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龙看着陈继盛许久不言语,脸上却浮现惊喜的笑意。从陈继盛的口气中,毛文龙不难看出这家伙似乎有解决的办法。
陈继盛被毛文龙盯得浑身不自在,这时他才想起毛文龙‘失忆’的事情。尴尬的嘿嘿笑道:“属下忘了都督失忆的事情,真是该死。都督莫怪才是!”
毛文龙冷哼:“要我不怪你很简单,快说要如何才能解决目前两万人的粮草问题。”
这下陈继盛老实了,不敢再有任何的怠慢,舔着嘴唇说:“其实这很简单,也是我们以前在东江经常干的事情。没粮的时候我们就出去抢,谁家有粮就去抢谁的,这不就得了。”
毛文龙闻言后愣了许久,才拍着大腿跳起来:“对啊!我这么就没想到这个呢!”
陈继盛露出了这才是真正的都督才有的表现。以前在东江,就是靠着毛文龙心够黑够狠才能建立起那样的一个军事要镇。
如果事事听从朝廷的安排,讲仁义道德,陈继盛绝对相信历史上就没有东江镇这样的存在。
只可惜就是这样的一个大将,却让那该死的袁崇焕给砍了头。幸好毛文龙命大又活了过来,不然自己这些部下定然没有好日子过。
为什么陈继盛会如此肯定,没了毛文龙他们就没有好下场。其实原因已经很简单,袁崇焕杀了毛文龙才多久,他自己便被皇帝下狱处死。
而现在的东江镇已经被鞑子所占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有好果子吃,这才是最大的奇迹。
现在跟着毛文龙来到这鸟不生蛋的地方谋发展,虽然条件很不好。但陈继盛却不这么想,在叶县这里其实要比东江的时候好得太多了。
要知道在东江,他们随时面对的是凶悍无比的鞑子,可在这叶县,简直就是天堂。而对于那些什么流民造反的军队,陈继盛完全没把他们瞧在眼里。
只要两万东江部下到来,足可以横扫整个陕西府,这并非陈继盛在吹牛逼,而是两地根本无法比。
陕西府是百姓在造反,别说战力了,就是武器都没有像样的。而辽东抵御的是最为精良,凶狠无比的鞑子骑兵,就是连这样的骑兵都无法打得过东江军,更何况是对付一些造反的百姓。
陈继盛嘿嘿的笑了起来,此时此刻他已经幻想到接下来的日子有可以快活潇洒了。想想以前那种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日子,他就情不自禁的激动起来。
“都督,那我们是不是准备出兵陕西府,那里现在正乱着,只要逮到了空隙我们就可以捞一笔,何愁粮草不够。”陈继盛激动得手都微微颤抖,说话都不停的啰嗦着。
毛文龙此时还不明白陈继盛在激动着什么?他倒是颇为着急两万人口粮的事情,两人算是一拍即合,当下便开始商议要如何抢夺粮草。
鉴于现在人手严重短缺,毛文龙并没有同意陈继盛现在就动手,只允许他先带两人前去陕西府打探消息,顺便熟悉一下地形。等两万东江老部下来到后再行抢粮大计。
陈继盛虽然很不甘心,但也只能屈服在毛文龙的威胁之下,乖乖的带了两个亲卫前去办事。
暂时性的解决了目前的困境,连日来的郁闷心情也好转了许多。陈继盛的提醒让毛文龙豁然开朗,可却心里也顿觉过意不去。
同时也考虑着要不要让陈继盛到时别对那些起来造反的百姓下手,毕竟他们本来就够苦的了,要是再给他们雪上加霜的话,毛文龙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遭天谴!
第60章 东江军()
天刚蒙蒙亮,太阳还未从地平线升起,沈城依旧沉寂着,守城的官兵倚靠在墙跺上打着盹。
沈城是叶县唯一的城池,有城墙保护从来未曾发生过任何不测,守城当值的官兵向来都很松懈。
今天也一切照旧,并未发生什么值得注意的事情,而就在此时,打着盹的官兵迷迷糊糊中似乎听到阵阵马蹄声传来。
他疑惑的睁眼四望,终于在晨曦中看到视线的尽头,似乎有影影绰绰的人影出现。虽然看不太清楚是什么,可从那越来越清晰的马蹄声,也不难猜出是什么了。
值守的官兵瞬间打了个激灵,人一下子便清醒过来,然后脸色唰的一下就变白,惊恐的大喊:“有不明大军来袭!”
官兵连滚带爬跑到阁楼内的钟楼,用尽吃奶的力气推木撞钟。
“咚……咚……咚!”
钟声在寂静的沈城上空回响,这是沈城用来预警的大钟,只有发现敌情的时候才可以敲响。
钟声响过几下之后,沈城开始活了过来,不明就理的百姓纷纷拥挤到大街上,交头接耳的互问发生了何事?
钟声依旧没有停止,反而越发急促,县衙的知县本来还在睡梦中,直接被急促的钟声所惊醒。
醒来的第一时间他便问匆匆赶来的捕快:“到底发生了何事?为何预警的钟声响个不停?”
“大人不好了!刚刚传来消息,说是北门外发现有不明大军疾奔而来,似要攻城。”
“什么?大军来袭,可曾探清是谁?”
“还尚未得知。”
总捕头脸色凝重,双眉紧皱,心里颇为担忧。
沈城只是一个县城而已,正规的朝廷守军不到一千人,其中还有一半是沈家的护院,如果真有大军来袭,沈城必然岌岌可危。
“随我到城门楼上去看看。”知县在震惊过后,稍微恢复了平静,立刻让总捕头随他一同前往。
两人立刻出了县衙,骑上马便飞奔前往城门,街上百姓正聚集着交头接耳打探到底发生了何事。
此时被知县与捕头两匹快马惊得四处躲避,总捕头更是一马当先为知县开路,两人所过之处,大街上顿时一片狼藉。
有一些人躲避不及,摔倒,摔伤的立刻就骂娘,待知道刚刚经过的人乃是知县之后,才闭口不敢再骂。
毛文龙同样被钟声吵醒,可他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在沈城居住已经快要两个月,从未听过这样的钟声。
等到有亲卫在外面打探回来后,才告知他是城外有不明大军到来,从而引起沈城百姓的恐慌。
“大军到来……。”
毛文龙顿了一下,继续追问道:“快算一下,今天是不是刘光祚他们到来的日子。”
亲卫愣了愣,顿是便激动起来:“都督,正是今天,可没这么早就到达吧?”
毛文龙边穿衣服边急声道:“先别管那么多了,去备马,我们去看看就知道了。”
“是,都督!”
亲卫立即领命下去安排马匹,毛文龙则快速的穿好衣服来到府外等候。
马匹很快便牵来,毛文龙二话不说翻身上马,与两个亲卫策马狂奔向北城门。
此时,天已经大亮,街上的百姓绝大部分都被官兵喝令回到家中,不许再逗留在大街上。
这倒给毛文龙骑马经过提供了方便,沿街镇压百姓的官兵看到是毛文龙,也没人敢上去阻拦。
一路畅通无阻,毛文龙与两个亲卫很快便抵达北城门,下马后就上了门楼,刚好遇到知县沈南。
“大人,怎么样?可否看清大军为何人所带?”毛文龙稍微拱手之后,便直接开口问道。
知县摇摇头:“本县刚刚才到,现在也不明白是什么情况?毛兄弟不妨随我一同上去看个究竟。”
“正有此意。”
毛文龙也不客气,紧随知县的身后踏上门楼。
一上楼两人便感受到轰轰的马蹄声,循声望去只见目光所及之处黑压压一片全是人。
知县刚想喊人来问明白到底发生了何事,此时,那个撞钟预警的当值官兵前来禀告:“大人,正前方有大军出现,我们现在该如何是好?”
“知不知道这大军是何人所带领?”知县沉声言道。
官兵头微微一缩,解释道:“大人,并未看清,可从这震天响的马蹄声,以及那众多的旗帜来看,属下猜测敌军必然有两万来人。”
“这么多?”知县惊得下巴都快掉下来,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是好。
若真有两万余人大军到来,别说防守了,就是能不能逃命都说不定。
毛文龙却是双眼一亮,这下他更确定来人很可能就是自己东江的老部下。
只是他也没想到会来这么多人,毕竟自己已经不在东江半年有余,定然会有人转投他人才是。
管不了那么多的毛文龙,立刻跑到高处自己亲眼看一下,两个亲卫忠实的守护在其身边。
马蹄声确实动静不小,而毛文龙登高之后却依旧没能看清大军到底是不是东江的老部下。张口顺嘴问了一下身边的亲卫:“你们觉得那是不是我们东江军?”
两个亲卫凝视了片刻,然后肯定的道:“都督,那正是我们东江军没错。”
“真的是我们东江军?”毛文龙依旧不放心。
“对,正是我们东江军。”两个亲卫再一次确定。
这下毛文龙再无疑虑,立刻前去要求知县打开城门让他出城。
“什么?都督要出城?”一听毛文龙这个时候居然要出城,知县以为自己听错了。
“没错,本都督要立刻出城!大人无需惊慌,来的是我东江军,就是先前跟你提起过的老部下。”毛文龙见知县一惊一乍的,唯有把事情说明了一下。
“原来是都督的老部下,还好虚惊一场!”知县在短暂的错愕之后,才恍然回过神来。
松了口气,心情也恢复了平静,又下令全城解除禁严,最后才命人打开城门,与毛文龙一同出城。
毛文龙等人刚出城,便可见几百骑兵狂奔而来,走近了便可见骑兵为首者正是刘光祚与承祚。
“都督,我们回来了!”
第61章 安顿()
东江老部下到来,着实让毛文龙开心了一下,但这好心情并未持续多久,便被刘光祚给搅没了。
“都督,都督我们回来了!”
刘光祚就好似出嫁后第一次回娘家的媳妇一般,见到毛文龙的时候,差点就要哭鼻子。
毛文龙根本不疑刘光祚,笑脸迎了上去,张口便道:“光祚啊,辛苦……。”
毛文龙的话还未说完,只见刘光祚直接飞身下马,冲到毛文龙的身躯,单膝跪地苦着脸道:“都督,我们已经两天没吃饱饭了,可不可以先弄饭让大家饱吃一顿再说别的?”
刘光祚这话无疑五雷轰顶,直接就把毛文龙给雷倒在原地。真是怕什么就来什么,一直为大军粮草的事情烦心着,没想到这老部下一回来就要饭吃。
“你们咋就两天吃不饱饭了,从东江出来难道就没带够粮草?”毛文龙有些讶异,当即便沉脸问刘光祚。
刘光祚两眼一翻,有些气急败坏的道:“说起这事,还得怪那个该死的袁崇焕。”
毛文龙顿了一下:“这跟他又有何干系?”
刘光祚立刻解释:“干系可大了,都督有所不知,这袁崇焕自从被朝廷给召回京城之后,我们东江的父老便再也得不到朝廷的任何粮草。后来又被闻风而来的鞑子大军围攻,若不是徐敷奏徐大哥见机不好,先安排了老弱妇幼离开,然后才在鞑子到来之前撤走,不然我们的损失可就大了!”
原来在袁崇焕被朝廷召回之后,鞑子便集结了大军袭击了东江。徐敷奏先行得到鞑子即将进攻东江的情况后,立刻先安排军中的家眷先行离开。
而徐敷奏自己则同两万部下留守东江,本来他也可以带着大军同撤离的家眷一起离开。可因为毛文龙走的时候没有言明让他放弃东江,因此他才带着两万东江军留守。
在鞑子大军来攻之时,徐敷奏还与鞑子周旋了十几天,可因为极度缺粮,预感到不可再挺下去的徐敷奏,当即便下令全军在夜里偷偷撤离,丢弃了东江两个海岛。
撤离东江后,徐敷奏并不敢逃远,只能与军中家眷汇合后,与鞑子大军周旋。同样是用打劫的办法,解决了粮食短缺的问题,又与鞑子周旋近一个月之后,刘光祚与承祚两人才到了东江与徐敷奏汇合。
得知毛文龙要自己带着东江军去河南府的叶县,徐敷奏很是高兴,立刻突袭了鞑子的粮仓,抢了一些粮食后便带着大军一路赶来。
这半路上大军的粮食也都是依靠偷和抢,才勉强维持了过来。而自从进入河南府之后,在这偏僻又荒无人烟的地方,连抢都没得抢,大军只能节衣缩食,忍饥挨饿的加紧赶到这里。
这也是刘光祚为何一来就嚷嚷着要让大军先饱餐一顿的原因了。
了解了东江军这一路上的艰辛,毛文龙确实很想好好犒劳一下,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粮食怎么给大军饱餐一顿,亏毛文龙自己以前还信誓旦旦的要让东江这些老部下,跟着自己吃香的喝辣的。
现在好了,一个大乌龙就摆在眼前,令他甚是尴尬。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知县着时却悄悄的靠近毛文龙,在其耳边低声言道:“都督,先前答应你的一千担粮食,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毛文龙闻言顿是恍然醒悟,他这才记起还有这么一回事,拍着脑袋哈哈大笑道:“光祚,承祚立刻让大军绕城后后方的山脚下,那里已经为你们修整好了营地,把大家都安顿下来,米粮随后就送过去。”
“谢都督!”刘光祚与承祚大喜谢恩,然后便带着骑兵飞奔回去与远处的步兵汇合,并把毛文龙的命令传达下去。
毛文龙目送两人离去后,这才转身与知县一同回城,前去县衙取粮。
知县心中暗喜,这两万东江军到来,也就意味着沈城有了保障。如今这样的乱世,如果仅仅依靠朝廷的话随时都得自身难保。
像陕西府那边,四处战火不断,听说被杀的县令没有五十个也得有四十九。那些起来造反的百姓专门就是杀官或者士绅大族。
如今河南府这边也受到波及,随时都有可能受到流民的冲击。而沈城满打满算只有一千守军,这点人根本无法保障沈城的安全。
沈家在当地是绝对的大族,更是造反的流民打击的主要目标,为了自身的安全考虑,无论如何也要讨好毛文龙。
只可惜现在粮草短缺,无法为毛文龙解忧,知县倒是不好意思再凑上去。
显然,毛文龙却不是这么想,不管如何,知县与沈家这份人情他必须得记着。一千担粮食虽然很少,可也算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知县大人这份情,毛某记在心里,日后定会加倍回报。”毛文龙笑呵呵的拱手与知县谢了一声。
知县受宠若惊:“都督言重了,只是举手之劳而已,不足挂齿,不足挂齿!”
毛文龙只是笑了笑便不再言语,要放在平时,这一千担粮食确实什么都不是。现在对他感激是因为雪中送炭,解了自己的燃眉之急。
两人很快到达县衙,捕头刚才已经快马先行回来,这会早已经命人装好了粮食等待着毛文龙到来。
“李捕头辛苦了!”毛文龙客气的道谢了一声。
“无妨无妨,都督我们是否现在就把粮食送过去?”李捕头谦虚一声后便问起粮食的去向。
“嗯,那就尽快启程吧!”毛文龙也没再矫情,催马在前带着粮车队缓缓向后山而去。
刘光祚,承祚,徐敷奏此时已经安顿好了大军,随军的家眷也都一同安顿好。
三人眼巴巴的望着沉城的方向,直到看见毛文龙远远而来,而且身后跟着的马车队,三人这才脸上浮现笑意,同时心里也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