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宰执天下- 第13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不会太用心。”

    “韩冈另有一点浅见,想供相公参考。”韩冈胸有成竹,解决这个问题对他来说实在太容易,“以韩冈所想,不如以百分为满分,两道试题或六四,或七三,又或各居其半,待判卷之后,将两道题的得分加起来就是,总分高者优胜。这样给进士排序也简单。”

    后世考试,韩冈经历得太多,一个百分制,就能解决韩绛的问题。只要将他所出的题目,折合进总分中,看哪个考生敢于放弃其中一题?

    就算是三七开,韩冈的考题只占三十分,但对于考生们来说,另一道题做得再好也只可能拿到七十分,少了这三十分,或是只拿到了十几分,就不可能争得过两道题都拿到九成分数的对手。

    ……………………

    苏颂离开前面的章惇有着几步的距离。

    一直以来,苏颂都没有打算缩短这个距离。

    对他来说,成为知枢密院事,是一个意外。不过苏颂并不清楚,对韩冈来说,这算不算是一桩意外。

    太后对韩冈的信重,长了眼睛就能看见。不过要说韩冈在太后面前,推荐自己成为知枢密院事,倒是不好说了。

    这一次的晋升,名义上是有了变化,算是枢密院的两位主官之一,但在实际上,与之前做枢密副使的时候没有什么区别,依然比章惇要低上一点。

    从这一点来说,韩冈应该不会做这样的事。除了俸禄等事上,苏颂的权柄和待遇与之前别无二致,以韩冈的性格,肯定不会这么做。韩冈现在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为了一个虚衔而与太后商量。为此耗费太后的信重,更加不值得。

    而且韩冈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考虑。尽管最近并没有与韩冈商议过,不过之前韩冈乘机发落蹇周辅等四人,苏颂已经从中看到了一点苗头。

    既然以考试题目不尽人意为由赶走了蹇周辅,那么以类似的理由,顺便插手进御试和殿试的考题中也就是顺理成章。

    借助考题推广气学,韩冈会怎么做,苏颂也能想到。

    不过他就是不清楚,韩冈想要在考题中体现的是张载的观点,还是韩冈他本人的见解。

    苏颂对张载的观点,并不是完全赞同。而对韩冈的想法,苏颂却觉得合理处甚多。比起张载一系列的著作,韩冈对自然的研究,更合他的胃口一点。

    望着前方,稍稍分了前后的韩绛与韩冈,苏颂觉得韩冈应该不会犯错。

    ……………………

    “……还是玉昆你想得周到。”沉默的走了一阵,韩绛点头,他已经想通了韩冈的提议,的确有其效力,“不过玉昆你另外打算出什么题?”

    韩冈已经出了不像是策问的策问,难道还能再出一个论不成?倒还真不是没有可能,韩绛想着。

    气学之中也有对经义的诠释,通过论来对这些诠释进行传播、发扬,不失为一个很有想法的主意。

    【第二更】

    只是韩冈如果当真这么去做了,大概就能看见他的岳父、自己的老朋友大发雷霆的模样了。

    这样的改变,比起之前清理了蹇周辅等四名考官,更能挑动王安石的脾气。

    韩绛都可以想象那时候的场面,只要韩冈真的这么去做了,结果多半会如此。

    但韩冈却是摇头,“韩冈想要出的题目,就是这一类。至于策问,就请相公多费心了。”

    韩绛闻言,脚步一顿,惊诧的看着韩冈,“玉昆?……”

    “策问当然得另出。韩冈一开始就这么在想。”韩冈低声对韩绛道,“方才相公也说了,这几道题不能算是策问。”

    “不是策问,又是什么?”韩绛不解的问道。

    “子曰,申而论之……申论!”

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13)() 
【为chenyan兄成为黄金盟主的加更。】

    直到走到崇政殿前,韩绛还在考虑韩冈他所创设的新体裁。

    不得不承认,换了一个名目之后,再回想起那几道题,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

    没有了那种对不上的错位感,虽不是策问,却的确能有评判考生才学、眼界和应对的能力。

    但这所谓申论,古之所无。只能说是有近似的文章。

    既然是论,肯定是以议论和评价为主。在史论中,《六国论》《过秦论》这样就历史变迁进行论述的文章,也有就历史上某一件具体的事件,或某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进行议论的文章。

    在史论之外,也有针对经义中的某一条某一句的议论,还有对于现实事件的评论——许多奏章就是如此,尤其是御史们所上的弹章。

    让申论引申的事件,都是本朝近事,但韩冈在题目中,除了评论之外,还要求考生对具体的事项给出自己处理的意见。

    这就近乎是明法科的考题,要让应考之人,对题目中给出的几桩案子,做出判决并写出判词。也类同于释褐后身言书判中的判,要对官衙中的具体事务进行处理。

    这样看来,就是论和判两种题材的结合。

    换个角度来看,有些朝臣也的确会将奏章写成这个样子。而这么写出来的奏章,也的确比较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为宰相,韩绛一般也比较喜欢看到这样的奏章,论断和处理办法一起都给出来了,看着就爽快。不像有些奏章,总是云山雾罩,要在其中寻找实际内容,不知要费多少心力。

    让新科进士们提前做一回朝臣,这也没什么不好。未来的一二十年后,他们少不了会遇到要写奏章进呈政事堂的情况,一篇申论正好可以让他们了解该怎么写奏章更合适。

    的确是气学。但不是与新学争夺对经义诠释权的气学,而是以经世济用为目标的气学。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没有策问,仅仅是申论的话,必定会惹起一番争议。但有了策问,再加上申论,非议就会少一点了。

    就是那个一百分不好说,同样是新创,不知考官们能不能习惯。

    更有一点,这两题,到底该怎么划分?

    ……………………

    韩冈对于申论这个新定名的体裁没有太多的想法。

    说句实话,他当年在殿试上所写的文章,已经近乎于申论了。

    类似于申论的文章,韩冈每天都能看得见,现在只不过是给个名号罢了。

    作为考题的内容,诗赋、经义都不可能评判出考生的治政能力。策问虽能看得出考生的眼界,实际上也是空对空。申论虽也是空对空,好歹还有些实质性的内容。

    将自己的打算,透露给韩绛之后,韩冈暂时没有别的想法了。现在拿出来的题目只是作为范例,真正的考题,要到最后才会交出去。

    跟随韩绛的脚步,走近崇政殿中,没有等待多久,太后的銮驾也抵达了殿内。

    尽管刚刚结束了廷推,但新晋的枢密副使曾孝宽,并不是今日议事的重点。

    说起来,今天并没有什么大事需要讨论。

    一件是来自于朝中的奏章,请求太后指派宫人为西域将士制作春衣。并希望由此形成定制。冬日制春衣,到秋天时,再让宫人为西域将士制作冬衣。

    在奏章中,说明了在西域,一年一件春装、一件冬装,完全不够使用,由宫女为他们制作第二套军服,自然能大获军心。同时奏章里面还引用了好几条汉唐旧例,为自己的提议做注脚。大概是想引起太后的兴趣,奏章里面还附上了有关唐明皇的那条轶闻。

    由宫女为前线的将士制作征袍的先例不少,不用追溯汉唐,本朝其实就有。这件事也并不大,之所以要上书太后,只不过是因为宫内是太后自己掌管,政事堂不能插手,否则直接就在韩绛、张璪、韩冈这边给批下去了。

    之所以需要讨论,是因为韩冈对此表示反对。

    向太后对此大惑不解,若是别人反对倒也罢了,在西域征战的可是西军,领军的又是与他关系亲密的王舜臣,怎么也不该是他出面反对。

    “参政,马、步禁军虽本有春装、冬装,但都只有一套。西域苦寒,又是征战不断,一套肯定不够用。”

    说起军服,殿上没有人比措办过多年军需的韩冈更加熟悉,他当然知道西域那边对各种军需物资的渴求,其中绝不会缺少军服。

    并不是因为被克扣——因为官吏与喝兵血的问题,很多部队的军服时常被克扣,但因为当时西北战事不断,要是冬衣下发不及时,很容易就闹出兵变,不知要拿去多少人头来抵账,没几个蠢货会将手往这里面伸。

    而是因为征战在外,衣袍的磨损会大大增加,一件能穿半年的好衣服,在外出后,能维持一个月就不错了。

    但韩冈还是反对让宫人制作军服。

    “臣不是反对加赐征袍,而是想知道,征袍由宫人制作,会不会给予报酬?”

    “报酬?”向太后稍稍愣了一下,“……会有些加赐,平常都是有月例的,宫人闲下来也都会做女红,只是让她们改去做征袍。”

    换做别人,多半会认为韩冈担心太后会趁机多给宫人酬劳——随时提醒宫中俭省,也是臣子的本分——但太后这一回倒是理解对了,韩冈不是担心给钱,而是不给钱。

    “陛下明鉴,虽说有加赐,但应该比不了做女红的收入。要是一次两次,尚无大碍。但常年累月,宫人岂不怨?人若有怨,又岂能长久?太后心念西域将士,加赐衣袍,诚为美事。若因此而使宫人生怨心,又为不美。”

    宫女不是闲着没事就勾心斗角,绝大多数的宫人没有太多的闲暇,各有各的事情要忙,闲下来也会做女红。

    她们手上的一些零用钱,光靠俸禄不够,赏赐也不会多——就是后妃都是按月拿钱,偶尔收一些来自宫外的礼物,还要提心吊胆被人打小报告,哪有可能一赏几十贯、上百贯?——都是要靠人将自己的作品带出宫去发卖,然后再将钱带回来,或是直接托人换成胭脂水粉、绸缎饰品之类。

    突然间要她们做白工,最多给点象征性的好处,损失了大量潜在的收入不说,还要一年两次,年年如此,哪个不会抱怨?

    西域的大军若是生怨,对处在深宫中的太后并无影响,可若是身边的宫女们生怨,威胁性就大了。

    “吾明白了,参政顾虑的是。但西域的军袍怎么办?”

    “一方面可以让宫人制作,只要给予与市价相等的酬劳。另一方面,出征西域的大军,下发给士卒们的羊裘,可以不用收回。”

    “什么羊裘?”

    “禀陛下,朝廷因塞下苦寒,至冬日,便会在军中赐下羊裘,人各一领。至春暖便拘收,修补后收入库中,以待冬日。”

    西北军中,朝廷发下的羊皮袄,并不是就属于此人,而是跟甲胄、兵器一样,都是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韩冈的意思,可以将所有权也给西域军中。

    “这些不够吧。”

    一件羊皮袄,向太后不觉得能顶多少年。

    “的确不够。但首先还是要先保证一春一冬两套军袍的质量。朝廷下发的衣袍,往往不中格,或轻薄短小,或容易朽烂,总之不尽人意。”

    “此事当严查!”向太后断然说道。

    “陛下圣明。”韩冈行了一礼,然后又道,“此外还有一事。”

    “参政请说。”

    “皇宋广有万邦,南北、东西皆有万里之遥,各地气候不一,方今京中花开正艳。西域道上,积雪则尚未消融。而在交州,却是四时如夏。”韩冈停了一下,“《礼记》中的《月令》这一篇,说的是四时,却也只在黄河南北一带合乎时节。譬如邕州,四时如春,冬季亦无深寒。交州则是四时如夏。自陇右向南,在高原之上,吐蕃人世居之地,又多有积雪终年不化的峰峦。四方月令,多迥异于中原,却皆是‘莫非王土’。”

    “参政是想说各地气候不一,所以下发的装束也得视地域有所变化?”

    大概是与衣服有关,向太后显得十分敏锐。

    “正是。”韩冈点头,“至于究竟如何依照地域变化,臣请陛下交由有司负责,再交由专人剪裁。”

    “就依参政。”

    韩冈口中称颂,又行了一礼。

    韩冈比较希望能在京城中就设立成衣舍,专门裁剪成衣。如今市井中也不是没有卖成衣的店,不仅有,而且还不少,不过基本上都是旧衣,当铺就是其中最大的来源。而新衣的成衣舍,实在很难生存。不过换成是为军中制衣,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至于布料,衣袍还是以棉布最佳,丝绸往往不堪用。”

    韩冈话音未落,向太后立刻说道,“参政应该知道的,棉布很贵。”

    “普通的棉布如今已与丝绸等价了,而丝绸做不到棉布的结实耐用和保暖。”

    如今的江南,也开始种植棉花,衣被天下的松江,即将出现在大宋,这就是韩冈和他手中的雍秦商会,必须要面临的问题。

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14)() 
“……参政可是想要让棉布代替绢帛做军袍?”

    见韩冈说得言辞凿凿,向太后沉默了片刻,才再一次向他确认。

    “正是。”韩冈很肯定的点头,“棉布比丝麻更厚重,比丝麻更细密,比丝麻更加耐用,比起绢帛做成的军袍,棉布军袍更为持久耐用,”

    “但朝廷要将下发诸军的成衣和衣料换成棉布,那可要数百万匹之多!”

    大宋的马步禁军,无论是冬衣,还是春衣,除了脚上的麻鞋之外,其余从里到外,几乎是绢绸所制【注1】。

    三衙中的上位禁军,自都虞候以下至军士,每年得到的制作军袍的衣料,多的有白绢三十匹,少的也有绢或油绸六匹,另外还有丝绵、麻布和裁衣钱。中下位禁军,每年多也有绸绢六匹,丝绵十二两和随衣钱三千。同时厢军也都有衣料下发,春冬两季衣料加起来也有两匹到四匹。

    天下禁军、厢军加起来有百万之数,每年耗用在他们身上的绢绸多至五六百万匹,如果都改成棉布,得将天下的棉布产量都搭进去才差不多。

    “没有必要将所有的衣料都换成棉布,当下棉布的产量也支撑不了,只要先以棉布代替做披袄和外衫的那部分衣料,就近供给产地附近的禁军,那还是可以支持的。至于其他各处,可以先从棉絮开始,看看军中的反应——用棉絮代替一部分丝绵,棉絮、丝绵各半。”

    “棉絮倒是可以。”

    丝绵就是没有纺成线的蚕丝,如今下发给军中,是作为冬衣的里料。换成棉絮,依然可以做冬衣里料。

    世所共知,棉絮和丝绵同样保暖,而棉布如今是奢侈品,至少是稀少的贵价货,以棉絮代替丝绵,不用担心军中有人反对。而且军中的丝绵通常是烂茧坏茧抽出来的丝絮,也远比不上正常轧花清理过的棉絮。

    “棉布就近供给,那就只有西军了,参政,是不是?”

    太后的声音中依然带着迟疑。就是太后也知道,韩冈的提议,对棉布商决不是一桩好事。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朝廷从来就不是一个好买家。

    看到一个行业有暴利,如果转运贩售没有太多麻烦,又易于控制,朝廷往往就插足进入,手中拿着的武器名叫‘专利’。

    盐铁的专利就不说了,从汉时起就在朝廷手中,汉昭帝时桑弘羊与贤良文学们争议盐铁专卖的《盐铁论》,是如今儒生们的必修课。

    盐铁之外,比如矾业,比如酒业,再比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