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海魂- 第3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郝东觉忙碌的时候,谈仁皓则在紧张的关注着战场上的变化,特别是美军的调动与调整。

    十二月初,帝国军事情报局发来了一封重要的情报,美国海军的四艘航母与两艘战列舰组成的庞大舰队已经离开了美国东海岸的诺福克海军基地,正在南下。可惜的是,这份情报的内容并不详细,没有提到舰队的编制,也没有提到舰队的具体规模。情报是军旗局从德国那边获得的消息,德国的谍报人员在诺福克基地外海目睹了舰队出发,随后一艘德国潜艇在巴哈马群岛附近海域发现了这支南下的舰队。

    战斗的信号已经拉响了,美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还有战列舰都如期服役,这与情报局之前提供的消息是完全吻合的,而且美国海军舰队南下的时间也差不多。这支舰队肯定在朝巴拿马运河赶去,准备从巴拿马运河进入太平洋。

    十二月十四日,新的情报送到。埋伏在巴拿马运河区的唐帝国谍报人员发现了通过巴拿马运河的美国舰队,确认其中有四艘航母,两艘主力舰,八艘巡洋舰,以及近二十艘驱逐舰,这正是美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

    “美国舰队大概在十二月二十日左右到达珍珠港。”从巴拿马运河到珍珠港的距离是一定的,谈仁皓在海图上标出了这条航线,“舰队大概需要几天的时间来调整部署,完成新的编制,以及配属特混舰队的指挥人员,然后就可以出海作战了,因此,美国海军的反击时间是十二月二十五日之后。”

    “从我们现在获得的情报来看,除了斯普鲁恩斯就任第五舰队司令官,负责指挥一支特混舰队作战之外,另外一名特混舰队司令官很有可能是特纳少将。”郝东觉把相关的情报放在了海图桌上,“另外,根据各方面的信息判断,美国很有可能将两艘航母编成一个特殊的战斗群,应该配属在斯普鲁恩斯指挥的第51特混舰队里面,在登陆作战的时候,由这两艘战列舰组成炮击编队,支持陆战队登陆。如果事先与我们的舰队决战的话,那么这个特殊的战斗群将集中掩护第51特混舰队。两艘战列舰的防空火力肯定不弱,而且速度足够跟上航母,这是个难题。”

    “主要还是第51特混舰队与第52特混舰队的具体配制问题。”谈仁皓坐了下来,“到底是二二配制,还是三一配制,我们现在根本就没有收到确切的消息。”

    郝东觉也坐了下来,明确对手的编制极为重要,这直接关系到了战术安排。,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480章 大洋铁流 尼米兹的决心'第四更,求月票'() 
在唐帝国海军判断美军的反击方向的时候,美军内部也产生了分歧,与唐帝国一样,美军在将主力投入西南太平洋还是中太平洋上的意见是完全不一样的。

    按照尼米兹的观点,中太平洋永远是战场上的重点。这里直接关系到了夏威夷群岛的安全,而夏威夷群岛又是美国本土的西大门,如果夏威夷群岛沦陷的话,那么唐帝国肯定将继续东进,攻击美国本土,或者是在中美洲大陆上登陆,拉墨西哥下水,到时候,美国就将面临地面战争的威胁了。更重要的是,夏威夷群岛沦陷之后,唐军可以顺势南下,扫荡整个南太平洋上的岛屿,结果美国将彻底与澳洲大陆失去联系,就算在澳洲大陆上部署多少兵力,也迟早会被困死。因此,要受澳洲大陆,就必须要守住夏威夷群岛,夏威夷群岛是整个战场上的关键。

    尼米兹的判断并没有错,不得不承认尼米兹的战略眼光。这其实也是大部分海军将领,包括哈尔西,斯普鲁恩斯,金上将等人的共同观点,夏威夷群岛是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防御底线,而现在唐帝国已经攻占了威克岛,只要有足够的能力就将进攻中途岛,进而登陆夏威夷群岛。就算不考虑到反击马里亚纳群岛,也必须要首先巩固中太平洋上的局面,奠定反击的基础,然后再图谋别的方向。

    可这并不代表所有美军将领的态度。以麦克阿瑟为主的陆军将领则坚持认为应该加强在西南太平洋上的投入。麦克阿瑟提出的理由也很正确。一来这是唐帝国重点进攻的方向,唐帝国在西南太平洋上投入重兵,如果能够重创唐帝国在西南太平洋上的进攻的话,就能够扭转整个战局,为战略反击奠定基础,并且从此拉开战略反击的序幕。二来,这是巩固澳洲这个重要盟友的必须投入,虽然澳洲的军事力量并不强大,但却是最重要的盟国之一,澳洲的态度对整个同盟都有很大的影响。第三,澳洲大陆资源丰富,如果这些重要资源落入了唐帝国手里的话,将极大的助长唐帝国的战争实力,而这也正是唐帝国要在进攻美国本土之前进攻澳洲大陆的主要原因。

    结合这几个原因,麦克阿瑟坚决主张将主力投入西南太平洋战区,先在该方向上挫败唐帝国的进攻,然后发动反击,收复失地,为今后进军南洋地区奠定基础。而绝大部分陆军将领也表示了支持,美国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也站在了麦克阿瑟一边。

    美国海陆两军为反击方向的问题争吵了好长一段时间,甚至为此剑拔弩张。双方提出的理由都非常充足,而且还利用各自的影响力,明争暗斗,要较出个高下来。当然,从根本上讲,这也是因为两个战区司令官导致的,而双方的代表人物正是尼米兹与麦克阿瑟,而且两人都不让步,都要求获得新的航母以增强战区的作战力量。

    闹到十月份,美国总统坐不住了。谁都知道,如果陆海两军闹矛盾的话,受到伤害的也是美国。为了平息两军的矛盾,美国总统还在十月中旬到了珍珠港,特意把麦克阿瑟从布里斯班叫了回来,邀请尼米兹与麦克阿瑟共进午餐。在餐桌上,美国总统极力协调两位上将的分歧,并且极力撮合海陆两军携手作战,而不是闹矛盾。在美国总统的努力下,尼米兹与麦克阿瑟各让了一步,最终达成了一个妥协协议。

    新入役的四艘航母与两艘战列舰等战舰将首先编入第五舰队,由尼米兹指挥其在中太平洋方向上发动反击。同时,美军将重点向西南太平洋战区提供兵力支持,加强西南太平洋战区的防御力量。而航母特混舰队在完成了太平洋战区上的反击行动之后,将立即调入第三舰队,在西南太平洋战区发动反击。

    达成了这个协议之后,麦克阿瑟拿着二十个师,上千架作战飞机,以及大批作战物资的承诺满意的返回了布里斯班。实际上,麦克阿瑟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也知道,尼米兹不会轻易让步,而这事如果闹到需要总统出面来协调的话,那么总统肯定会占在尼米兹一边。因此,麦克阿瑟在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无法获得的天价,随后通过协调逐步降低要价,拿到自己更需要的兵力以及航空兵,以巩固西南太平洋战区的防线。

    可以说,麦克阿瑟是很老练的,就如同一只老狐狸一样。现在,问题到了尼米兹的手里,有了舰队,有了反击的力量,但是由谁来指挥进攻,以及在哪里进攻,怎么来组建新的特混舰队,需要投入多少地面兵力,需要准备多少战争物资,具体的作战计划等等,这些都需要确定下来,而这些问题每一个都直接关系到了反击的成败。

    也许,尼米兹不得不感谢他那个好参谋长。斯普鲁恩斯不但是一位出色的舰队司令官,而且还是一位出色的参谋长。作为一个谨慎,细心,而且非常稳重的将军,斯普鲁恩斯实际上更适合扮演参谋这个角色。在确定了主力舰队将编入第五舰队之前,斯普鲁恩斯就已经猜到了这个结果,并且针对各种情况制订了一系列的作战计划。在尼米兹把好消息带回来的时候,斯普鲁恩斯就将这些计划提交给了战区司令官,而且还重点讲解了采取不同进攻线路所具有的好处,以及所无法避免的缺陷。

    与聂人凤一样,尼米兹没有立即决定反击方向,而是要求情报部门尽快提供唐帝国军事调动与部署的情况,然后针对唐帝国的军事调动与部署来确定具体的战术,而斯普鲁恩斯则负责完善这些计划。

    相关的命令也立即安排了下去,比如需要集中的陆战队,需要囤积的作战物资,还有相关部队的调动,都很快的安排了下去。绝大部分命令是由尼米兹授权斯普鲁恩斯做出的,这也看出了尼米兹的用人特点,以及斯普鲁恩斯在处理细节问题上的能力。可还有一个问题无法解决,那就是谁来指挥舰队作战?

    尼米兹一度想把哈尔西从西南太平洋战区调回来,让哈尔西担任舰队司令,可这存在秒年个个问题。第一,除了哈尔西之外,没有更适合的第三舰队司令官的人选了,换了那些少将过去,还不被麦克阿瑟吃得死死的,恐怕也只有哈尔西(已经升为中将)敢不买麦克阿瑟的帐吧。二是哈尔西回来之后,他与斯普鲁恩斯的位置将倒挂,而斯普鲁恩斯现在还是少将战区参谋长,到时候就存在少将指挥中将的尴尬局面了。

    这两个问题让尼米兹放弃了调哈尔西回来的决定,可问题是,除了哈尔西之外,他就只敢把舰队交给斯普鲁恩斯指挥。弗莱彻已经完蛋了,而别的新提拔起来的舰队指挥官都缺乏实战经验,这次反击的意义极为重大,失败了就等于输掉了太平洋战场上的最后砝码,输掉了半年之内的主动权,美军是经不起任何失败的。结果,尼米兹只能把斯普鲁恩斯从战区参谋长的位置上撤下来,调任第五舰队担任司令官,同时兼任第51特混舰队司令官,由其指挥舰队作战。

    为斯普鲁恩斯安排好了新的位置之后,尼米兹还得为斯普鲁恩斯挑选一个搭档,挑选另外一个特混舰队司令官。

    实际上,当时美国海军也已经认识到,一支特混舰队里最多编入三艘航母,如果数量再增加的话,只会降低舰队的作战效率,理想的数量是两艘航母或者三艘航母编位一支特混舰队,一艘航母的话,力量又太单薄了。而此次美国海军一共有四艘航母服役,编位一支特混舰队是不合适的,这只会增加斯普鲁恩斯的负担,同时降低航母的作战效率。而另外一名特混舰队司令官就只能从新人中挑选了。

    最后,尼米兹选中的是特纳少将,一个年纪不小的新人。这也与美国海军的传统一样,要当到将军,没有四五十岁是不可能的,而特纳在这些人中还算得上是比较年轻的一个吧,由他与斯普鲁恩斯配合,应该问题不大了。而实际上,特纳指挥第52特混舰队,也必须要听从斯普鲁恩斯的指挥,也就是说,由斯普鲁恩斯协调指挥两支特混舰队作战,特纳的指挥权限仅在第52特混舰队之内。

    确定了两位舰队司令官之后,尼米兹还有一个难题要解决,那就是两支特混舰队的搭配。到底是各安排两艘航母,还是第51特混舰队三艘航母,第52特混舰队一艘航母。这让尼米兹一时难以做出决定。

    按照尼米兹的想法,特纳没有实战经验,指挥两艘航母作战的难度大了一些,要是他这出了什么乱子的话,就将导致整个进攻失败。所以,尼米兹比较倾向于让斯普鲁恩斯指挥三艘航母,只给特纳一艘航母,这一来可以保证斯普鲁恩斯手里有足够的兵力,二来可以让特纳练练手。

    结果,斯普鲁恩斯主动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不能够把鸡蛋装到一个篮子里,应该平均分配航母。斯普鲁恩斯还提出了两条建议,那就是两支特混舰队一起行动,要呆在相互的支援范围之内,同时,把两艘战列舰与其护航战舰编成一个独立的编队,由第51特混舰队指挥。

    尼米兹采纳了斯普鲁恩斯的三条建议,第51特混舰队与第52特混舰队各两艘航母,特混舰队在作战时,相互间的距离保持在80到100海里之内,另外,战列舰编队由第51特混舰队指挥。

    相关的安排完成之后,尼米兹也收到了新的情报,即唐帝国海军新的部署情况。这立即坚定了尼米兹的进攻决心。如同谈仁皓所预料的一样,尼米兹一眼就看出了唐帝国海军在整条方向上的漏洞。可这时候,斯普鲁恩斯又提出了意见。

    尼米兹的最初决定是要把反击方向定在马绍尔群岛上,其主要希望就是能够抢先干掉第一特混舰队,然后利用第二特混舰队与第四特混舰队到达的时间差,将这两支舰队各个击破。如果能够完成这三步至关重要的战斗的话,那么美国海军就获得了太平洋上的制海权,后面的战斗就极为顺利了,美军甚至可以一口气打到马里亚纳群岛去,如果唐军无法迅速调整部署的话,连进攻琉球群岛以及日本的可能性都有。尼米兹是从大战略上看待这个进攻安排的,可以说其野心并不小。

    斯普鲁恩斯的建议也很直接,他的道理只有一点,第一特混舰队也许不是唐帝国海军编制规模最庞大的舰队,但绝对是战斗力最强悍的舰队,其指挥官是唐帝国海军不败名将谈仁皓,要干掉第一特混舰队的难度很大,如果打蛇不成,反被蛇咬,第一特混舰队成功的周旋几日,等到第二特混舰队与第四特混舰队到达战场的话,那么到时候斯普鲁恩斯就不得不用两支特混舰队去迎战唐帝国的三支特混舰队了,而谈仁皓肯定会协调指挥三支特混舰队作战,到时候,获胜的希望就将极为渺茫。

    在权衡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之后,尼米兹再次采纳了斯普鲁恩斯的建议,将进攻方向选择在了威克岛,而不是马绍尔群岛或者是吉尔伯特群岛。实际上,当时尼米兹还有一个难题,那就是他手里暂时没有足够扫荡吉尔伯特群岛与马绍尔群岛的陆战队,而这次进攻的首要目的是干掉唐帝国海军,扳回兵力上的劣势,为更大规模的战略反击做好准备。

    确定了作战计划,让陆战队完成了集结之后,就只剩下等待舰队到达了。而此时,谈仁皓正在卡平阿马朗伊环礁附近组织舰队训练新的防空阵型呢。

    ****

    兄弟们,这几天一直在爆发了,给点月票吧。

    前几天家里发生了些事情,烦啊。现在尽快把速度提起来,到十二月,我们再来战斗,到时候闪烁将会给大家更多的惊喜,也请兄弟们把十二月的月票准备好,我们一起向总榜的新高峰冲击!,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481章 大洋铁流 局势明朗'第一更'() 
到了十二月二十日左右,随着更多的情报送到,对方的战役部署越来越明显,战役意图也就越来越明显。这个透明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

    当时,唐帝国所获得的大部分美国的情报是由德国提供的,这是德黑兰会议上确定的同盟协议的一部分,同盟国之间共享情报资源,德国有义务向唐帝国及时的提供所掌握的敌国情报(德国也一直在这么做,并且这对德国也有着巨大的帮助,毕竟胜利是大家的,而不是某一个国家的)。同时,唐帝国的情报部门也在德国的帮助下迅速的扩大在美情报网。唐帝国在美国建立情报网的主要基础就是那些混迹在日本侨民,以及墨西哥移民中的谍报人员。

    战争爆发之前,日本在美国的侨民大概有500万左右,是在美数量最多的亚裔种族。因为美日关系一向很友好,因此日本侨民在美国的地位并不低。战争爆发之后,部分日本侨民还参加了美国军队,为美国服务,而这其中就混入了唐帝国的谍报人员,其中不乏军官。而墨西哥侨民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