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宏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宏图-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几名“有心人”的分头努力下,本来已经足够“热闹”的太原城,转眼就又“热闹”了一倍。白天,骑马的,跨刀的,成群结队,沿着城里的大街往来巡视,绝不放过一张可疑的面孔;夜里,要饭的、捞偏门儿,拍花子的,则三一波五一股,顺着小巷四处乱窜,用耳朵和眼睛追寻任何风声鹤影。

    与城内的喧闹相比,距离太原三百五十余里远的云凤岭,则显得格外清幽。这里已经是吕梁山的腹地,四下里层峦迭嶂,平地稀缺,所以人丁非常单薄。即便是山脚下的离石城,也只聚集了区区一千五百多户人家,放在东京汴梁附近,估计连个下县都不够格。却因为地理位置临近定难军,而破格被称命名为石州。

    自黄巢之乱后,党项人在拓跋家族的带领下,沿无定河不断向西南方向渗透。而正北方的岚、宪两州,又成了对抗契丹人的前线。所以石州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艰难。有钱有办法的高门大户,纷纷想办法迁往晋州、西京,甚至更远的江陵。没有钱也没有办法的平头百姓,则只有把头别在裤腰上捱一天算一天。(注1)

    苦日子过得久了,人就会变得越来越麻木。不再关心外边正在发生的大多数事情,也不再去思考自己有没有改变命运的可能。然而最近一段时间,石州人的脸上,却难得出现了一丝亮光,路上相遇,也难得多了一个大伙都爱参与的话题。那就是,城外云凤岭上废弃多年的卧佛寺里头,来了几个道士。看病施药,分文不取。

    荒废的佛寺里住了道士不足为奇,和尚们讲究的是佛靠金装,当一个地方没有什么大号施主可以依靠了,自然就拔腿走人,换个地方继续去行骗,不,化缘。而道士们却讲究是清心寡欲,不拘于外物。四处游历时看到一间破庙打扫打扫住下来,刚好能养性修身。稀奇的是,那些道士的医术,远远超过了大伙以往见识过的任何高明郎中。即便不能说是“生死人而肉白骨”,让一些当地郎中们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大幅减轻,甚至药到病除的奇迹,在大伙眼皮底下都屡屡发生。

    “怕是神仙呐,怜我世人苦多,特地前来施救了!”高门大户都走了,等同于把文气也都带走了。剩下零星数个与普通百姓一起等死的读书种子,大多是既没有太多的见识,又对圣人教诲不够虔诚的半桶水。亲眼看到一个又一个原本病入膏肓的乡邻,一接连死里逃生,立刻就联想到了超凡之力上。

    偏偏他们嘴巴里吐出来的话,往往还能自圆其说。故而三传两传,云凤岭上来的神仙的消息,就不胫而走。这下,非但方圆百里的病患都纷纷被家人抬着往卧佛寺方向走,就连一些手脚齐全,筋骨强壮的闲汉,也纷纷跑到寺院门口要求拜师学艺。

    学不成点石成金的奇术,被仙家赐下几招剑术也总是好的。下次党项鹞子如果胆敢越境来打草谷,就掐诀念咒,隔着羽箭射不到的距离,直接将他们连人带马用飞剑劈成两段。

    那伙“陆地神仙”却也大方,无论是前来求医问药的,还是拜师修仙的,都来者不拒。但唯独有三个前提对谁都不肯通融,那就是,第一,任何人非经允许,不准跨入道观大门。第二,改称云风观的卧佛寺只管看病施药和传授所有前来学艺的人强身健体之术,却不管伙食和住宿。哪怕是刺史家公子来了,也得自备帐篷和干粮。第三,不准随便打听观中之事,有刺探消息嫌疑者,立刻逐走,无论谁求情都绝不宽恕。

    对第一条,大伙勉强还能理解。毕竟卧佛寺原本的规模就没多大,随便来一个人都能住进去,光是每天产生的五谷轮回之物,就得把仙人给活活熏死。但对于后面两条,则非常地无法理解。眼下时令虽然已经是春天,可山里的风依旧锐利得如同剪刀,你让大伙露宿在外,不是要把人生生吹出毛病来么?况且大伙既然称你一声“神仙”,自然是想广传你的名头。你连名字姓氏都不准问,不是连大伙报恩的机会都不想给么?

    但无论门外的人如何不满,门里的道士,都我行我素。并且,他们也的确有我行我素的本钱。某几个急于拜入山门的壮汉守不住心性,试图联袂硬闯。居然被门口的扫地道士,直接用扫帚打了个落花流水。而那名道士看年龄,足足有七八十岁,白胡子从下巴颏直接垂到膝盖处,哪怕是提着扫帚满山追杀“溃兵”,都飘然绝尘,一丝不乱。

    连一个扫地的道士,都能将五个壮汉打得满地找牙,那些亲传、嫡传弟子,岂不更是了得?至于神仙观主,虽然到目前为止,仅有几个身患重病的人曾经看到过他的真容,但是他既然能从阎王爷手里抢人,又怎么可能不是法力无边?(注2)

    “这等大能门下,估计考验也多,规矩也大,我等肉眼凡胎,恐怕很难被列入门墙!”硬闯山门者被打了个头破血流,循规蹈矩等着被“仙家”看中者,每天却只能学到简单的拳脚功夫。慢慢的,前来拜师学艺的人中,就有人受不了风餐露宿的苦楚,主动掉头而去。

    但也有少数几个心性坚韧者,不顾一切留了下来,在道观门前结庐而居。他们的理由很简单,神仙不是不收弟子,而是要考验大伙的是否心诚。不信你看,这两天主动出来帮忙施药的道士里头,怎么又多出来了一个白白净净的小胖子?就那笨手笨脚模样,一看便知道是刚刚被神仙收入门下的,时间只会比大伙晚,不可能比大伙早。不信,你再看他身边跟着那个小道姑,分明是尘劫未了,旧情难舍追过来的。若是已经修道多年,四目相对时,又怎么可能流露出那么多的痴缠?

    1:唐末到后周时期,石州紧邻定难军。而定难军节度使拓跋思恭本为部族首领,因为替唐朝镇压黄巢起义受封,并赐姓为李。此后一直到宋初,拓跋(李)家都采取闷声发大财的方式向四下扩张,表面上,却接受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大宋五个朝代的册封。直到1038年,李元昊正式宣布自立,国号大夏。

    注2:陈抟一生四处游历,曾经在吕梁山中部的凤山隐居,所以宋初,有人在该地建立了天贞观,来传承其香火。陈抟弟子众多,除了最后安葬他的贾德升之外,还有亲传弟子若干。其中在民间传说里留下名号的有几个。火龙先生(无名,亦说姓郑),传剑术,比陈抟还要长寿,张三丰称其为师。种放,传先天图,后传给了邵雍。后世道家隐修各派,通常都自称传自陈抟。

第七章 鹿鸣 (四)() 
第七章 鹿鸣 (四)

    王孙公子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美貌少女难舍情缘生死相随。

    也不怪门外的人想得多,并且个个恨不得自己能跟小胖子易位相替。男女之间的风月戏,自古以来就是老百姓最为喜闻乐见。从《任氏传》、《柳毅传》到《莺莺传奇》,哪一个不是刚刚付梓便令洛阳纸贵?倒是那些只有须眉大汉的故事,哪怕写得再慷慨义烈,也卖不出几本儿,很快雕版就只能劈了做干柴!(注1)

    只可惜,此刻小胖子宁彦章本人的感觉,却远不如门外的人想象得那般香艳幸福。相反,对于这份从天而降的少女,他心里还有许多抗拒,乃至恐慌。只是一时间无处可逃,所以只能逆来顺受而已。

    而“逆来顺受”的日子,也不是那么容易打发的。平素跟着道长们出去施药,或者在老道士扶摇子的指导下读书识字时还好,有个其他人在身边陪着,少女都表现得如同一个大家闺秀。让人很难把她跟其姐姐常婉淑联系在一起。可在周围没有第三双眼睛时,姐妹两个的性格中的相似之处,便立刻暴露无遗。

    少女的名字叫做常婉莹,据当初她姐姐常婉淑在马车中的说法,二皇子石延宝小时候经常掀她的裙子,所以彼此之间结仇颇深。如果宁彦章能确定自己的是石延宝的话,他肯定愿意跪在佛前剁下自己当初那只罪恶之手,以示忏悔。好好的二皇子,想要女人跟自家长辈说一声就是,满汴梁的官宦之女估计都能随便挑,干什么非下作到学那世间的登徒子去招惹常家这个煞星?这下好了,小时候欠下的债,长大了来还,并且还是驴打滚儿的利息。当初顶多是打肿了干坏事那只手,如今,一不留神,却要赔上身家性命。

    “宁师兄,宁师兄,你在哪?”正所谓,人越怕什么,越会遇到什么。宁彦章越不想个跟常婉莹独处,对方越是如跗骨之蛆。每次都能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找到他,并且每次都能令他无路可逃。

    无路可逃也得逃。生死关头,宁小肥宁彦章激发出全身的潜力。紧闭嘴巴,屏住呼吸,猫腰,低头,双脚移动如飞。只可惜,他的身手太差了些,目标也实在他大。刚奔出二十余步,耳畔忽然有微风拂过,紧跟着,一堵会移动的青灰色“城墙”,就当在了必经之路上。

    “别躲了,躲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城墙头,露出常婉莹那姣好的瓜子脸。手中药汁一滴未洒,双目之内全是万年寒冰。

    “这,这又是什么药?味道真大,姑娘,你不会弄错了方子吧?”小肥打打不过,跑也跑不过,只好停住脚步,装傻充愣拖延时间。

    “少啰嗦,喝下它,你自然就会知道是什么药!”怎奈常婉莹根本不上当,将药碗单手朝他面前一递,空出来的右手直接摸向了腰间佩剑。

    “不是啰嗦,真的不是啰嗦!不就是一碗药么,话说,师妹你煎药的手法,可真是越来越老到了。看看这汤色,闻闻这味道。。。。”宁彦章硬着头皮接过药碗,同时用眼角的余光四下寻找逃命的可能。

    汤药熬得很稠,一看就知道在控制火候方面,下了很大心思。而药汁的味道也调理得非常恰当,君臣互佐,奇正相济。“彼岸花、九死离魂草、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师妹,你这剂药用得有些狠了。我要是一口全喝下去,肯定得当场吐血而死!”

    “呛啷!”回答他的是一记宝剑出鞘声,还有少女眼里深深的绝望。

    宁彦章如同被剑锋刺中了胸口般,顿时疼得满脸煞白。咬了咬牙,低声道:“行,行,别动手,更别哭。我喝,我喝还不成么?”

    他不忍拒绝对方,更不敢看见对方眼睛里的泪水。欠债的人虽然可能不是他,然而他却不知道为何,一看到对方的眼泪,心里就有股子刀扎般的痛。那种痛来得突然,去得却缠绵,每每令他几乎无法呼吸。

    所以,他宁愿再赔着对方赌一次,哪怕赌上的是自己的性命。不再说话,不再挣扎,闭上眼睛,屏住呼吸,少年人将碗里的汤药如烈酒般一饮而尽。

    有股无名之火立刻在丹田处烧了起来,紧跟着,又是透骨的深寒。少年人的脸色,瞬间红了又白,白了又红,仿佛盛夏与严冬反复交战。最终,还是无法将牙关继续咬紧,**着蹲了下去,额头上大汗淋漓。

    “还想不起来么?还想不起来么?你什么都想不起来,为什么光凭着味道,就能辨认出汤药的取材?!”常婉莹眼睛中的寒冰,却瞬间崩溃成水。身体颤抖,双手戳着宝剑才能勉强站稳。

    “我,我早说过,我不是石延宝,真的不是!师妹,你认错人了!”双手捂住肚子,小肥脸上努力挤出一抹艰难的笑容。

    他想安慰对方,虽然这他的责任。谁料,换回得却是一阵绝望的哀求,“那你到底是谁,为什么要抢了他的身体?你把他的魂魄弄哪去了?你赶紧走,赶紧走,赶紧把他换回来,把他换回来!我求求你,我给你修一座庙,给你用纯金塑身!一年四季,香火不断。。。。。”

    “我答应,成交,咱们成交!”强忍着肚子里的刀搅斧劈,宁彦章结结巴巴地回应。如果夺舍这件事真的成立的话,他的确宁愿还了石延宝的身体,哪怕自己为此魂飞魄散。因为他早已看出来,少女的眼睛里的恨,全是对他这个孤魂野鬼的,而不是针对那个曾经掀过她裙子的石延宝。对于后者,只有无尽的关爱与痴缠。

    但这次和先前那几次一样,他的承诺注定无法兑现。石延宝的灵魂没有被唤醒,他的灵魂却要继续承受寒冰与烈火的双重煎熬。

    “这方子是活,活血通络的,哪怕你用了九死还魂草和彼岸花,效果也,也是一样。或者你,你将彼岸花的份量再加大些。另外,红参份量酌情删减,那东西适用于久病老人,不适于年青力壮。。。。。。”眼前有无数金星乱冒,他的话却越来越温柔。仿佛被下了毒的不是自己,而是另外一个人。

    “当啷!”少女手中的宝剑在地上折成了两段,跌倒在地,掩面嚎啕。“呜呜,呜呜呜。。。。。。”

    宁彦章虽然被她折磨得痛不欲生,却不知道为何,心里竟然依旧没有丝毫的恨意。相反,两行眼泪也不受控制里流成了河。哆嗦着伸出一只手,试图将拍打一下对方的后背以示安慰。谁料,又是一阵剧烈的疼痛从腹内袭来,眼前一黑,他直接昏了过去。

    “你,呜呜……”骨子里的善良,最终还是驱使着少女本能地伸开双臂,将他的脑袋抱在了怀里。“你不要死!我不是想毒死你。我带了紫藕根,你的魂魄可以先藏在里边。我找人给你塑金身,立刻就去。呜呜,呜呜。。。。。。”

    “冤孽!”关键人物,总是在关键事情已经过去之后,才会讪讪来迟。身为观主的扶摇子,也不能免俗。忽然从角门处飘然而至,先摇着头低低的骂了一句,然后单手从少女臂弯抢过早已昏迷不醒的宁彦章,用鹤爪一般的右手翻了翻眼皮,大声骂道:“看什么热闹,都给老夫滚出来?老夫教你们医术,就是叫你们害人用的么?还不赶紧抬着他去解毒,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老夫将你们全都逐出师们!”

    “我,我们也是才来!”几个青衣道士一改在人前高深莫测模样,连滚带爬地冲上前,抬了宁彦章就往后院跑。

    “德升,德勤,你们两个回来!”老道把手往下一拍,地上的青砖四分五裂。“去山里打一头狗熊,要公的不要母的。打回来炖了前腿给他调养身体!有你们这样当师兄的么?看着师弟被师妹下毒,还袖手旁观?”

    “哎,哎!”两个年龄最大的道士不敢分辨,大声答应着,越墙而去。

    此刻气温刚刚回暖,刚刚醒来的狗熊一个个饿得两眼发绿,见到老虎都恨不得扑上去咬上两口。特别是成年公熊,你不主动招惹它,它还准备拿你当滋补大餐。这回主动送上门去,恐怕不被它连皮带骨吞进肚子,至少也会被拍个鼻青脸肿。

    老道士扶摇子却不肯再顾两个年长徒弟的死活,回过头,如同民间爱护自家孙女的寻常老汉一样,轻轻在常婉莹后背上拍了几下,低声安慰道:“行了,不要哭了。我早就跟你说过,夺舍之事,原属荒诞不经。你就是把他用药汁泡上三天三夜,他还是现在的石延宝,根本不可能变回从前!”

    “他不是,肯定不是!”常婉莹忽然高高地跳起,声音尖利得如同受了伤的孤鸿,“他不是石延宝。他根本不知道我是谁!也不知道一年前发生的所有事情。他,他甚至连,连小时候答应过人家什么都没记住,他,他。。。。。。”

    说着话,身体又是一阵阵发软。她缓缓蹲了下去,双手抱住自己膝盖,泣不成声。

    那跳脱眼神,那飞扬的面孔,还有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关切与温柔,在刚才那个胖子身上半分都找不见!然而,耳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