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昊,“于老郎中,那位卫少爷自小身体就不好,您能否酒宴之后也给他看看?”
>;
第十七章 宴无好宴
(感谢小小猪妹打赏的平安符。)
于昊本是靖远侯府千金李绣金带回来的一个民间郎中,他自称江东人氏,一直四处在乡村行医,这回如果不是冲侯府小姐的孝心,他是不入官门的。
一个乡野土郎中…李老侯爷一边怀疑这人是否真有本事,一边又寻思是有异人隐于民间,老侯爷一方面是病到乱投医的地步了,一方面也是给孙女面子,就让于昊给诊脉。
结果这乡野老郎中还真有本事,他一按脉,就说出老侯爷主要是哪里不适,又是多少年前的旧疾,当初为什么没去根,最近又吃了什么药。这些事别说李绣金和杜哲远都不完全清楚,有的如果不是于昊说,李老侯爷自己都想不到有的病与当年不放在心上的小伤有关。
遇上神医了!李老侯爷服了于昊几贴药是一天比一天精神,不过于昊实说这些药如果是年轻人吃了,那的确能痊愈,但老侯爷年纪大了,这药只是暂时压住旧疾,要想延年益寿需要许多天材地宝来改变衰老的体质。
什么能比自己的命还重要?再说靖远侯有钱又有权,他数月来到处派人按于昊列的药方收集良药,人参是最后一味,现在药方集齐延年益寿近在咫尺,李老侯爷顺便关心一下京城来的贵客。
于昊自来侯府便带着一股生人勿近的傲然之气,现在听李老侯爷还要他给别人诊治,当下拱拱手问:“老侯爷,我这个药方在熬药的时候是一步也不能离开人的,如果今晚还要我给别人看病,那这药是不是明天再开始配?”
“爷爷!于昊的这个药方您又不是没看过,多复杂啊!他已经很辛苦了您还给他找别的事!?”李绣金先不高兴了。
“那…先配这药。”李老侯爷也不过犹豫了一下子。
“是。”于昊脸上不动声色心里却是不屑,送人参是雪中送炭的大恩,这侯府老的小的却如此对有恩于自家的人,连抽半天时间关心下人家身体都舍不得,果然是天性凉薄,死不足惜。
“于昊,我帮你配药吧?”李绣金对着于昊总有几分讨好的意思。
对着侯府千金,于昊仍保持着傲气:“不用了,这药方不是不懂医术的人能配的。”
“我可以学啊,你不是也说过我有天份又聪明,学什么都快吗?”李绣金继续为自己争取。
于昊犹豫一下到底点头:“好吧…不过我不让你碰的药材你千万别去碰,不然药材失效前功尽弃的责任我不担!”
“知道了!”李绣金见他同意就非常欢喜了,一点儿也不计较于昊的态度,“爷爷,那我和于昊去配药了。”
“等一下…绣金,今晚的酒宴你一定要来的,京城来的可是贵客!”李老侯爷强调。
“知道了…”李绣金答得不耐烦,拉着于昊往外走。
因为这是给自己配延年益寿的灵药去,李老侯爷没再拦着,不过他总觉得孙女对这姓于的乡野郎中未免太好太乖了,李绣金对他这个亲爷爷都没这么温顺。
晚上的酒宴李绣金到底还是去了,她是真不想去也没准备去,但李老侯爷早知道孙女的这性子,特地让老管家压似的送小姐去绣楼梳妆打扮,又压似的送她去前面客厅。
李绣金不会因为这点事就仇恨自己亲爷爷的,但对老管家开始讨厌了,先是李大同没礼貌的乱叫,现在身为管家却敢压着小姐,于昊说的对,奴大欺主,老管家一家在侯府根深数十年,爷爷常在军营她又年幼,这侯府已经被别人把持了!
李绣金站在饭厅的珠帘内边想于昊提醒她的话,边注意盯着外面,见李老侯爷领进来的果然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她才掀帘子出来见客:“爷爷…”
“绣金啊,快过来…”看着亭亭玉立的孙女,李老侯爷十分的满意,他这孙女是任性了一点,但这一打扮不比京城的大家闺秀差,她只要不拿鞭子,谁敢说她不是淑女!
“贤侄…”李老侯爷刚开口介绍就觉得不合适了,这辈分…
“爷爷?”李绣金也奇怪了,这比她还小的少年居然是爷爷的子侄辈?那她怎么称呼人家?
是卫云一来侯府先开口称老侯爷“世伯”的,因为知道卫云的真正身份,李老侯爷没觉得这辈分与两人的实际年龄有些不合适,不过现在他一介绍自己孙女就发现不对了,孙女要成了卫云的晚辈,他什么主意也打不了了。
但要主动开口让卫云改喊他“爷爷”?李老侯爷自问还没这个胆子!
“贤侄,这是我孙女,绣金,这是京城来的卫公子。”李老侯爷只能先这么含糊介绍,想着将来找机会再改正。
“李小姐。”卫云点点头,还真是有点长辈的样子。
“卫公子。”李绣金是不高兴平白多了个长辈,但面上还过得去,她到底是侯府千金,当外人的时候礼仪还拿着出手。
“坐!坐…”李老侯爷照顾卫云在客位坐下,然后开始上菜,而桌上的碗筷全都是银制的。
卫云见了这银制的餐具就示意青木不用再检查了,李老侯爷用这样的餐具已是在表示诚意,他接受。
“不知贤侄是什么时候出京的?早知道贤侄要来江北,老夫就派人去接一接,自老夫这一病,离固城近的地方还好说,邻省的山路就免不了有些不太平,贤侄这一路肯定受累了。”李老侯爷试探着问道。
“我是七月份离京的,在外面也逛了几个月,还好,凡事有惊无险。”卫云笑笑。
李老侯爷表示吃惊:“贤侄居然没在家里过中秋?”以卫云在家得宠的程度很难让人相信,但卫云也不会在日期上说谎专门骗他。
“出来的时候本来打算是八月十五前回家,可有些事就干脆没回去。”卫云没说是什么事,“反正我三哥也没回家,爹娘责怪也不会单怪我。”他孩子气的笑了,仿佛为能有人分担责备而开心。
李老侯爷才不在乎卫云如何,他关心的是:“贤侄啊,你还没说你三哥会不会来固城,我可是有三年…快四年没见他了…”
“他忙着呢,我可不敢确定他什么时候能来。”卫云示意小团子给他再盛一碗翡翠羹,靖远侯府还是有好厨子的。
李绣金在旁却觉得实在没趣,这桌上的菜肴全都是清淡口味的,她向来认为只有老人才会喜欢,而李老侯爷与卫云客套着不理她,他们说的话题也没意思,她待在这里干什么?“爷爷,您的药还熬着呢,我去看看…”
李绣金要走李老侯爷不敢硬留,免得孙女任性起来失了淑女的体面,他只能在李绣金走之后向卫云解释:“老夫这一病,最担心的人就是绣金了,这孩子孝顺,郎中煎药时她一定亲眼看着才放心。”
是看郎中还是看药?李绣金是什么人卫云绝对比李老侯爷更清楚,不想听李老侯爷继续夸,卫云说起正事:“军中不可一日无主帅,世伯一病固城这一带就不太平了,不知道现在做主的是谁,这治理不善江北的责任应该找谁?”
“江北不是还有总督吗?老夫这一军队其实早没什么大事要做了,你看流寇盗贼差不多已经清理干净了,就是还有三两个毛贼,那不是还有府衙的差吏吗?”李老侯爷说的不在乎,心里却开始警惕了,他就知道这小子来没好事!
“没事好啊,没事我就放心了,”卫云笑得天真无邪话却实在吓人,“江北不需要驻军实在太好了,那把这里的军队调到边城吧,那边防范番邦正需要精兵良将呢。”
李老侯爷手上的酒杯差点儿握不住了,一会儿他才强笑:“贤侄啊,你说的不会是玩笑话吧?老夫没听说哪里的守军有调动,为什么偏我们这里?”
“都会抽一些兵的,前几个月番邦换了新主,叫什么我记不住了,但野心不小,边境的防御必须得加强了。”卫云不瞒李老侯爷,他就是想看看这老头对朝廷、对百姓还剩多少忠诚仁义。
“边关又有事了?”李老侯爷年轻时就是和番邦作战累积军功的,倒也曾忧国忧民过,只是看到自己手上的老人斑,私心占了上风,各省军队那么多,为什么先抽他的李家军?手要不握军权谁能他送价值连城的药材?还有他孙女的终身大事…
“番邦一向不安宁!”李老侯爷愤愤,“只是自我病后军队上人心浮躁,现在再让他们去边关恐怕会出乱子,倒是江东岳侯爷向来治军有方,听说去年又招了不少新兵,现在兵强马壮正好为国效力!”
对朝廷上而言,地方上的主帅统兵太多也是件麻烦事,李老侯爷祸水东引倒也不是信口雌黄,江东的确在招兵,而且岳侯爷比李老侯爷小了十几岁,身板结实得让人妒嫉,李老侯爷就不信朝廷不防这样的统帅。
卫云却笑了:“老侯爷,岳侯爷那边的确招了不少新兵,所以他愿意出五千的百战老兵去支援边关,当真称得上忠心耿耿,您这儿又出多少兵力呢?
第十八章 看不上眼
(感谢奈流觞-打赏的香囊)
所谓同行是冤家,又所谓最了解你的人是你的敌人,靖远李老侯爷自问对各省的统帅都十分了解,他们都是抓住兵权就死也不松手的,所以他才把江东的岳侯爷推出来当挡箭牌,只要姓岳的不大方,朝廷又有什么理由非抽调他的李家军?
但现在卫云说岳侯爷愿出五千百战老兵支援边关,五千!?还是老兵!?李老侯爷认为一定是自己听错了,他甚至连贤侄也不喊了:“五皇子,你说姓岳的出五千老兵?”
能拿着三皇子肃字军高等令牌当信物的卫云,自然是当今皇上皇后的嫡亲幼子,他本名楚天云,出门为了安全才用了母亲的姓氏,改称卫云。
李老侯爷是知道卫云就是五皇子楚天云才对人这么客气的,但不管是五皇子还是三皇子,谁要动他的李家军他跟谁急。
“正是,岳侯爷一片忠心。”楚天云大加称赞,他才不会告诉李老侯爷,那五千精兵其实是去年三皇兄托岳侯爷训练的,现在不过是练好了还给原主人。
每省的统帅管辖的队伍一般是五、六万人,一下子要调走十分之一李老侯爷由衷心疼,更重要的是每省不是只有一个统帅才有兵,省下面的主要大市都有将军带着近万人马驻守,李家军要是空了十分之一,难保下面的将军不蠢蠢欲动。
“五皇子,这调兵遣将是大事,老夫好久没去军营了,我得和将士们商量商量,这要去边关自然得找熟悉番邦的人比较好,你说是不是?”明确拒绝肯定不行,李老侯爷采取拖延的办法。
楚天云皱皱眉:“我之前就问老侯爷,现在江北驻军由谁管辖?军中不可一日无主帅,老侯爷一再说江北的守军快不听你调遣了,我是不是可以认为这现象与现在军中掌权的人有关系?”
“这…”李老侯爷只稍微犹豫就把部下推出去,“现在军营管事的主要是谢科谢将军和张志廉张将军,这两人一个正四品一个从四品,向来互不相服,有老夫盯着还好说,如今老夫不常去军营,所以…”
这老头口口声声他现在不大管事了,不管事你还占着主帅的位置干什么?楚天云的冷笑在心中,老靖远侯也只敢当他这闲散年幼的五皇子面前敷衍塞责,要是今天厅上坐的是执掌军权的三皇子,这老头要还说不管事,三皇兄能当场撤了靖远侯的职。
楚天云才十四岁,他无权也没带兵马,现在又在人家的地盘上,他要直接劝李老侯爷解甲归田当个富家翁,李老侯爷说不定当下就翻脸将他灭口呢。
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楚天云见好就收:“这些事其实我也不大懂,老侯爷看着办就好,如果我三皇兄有时间能来,你再和他商量吧。”
“三皇兄要是能来就太好了…”李老侯爷还千真万确盼着,因为,“李某已经老了,与其说是放不下江北一手训练的军队,其实更挂念唯一的孙女,李家男儿为国尽忠是应该,只惜绣金一个幼女,老夫又没有孙子,只要这唯一的孙女能有个好归宿,别的都能看淡…”
李老侯爷这话也的确由衷,他对唯一的孙女着实宠溺,就希望将李家军当嫁妆招入赘孙女婿,可惜李绣金眼光太高,对军中的俊杰向来看不上眼,李老侯爷本来一直为这事头疼,不过再好的俊杰能比得上当朝皇子吗?
李老侯爷原本没往上面考虑,是楚天云来侯府他才忽然心里敞亮,三皇子手握兵权有真才实学,而大皇子性格优柔寡断并不得圣心,现在皇帝四十多岁仍举棋不定不立太子就是明证。
如果李绣金能嫁给三皇子,李老侯爷情愿奉上李家军当支持,虽然三皇子肯定不会入赘,但孙女能当皇后,有李家血脉的曾外孙子当皇帝,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
李老侯爷殷切期望楚天云能把这个意思转述给三皇子,军权加美人,他不信三皇子不动心。
楚天云也没有让他失望,爽快的点头:“老侯爷父子为国尽忠朝廷是铭记的,惦记孙女更是人之常情,我会告诉三皇兄,让他有时间就来江北和老侯爷亲自详谈。”
这样的大事当然和得三皇子本人亲自商议,李老侯爷只不过因为听说五皇子和三皇子感情不错让他传个话,楚天云同意老侯爷便满意了,“来来,殿下尝尝这猴头菇,这可是我们江北山中独有的特产,固城城好玩好吃的绝对不少,保证殿下会流连忘返。”
这老头现在留人比当见面时的客套可不一样,楚天云明白这是为吸引他三皇兄也过来,倒欣然接受,将来李老侯爷别后悔就行。
楚天云在李家的贵宾院住下之后,就好像是的确来玩的,每天早上出门晚上才回来。
靖远老侯爷也没有一听五皇子说起边关就心忧天下调兵遣将,他眼巴巴盼得是于昊赶快熬好延年益寿的汤药,他要长命要有精神才能与三皇子讨价还价。
只是这灵药收集不易熬煎更不易,一晚上还没熬好李老侯爷刚问了一下,于昊没来得及解释他孙女先冲爷爷发脾气了,说这些药材全是百年以上的,得小火慢煎才能发挥药效,于昊一晚上盯着没休息了,爷爷怎么一点儿都不体谅,进门就催呢!?
就在李绣金在侯府连老侯爷都训,并一样样挑剔厨房的早点,说于昊辛苦一晚上厨房就给吃这个,分明不安好心!敢欺于郎中就是不盼李老侯爷好!李绣金闹得靖远侯府上上下下不安宁时,楚天云早带人出了侯府。
在固城领路的正是之前没来过固城的楚天云,这位五皇子是一会儿低头看图一会儿抬头看路两边的店铺。
“五少爷,咱们这是要在哪儿吃饭啊?”小团子忍不住问道,他们出来已经超过一柱香时间,也路过几家大酒楼,但五皇子都不停下来。
“饿了?”楚天云问道。
“不,小团子是怕五少爷走累了。”皇子不叫饿,小太监哪敢先嚷嚷。
“不走了,就进这家。”正好到地方了,楚天云收起地图进饭店。
青木他们这些侍卫自然随五皇子前后脚进店,只有小团子百忙之间还抽空看一眼这家店的招牌:“…王记…包…店”他识得字有限,招牌没认全。
这家饭店铺面不大收拾得挺干净,楚天云一进去,青木就拿出一锭银子放柜台上:“我们少爷要在这里歇会儿,二楼你们就别做其他人生意了。”
楚天云一行十二个人,二楼就是全客满也不过只能容纳二十个人,所以他们要包下二楼的行为也不算夸张,老板很痛快就答应了,然后上楼请楼上的四位客人下来吃,说早点钱店里全免了。
冲着免费,其中三位客人爽快的随店伙计下楼,只有靠窗的一位客人望着窗外的街景不动,店伙计上前请一遍人家当没听见,店老板赔小心又请一回,人家还是不动地方不出声。