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海魂- 第3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越想,麦克阿瑟就越是气氛,他觉得自己在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官这个位置上简直就是一个任人摆布的小丑一样,简直就是一个傀儡,一个可以被人玩弄的傀儡!

    自从西南太平洋上的战斗打响之后,麦克阿瑟就一直很不顺,准确的说,在唐帝国陆战队进攻莱城之前,麦克阿瑟就觉得自己很不顺了。

    早在唐帝国进攻西南太平洋之前,麦克阿瑟就提出了将南洋作为重点反击方向,趁唐帝国刚刚收复南洋地区不久,立足未稳的机会一举打下南洋,把战线推到唐帝国的南大门去,然后在登陆台湾岛后者是海南岛,后者是沿着唐印半岛向被推进,一直打到唐帝国的本土去。南方一直是唐帝国的工业区,如果把战火烧到那边去的话,那么唐帝国就肯定完蛋了。为了这个计划,麦克阿瑟做了很多的努力,他甚至跑回去找总统单独谈过,希望总统能够支持他的计划。他还跟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上将谈过,而马歇尔也很支持他的这个计划,可这也仅仅只是口头上的支持。

    后来,麦克阿瑟进军南洋的计划被搁置了,准确的说是被否决了。总统采纳了尼米兹的计划,先在西太平洋上发动进攻,争取击溃唐帝国海军舰队,夺取西太平洋上的制海权,然后攻占硫黄岛与小笠原群岛,重新武装日本,把日本救活,再向唐帝国本土进军。这也就是后来的“马里亚纳群岛战役”。可结果美军输得很惨,几乎拼光了海军的老本,还是丢掉了马里亚纳群岛,让唐帝国顺利的拉平了战线。接着,威克岛也丢掉了,唐军顺利进攻西南太平洋,攻占了莱城,登陆新不列颠岛,再后来就是马绍尔群岛与吉尔伯特群岛失守,唐军进攻所罗门群岛。

    一路下来,麦克阿瑟都是在防御中度过的,而且日子过得很艰难,从莱城的战斗开始,麦克阿瑟几乎努力坚守了每一座岛屿,几乎把能够搜集到的每一名士兵都派到了战场上去,可唐军的进攻太猛烈了,他就算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也仅仅只是在稳步后撤而已,根本就没有办法守住防线,更不可能组织反击。

    打到这一步,麦克阿瑟一直责怪尼米兹太过于专断,在上次反击时竟然选择了威克岛,而不是所罗门群岛,结果导致损失两艘航母不说,还让唐军再次占了上风,也就在这几个月中,唐军终于打到了瓜岛,并且成功登上了瓜岛,将枪口顶住了麦克阿瑟的后背,让他退无可退了。可他更不甘心的是,原本应该是个大好的局面,竟然变成了这个样子。

    如果当初总统采纳了他的意见,在南洋,而不是西太平洋上发动反击的话,结果肯定完全不一样了。当然,麦克阿瑟没有去探讨更深层次的原因。比如美军在西南太平洋上的兵力够不够大规模战略进攻,南洋的众多岛屿有没有办法顺利打下来,还有唐帝国在南洋的防御是不是表面上的那么脆弱等。麦克阿瑟只认定一点,正是尼米兹力主进军西太平洋,所以才导致了现在的惨败,导致了美军被动挨打一年多,两条战线上都是险象环生,处处受制于对手。当然,麦克阿瑟并没有引起而放弃,他是军人,而且是个坚强的军人,只要还有希望,他就会继续战斗下去。

    在“第二次威克岛海战”结束之后,麦克阿瑟再次飞回了华盛顿,找到了总统。这次他没有提出把新的战舰部署到西南太平洋战区,他只提出了一点,让总统兑现诺言。这就是在“第二次威克岛海战”之前,总统承诺下一次将在西南太平洋上有所作为的那个诺言。当时,美国总统也正在为“第二次威克岛海战”的惨败而头痛,如果不是尼米兹与金都力保斯普鲁恩斯,哈尔西还以总统老朋友的身份出面为斯普鲁恩斯担保的话,他很有可能直接解除斯普鲁恩斯的职务了。在询问了麦克阿瑟在获得了强大的舰队之后有没有可能扭转西南太平洋上的战局,并且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之后,美国总统答应了麦克阿瑟的请求,表示将兑现之前的诺言。

    麦克阿瑟带着满意答案回到了布里斯班,可他很快就发现了问题,虽然他是战区司令,但他是陆军上将,而当初在成立西南太平洋战区的时候,尼米兹就提出了舰队应该由海军指挥的问题,并且最终把哈尔西给安排了过来。尼米兹安排哈尔西来指挥第三舰队的原因很简单,哈尔西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家伙,别说麦克阿瑟,惹毛了,他连尼米兹的面子都不给,麦克阿瑟还能降服他?这显然不可能。

    总统把舰队派了过来,也不是由麦克阿瑟来指挥,而是由哈尔西来指挥,这就如同哈尔西不能去指挥麦克阿瑟的陆军部队怎么作战一样,麦克阿瑟也不能去插手舰队的作战安排。可问题是,要扭转西南太平洋上的败局,舰队是关键中的关键,在麦克阿瑟看来,舰队最大的作用就是帮助他保护好航线,支持瓜岛上的守军,先把唐军赶出瓜岛,然后再去收复布干维尔岛,打下拉包尔,最终收复莱城,将唐帝国的军队彻底的从西南太平洋上赶走。那么,舰队就必须要配合地面部队作战,可问题是,哈尔西并不认同麦克阿瑟的观点,甚至还嘲讽麦克阿瑟就是只旱鸭子,根本就不知道该在海上怎么打仗!

    哈尔西的思路是很清晰的,舰队是关键,而舰队应该做的是夺取制海权,没有制海权,那么地面部队就将被困在岛屿上,什么事也做不了。而夺取制海权的关键就是击败敌人的舰队,或者是把敌人的舰队赶走。因此,海战才是关键,打赢了海战,岛屿上的战斗也不会存在多大的问题。

    哈尔西的这些观点是无可厚非的,数百年的海洋战争史都证明了这一点,可麦克阿瑟却不认同。道理很简单,他是陆军将领,虽然他也学习过海战方面的东西,但是他毕竟不是海军将领。更重要的是,在舰队与地面部队之间总有个从属关系。按照哈尔西的观点,舰队是主,地面部队是辅,而在麦克阿瑟的眼里,却完全倒了过来,地面部队才是主,舰队不过就是为地面部队提供海运,以及提高海上炮火的部队而已,总不成,把战舰开上岛屿,冲进丛林里去与敌人的地面部队作战吧?

    两人之间的分歧与矛盾极为严重,甚至激化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除了继续在战场作战,继续一起对付敌人之外,两人就没有什么共同话题了。可两人之间的矛盾是掩盖不住的,当大批战舰被派过来的时候,这些矛盾全都爆发了出来。

    开始就是一次总爆发,麦克阿瑟坚持要哈尔西将航母留在珊瑚海,确保从布里斯班到瓜岛的航线安全,同时用航空兵支援瓜岛上的守军。也许,麦克阿瑟的观点是正确的,毕竟此时守住瓜岛是重中之重,瓜岛丢了,整个所罗门群岛也就完蛋了,而接下来就将是新赫布里底群岛,新喀里多尼亚岛,乃至澳洲大陆。从整体战略上讲,麦克阿瑟丢不起瓜岛,甚至整个美国都无法承受这个失败。

    哈尔西却坚持只让第32特混舰队,也就是以六艘战列舰为主的那支舰队在夜间护送快速运输船队去瓜岛,寻机与唐帝国的第三特混舰队决战,在白天的时候安排附近岛屿上的战斗机掩护第32特混舰队撤退,然后晚上再北上。这样,足以保证前往瓜岛的海上航线,也足以保证运输船队将部队与物资送到瓜岛去。而第31特混舰队,也就是由两艘舰队航母,三艘小型航母组成的舰队则将去消灭唐帝国的第四特混舰队,以及已经赶过来的第一特混舰队,为最终夺取制海权奠定基础。也许哈尔西的观点也是正确的,毕竟夺取制海权的关键不在第三特混舰队,而在于是否能够歼灭唐帝国的航母特混舰队。

    两人的分歧几乎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说白了,这主要还是麦克阿瑟的原因。哈尔西已经保证将让陆军的增援兵力,作战物资安全的送到瓜岛去,第32特混舰队有足够的能力完成这一任务,实际上,当时麦克阿瑟需要确保的也正是这一点。哈尔西是在首先确保了麦克阿瑟的要求得到满足之后才利用剩余的兵力去扩大战果的,而且把五艘航母放在珊瑚海的话,几乎无法发挥任何作用。

    两人一番争吵之后,麦克阿瑟也不得不让步了,说准确点,是不再做出过分的要求了。哈尔西已经做了担保,而且他也知道第32特混舰队有能力完成任务。当然,哈尔西才是第三舰队司令官,海战是由哈尔西来指挥的,这是麦克阿瑟当年出任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时就已经确定下来的事情,他只负责指挥地面作战,以及海陆两军的协调,而不负责舰队作战,如果他再坚持不放的话,恐怕就算闹到总统那里去,他也不会得到更好的结果。

    冷静下来后,麦克阿瑟就笑了起来。实际上他很清楚,如果能够把最重要的那批弹药物资送到瓜岛去,另外再向瓜岛增派一批兵力的话,那么在瓜岛上坚持几个月,甚至击败唐帝国的登陆部队都是有可能的。而哈尔西真能击败唐帝国的航母舰队的话,那么今后的局面就对他更为有利,利用制海权,别说瓜岛,也许在几个月之内,就能将唐军彻底的赶出西南太平洋地区了。

    麦克阿瑟的算盘是打得很精的,在论心计方面,哈尔西怎么也赶不上他。一番争吵之后,麦克阿瑟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而哈尔西却做了一个无谓的承诺。如果胜了,这也是战区司令官的荣誉,而如果败了,那么哈尔西就得为此负责。显然,在这一点上,哈尔西没有算过麦克阿瑟,被麦克阿瑟摆了一道。

    ****

    兄弟们,今日第十节了。闪烁去睡觉了,老规矩,如果今晚有爆发,那么就明天一早来补上。兄弟们,闪烁需要你们的支持,砸票砸票。砸上第八名,闪烁额外爆发五节,拼了拼了!,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527章 锁链群岛 蛮牛不蛮'第一更,求月票'() 
哈尔西气匆匆的离开了麦克阿瑟的办公室之后就急着去了机场。他将先赶到维拉港(新赫布里底群岛中唯一的美国海军军港,位于群岛中部的埃法特岛),然后在那里再转乘水上飞机去第31特混舰队的旗舰“勇猛”号航母。

    虽然哈尔西是个很勇猛的指挥官(这是所有人对他的一致评价),但是他并不笨,而且很聪明。而且,他也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将军。

    早在上次大战之前,哈尔西就因为美国海军扩军,需要大批的军官,所以从海军军官学校提前毕业了,并且到了“密苏里”号战舰上服役,成为了美国海军军官队伍中的一员。在上次大战之前,哈尔西成了“弗鲁塞”号驱逐舰的舰长,并且在这里认识了一个从事海域测量的工作人员,而这人就是现在的美国总统。两人在战舰上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这也为哈尔西后来的窜升奠定了基础(美国总统在两次大战期间曾经担任过海军部副部长)。后来,哈尔西到海军军官学校担任一艘训练舰的舰长,非常巧合的是,该学校的是第一个飞行学员大队就是以该舰为训练基地的。也正是这个时候哈尔西接触到了航空作战里理论,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很快就迷上了航空作战。当时,他因为视力不是很好,没有被批准参加飞行训练,可他却去买通了负责体检的军官,顺利的飞上了天,后来还拿到了飞行员资格证!在大战爆发之前,哈尔西先担任了“萨拉托加”号航母的舰长,后来又成为了“企业”号航母编队的司令官,并且晋升为了海军少将。在美国参战之前,“企业”号因为路上有多耽搁,结果没有能够参加“菲律宾”海战,等他赶到的时候,立即被提拔为第16特混舰队司令,随后在“第一次马里亚纳海战”中击溃了第二特混舰队,可哈尔西也在这场战斗中受伤了,与他指挥的航母一样,去“修理”了几个月。

    伤愈复出之后,哈尔西被调到了西南太平洋战区。在临行之前,尼米兹跟他谈了一次,而谈的重点就是,绝不能把海军的家当交给那个陆军的败家子,不能让海军毁在了一个旱鸭子的手里。当然,尼米兹的原话不是这么说的,可哈尔西却是这么理解的。到了西南太平洋战区,成为了第三舰队司令官之后,哈尔西一直没有向麦克阿瑟让步,一直牢牢的控制着第三舰队那点微薄的家当。

    还躺在医院的时候,哈尔西就在关注在战场上的战斗。到了西南太平洋战区之后,因为第三舰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是个空架子,没有多少事情可做,所以哈尔西继续在关注着战场上的变化。

    “第二次马里亚纳海战”,“两次威克岛海战”,这三场战斗给哈尔西的感触很深。他想办法搞到了这三场战斗的战报,而且还仔细的研究过,结果,他得出了两个结论,一是弗莱彻不配指挥航母舰队作战,二是斯普鲁恩斯尽了最大的努力,可奈何对手比他更强大,两次战斗可以说是虽败犹荣。

    弗莱彻指挥的“第一次威克岛海战”没有什么可以好评价的,哈尔西唯一惋惜的是他曾经担任舰长,编队司令官的,也曾经是他的旗舰的“企业”号航母被弗莱彻给葬送掉了。他在那艘战舰上生活了好几年,很有感情,当初将第16特混舰队交给了斯普鲁恩斯的时候,哈尔西就多次叮嘱斯普鲁恩斯,要“照顾”好这艘航母(实际上,斯普鲁恩斯一直没有指挥过“企业”号作战)。

    “第二次马里亚纳海战”与“第二次威克岛海战”中,斯普鲁恩斯的表现其实都很优秀,哈尔西很佩服斯普鲁恩斯的指挥艺术,可问题是,斯普鲁恩斯面对的是兵力更强大,而且在指挥作战方面并不比他差的唐帝国头号航母指挥官。斯普鲁恩斯能够在战斗中抓住摧毁敌人的机会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不管换了谁在斯普鲁恩斯的位置上都不可能做得更好,哈尔西本人也是如此。所以,当总统准备把斯普鲁恩斯给“解决”掉的时候,哈尔西就出面为斯普鲁恩斯担保,他甚至给总统发了一封很长的电报,将他对战役的分析详细的解释了一遍,不管总统看不看得懂他的那些战术分析,反正他的目的是达到了,总统没有插手尼米兹的事务,而斯普鲁恩斯仍然留在了第五舰队司令官的位置上。

    哈尔西没有忘记在拉斯普鲁恩斯一把的时候分析对手的实力。干掉弗莱彻的是第二特混舰队司令官雷少卿,哈尔西知道雷少卿是谈仁皓当年的搭档,而且两人还是老乡,关系好得不得了。而另外两次海战的指挥官都是谈仁皓,也就是说,斯普鲁恩斯两次面对的都是谈仁皓。在第一次交手中,斯普鲁恩斯以手打多,结果在战术上是占了上风的,虽然战役目标没有达到,但是责任不在他的身上。而在第二次交手中,双方实力旗鼓相当,虽然斯普鲁恩斯把握住了机会,但是最后却被对手反盘连战术上都落了下风,就更别提战役上的胜败了。

    从这点上,哈尔西很唐帝国头号航母舰队指挥官的实力。那个只有20多岁的海军中将在战后中磨练了三年,战术造诣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很精通进攻的指挥官,一个能够将任何一点机会转变为最后胜利的指挥官。哈尔西也意识到,谈仁皓实际上在很多方面与他相似,只要确定冒险可以获胜,那么他就会冒险。可两人也有着不小的差别,谈仁皓所获得的胜利并不完全是依靠冒险得来的,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依靠他对战局的准确把握,以及对敌情的准确判断而得来的。

    虽然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