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韩冈和章惇的默契,是有志于两府的其他臣子的灾难。
但两位党魁并不排斥引入新人,进入议政重臣的行列,这一回廷推,总票数比第一次廷推多了五成,这不仅仅是因为侍从官以上的重臣,减少离京人数的缘故,也因为存放熙宗皇帝诏令、墨宝的显谟阁已经修好,光是议政重臣的数量,就比原来增加了三分之一。
韩冈秉政多年,当初他在廷议上做出的承诺,一个个的付诸现实。
韩冈完成了他的承诺,国库充盈,民生安定,朝堂安稳,国势日盛,对外又将有灭国之功,韩冈少不了一个运筹千里、决胜庙堂的评价。如此贤相,民心士心都不缺。
最重要的是,太后依然对他言听计从,这样一来,还能指望他过两年便被赶下台去?为其他人留下朝中的空缺?
从京师出发,向四方而去的道路,更是越发的畅通起来。韩正彦清早从京师出发,当天落日前就过了河,第二天还不到中午便抵达相州州城。这不是拿着金牌的急脚递,而是拖家带口近百人的大队人马。这事要放在十年前,谁敢相信?谁会相信?
这是韩冈带来的变化,亘古以来不曾听闻,如此功业,又得太后信赖,年纪更是让人绝望,韩忠彦真的觉得自己其实不用再费心了。
只不过,尽管一切都心知肚明,但他还是有着浓浓的不甘心。
韩忠彦陡然间安静了下来,韩正彦看着他,一切明了于心。
“其实还有一件事,方才没说。”韩正彦说道。
韩忠彦回过神来:“还有什么事?”
韩正彦低下声来,神神秘秘:“我出来的时候,正听闻政事堂和枢密院在计划要对京泗铁路进行压力测试。”
韩忠彦一头雾水,“什么意思?”
他完全不明白,什么叫做压力测试。离开京师这些年,难道就这么落伍了,连说的话都听不懂了。
“就是尽可能的给京泗铁路加担子,往他们身上压石头,将铁路上的人都累着,看看他们能撑多久。所以叫做压力测试。”
“怎么个测试法?”韩忠彦没问为什么,两府如此做的用意一眼就能看清。
“据说是将二十个指挥的禁军连马带装具一起送上车。一路运到泗州,下车休息一晚之后,再从泗州坐车回来,用时不能超过十天。”韩正彦停了一下,补充道,“这是我临出门时听说的。”
十天之内,将二十个指挥的禁军往近千里外地方,运送一个来回。
这是闲得没事干了吗?还是突然之间,脑袋被火辣辣的太阳给晒坏了吗?
韩忠彦突然发现自己完全无法了解韩冈和章惇到底在想些什么,这么多人的运输,地方上要鸡飞狗跳,京师也会人心惶惶,好用的钱粮更会是难以计数,
虽然说轨道修建的第一目的,就是为了抗衡辽国,让官军不至于在自家的土地上千里奔波,从而耗去了所有的气力。
可这个实验,实在是过于异想天开了。
这等于就是练兵,防止事到临头,所有人都没有经验来处置急务,但这样做的话,因此而带来的损失,将是难以计数。
“太后答应了?”
“不知道,想来应该不会拒绝。不是吗?”韩正彦冷笑着,“他们总有办法说服太后的。”
第21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15)()
“怎么尽是些赤佬?”
“南面出大事了?”
“大概是去大理吧?到了长江再转水路很快就能入川了。”
“大理国不是赢了吗?”
“谁知道是真是假?”
自从京泗铁路通车开始,东京车站的站台便总是熙熙攘攘。
作为已经往返京师与泗州十余次的商人,彭义已经习惯了人来人往、嘈杂喧嚣的车站。
但今日的混乱局面,也是他所没有见识过的。
刚刚验过票,走进站台,他就发现站台上的旅客们正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大声小声的议论着。
向站台的另一个方向望过去,与这边有着一道木栅栏相隔,便是议论的缘由,也是混乱的来源。
同样是水泥铺砌的地面,高大的棚架也同样将站台遮掩。
但棚架下方,站台之上,不是带着大包小包的商贩、旅人,而是一名名身披军袍,头顶铁盔的士卒、将校。
一列马车停在站台边,这群军汉正排着队,从车门上鱼贯而入。
士兵们的腰上挎着刀剑,背上背着的行囊,有的人的行囊上,还能看见几双新扎的草鞋。大大小小的旗帜,旗面被紧紧地扎了起来,旁边放着战鼓,弓刀、盔甲也都捆扎好,一起送进了车厢中。
彭义甚至能看见那一处的站台上,在一张张涂了沥青的油布之下,被包裹得看不出外外形的物体,被人小心翼翼搬了进去。但只要是东京人,又有哪个认不出来?
“那是火炮吧?”
“是虎蹲炮!”
“这么多,肯定是上四军的。”
一个普通的京营步军指挥,如果已经换装,那么就能拥有五门虎蹲炮。但若是上四军,那就是十二门。任何一个指挥辖下,不论马军还是步军,都会配备连驾驭骡马的马弁在内,整整一个都的炮兵。
看到月台上,整整齐齐七八排九十列的虎蹲炮,稍有些见识,都知道这必是上四军出动了。
“是神卫军。”
彭义自家出身就是军营,长兄还在军中吃官饷,虽说只是普通的虎翼军出身,但分辨一支军队到底是什么根脚,不需要看第二眼。何况,他已从别的渠道得知,这一次出动的是神卫军的四个指挥——分别出自左右两厢。
“这位兄弟,都没看到指挥旗,你怎么看出来的。”
彭义回头,几张凑到眼皮前的大脸让他不由得向后一仰。
这年月,就数皇城根下的百姓,最喜欢议论军政,若是有些干货在手,一开口就能引来一群人。京师的茶馆酒楼,之所以多如牛毛,也正是因为京师的百姓太喜欢摆龙门阵了。
彭义随口的一句神卫军,立刻就让周围的人觉得这是一个懂行的。
面对几对闪闪发光眼睛,彭义保持着京城人的习惯,能炫耀的时候绝不卖关子:“昨天在冠军马会的宴上那边听说的。”
立刻,周围人投过来的眼神就不同了。
冠军马会中的马主,哪一个不是有几十上百万贯的身家,穷一点的郡王都养不起一匹冠军马,到现在为止,马主也就那么二三十人,人人都是手眼通天。眼前的这一位,肯定是没资格做马主,但能参加冠军马会的宴席,肯定也是有些身份或是关系的。
只不过,都是见多识广的东京人氏,拉虎皮做大旗的骗子也见得多了,彭义张口就是冠军马会,改变的眼神,倒有一半往看到骗子的方向变去。
“这位官人既然能去西十字大街去赴宴,肯定是知道的,”说话的人忽视了彭义身上的并不华丽的布衣,改了称呼:“枢密院到底在做什么?好端端的,作甚弄得人心惶惶?”
另一人插嘴:“不止是枢密院,还有政事堂。”
“自然有政事堂。没韩相公点头,枢密院敢调京营的人马?”
“有了两府,肯定要禀明太后了。太后两府下令,调兵南下,可是南方有变?”
几个人七嘴八舌,等着彭义的回答。
“诸位啊,南方太太平平,一点乱子都没有,就别胡思乱想了。小弟也是凑巧听到了,这事本也没什么好瞒着人,过几日京城也就能得到消息了。”彭义慢悠悠的说着,“太后和几位相公呢,是打算趁纲粮已清,新米未收的空闲时间,试一试这条铁路到底能运送多少大军。日后要打辽人呢,在国中肯定都是在铁路上走,十几万大军,到底怎么走,不是说一句立刻就能拔腿上路的。人吃马嚼,总得有个章程来。所以啊……”
“所以什么?!”
“所以就要先多历练历练,免得事到临头,弄得手忙脚乱。据说,”彭义双眼闪烁,“这一回至少二十个指挥,一万人南下,到了泗州后,再坐车回来。十天之内,要走个来回。”
……………………
“幸好之前,否则还不知会被言官怎么弹劾。”
韩冈笑叹着气。民间的流言,他已经从冯从义的口中了解到了三五分。
都已经有人在说,朝中出了奸臣,要削减京师的守军,好趁机作乱。
传言就是如此无稽,韩冈也是无奈。
“也幸好这一次没有当真调动上万人出京。也许数字只有两三倍的差距,但千与万,给人的感觉毕竟不同。”
尽管韩冈的确像来一次像样的压力测试,试试看以京泗铁路现有的运营水平,到底能做到哪一步——铁路贯通只是意味着具备了硬件而已,而日常运行则是软件,缺乏足够的运营能力,便是有了铁路,也会造成巨大的浪费——运力,以及利润。
不过他还是不可能仓促之间进行如此规模的军事调动,而且神机营正有一半在外,只是为了皇城中的人心安定,他就不可能将护卫皇城的主力,再分出很大一部分南下。
神机营只剩五个指挥留守宫禁,当然不能动,最多也只能动用上四军。
在整军计划中,上四军都是要成为真正能上战场的强军。天武军,日夜在皇城值守。捧日军,天子、太后若有行动,都要护翼左右。而龙卫、神卫两军,调动稍微容易一些,所以率先进行整备。其中龙卫军是马军,而神卫军是步军,所以最终还是选定了神卫军南下。
“但乱子还是免不了。哥哥你立身之地难以自清,不免启人疑窦。”
韩冈道:“更戍法是祖宗良法,京营若是不堪战,如何镇服地方?太祖太宗的时候,禁军调动频频,也不见有人胆敢作乱。”
冯从义道:“可官家和太后,毕竟比不了太祖、太宗。”
“所以也只是先让人习惯一下,之后才是正戏。”
“习惯?国人,还是辽人?”冯从义笑道。
韩冈道:“自然都有。”
这一次的调军南下,是两府共同议定,要为与辽国的大战开始准备,更重要的这也是在警告北方的邻居,不论他们的马有多快,大宋铁路,绝不会比他们慢上一星半点。
想要威吓敌人,亮一亮肌肉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江南有变,须臾可至。河北有警,转瞬抵达。
尽管大宋与辽国,自耶律乙辛篡位之后,彻底断绝了官方往来,可是边境上的榷场依然没有变动,往来依旧频繁,辽国细作在大宋腹心之处的,至少数以百计,其中的大半都会紧紧盯住这一次的演习。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演习能够圆满完成预定任务。
“有把握吗?”
“以沈存中为主,以他的才干,应付得来。”
沈括将会以枢密院新成员的身份主持这一次的演习,铁路的军事作用必须通过这一次的行军演习来进行体现。
九月初,今年的纲运将会提前宣告完成。到时候,就会使万军齐发,用最快的速度
“一出一入,也用不了半月,钱粮是小事,不过,赏赐应该准备好了吧。”
“整整八十万贯。”韩冈道:“债券上签名签得让人烦啊。”
朝廷已经准备好新制钱八十万贯——铸币局一个月的努力,再被政事堂用国债从太后手中借出——用来作为演习成功的犒赏。
韩冈从袖中掏出一枚金灿灿的钱币,丢给冯从义,“这一回,不光铜铁钱,连金钱都准备好了。”
冯从义一把接住,翻手一看,就笑道,“是熊猫金币啊。”
金质的十贯大钱,拥有最精细的制造工艺,也用上了最好的提炼手法,沉甸甸的压手,也金灿灿的炫目。
金币上的图案是韩冈定下来的,圆滚滚、胖乎乎,看着像熊,却又不是熊,是传说中的貘,俗名食铁兽。
也就是后世的大熊猫,现在也是叫做熊猫。
外形如熊,性子像猫。在院子里打滚,又懒洋洋的晒太阳,真要说起性子,也的确像猫。
因为韩冈的缘故,比起貘和食铁兽,熊猫之名流传得要快得多。
一点点自娱自乐的心情,让他放弃了如意、莲花之类的寻常图样,
一只金色的熊猫趴在金色的竹林,竹叶清晰可辨,眼圈也清晰可辨,这是现今锻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冯从义用手指轻轻弹着金币,“一副吃肉的牙口,却只吃竹子。难怪大相国寺的说这熊猫天生有佛性。”
“熊猫偶尔也会吃些荤的,鸡,羊都有。”
冯从义将金币还给韩冈,哈哈笑道:“越说越像那些贼秃了。”
“好了,不说笑了。”韩冈放下了手中的熊猫金币,正色道:“义哥,这一回,让你顶着暑热上京来,有正事要你帮忙。”
第21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16)()
冯从义从马车上下来,立刻就有一股热浪扑面而来。
天色都已经黑了,但东京城中依然炎热。刚刚从暗格中放了冰块的车厢里走出来,分外感受到冷热对比的强烈。
眼前的门庭并不显眼,黑漆的门扉,也有别于官宦豪门带着门钉的朱色。
但正门两边,一直延伸到两侧巷口,长达五十丈的围墙,让人知道,能在五十里长的城墙内拥有如此规模的宅邸,其背'这也是禁词?'景又岂会是寻常的人家?
一位身穿赤红军袍的男子立于门前,看见冯从义下车,便迎了上来。
“小人彭孝,奉命来给冯大官人引路。”
冯从义跟在彭孝身后进门,只带了一名伴当在后。
夜深了,只是灯笼的光,让冯从义看不清前方彭孝耳后的刺字。但从装束上,当是禁军的成员。
枢密院三令五申,各家官宦门第,不得使唤禁军。但冠军马会中的成员,除了大量使用厢军在门下奔走,也无一例外借用禁军士卒使唤。朝廷给这些贵胄出行的护卫,都是出自禁军。既然出行时少不了护卫左右,那么让这些护卫顺便做些其他事,就是枢密院都不好说些什么。
即便是上四军,在护卫天家的同时,也是天子仪仗。除了轮值皇城,平日里进行训练的科目,亦多半与作战无关。韩冈和章惇努力争取,方才改变了少许——但也只是少许而已,相较于河北河东陕西的边地禁军,京营禁军的日常训练,只有神机营等少数部队,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
幸好西军那边情况还好一点,至少熙河一带,由于韩家做出表率的缘故,没有拿现役士兵当奴仆的现象。而种家这样的将门,也知道收敛一点,只是难以免俗。
“冯四哥。”
“冯兄。”
“冯大东家。”
等在厅中的主人、客人,只看散官、勋位,没有哪个是在三品之下。但冯从义一到,立刻成为最受欢迎的客人。
只看石阶上,每一级的青石条板上,都刻着的蹄踏飞燕的骏马,熟悉赛马的人氏,都知道这里的主家到底是何方神圣
——冠军马会。
每次回到京城,冯从义只要离开韩冈的府邸,立刻就会被无数请帖给淹没。
其中有王公贵胄,也有无名小卒,而冯从义本身,也要分出一部分精力去处理顺丰行和平安号京城分号的事务,对邀请必须有所取舍,但唯独有一家的邀请,他不会拒绝。
冠军马会的邀约,冯从义即使再忙,也会推开一切来赴会。因为在这里,他并不代表自己,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