分是被李孜省和梁芳内外勾结,中饱私囊了。
杨明想通了此中关节便轻松了许多,李孜省,梁芳,陛下为何会宠幸这些人,倒是佞臣蛊惑,还是皇帝昏庸,杨明不得其解。
转头一看,只见方才那位和老汤馆争论买一赠一的光头和尚上前搭讪一位锦衣公子,“公子,您大人不记小人过,全当贫僧是放屁吧!”却是那和尚不知何时离开座位,正在一脸谦卑的向这位公子道歉,那小心翼翼的模样与他那粗豪的外表形成强烈反差,让人看着就可笑。
但公子却不觉着他可笑,恼火道:“你这人烦不烦啊,再敢纠缠我,我……就要报官了!”他边上两个随从却没有像想象的那样,起来恶狠狠道:“小子,想找事儿是吧?”
而是老神在在坐在那里吃饭,连头都不敢抬,仿佛怕极了那邋遢和尚。
但邋遢和尚又怕富贵公子,只听他那道歉之词滔滔不绝,说的极为顺溜,显然是熟能生巧了。
这公子郁闷之极,却又拿他无可奈何,竟然堵着耳朵跑掉了,两个伴当赶紧跟上去。老堂倌在后面问道:“还记账么?”
“记账,记账。”楼下来不耐烦的回答。
老堂倌点点头,看一眼桌还剩七七八八的饭菜,再看一眼邋遢和尚道:“还打包么?”
邋遢和尚本追了两步,闻言颓然的站住,郁闷道:“打,不打我吃什么?”那老堂倌便将留下那桌的饭菜,收拾出来,装到邋遢和尚随身的饭钵里。
☆、第一百四十一章 道门领袖
杨明突然感到有些心,同样是人,有人就可以锦衣玉食费无度,有人却要吃别人剩下的。
但和尚粗豪地外表下。显然没有一颗满不在乎地心。他对杨明地目光十分感冒嘴道:“看什么看完饭还赖在这。耽误人家做生意怎么办?”
杨明不禁被逗乐了,心说这太有意思了,既然闲来无事,那跟他聊聊也无妨笑道:“对不起。高僧可否移驾过来,在下陪个不是?”
和尚警惕道:“不行。”
“为什么。”杨明差点没咬着舌头。
“京城里骗子太多。”邋遢和尚愤愤道:“俺来了不到三天。便被骗光了身上地钱财。所以才落到这般田地……”
杨明招招手道:“过来坐下喝着茶说。”
邋遢和尚便一边走过来,一边控诉道:“所以俺得出个结论,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说完一屁股坐下道:“要和你们这些人保持距离。”
唐四瞪大眼睛看着这和尚,不知道他是真傻是装痴。
杨明却笑道:“我叫杨明,也是第一次来京城请……哎,你叫什么?”
“继晓。”那和尚说完便捂上嘴呜道:“我为什么要告诉你?”
杨明也不戳穿他,笑道:“原来是继高僧,听你的口音像是山东人吧?”
继晓道:“本僧曾在五台山出家,主持座下弟子。”
“原来还是名门之后。”杨明肃然起敬道:“失敬,失敬。”
“客气,客气。”继晓谦虚几句,一阵心酸道:“你别看俺现在这么邋遢,落魄,想当初俺在胶东的时候,比俺师傅都风光,远近百里的大户人家,遇到没法弄的麻烦事儿都找俺呀,俺不是骗你的,还有跑八百里去找俺的。”说着一副好汉就提当年勇的神情道:“俺们那人都说‘道有李孜省,佛有继晓僧’,这可不是俺自己吹的。”
“那么牛的话,还来京城作甚?”唐四不信道。
“俺这叫入世修行,懂不懂?”继晓吹胡子瞪眼道:“来这红尘里打滚,是为了修心的。”话是这么说,继晓但情绪明显低落下来,便起身道:“不和你们这些饱食终日的扯淡了,俺现在可饿的紧,要回去吃饭了。”
杨明赶紧挽留道:“何必去吃那些残羹冷炙,咱们自己叫菜可好?”便对老堂倌道:“好酒好菜尽管上,今日我俩与高僧相见是缘,定要一醉方休,对不对呀,唐四?”
唐四只好道:“那是。”他知道杨明必然是在打这个和尚的主意,虽然他并不觉着,这家伙有什么用处。
“那俺就不好意思的叨扰了……”继晓挠挠头道:“是这么说吧?”
“就是这个意思。”杨明爽朗笑道:“实话跟高僧说吧,我已经足足有一百天,没有这么开心过了。”
“杨施主太客气了,贫道只不过稍施‘舒心诀’,只是小手段而已,”继晓肃穆道:“就算这一顿的餐费吧,你不必再给钱了。”
唐四现在也觉着,这个和尚可爱极了。
过一会儿好酒好菜上来,继晓咽口水道:“那俺就不客气了,俺知道你们都吃了。”杨明两个苦笑着点点头,便看他吃的满嘴流油。
等到四五杯酒下肚,继晓便面红耳赤,有些飘飘然起来,嘴巴便跟没了闸门似的,开始吹嘘起他的高强道法来:“想贫道曾在五台山学过多年的佛法,倒不是夸海口,就算我那师傅也不如我。”
听他开始自吹自擂,杨明两个也在一旁不住的夸赞附和。等再有两杯酒落肚,这和尚笑颜更甚,嘴里更是信口开河道:“那佛法委实是高深莫测!随便学得一门,就可受益终生。”
“不知高僧最擅长什么呢?”杨明不动声色的问道:“是炼丹画符,还是呼吸吐纳……”
“都不是,那是道家干的玩意儿。”继晓神经兮兮的道:“我最擅长的,是转运祈福。”
“哦,果然是一门好法术啊……”虽然没表现在脸上,但杨明确实有些失望,如果说有什么可以和马吊的风靡程度相比,那无疑就是祈福了。
祈福指的是佛家当中有众生愿力,高僧通过这种愿力可以让人时来运转,得大自在,拥大气运。
从西汉开始至今,此风演愈盛,到现在已经成为帝王家最注重的一门法术,杨明就亲眼见过数次祈愿,虽然搞不明白其中的原理,也不敢断然否定鬼神之说。但是这玩意儿会的人太多,已经成了烂大街的玩意,怎么用来奇货可居?
但继晓的下一句话,让杨明的想法,实现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只听他慢悠悠道:“我会以天下众佛的愿力加持于身……”
话音一落,就连唐四也肃起敬,为什么呢?
“据说只有那些与神有佛的灵体,才能请动佛祖的愿力;能加持愿力,那就更是万中无一了。”唐四不解道:“这么好的徒弟,你师父怎么舍得让你走呢?”
“俺觉着师傅年纪大了,便让他将掌门的位子交给俺,他好享享清福,抱孙子什么的。”继晓醉眼迷蒙道:“结果他就把俺赶下山了。”
惹得唐四捧腹大笑他‘活该’。
继晓怒道:“俺是一片孝心,却被你们这些人当成了驴肝肺!”
杨明摇摇头,正色道:“我知道你是一片孝心。”
“知己啊……”继晓便不看唐四,只是侃侃而谈。这个时候,杨明发现他双目清明,口齿清晰,哪还有半点醉态?
这真是个不好把握,更不好掌握的人啊。杨明不由暗暗道。
“你知道为什么我要搭讪那位李道长家的公子哥儿吗?”继晓不无得意的继续道:“俺是个很会抓机会的人啊,所以这才上京来了。”
“你来北京也是为了抓机会?”杨明给他倒茶道。
“那是。”继晓也不装傻了,抓起盘里软绵绵的艾窝窝,塞到嘴里道:“这个真好吃,就是有点塞牙。”便道:“实话实说吧,我就是想让我师父看看,……五台山掌门算什么?我要做李孜省那样的天师!,哦,不,我要做活佛,李孜省总领道教,我就要总领天下佛教,然后命令我师父,重新收我如门墙,并把掌门的位子传给我。”
继和尚真是执着啊,虽然这份执着有点绕……
这是个最坏的年代,这是个最好的年代。
前是对大明朝的绝大多数人来说,建国不知道已经多少年来,从没如此煎熬难过;后是对大明朝的和尚道士来说,建国多少年以来,从没如此风光过……
成化皇帝是如此的迷恋长生,如此的宠爱道士,几乎将所有能给的,都赏赐给了三清门徒们。
道士们所得的隆恩重典,甚至要比之前建国以来加起来的总和都多,更是树立起了李孜省这等天师。
李孜省钦命总领道教,赐紫衣玉带,封妻荫子,父母皆受荣禄,,赐一品服,封少师少傅少保,其荣耀已经到达了人臣的顶点。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这位成功人士的吸引下,无数人梦寐成为道士,已经是道士的,梦寐成为第二位天师。于是无数人挤在各地道观门前,请求收纳门墙,从事道士这份十分有前途的职业;无数道士离开自己的道观,从各省聚集到北京,请求李天师收纳门墙,成为天师接班人……之一。
而我们的继晓继和尚却是胸怀大志,他有拨打的胸襟,远大的理想,他想成为和尚的领袖,甚至和李孜省平起平坐,便是怀揣着和李孜省一样受到帝宠的梦想,他从山东老家到了京城,可到了北京才知道这池水太深,这里能人太多,随便一个道士都会好几门法术,他这个祈愿的乡巴佬,登时相形见绌,根本入不了任何人的法眼,别说超越李孜省,就是拜他老人家为师了,连给他当徒孙都不能。
无奈之下,他便想出了曲线救国的路子,准备通过李孜省的子孙上位,经过一番费尽心机的打探,他终于探听到李孜省唯一的孙子,长期眠花宿柳于勾栏胡同……
“于是乎,俺就了,也顺利的见到了他。”继晓郁郁寡欢道:“起先他听说俺想跟他混,还是很高兴的到他准备试试俺的本事……”
“啊……那肯定是你失手了吧?”唐四道。
“那怎么可能?”继晓吹胡眼道:“俺出道二十年,祈愿上千次。还从没一次失手呢。那次也不例外。”
“那是么?”杨明笑道:“有个这么有本事的跟班,他应该很愿意才是。”
“问题就出在我实在是太有本事了!”
“这小子问我,你可知道我最希望自己在哪方面变得更好吗?”
“大师怎么说的?”
继晓看看边上,再没有别人才压低声音道:“我把那小子地难言之隐给算出来了,他当时就跟我翻脸了。”
“什么难言之隐?”杨明明知故问道。
“就是那个……”继晓说着伸出食指,先挺直弯曲道,“此人不举……”
杨明大汗,“他不举他来勾栏之所干嘛?”
“四个字,不过是掩人耳目而已……”继晓侃侃而谈道。
杨明道,“那么这李道长的儿子自然对你是又敬又怕了,肯定你本事大,他敬你,但是却又怕你将他的隐秘透露出去,所以怕你,才一直不向力李天师举荐你……”
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结局
推杯换盏,酒过三巡,杨明便告辞离去,京师是一趟浑水,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