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海魂- 第6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哎,多事之秋啊!”聂人凤叹了口气,“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处理起来挺麻烦的,你对帝国的战时机制有多了解?”

    这下,谈仁皓有点不解了。帝国的战时机制是比较特殊的,可以说是数百年来,自从张绍廷首相之后,帝国在数百年的战争经历中,总结出了大量的经验,而这其中就包括了怎么在战争时期管理好国家,以及让国家在战争中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来。而帝国的战时机制就是针对战争而诞生的,与和平时期的政治体制有着巨大的差别。

    在和平时期,帝国的政治体制分成了三个重要部分,一是内阁,二是议会,三是最高法院。内阁主导行政权,而内阁首相通过全国普选产生,是帝国的最高行政首脑。议会负责监管内阁,并且主导立法权,而内阁的议长由多数派政党领袖出任,而议员是按照各省的人口比例进行分配,由各省进行大选产生的。最高法院负责解释帝国的各项法律,以及监督法律的执行情况,而最高法院的九名大法官由议会与内阁协商推荐,最终由帝国元首,也就是皇帝直接任命,而只有皇帝,以及议会在多数支持的情况下才能撤消大法官,首相无权过问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人事问题。三个机构相互牵制,因此首相并无绝对权力,而且议会只要有50名议员联名就可以提交弹劾首相的议案(不信任案),如果得到三分之二的议员支持,那么首相与内阁政府就得集体致辞,由最高法院的九名大法官委托合适人员组成临时内阁,随后提前进行大选,确认新的内阁政府。这种体制从张绍廷首相在任时期确立下来之后,数百年中,只有一些小范围的修改,本质上并无变动,而且数百年的历史也证明了,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政治体制,在给了首相足够的大权的同时,也约束了首相的行为,避免了集权现象出现。

    战时体制就与和平时期的政治体制完全不一样了。帝国如果受到战争威胁,那么首相就有权提出进入战时状态的议案,只要议会有三分之二的议员支持该议案,那么首相就可以宣布帝国进入战争状态。而在帝国正式进入了战争状态之后,议会将被临时解散,由其中部分主要议员成立战时议会。而战时议会并无实际立法权,帝国进入了特殊时期,首相成为了最高统帅,掌握一切军政大权。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首相的权力是非常巨大的,在战争时期,首相就是国家的最高领袖,连议会都得靠边站。而要结束战争状态,那么就得由战时议会向最高法院提出解除战时状态的正式书面请求,最后由最高法院的大法官进行投票表决,如果最终多数支持,那么就由最高法院来解除首相的战时权力,同时由帝国皇帝宣布帝国结束战时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而在首相交出了战时权力之后,议会恢复正常活动,最高法院也将权力下方给议会,帝国进入到和平时期。而这套体制也最终决定了,就算首相希望利用战时状态来获得巨大的权利,而在最高法院,以及帝国皇帝,战时议会的约束下,首相不可能使帝国一直停留在战争状态之中,只要战争结束,那么帝国就将恢复正常状态。

    对谈仁皓来说,这些政治问题并不是他关心的,所以他对帝国战时机制的了解也是比较肤浅的,而且在谈仁皓的印象中,数百年来,帝国经历了不下二十次的大规模战争,自张绍廷之后,到大战爆发之前,帝国先后有五次宣布进入战时状态,而且每次都是在战争结束之后就恢复了正常状态,所以在谈仁皓看来,由张绍廷首相设立的平时与战时两套政治体制是,有多大问题的,如果有人想在这上面做文章的话,那么前几次的战争就已经把帝国拖垮了。

    “也许你对政治不是很了解,但你应该知道战时议会吧?”

    谈仁皓点了点头。“这个我知道,可是”

    “战时议会与平常的议会是完全不一样的。战时议会是由议会各大政党,按照所占议席的多少来确定名额,去规模只有平时议会的十分之一。”聂人凤的神色逐渐平静了下来,“而战时议会没有决策权,只有建议权。也就是说,就算是在是否让帝国结束战争状态这个问题上,战时议会也只有向最高法院提交建议的权力。而在别的问题上,战时议会只有向首相提交建议的权力,而没有做出决定的权力。”

    这一点谈仁皓还是清楚的,在战时,首相就是帝国实际上的老大,皇帝只是名义上的帝国元首,一个象征而已。

    “问题就出在这个建议权上,虽然首相一般不会受到战时议会的影响,但是战时议会的建议仍然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谈仁皓暗暗一惊,当他注意到校长的神色时,立即明白,这次确实是出大问题了。,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880章 狂涛袭岸 刁难'第一更'() 
张绍廷被喻为“现代唐帝国缔造者”,甚至有人称其为“国父”(因为帝国是帝制,所以这个称呼是不受到承认的)。张绍廷的一生为帝国做出了解除的贡献,比如正式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内阁掌管行政大权,皇帝被彻底架空。正式设立陆海两军,内阁首相为最高军事统帅,确立了现代化的军事体制。改组上下议院,上议院成为象征性议院,下议院掌握帝国实权。设立最高法院,推广“案例审判原则”,奠定了社会的基本法律制度等等。可以说,在张绍廷这一生中所做的重大事情,都是在为未来数百年帝国的繁荣昌盛打下基础。而这其中,张绍廷一个最为显著的贡献就是正式确立了帝国平战两套基本政治体制。

    当初,张绍廷出任首相时,首先要应付的就是守旧派的疯狂攻击,结束国内战争,恢复国家的稳定与和平,张绍廷内阁本身就是诞生在战火中的一界内阁政府。在此情况下,张绍廷在成为首相之后,就首先认识到,帝国的政治制度必须分为平战两种模式,大部分时候适用平时模式,而在特殊情况下适用战时模式。可以说,现在帝国政府的平战两套模式的基础就是由张绍廷奠定的。在张绍廷设立战时政治体制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会有人利用战时体制下首相的特权来牟取私利,因此,张绍廷在当时就决定要成立战时议会,用战时议会来约束战时内阁的权力。可在张绍廷任首相期间,帝国国内的环境非常动荡不安,大部分的内阁大臣都认为应该以国家的稳定为先,而不能因为设立了战时议会而限制了政府力量的发挥。而且,当时皇帝也给了张绍廷巨大的特权,张绍廷内阁的首要任务就是平定国内的动乱,恢复民生。因此,当时张绍廷并没有成立战时议会,只是把成立战时议会的事情定了下来。

    正式成立战时议会,已经是张绍廷离任之后的帝国第三位首相的时候了。当时,帝国正介入大规模对外战争,当时的首相要求帝国进入战争状态,而议会则认为国家没有处于全面战争状态之中,没有批准首相的数次提议,最后闹到了最高法院,要求由最高法院进行裁决。而经过最高法院调解,议会与内阁达成了协议,首相正式批准成立战时议会,而议会也随后批准了首相的动议,国家正式进入战争状态。

    从根本上讲,战时议会的最大意义就是可以有效的限制首相利用国家进入战争状态而牟取私利,并且是有效的监管力量,如果战争结束,那么战时议会就有权向最高法院申请国家结束战争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也就是将权力从首相手里夺回来,这也正是当年张绍廷确定成立战时议会时的初衷。而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国家的战争实力,战时议会是没有决策权的,不能干预首相的战争政策,也不能弹劾首相。因此,战时议会在国家内政外交方面都只有建议权。问题就出在这个“建议权”上。

    如果仅仅只是“建议”的话,那么战时议会的影响力不会很大。可很多人忽略了一个关键性问题,那就是,战时议会是由议会内各大政党按照比例推选人员组成的,而帝国议会的议员是由各个省按照所占人口比例选举出来的。也就是说,战时议会里的议员仍然是帝国各个省份的代表,是帝国最有影响力,也最有权力的一批人。平时,议会会没事找些事来讨论,而在战争时期,战时议会讨论的都是重大国策,而且给首相提出的建议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就算薛希岳是出了名的强硬派首相,可他也不能忽略战时议会提出的建议。而且,首相也肯定会按照战时议会提出的一些建议,对内政外交政策做出适当的修改。

    现在,帝国海军就陷入了这么一个困局中。当时,首相就收到了战时议会提出的一个对海军的“建议”,更准确一点,是战时议会对海军在战争这几年中的表现的置疑。这也正是聂人凤所此事可大可小的原因了。如果首相态度强硬的话,那么战时议会提出的“建议”是不可能影响到海军的,可首相只要态度有所松动,那么战时议会的“建议”就将对海军造成严重的影响。

    “实际上,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反思。”聂人凤叉起了双手,“战争打了这么多年,我也当了三年多的帝国海军总司令了。在这三年多时间里,帝国海军在战场上取得了多次重大胜利,可问题是,我们到底获得了什么呢?这次,战时议会提出的置疑是,海军在太平洋上投入了大量的物力,人力,努力了四年多,最后得到的是什么呢?不说别的,在西南太平洋上,我们与美军打了近两年的时间了,我们到底获得了什么重大的胜利,或者是战略性的进展吗?”

    谈仁皓微微皱了下眉毛,这下他明白海军遇到什么样的麻烦了。战时议会肯定是对海军在西南太平洋上的巨大投入,以及所获得的微薄效益感到非常不满,所以才会以“建议”的方式向首相提出了对海军的置疑。这事确实挺严重的,如果首相的态度稍微软一点,那么海军就将面对大量的麻烦。而校长为了这事专程去京城,也肯定是向首相解释海军在这几年中的行动的重大意义吧。

    “很多事情,我之前也没有详细的考虑过,现在战时议会提出了这个置疑,我才有时间来反思一下。”聂人凤看着谈仁皓惊讶的神色,然后笑了起来,“也许,你都不会相信。从24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的投入占到了海军在整个太平洋战场上投入的七成,占到了这几年海军总军费开支的四成!可结果,我们仍然没有获得重大的胜利,也难怪战时议会的那些议员会提出置疑了。”

    “校长,问题是不能这么看的。”谈仁皓很快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对,我也是这么跟首相解释的。我们在西南太平洋上的进攻就好比是在做一笔大买卖,这就好比是给一个庞大的基础工程,比如水电站投资一样,前期投资肯定非常的巨大,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建造。而在建造起来之后,才能逐年收回投资,并且赚取利润。”聂人凤做了一个比较恰当的比喻。“可问题是,没有几个人会认同我们的观点。特别是你在南大西洋战场上获得关键性胜利之前,已经有人在置疑海军这几年到底取得了多大的胜利。所以,你在那边的胜利才显得非常的及时,这堵住了很多人的嘴巴。”

    谈仁皓暗叹了口气,校长的口才是很不错的,肯定说服了不少人。可问题是,海军在南大西洋上获得的胜利实际上只是弥补之前的失败而已,比起之前,并无任何进展。

    聂人凤也叹了口气。“你是聪明人,应该很清楚,南大西洋上的胜利是说明不了问题的,我们要让其他人相信,海军在这几年的艰苦作战中并不是在白费功夫,那我们就需要一次重大的,决定性的,能够给帝国带来显而易见的好处的胜利。”

    “那现在看来,就只能尽快打下澳洲了。”谈仁皓立即补充了一句。说白了,这是有人在向海军施加压力。

    “对,眼前,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尽快打下澳洲大陆。”聂人凤微微点了点头,“其实,这次国内闹的风波很大的,这不是在向海军单独施加压力,而是有人在向首相施加压力。”

    “首相?”谈仁皓微微皱了下眉毛。

    “上次由日本牵扯出来的‘间谍案’已经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利益,首相本想趁此机会打击一批消极抗战份子,以此团结帝国国内的抗战力量。这必然会使很多人的利益受到损失。”聂人凤的话是点到为止,“现在,首相还在继续与国内的反对派对抗,而有人利用海军在西南太平洋上的缓慢进展做文章,这也就不足为怪了。”

    “可问题是,难道只有海军的行动受到置疑吗?”

    “你这算是问对了,除了海军外,陆军也受到了严重置疑,可以说,现在严定宇比我还要头大呢。相对而言,海军的胜利比陆军明显得多,至少我们已经打下了马里亚纳群岛,还击败了日本,收复了南洋,打通了海上交通线,并且一步步的在向太平洋对岸推进。可陆军到现在还没有完成对俄作战,在其他几个地面战场上的表现也差强人意。”聂人凤突然笑了起来,“你不知道,我在京城见到严定宇的时候,他的神色让我都很惊讶。可以说,海军是受到牵连的,而那些人主要攻击的是陆军,而不是海军。”

    谈仁皓一愣,然后也笑了起来,可他觉得这没有任何值得好笑的地方。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没有任何可以值得幸灾乐祸的。这次是针对首相的抨击,而海军与陆军都只是切入点而已。”聂人凤的神色已经沉了下来,“首相的态度还是那么强硬,在京城的时候,首相就已经下达了明确的命令,陆军必须在今年干掉俄罗斯,而海军至少得在年底获得澳洲大陆战场上的决定性胜利。首相是不会跟任何对手妥协的,而我们只能无条件的支持首相,如果首相被搞垮了的话,不管是陆军,还是海军,多没有任何好处。更有甚者,如果由妥协派掌权的话,那还将直接威胁到帝国的根本利益,所以,我们现在能做的,也是必须做的,就是尽快完成进攻澳洲大陆的行动,用实际的行动,以及明确的战果让所有的反对派都闭上嘴!”

    校长说到这的时候,谈仁皓心里也大概有数了。此时帝国内部暴露出来的矛盾与冲突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不管是“间谍案”,还是首相遇刺的案件,实际上都是帝国内部矛盾的直接体现。薛希岳借用“间谍案”打击国内的消极抗战派,也就是反对派,除了达到首相自己的政治目的之外,团结帝国国内的抗战力量是主要原因。而这触及到了太多人的利益,首相遇到了巨大的挑战,而对方直接利用战时议会体制,借用陆海两军在战场上的失误来给首相施加压力,迫使薛希岳首相做出让步,甚至是迫使薛希岳首相引咎辞职,最终保护他们的切身利益,甚至是搞垮帝国战时内阁。

    这已经完全属于帝国的内部政治斗争范畴了。如果在平时的话,军队是不会参与到政治斗争中来的,这些在帝国的宪法,以及各项相关法律中都有明确的约束。可问题是,现在是战争时期,军队不可能不参与政治活动,那么军队就应该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根本原则。聂人凤与严定宇都在薛希岳这架战车上,因此聂人凤与严定宇都只能无条件的支持首相的一切决策,这也正是海军现在的任务。

    想到这,谈仁皓心里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