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祚显然没有预料到毛文龙一大早过来就问这事,好一番迟疑后,才见他支吾着说:“属下该死,这些事情还都未曾来得及去办。”
其实不是承祚来不及办,而是他只是暂时掌管军务,像这种提拨军官的事情还需要经过陈继盛的手,他不能越权去办。
毛文龙看了眼承祚,似乎也明白他的难处,并没有去责怪他,而是再次言道:“还没办就算了,等陈继盛来了,你们再行去商量吧。”
承祚当即松了口气,欣喜的谢过毛文龙不罚之恩。
此时,三人已经抵达校场,三千个东江军将士正在校场上挥洒着汗水,演练着布阵。
毛文龙沉寂了片刻,突然指着场上演练的将士问身旁的承祚:“你觉得这样子操练出来的军伍,能否与鞑子有一战之力?”
承祚连想都不想当即言道:“没有一战之力,这些人大多都是新兵,有一些还没上过战场。仅仅依靠这样的操练根本没有与鞑子军一战的可能。”
毛文龙闻言后点头,狞声而道:“那就没必要再这样继续操练下去了,把我们在叶县军中的训练方法直接套用在他们的身上,先按照最低的要求来训练,那些无法坚持的都剔除掉。”
承祚闻言当即脸色大变,叶县的训练方法那是连以前东江军的老兵都要吃一番苦头才逐渐适应下来。
如果直接把那套地狱式的训练方法直接用在这些新兵的身上,承祚此刻都不敢想象这些人到最后有几个能够撑得下来?
“总兵,这不妥!”承祚当场便惊呼出声。
“为何不妥?”毛文龙旋即沉声问道。
“这些都是新兵,根本就没有几个人能够适应下来的。”承祚道出了实情。
“我要的是一支能够与鞑子军抗衡的精兵!”毛文龙却狞声言道。
第348章 满载而归()
陈继盛回来了,与他一同回来的还有徐敷奏以及刘光祚,三人骑着高大的战马,领着三千得意洋洋的老东江军凯旋而归。
这次河南的危机能够如此快解决,陈继盛他们的功劳不小,如今这三个家伙平安归来。毛文龙这个主帅怎么着也得出城迎接。
早早就等候在西安城外,毛文龙与洪承畴猫在马车内躺着,直到有亲卫禀报说是陈继盛到来,他们才下了马车。
只见前方远处烟尘滚滚,有一队骑兵踏着轰隆隆的马蹄声快速的向西安奔腾而来。
毛文龙手搭凉棚看了一眼,却见不到任何人影,遮天蔽日的全是雾蒙蒙的灰尘。
连年来的大旱已经让这片本来充满生机的大地开始龟裂,沙尘化更是日益严重。毛文龙对这样的天气最为诟病,如果不是现在的水泥产量还严重不足,他绝对会直接下令,从陕西修一条宽大的水泥路直达河南。
现在他的地盘已经扩张到陕西,以前只有一个河南还好说,传递消息什么的,一般几天内便可送达。可如果他依旧住在叶县的话,那么要想把命令送达陕西这边,没个十来天恐怕是办不到。
古代的交通严重限制了朝廷对地方的治理,尤其是越偏远的地方越是明显。像毛文龙先前的东江镇,崇祯一道圣旨发下去,几乎就得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送达。
而当毛文龙回点消息去京师,一来一回就是近两个月的时间。这要是在战时,风云莫测的时候,两个月的时间已经足够决定一场战事的胜负。
消息的传达严重限制了帝王对天下的掌控,这是毛文龙身为一个现代人认得最清楚的一点。他也绝对不会让这样的情况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修起水泥路,确保交通的方便与快速的传递,这些都必须放在首要的位置,半点都不能马虎。
不久后,陈继盛便笑容满面的率军抵达,隔着几米远他老实的停下战马,与徐敷奏,刘光祚三人一同步行来到毛文龙的面前,抱拳行礼。
“末将陈继盛,徐敷奏,刘光祚,参见总兵!”三人齐声高呼。
毛文龙目光在三人身上巡视着,短短两个月不见,毛文龙发现三人都有不少的变化。诈眼一看最为明显的就是三人面色红润,身体似乎比以前发福了一些。尤其是陈继盛这家伙,极为明显,他的战甲显然已经换过大号的,穿在他的身上,可见他的身材已经有些臃肿。
“看来你们三个在襄阳城的日子过得很滋润嘛!”毛文龙一张口便阴阳怪气起来。
其实也难怪毛文龙这会要生气,毕竟三人孤军前往襄阳城,后来得知他们居然意外的破城而入。毛文龙虽然高兴,内心却也很是担忧他们的安危。
但有因为陈继盛他们是深入敌军地盘之中,要传消息回来都很不容易。已经差不多有两个月没有他们的消息,毛文龙自然会担忧。
可没想到的是,这三个家伙一个个面色红润,身材发福,哪里有半点艰辛的样子。至少,毛文龙觉得最近这些日子过得比他应该还要滋润。
陈继盛的脸皮向来最厚,听到毛文龙的挤兌他一点都不在乎,居然呵呵傻笑着言道:“托总兵洪福,我们在咸阳城过得还算逍遥。”
毛文龙被陈继盛的不要脸,当场给气笑了,跟这家伙根本就无需客气。
毛文龙念头一起,旋即飞起一脚,狠狠的踹在陈继盛的大腿上。这家伙本来完全可以轻松躲开的,陈继盛却不闪不躲,硬生生的硬挨了一脚,然后很配合的倒地,嘴里还不忘恭维道:“两月不见,总兵雄风依旧,功夫居然已经进展如斯,属下实感佩服。”
人都是有虚荣心的,毛文龙也不例外,被陈继盛这个军中第一人恭维,他也感觉到飘飘然。心中那点闷气早就烟消云散了。
虽然心里已经决定放过陈继盛,可表明上却还得继续装下去。毛文龙撇了眼三人的身后,言道:“这次你们在襄阳城住了那么久,回来的时候,不会连点当地的特产都没有带回来吧?”
提起这事,陈继盛当即便又得意起来,他嘿嘿笑着俯首在毛文龙的耳边低声言道:“总兵放心,这次回来,属下给总兵带来了许多当地的特产,保证总兵您会满意。”
毛文龙再次撇了眼军伍中那十几辆用油布包裹得很是严实的马车,颇有兴趣的说:“既然这样那我们就先进城再说。”
回了马车,毛文龙当即下令进城,他的马车缓缓在前面行进。陈继盛等人押着十几辆装满未知东西的马车紧随其后。
三千随军在进城后便由承祚负责安排他们去歇息,只剩近百个亲卫继续押着马车赶赴毛府。
毛府前院议事堂,足足四十几个大木箱子摆放在大堂的中央。陈继盛大步上去,亲自打开所有木箱的锁头,木箱打开的时候,大厅内顿时发出一阵感叹声!
毛文龙快步走到一个木箱前面,亲手从箱子里拿出一块金砖,入手很沉,他估计应该在一斤左右:“这整箱都是这种金砖?”
陈继盛得意的说:“总兵,这里有金砖三箱,共计五百根金砖。余下的便是一百万两白银以及一些散碎的金银珠宝,首饰之类的东西。”
毛文龙微微有些讶异:“这些都是从襄阳城内得到的?”
陈继盛不敢隐瞒,嘿嘿笑道:“有的是从襄阳城内的官家中搜出来的,有的是归程的路上,顺路端掉一些拦路的盗匪,洗劫他们的老巢所得。”
毛文龙很是惊讶,这些东西全部换算成白银的话,应该足有几百万两。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了,完全足够当今河南一年的用度。
“啪!”
毛文龙随手把金砖扔回箱子里,然后冲着门外喊道:“浩大,立刻去请夫人以及紫嫣小姐,让她们两人亲自来点数,然后把东西都送到府里的库房去。”
第349章 山西战事()
飞来横财,尽入囊中,毛文龙毫不客气的全收了,一点都没有赏点给陈继盛等人的意思。【W法,这些都是不义之财,应该用到民生上面,算是给陈继盛他们积德。
身为下属的陈继盛等人还能说什么,唯有心不甘情不愿的接受毛文龙的扒削,嘴上还得好好的恭维几句。
得了一大笔横财,毛文龙的心情也好转了许多,把陈继盛等人打发下去休息。顺便告知他们从明天开始便要着手扩军的事情,陈继盛等人自是连忙答应下来,而后便各自散去。
议事堂里顿时便又空荡下来,只余毛文龙与洪承畴。毛文龙沉思了半响,有些忧心的说:“山西目前的情况还未明朗,朝廷虽然调兵遣将,气势汹汹的要铲除李自成。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似乎不容乐观,听说两军现在于大名府一带打得不可开交。”
洪承畴抬头望了毛文龙一眼,然而他却并没有开口说话,而是静待毛文龙的下文。
果然,毛文龙又接着道:“你觉得在朝廷与李自成打得火热的时候,皇太极会不会再次带兵进犯边关?”
毛文龙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所依据,按照皇太极向来的作风,每当中原有战事发生,他都会领兵进犯边关。要么趁机抢些物资,要么抢人,总之捞点好处是少不了的。
而这次山西大乱,京师必然受到牵连,如今崇祯更是从边关调兵。一旦皇太极收到了风声,必然会前来进犯,这点毋庸置疑。
洪承畴这会终于恍然醒悟,正因为毛文龙心中有这样的担忧,他才会这样急着扩军,所为应该就是防止皇太极的进犯。
理解了毛文龙心中所想,洪承畴也直言不韪的说:“鞑子绝对不会放过此等良机,所以朝廷这次可能会陷入大麻烦当中。”
毛文龙颇为赞同,他点头言道:“一旦皇太极率领大军入关,京师便是两面受敌,随时都有崩塌的可能。而李自成定然不是后金的对手,此后山西必然也有随时落入后金手中的可能。我不能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既望在他人的身上。”
洪承畴嘴角微微上扬:“所以你才这么急着扩军,为的就是针对后金是吧?”
毛文龙仰头望着门外的天空说:“不错,后金一旦推翻了明朝,绝对是天下的汉家儿郎所不愿看到的,为此,我们必须有所准备。”
洪承畴默默的点头,所谓家事容不得外人插手,大明再怎么内乱,说到底都是自家的事情。可一旦外敌插手,性质便完全变了。
皇城御书房内,崇祯眉头深锁,龙案上堆积如山的奏折,他却没有半点心思去批阅。此刻的他看见那些各地送来的奏折就心烦。
奏折里所言的不是哪里又发生了天灾,就是哪里发生了叛乱,不是要钱要粮就是要兵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崇祯已经彻底感觉到疲倦。
“皇上,要不先回寝宫休息片刻?”吴承恩在一旁小心的言道。
崇祯转身看向他,摇头言道:“现在山西的进展如何,卢象升出兵征战已经有几天了,为何还没有战报传来?”
吴承恩心里发苦,山西的情况一直都不容乐观,这两天吴承恩见崇祯心烦,他不敢把消息汇报上来,而是暗中截留。
没想到此刻崇祯却毅然问出,想要再隐瞒下去显然是不可能了。一番迟疑后,吴承恩不得不实话实说:“皇上,山西目前两军交战频繁。想必卢大人也是忙于战事,无法分心上报军情,不过奴婢有派人前去打探,据报,现在两军陷在大名府一带,交战几次互有胜负,一时间还无法决出高下。”
“混账!”
崇祯闻言后,当即大怒:“此次调遣边关十万精兵,居然还无法快速拿下逆贼,卢象升到底在干什么。难道他不懂得后金随时都有可能进犯边关的吗?”
吴承恩见崇祯发怒,他有心要为卢象升说点好话,此时却不敢了,伫立在一旁不敢再吭声。
崇祯余怒未消,他快速的回到龙案前,冷冷的说:“传朕旨意,命令卢象升十天之内必须得打退逆贼,二十天后朕要听到山西已经在朝廷的掌控中。如若不然,严惩不贷!”
吴承恩心里微微发凉,朝廷的确调遣了十万精兵没错,可十万精兵却只有不到一半的粮草。现在卢象升不仅要想方设法的让将士们温饱度日,还需要尽快拿下李自成,估计这下他会很为难。
可再怎么为难也是卢象升的事情,他吴承恩有机会会替他开脱一下,若没机会也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吴承恩为崇祯代笔,快速的写下圣旨,交由崇祯审阅,没有问题后,才盖上国玺,然后派出太监前去传旨。
卢象升收到圣旨后,勃然大怒。崇祯自从命他出征之后,除了交给他兵权之外,便什么都没有过问。凑齐这十万精兵当时就费了卢象升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凑齐了兵马。
但这十万兵马哪里是所谓的精兵,完全就是各地驻防的将领给挑出来的残次兵卒。都是他们胡乱抓的一些民夫凑数而已。真正的精兵都被各地的将领紧紧的拽在手中,怎么可能会交给卢象升。
如果事情仅仅是这样,便也作罢,最让卢象升咽不下去的是朝廷居然不给配给的粮草。所有的一切都必须卢象升自己去弄,带着一帮民夫,还没有粮草的情况下,如今能够与李自成这些逆贼打了个平手,卢象升心里已经谢天谢地了。
没想到崇祯居然还在这个时候给他下了这么一道命令,这无疑把他直接给逼进了绝境。
卢象升经过一番深思后,他觉得有必要把自己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一一陈述给崇祯知道。他当即便提笔写了一封诉苦的奏折,交给前来传旨的太监带回去。
然而,卢象升还未等来崇祯的回应,却突然遭受到李自成军的猛烈进攻,一不小心,他的十万大军便被迫退出了大名府,两军也暂时休战。
第350章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上)()
山西的情况有所缓和,卢象升的诉苦似乎有所奏效,崇祯虽然没有立即回应他,但也没有立刻让其执行先前的命令。
情况未能明朗之前,卢象升当然是能拖就拖,至少先保住眼前这支大军的温饱,再谈其他。
而李自成这边虽然幸运的打退了朝廷军,却也不敢贸然追击。一次又一次的教训,让李自成再也不敢有丝毫的鲁莽。朝廷大军一退,他立刻就下令恢复防御的工事,然后缩在大名府城内不出,静待着下一次朝廷军的进攻。
轰轰烈烈的在山西打了几天,然后又突然停息下来,但这只是表面上的平静。其实参战的双方心理都明白,更大,更血腥的另一场争斗正在不断的蕴量着。
一旦战争再一次爆发,必然是不死不休,既然都明白这样的道理,所以没有人敢大意,都磨刀霍霍的备战。
毛文龙躺在命令工匠特制的摇椅上,安逸的享受着难得的午后时光。山西的战况他随时通过开封城的庄夜香监视着,因为承祚也呆在西安,庄夜香倒好,三天两头的以送战况消息为由,亲自跑来西安与承祚幽会。
一次,两次便会遭人闲言,可次数一多了,大家没了好奇心也就没那份心情去闲言这些事情。
今天依旧是庄夜香送来的山西战况,毛文龙却连庄夜香的人都没见到,估计这会已经和承祚不知躲到何处去幽会。
毛文龙最近虽说有些闲下来,却不是真正的闲,大事没有,小事不断。扩军,建造海上商队,陕西境内也在有序的恢复着,看起来一切顺顺利利的,似乎已经天下太平。
然而,毛文龙心中自始至终都紧绷着一根弦,那就是不知何时后金大军就会进犯中原?
沉寂中,院子外面忽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