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宏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宏图- 第1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虽然隐约看清楚了呼延琮的留退路之举,宁子明却不觉得这种行为有什么不对,相反,在内心深处,他倒是更加欣赏这位呼延大当家,有勇有谋,任何情况下头脑都能保持清醒。

    因为宁子明自己,现在面临的某些情况,与呼延大当家,也有几分类似。

    他曾经跟柴荣同生共死,他相信柴荣不会辜负自己,他自己这辈子也不会辜负柴荣。但是,他跟柴荣背后的郭家,却没任何交情。

    他之所以主动提出来自己留在李家寨,一方面是由于舍不得寨子里那支亲手训练出来的队伍,另外一方面,何尝没存着给自己留条退路的心思?

    如果他冒冒失失地跟随柴荣去了郭威那里,而郭威并不想为他提供庇护。非但柴荣会非常难做,他自身的安全,也将彻底失去保障。而留在李家寨,非但可以真正拥有一支完全属于自己的力量,而且让柴荣与郭威父子两个之间,也有了转圜的余地。

    如果郭威不愿意为了帮助他而引起小皇帝猜忌,只要柴荣偷偷送一道消息来,他立即就可以带领联庄会的人马躲向泽州。如果郭威肯看在柴荣的份上给提供他一点帮助,他自然也不吝于让手中这支兵马成为郭家势力在河北的一个触角。

    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雨,如今的宁子明,早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一片白纸般的宁小肥。当初稍显肥胖的身躯,不知不觉间,已经变得非常魁梧伟岸。当初那颗曾经单纯的心脏,也早就被磨出了七窍玲珑孔。虽然,每一个玲珑孔的形成,都伴随着鲜血淋漓。

    “你可以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却必须知道自己准备去哪?”当晚一个人独处之时,宁子明对着跳动的灯光,幽幽地说道。

    菜油灯很暗,将少年人身影投在刚刚涂抹过白垩粉的墙壁上,高大而又神秘。

    第二天早晨醒来,照例是先要去操练一个半时辰的兵马,然后赶在下午医馆开始接诊之前,处理联庄会和李家寨的日常事务。

    知道呼延琮伤愈回山之后,杨重贵也很快就会护送着大哥柴荣和二哥赵匡胤离开,宁子明就尽量一个人把庄子里的大事儿和小事儿全独自承担起来,而不是再去劳烦大哥和二哥。

    柴荣和赵匡胤两个,也都分得出轻重,非但不在乎老三大权独揽,反而主动退居幕后,只是在宁子明实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才偷偷指点一二。

    如此一来,宁子明每天虽然忙得脚不沾地,在联庄会和李家寨的威望,却是与日俱增。对日常军务和政务的熟练程度,也是突飞猛进。大多数情况下,联庄会的日常事务,他只需要三言两语,就能处理得井井有条。偶尔遇到以一些相对复杂的情况,稍作斟酌之后,也能解决得八()九不离十。

    柴荣见此,便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必要再于李家寨做任何耽搁了。跟杨重贵商量之后,决定下一个黄道吉日,就启程返回汴梁。临出发之前的告别宴上,又特地派人请来了定县县令孙山列席,当着一众地方乡贤的面儿,端起酒杯笑着告诫道:“过去你不清楚我们三兄弟的来历,我们也没来得及自报家门。所以彼此之间有什么误会,责任也不完全在你。咱们从今天开始,这些误会就都一笔勾销了,双方都不要再提。但我家三弟留在这里练兵,却是受了家父的委托。所以,能行方便处,还请孙大人多行方便。家父做事向来恩怨分明,绝对不会辜负地方上的任何善意!”

    “应该的,应该的,郭枢密终日为国操劳,我等能替他老人家做一些事情,乃是应尽之责,岂敢谈什么回报?!”县令孙山正愁攀不上郭威这条大粗腿,听柴荣说得认真,立刻放下酒盏,拱着手连声答应,“非但下官自己,家叔父也曾经说过,他非常佩服令尊为国为民的胸怀,愿意追随在老大人鞍前马后。”

    “当真?”柴荣的眉毛迅速向上一跳,目光瞬间明亮如电。

    县令孙山被看得仿佛全身**,从头到脚藏不住任何东西。顿时额头见汗,将腰杆又多弯下去数度,结结巴巴地补充道:“下官,下官岂敢在这种事情上撒谎。万一传错了话,即便郭枢密使他老人家大度,懒得追究。家,家叔也肯定饶不了下官。公子您放心,家叔父虽然出身寒微,却言出必践。只要我孙家还在定州一天,三爷的事情,就是我孙家的事情,无论要人,还是要钱,我孙家都绝不含糊!”

    “那郭某,就先代家父谢谢孙节度,谢谢县令大人了!”柴荣放下酒盏,退后半步,郑重给孙山还礼。

    对于孙山这个没有脊梁骨的县令,他可以随便敲打拿捏。然而涉及到站在孙山背后的义武军节度使孙方谏,他却必须给与足够的尊敬。虽然跟义父郭威相比,孙方谏仅仅相当于皓月前的一只萤火虫。但是萤火虫聚集得足够多时,照样能够令月光黯然失色。

    能不花任何代价为义父郭威拉一个盟友,柴荣绝不会蠢到将其变成敌人!能花费一些代价搭上郭威的线,县令孙山也不会蠢到去计较柴荣的态度为何前后大相径庭。如此,双方倒是很快就达成了共识:放弃前嫌,着眼于将来。

    以前派人追杀三兄弟和放任“山贼”攻打李家寨诸事,无论是孙家参与也好,没参与也罢,郭威都不会再计较了。今后义武军上下,会对郑子明的联庄会,在力所能及范围之内,提供最大的支持,并且对内对外,都与郭枢密使共同进退。

    而大汉枢密副使郭威,则会在必要时刻,在朝堂上为孙方谏,为义武军直言,力陈他们的处境艰难和对朝廷的耿耿忠心。让皇帝陛下知道,远在千里之外,还有这样一群人以身许国。当然了,遇到升迁、扩军、调拨器械等小事儿,也请朝廷念在义武军上下的都忠心可嘉的份上,多少给一点点儿甜头。

第三章 收获 (五)() 
第三章 收获 (五)

    一顿饭,宾主各取所需,吃得尽欢而散。

    第二天赶了一大早,杨重贵点齐了麾下兵马,将柴荣和赵匡胤两人团团护卫在队伍正中央,迤逦离开了李家寨。宁子明亲自将两位哥哥送出了山区之外,依依惜别,直到队伍都走得快看不见了,才缓缓转身返回。

    平生第一次独挡一面儿,旁边没有韩重赟、杨光义、柴荣、赵匡胤这等好朋友出谋划策、提醒指点,在返回李家寨的最初数日,宁子明难免手忙脚乱。

    然而忙归忙,他的精神,却是难得地轻松。不再去担心自己给别人招来灾难,不再纠结于自己姓氏与过往,不再困扰于梦境里的某些碎片是幻是真……

    联庄会掌握在他自己手里,各庄的精锐庄丁掌握在他自己手里,未来的出路,似乎也隐约有了具体方向。只要他自己不刻意去强调,人们早晚会彻底忘记他是个失了国的皇子。他从现在起可以真正的做一回自己,无论名字是宁子明,还是郑子明!

    时间在忙碌中过得飞快,几乎在一眨眼的功夫,山间树梢上的柿子就由淡黄变成金红。联庄会的诸多事务,在不知不觉间迅速返回了正轨。庄丁们轮训,也悄然而迅速地恢复如常。某些原本打算趁着柴荣离开后“有所作为”的乡贤,在明里暗里破了数个钉子之后,最终不得不承认,即便没有柴荣和赵匡胤两个帮忙,三当家郑子明依旧可以轻易把自己碾得粉身碎骨。于是乎,他们只好收起了各自的小心思,老老实实唯三当家马首是瞻。

    当树梢上的柿子由金红色,又变成了亮红色,并且开始陆续往地上掉的时候,郭威的女婿张永德,以宣旨钦差的身份,带着一份圣旨,一份邸报,和一套五品官服,大张旗鼓地赶到了李家寨。

    在圣旨中,小皇帝刘承佑不吝赞美之词,大肆赞扬了义民郑子明今年春天时在易水河畔,与郭荣、赵匡胤两个一道挺身杀贼的壮举,并期望他能够再接再厉,永远为朝廷守护一方百姓平安。

    为了表彰他当初的壮举,以供全天下有勇力者效仿。皇帝陛下决定,破格提拔郑子明为易、定、深三州巡检,职秩正五品,有权监督上述三州的乡兵征募、训练情况,并负责缉拿、剿灭上述三地的土匪流寇。

    当然,这些权力大部分都是纸面上的。如果郑子明真的被圣旨上的话给鼓励得头脑发热,跑到定州和深州的地面上去指手画脚,估计很快,汴梁那边就会接到郑巡检在外出途中遭遇不明盗匪,以身殉国的消息。至于这伙来历不明的盗匪为何会对巡检大人的行踪了如指掌?,并且他们为何能聚集起上千人的队伍去攻击朝廷命官却不被地方上察觉?则属于不是秘密的秘密,朝堂中的高官听到消息之后个个都能猜测得到,却谁都不会宣之于口。

    邸报上,则介绍了大汉国最近发生的几件大事。

    第一件为数朝元老冯道之子,秘书省校书郎冯吉,拒绝了契丹人的高官厚禄拉拢,毅然南归为大汉效力。朝廷为了嘉奖他的忠勇,特加封其为陨县侯,并实授工部侍郎之职。

    第二件印刷在邸报上,向全天下广为传播的大事,乃为冯吉所带回来的一份传位诏书。诏书中,前朝亡国之君石重贵,知耻而后勇,冒死将江山传给了大汉国的已故皇帝刘知远。并且郑重宣布,石家子孙,将永远不得再对皇位生非分之想。否则,便被视为石氏一族的叛逆,永远逐出家门。

    第三件,则是小皇帝刘承佑,对石重贵慷慨传位给自家父亲的回报。因为石重贵膝下的两个皇子都生死不明,所以朝廷经过反复搜寻,才终于找到了石重贵的一个远房侄儿,名字叫石延辉,加封其为宁王、遥领兖州刺史。留在汴梁替石家看护祖宗祠堂,保证石家香火永远不断。

    第四件……

    “宁公子不必为此事烦恼。临来之前,君贵曾经托我给你带了几句话,说眼下最重要的是,让朝廷放弃对石氏一族的戒备。至于认祖归宗,却不必急在一时。真的到了符老狼的那种威望,想姓符还是姓李,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天底下谁都说不出什么来!”当外人都相继告退之后,传旨钦差张永德,拉住宁子明,以自家人的口吻,低声劝说。

    跟他一起来李家寨的,还有柴荣的心腹家将郭信。所以宁子明不用怀疑这番话的真伪,想了想,强笑着拱手,“多谢郭大哥和张大哥指点,其实目前这种结局,对我来说最好不过。石家的列祖列宗不会缺了四时的祭祀,而我自己,也彻底落得一身轻松。”

    “你果然像君贵说的那样,拿得起,放得下!”张永德闻听,心中顿时悄悄松了口气。笑了笑,继续补充,“当日你们击杀契丹人,又放冯吉离开的经过,老大人和冯太师都已经知道了。冯太师为此,还借督运粮草的由头,专门去了一趟前线,当面向老大人致了谢。”

    悄悄看了看宁子明的脸色,他稍作停顿,随即又继续补充,“此番朝廷将衣带诏的事情公之于众,也是冯太师的主张。一则可以让皇上放弃对石家的敌意,二来,也能让契丹人彻底断了挟前朝天子以令中原诸侯的念想!”

    “嗯!冯太师果非常人。只是如此一来……唉!”宁子明叹了口气,红着眼睛摇头。

    父亲写衣带诏传位于刘知远的事情一送回中原,刘家江山从此就彻底名正言顺,石氏一族仅存的任何男丁,也从此彻底失去了对朝廷的威胁。刘承佑当然就没有必要,再对石氏一族赶尽杀绝。父亲写下衣带诏的初衷,恐怕正是出于这个目的。但如此大张旗鼓的将整个事情经过以邸报的方式公之于众,却是将衣带诏的原有价值,又迅速放大了无数倍。

    契丹人无法再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无法再随便辅佐一个姓石的少年起兵造反;石家子孙,包括宁子明这个稀里糊涂的二皇子,也不可能再找机会登高一呼……

    大汉国瞬间获益无数,唯独石重贵本人,其行为被契丹细作传回辽东之后,恐怕不死也得被活活剥掉一层皮!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即便朝廷不将此事刊刻于木板之上,印发天下。早晚契丹人那边也会得到消息。但,但先,先帝那边,未必会性命之忧。辽国无法再利用他的帝王身份图谋中原,却依旧可以押着他夸耀武功,震慑周边。杀了他,反倒显得辽国君臣心胸狭窄,令高丽、室韦、党项等族,心生疑虑!”张永德非常聪明,听到宁子明的叹息声,立刻就将他心中的想法猜出了大半儿。沉吟了片刻,继续小声开解。

    “多谢!希望如此!”宁子明冲他拱手致谢,脸上的笑容里透着一股难以掩饰的苦涩。

    在他内心深处,对石重贵的感情非常复杂。一方面将此人当成了自己的父亲,很是为其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和坚韧品质而自豪。另外一方面,却对此人做事时的不管不顾,非常地无可奈何。

    当初不考虑后果向契丹宣战时如此,被俘后想尽一切办法传回衣带诏时如此,与自己见面时矢口否认父子关系时也是如此!

    如果仅仅作为一名将军,或者一个普通朋友,父亲石重贵的勇敢、坚韧和果决,会令许多人佩服得伸出大拇指。可偏偏他却是一个皇帝,过分的勇敢、坚韧和不管不顾,汇聚在同一个人身上,就会迅速化作一个致命的弱点。让他先是丢掉了如画江山,如今又要主动把脖子伸到契丹人的屠刀之下!

    宁子明最近这段时间里,没有想过去找父亲嘴里那两个舅舅,那两个可以证明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舅舅。也没有委托柴荣和赵匡胤两个帮助自己去查证此事。对他来说,无论是不是亲生,根本不重要。

    他是被石重贵夫妻当作亲生儿子养大,这是事实!他与别的孩子一样从来没缺乏过父母的关爱,这也事实!在石重贵登基之后,他与哥哥一样,被加封了刺史职位,遥领同样一片大小的封地,这还是事实。虽然这一切,在他的记忆里依旧大部分还是空白!

    换句话说,无论他想得想不起来自己是谁,到底是不是石重贵的亲生儿子,他都无法否认,石重贵一直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他。所以,他这辈子,也必将像儿子对待父亲一样,对待被软禁于辽东的石重贵。

    现在他没有力量去救对方回来,却不会永远没有力量。他相信自己。

    他如今最最期待的,就是对方能多坚持几年,能够坚持到自己带领大军前去相救的那一天!

    哪怕是活得毫无节操,哪怕是活得寡廉鲜耻!

    只要,他能够坚持活着!

第三章 收获 (六)() 
第三章 收获 (六)

    没有力量可以慢慢积蓄力量。

    只要朝着一个方向坚持不懈,早晚会有聚沙成塔的那一天。

    并且那将是完全属于他自己的力量,不是来自任何人的施舍,当然,也不可能被任何人轻易地剥夺。

    如是想着,少年人脸上的苦涩渐渐消散,代之的,则是一缕温暖的阳光。

    “此子绝非池中之物!”亲眼看着宁子明脸上的表情由苦涩变成了期许,目光由焦灼变成了平静,传旨钦差张永德在心中悄悄地夸赞。“本以为君贵对他的推崇属于替朋友造势,现在看来,君贵对他,恐怕还是小瞧了几分!”

    在临来李家寨之前,他曾经多次设想过对方看到圣旨和邸报之后的反应,其中最为平静的一种,恐怕也会对郭家流露出几分失望。

    毕竟,以自家岳父郭威如今的地位和实力,只要稍稍加大一下运作的强度,就能确保石重贵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