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 第1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元起清了清嗓子,率先开口说道:“诸位,今日接到崔长史送来的消息,并州境外的西部鲜卑已是蠢蠢欲动,大家说说,如何看待此事?”

    武将一列中,座位离元起最近的齐天腾的站起身来,拱手说道:“君侯,某深知西部鲜卑的习性,他们贪得无厌,咱们若是退一步,他们必将进一步。对鲜卑人,纵容不得。某愿请率本部人马返回并州,与之决一死战。”在议会上或在其他的公共场合,齐天既不能叫元起二弟,又不能称其为主公,于是,他就想出这么一个折中的称呼,称元起为君侯。

    随着齐天的请战,其余的武将也都纷纷站起身来,附和齐天的提议,并向元起请战。文臣一列,位居第二位的荀略站起身来,向诸位武将说道:“各位将军请稍安勿躁,眼下的局势,有些混乱,我等还需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之后,才能决定究竟该怎么做。”

    元起看着荀略,开口问道:“先生有什么具体想法吗?”

    荀略理了理思路,然后回答道:“主公,日前一场大雪覆盖了整个北方,想必意欲南侵的绝不止西部鲜卑一部人马,只是他们最沉不住气,所以最先动手罢了。若是主公调遣大批人马讨伐西部鲜卑,中部和东部鲜卑闻讯,必将趁幽州空虚,率兵南下,届时,我军将会变得十分被动。因此,略主张,我军应分出主次,选择最具威胁,同时也是最有把握战胜的一部鲜卑先克之,其余两路在主力军未分出胜负之前,应以防御为主。”

    荀略的一番话,让大多数人都大点其头,表示赞同。毕竟,刚刚经过休整的幽并大军,很多新入伍的战士都还没有上过战场,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战士。眼下的幽并大军主力,依旧是那些在战场上活下来的老兵。而老兵的数量,经过沙县一战之后,精锐尽失,在整个幽并大军中,只能占到三四成的比例,以目前的战斗力,想要完成全方位的战斗,确实比较困难。

    轻轻点了点头,元起把目光看向了诸葛亮,问道:“孔明,你怎么看?”自从和诸葛亮一起研习了鬼谷十三篇之后,元起就知道,诸葛亮现在欠缺的,只是经验上的积累,给他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他必定会给世人一个完美的答卷。所以,元起有什么事,总是习惯问诸葛亮一句“孔明,你怎么看?”元起的做法,既是对诸葛亮的刻意培养,同时也能激发出诸葛亮更深入的思索。

    诸葛亮的位置,在齐天的对面。位居文臣第一位。听到元起的问话之后,诸葛亮站起身来,先是向着元起躬身行了一礼,然后才开口说道:“主公,诸位,亮也赞同荀略先生的提议。亮以为,中部鲜卑虽是檀石槐之子连满统领,但连满此人胸无大志,粗于谋略。实不足为惧,遣一上将,即可将其拒之门外;西部鲜卑买当生性残暴,喜好鞭打部下士卒。其部下早已对其心怀怨恨,迫于其淫威,敢怒不敢言而已,主公可派口齿灵便之人。到其部族内散布谣言,并以重金买通买当身边亲信,不出旬月。买当所部定然发生哗变,届时,可令高顺将军出击,则西部鲜卑可破矣;唯独令亮担忧者,唯有东部阿卖提所部。阿卖提熟读经书史籍,精通谋略,实为我军之心腹大患。主公应亲自统兵北上,平定此巨患。”

    顿了一顿,诸葛亮继续说道:“然则,在出征阿卖提之前,我军还有先做一件事。攘外必先安内,东部鲜卑与幽州境内的扶余、高句丽沆瀣一气,扶余和高句丽早有不臣之心,早晚必定自立,我军应作速铲除境内的不安因素,之后才能安心对外。”诸葛亮的意见和元起心中所想,不谋而合。扶余和高句丽,是两个早年间迁居内地的异族繁衍而来,天长日久之后,已成气候。元宏在位时,单独拿出幽州境内的两个郡,设立成王国,供两族子民居住,就是今天的扶余国和高句丽国,数十年下来,这两个小国俨然成了国中之国,时常不尊朝廷号令,如果不是元起镇守幽州,恐怕他们早就反了。

    对这两个王国,元起也是思虑很久了,一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方为妥善。一方面,两国早有不臣之心,这是路人皆知的事情,但元起却苦无证据,想要征讨也是师出无名。另一方面,作为穿越者,元起预计在两国境内,有着巨大的地下油井,在这个世界,还没有人能够掌握对石油的运用,如果元起最先开发出油田,无论是用于军事还是民生,都将大大领先于这个时代,这一点,对元起可是个很大的诱惑。

    一直没有说话的贾愿,在听到诸葛亮的分析之后,双目之中精光爆闪,随即消失不见,只是暗中向着元起点了点头,无声的支持着诸葛亮的策略。自从诸葛亮到来之后,贾愿已经很少发表意见了。本来,文臣第一位的座位,理应由贾愿来做,可出于明哲保身的心态,和元起对诸葛亮的刻意培养,贾愿自动让出了这个位置,而退居到了第三位。不过,贾愿对元起的忠心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该做的工作一样也没有落下,都是很出色的去完成,

    同时,贾愿还主动担任起了诸葛亮老师的角色,诸葛亮的分析见解正确的话,贾愿什么都不会说;一旦诸葛亮偶有失误,贾愿就会旁敲侧击的提醒他,引导他回到正确的轨迹上来。有贾愿这样的老师,不得不说,是诸葛亮的一大福音。诸葛亮也没有让元起和贾愿失望,自从坐上文臣第一位的位置后,诸葛亮的决定仅仅出现过一次失误,很快就在贾愿的引导中纠正了过来,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任何的失误。

    见到贾愿暗中的赞同,元起做出了最后的决定:“此役,就按照荀略先生和孔明的建议去打,我军兵分三路。传令崔守、高顺防守西部鲜卑,观时待变。李儒,你挑选人手,到西部鲜卑部族内散布谣言,激起他们内部的哗变;大哥,劳烦你统领本部人马,镇守上谷一带,抵抗连满;赵虎、马越、徐庶,着你三人率三万军为先锋,北上迎击阿卖提,暂时以防御为主,等某解决了扶余、高句丽,即亲率大军北上与你们会合。”

    就在元起决定了战术之后,一个人忽然站了出来,大声说道:“主公!此事断然不可!”元起抬眼看去,看到反驳自己命令的人,正是新近任命的谏言参军田丰。

第二百二十六章 元芳败了() 
元芳阵中,副将樊能看到于糜被擒,心中怒气升腾,也不向元芳请命,直接策马奔出本阵,挺枪向孙策刺来。

    此刻,孙策已经在策马奔出数十步之后,兜转回了战马,正背对着樊能,一时之间,没有看到樊能的偷袭。江东军阵中,程普纵声呼喊:“主公,小心背后!”孙策闻言,回头一看,看到樊能已经杀到了眼前,手中长枪笔直的向着孙策的后心刺来。

    孙策来不及兜转回战马,横眉怒目的喝道:“杀!”这一声大喝,犹如晴天霹雳一般响在两军之间,比之张武的大喝也是不遑多让。本来眼看偷袭得手的樊能,被孙策的这一声猛然间的大喝,给吓得不轻,手中一个哆嗦,刺出去的长枪立刻发生了偏转,远离了孙策的后心位置。这还不算,有其主必有其马,樊能胆怯,他的战马也被孙策的大喝吓得马失前蹄,一咕噜翻到在了地上,把樊能从马背上摔落下来,让樊能的前额和大地来了一次亲密接触,撞得樊能头上鲜血长流,眼前直冒金星。

    不等樊能回过神儿来,孙策兜转回战马,一拉缰绳,让坐下的乌骓扬起前蹄,向着樊能的头颅狠狠地踩踏下去!咔嚓一声,在乌骓的践踏之下,樊能立刻头骨碎裂,白色的脑浆混合着红色的血液,喷溅了一地。

    元芳身为元氏宗亲,向来养尊处优,何曾见过这样残忍的一幕?心神立刻被孙策的悍勇震慑住了,多亏元芳还是比较镇定的,如果换成那些身居庙堂之上的公卿大臣们,说不定已经要尖叫着晕过去了。

    解决了樊能之后,孙策低头看向被自己夹在肋下的于糜,发现于糜竟然已经被自己活生生的夹死了。随后丢掉了于糜的尸体。孙策扬起重枪,向着元芳的军阵一指,大喝道:“杀!”

    在孙策的呼喊之下,江东军立刻做出了反应,全军分作三队,由程普等老臣率领中军直奔元芳杀来;周泰等中生代武将为左翼、甘静率麒麟军为右翼,分别向着两侧包抄杀去。

    其中,甘静率领的右翼最为引人注目,麒麟军是元起麾下的四支精锐部队之一,战斗力绝强就不必说了。就是武器衣甲等装备,都要远远高出战场上其他的部队。但这些都不是最为让人心惊的,麒麟军真正凌驾与其他军士的地方,是他们的斗志,仅仅五千人的麒麟军。在甘静的统率之下,齐声高呼着:“麒麟之胆。有我无敌!杀!杀!!杀!!!”似乎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一团火焰在燃烧。这团火焰,点燃了他们的胸膛,让他们的热血似是滚水一样沸腾起来,再也不会惧怕死亡。

    面对三路江东军的围杀,元芳无奈的下达了撤退的命令。眼下,孙策连斩两将。正是江东军士气最高涨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和江东军决战,是绝对不可取的。元芳决定暂避江东军之锋芒,退回大营之中据营而守。

    江东军的三路人马。在各自统帅的带领下,冲杀了一阵,斩杀了元芳所部近千人之后,也就停止了追击。孙策的目的很明确,元芳不想现在发生决战,正中他的下怀。现在元芳所部人马众多,是江东军的两倍有余,又有大营坚守,因此还不是决战的时机。孙策要做的,就是把元芳赶回大营,让他龟缩在大营中不敢冒头,给奇袭步曲的周瑜和陈武创造战机。

    所以,孙策在收拢军马之后,留下程普在元芳的大营外继续挑战,保持着对元芳军的威压,自己率领大军返回了大营中,等待周瑜那边的消息。

    经过三天的急行军,周瑜和陈武带着七千死士来到了步曲附近。周瑜下令让全军休整一段时间,恢复急行军之后的体力,以便稍后发起攻城。随后,周瑜让陈武留在军中统率军士,自己带着十几名亲卫,策马来到步曲附近的山上,从高处观看地形。

    周瑜是个心思细腻的人,每每在作战之前,都要反复观察地势,以便制定出最为合理的作战方针。通过观察,周瑜发现步曲的城墙并不高,只有三丈高下,城外的视野也并不是太好,利于人马潜伏。于是,周瑜在心中模拟出了一个大体的作战方针,他打算让一小股军士混进城中,然后趁夜夺下城门,接引预先埋伏在城外的军士进程。

    回到军中之后,周瑜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陈武,陈武想了一会儿,对周瑜说他以前在步曲城中生活过一段时间,是靠盗墓为生的,他当初为了方便盗墓,在城外的一处墓地下挖掘了一条通往城内的暗道,只是相隔的年代有些久远了,不知道那条暗道是否还在。

    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周瑜让陈武带着五十名死士前往墓地查看,或许是上天有意护佑孙策,那条暗道竟然依旧完好无损的存在着。于是,陈武带着五十名死士顺着地道潜入了步曲,只等城中守城的军士睡熟了,就摸到城门处放周瑜等人进城。

    城外,周瑜早已带领七千死士,借着城外的掩体,来到了步曲城附近。抬头看了看天色,周瑜喃喃低语道:“时间差不多了,子烈也该行动了。”

    正如周瑜预料的那样,陈武已经带着五十死士悄悄来到了城门附近。伸手拔出短刀,陈武不动声色的向身后的死士比划了几个手势,死士们三两成队的散开,悄悄向城门洞内摸去。

    陈武带着十名死士,顺着阶梯轻轻地登上了城墙。除了城门洞内的守军之外,陈武还要尽可能多的给城墙上的守军制造混乱,让周瑜得以顺利进城,否则,城墙上的守军只要乱箭齐发,就会给周瑜所部带来巨大的损伤。

    潜到城门洞内的死士很快得手了,他们悄无声息的杀掉了看守城门的守军,然后向城门两边的门缝内浇入了大量的油。这一招,是元起交给孙策的,为的就是让生锈的门轴得到润滑,在开城门的时候,不至于发出晦涩难听的吱呀声。只是这一招,元起还没有机会来得及用,却被孙策告知了周瑜,然后被周瑜提前用上了。稍等了片刻之后,死士们感觉润滑的差不多了,于是轻手轻脚的合力拉下了门栓,然后缓缓打开了城门。

    与此同时,城墙上的陈武,神不知鬼不觉的在暗中击杀了十几名城墙上的守军,然后和十名死士换上守军的衣甲,冒充巡视小队,在城墙上游荡,暗中对没有防备的守军进行刺杀。时间一久,城墙上的守军终于发现了不对,因为同伴的数量明显减少了,可是却没有看到敌人的身影,一些胆小的守军,以为闹鬼了,吓得面色苍白,抱头蜷缩在了地上。

    城外,周瑜见到城门大开,用力的向身后挥了挥手,七千死士看到了周瑜进攻的手势之后,立刻以冲刺的速度,向着步曲的城门奔跑过去。随即,喊杀声在城内响起,直到天亮方止。等到天色大亮的时候,步曲的城头上插着的旗帜,已经换成了绣着“孙”字的青龙旗了。

    周瑜率部夜袭步曲的事情,在他有意的散布之下,很快传到了神仙岭的两军阵前,对此,元芳和孙策的反应则是截然不同。孙策在大喜之余,立即对元芳的大营发起了冲击;而元芳则是惊慌失措,在没有了退路的情况下,仓促应战。

    两军交战了两日之后,元芳所部军士顶不住士气高涨的江东军猛攻,终于丢掉了大营,开始溃败。元芳大营中来不及搬走的粮草军器,自然也都便宜了孙策。拿下了元芳的大营之后,孙策安排程普、韩当驻守营寨,然后孙策亲自率领其他将士,对元芳残部穷追不舍。

    势穷的元芳退无可退,麾下将士又被孙策的追兵杀的胆寒,于是,一些元芳部下的将士聚在一起,发生了兵变,准备投靠孙策。作为晋身之资,这些兵变的将士原本是想斩下元芳人头的,但是元芳平时为人忠厚,治理扬州的政绩也很出众,一些忠义之士,誓死保卫在元芳身边,护着他突围而去。看到元芳突围,这些兵变的将士立刻把矛头转向了薛礼,乱刀砍死了薛礼,割下了他的人头送给了孙策。

    这一战,元芳的五万大军大半逃散了,只有一千多人保护着元芳逃亡他方。战后,孙策收拢降卒,又得到八千精壮,由此声威更盛。元芳战败之后,孙策的眼前再也没有了拦路虎,于是挥兵袭取各地,不但把孙坚以前打下的地盘全部收了回来,还打下了原本是袁丁的一个郡,把江东军的触角,正式伸向了袁白的腹地。

    经过一连串的战争之后,孙策用从元起那里借来的一万军,通过清剿水贼的方法,逐渐壮大自己的势力,然后集中兵力,在神仙岭和元芳、薛礼两部人马决战,在周瑜奇袭步曲的谋划之下,孙策成功打败了元芳、薛礼所部,将元芳赶出江东、将薛礼击杀,收拢两人部下人马,至此,孙策占据了江东的六个郡,麾下人马达到了近十万之众,成为了新一代的江东霸主。

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融合() 
随着孙策势力的扩充,麾下将士的激增,孙策不得不暂时停止了对袁白的讨伐。不是孙策不想一鼓作气拿下寿春,而是麾下人马都已疲惫不堪,又因为部队数量激增的原因,出现了龙蛇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

    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和养精蓄锐的袁白开战,绝对不是明智之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